程希孟
程希孟
程希孟(1901-1976),江西南城人,著名爱国民主人士。他曾担任第二、三、四届全国政协委员,是中国社会活动家。
个人简介
程希孟幼年从父家读,父母双亡后,由长兄希文抚养。1918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今北京师范大学)英语系。1922年受聘于四川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及女高师附中任教。1924年公费出国就读于美国威斯康星俄亥俄州立大学和纽约哥伦比亚大学。1926年9月,转入英国伦敦大学经济学院攻读博士学位。是年加入中国国民党,任国民党伦敦通讯部宣传委员。第二年,在巴黎出席国民党驻欧各支部代表大会时,结识许德珩,并成为挚友。1928年,公费留学停办返国,在上海大陆大学、复旦大学任教,并为北新书局译书。
人物生平
1930年,得到江西省教育厅留学公费,再度赴伦敦大学经济学院就读。1933年获博士学位。在该校期间,他参加了留英学生的抗日救国活动,赴日内瓦参加国际联盟就日侵华问题辩论会,结识了十九路军将领陈铭枢。毕业后,即赴香港特别行政区与李济深、陈铭枢会合,同往福建省与蒋光、蔡廷一起酝酿发动福建事变,并在“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中任文化委员。后因事变失败,退隐香港,与方振武同赴意大利瑞士法国英国参观访问,并只身赴苏联考察。
1935年6月,经许德珩推荐,到北平大学法国商业研究与商业行为学院任教,积极参加“一二·九”学生运动。次年,与徐冰、马叙伦、许德珩、许寿裳齐燕铭等教授组织“北平文化界救国会”,联名发表宣言,坚决反对卖国投降,积极从事抗日救亡运动。“七七事变”后,与许德珩奔赴晋、冀、鲁、赣等地,动员中国国民党地方势力派参加抗日,并协助熊式辉创办战时政治讲习所,宣传抗日,培养干部。
1938年,经陈铭枢等推荐,被选为国共合作的国民参政会参政员,连任第二、三、四届参政员,在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和外交部兼职。1947年,以中国驻联合国代表团顾问身份,参加联合国经济和社会理事会工作。
1949年4月,国共和平谈判破裂,通过老舍、王作民、许德珩等向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表示归国意愿。在纽约参加进步学生举行的新中国成立庆祝晚会。拒绝国民党政府要他去台湾的要挟和美国当局的重重阻挠,以去加拿大旅游为掩护,于1950年5月转道回国。
回国后,目睹祖国发生的巨大变化,由衷拥护共产党的领导,于1951年12月11日在《光明日报》上发表《我如何回到了祖国》一文,决心为新中国的建设而努力工作。1952年6月,被安排到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研究室工作,后任该室主任,负责研究联合国经社理事会的活动和西方国家经济情报等,并数次出国参加经济贸易会议。
主要成就
历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二、三、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委员、宣传部副部长,中国国际委员会顾问。
出版著作
他的著作有:《欧洲外交透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经济后果》(翻译)等。1998年,程希孟亲属将其生前所藏100多册珍贵外文书籍送中央编译局图书馆收藏。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个人简介
人物生平
主要成就
出版著作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