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顺工科大学
1909年成立的官立旧体制大学
日本侵占时期的旅顺工科大学旧址坐落在旅顺口区太阳沟茂林街89号,建于1900年,建筑面积11,680平方米。它的笔直和坚固,它的简洁和华丽,具有俄罗斯古典主义风格特点。该建筑原是沙俄海军兵团营房,1909年5月,日本人将它改为旅顺工科学堂。设电气、土木、机械、采矿、冶金等科,学制四年,毕业生与日本国高等学校、大学预科毕业生具有同等学历。1922年3月31日,日本人又将旅顺工科学堂升格为旅顺工科大学。1945年8月至1955年5月,这里是苏联红军营房。现在是海军406医院。
概述
(编辑:张立君 大连市旅顺口区光荣街道办事处宣传办、组织办)
旅顺工科大学(日语:りょじゅんこうかだいがく;英文:Technical University of Port Arthur)是1909由日本政府在关东洲旅顺(现中国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设立的一所官立旧体制大学,前身为旅顺工科学堂(简称:旅顺工大)
根据日本大学令,旅顺工科大学是第一批日本官立大学,也是东北地区最早的工程技术类大学。其前身旅顺工科学堂是当时日本少数的几家四年制高等工业专科学校。在创立之初设立了机械工程学、电气工程学、冶金学、矿业学等专业,后又增设了应用化学、航空学、物理学和化学等专业,毕业生与日本国高等学校、大学预科毕业生具有同等学历。随着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战败,旅顺工科大学被苏联接管后被迫关闭。据1941年7月统计,旅顺工科大学预科学生320人,其中中国学生40人。本科学生260人,其中中国学生20人。从1910年开校到1945年停办为止,共有毕业生3233人,其中中国学生仅有270人。日本学生来自居住在大连市的日本家庭。该校毕业的学生可去日本国内任职,也可在“关东州”各地任职。
旅顺工科大学校史
旅顺工科学堂时期: 1908年11月:关东洲都督大岛义昌和首相桂太郎在《旅顺工科学堂创立书》中提出创建旅顺工科学堂。
1909年5月8日:在第26次帝国会议上通过了创立旅顺工科学堂预算案。
1909年5月10日:《旅顺工科学堂官制》颁布,(令第133号)。
1909年9月6日:制定《旅顺工科学堂规则》,(关东都督府令)。设立4年制本科机械工程学、电气工程学、冶金学、矿业学专业。
1910年4月21日:第一次招生
1910年5月10日:举行旅顺工科学堂开学仪式。
1910年6月20日:旅顺工科学堂校友会(阳会)成立。学校建立在旅顺儿灵山(203高地)南侧。
1912年3月:学校宿舍竣工。
1913年4月:芳贺千代太・河村・真岛宏创作了校歌。
1913年12月:第一届毕业生毕业,同学会“兴亚技术同志会”成立。
1916年3月:在旅顺高等公学堂内为中国学生设置了旅顺工科学堂预科。
1921年6月:与南满医学堂(满洲医科大学)进行了第一次对抗赛。
旅顺工科大学时代:
1922年3月31日:《旅顺工科大学官制》颁布(勅令第160号)。旅顺工科学堂升格为旅顺工科大学,开始招生。
1923年4月:开设学制三年的大学预科,4月12日开始招生。
1924年1月:久米孝一作词,信时洁作曲的《和平之钟》被定为校歌。
1924年4月:将宿舍命名为"兴亚宿舍"
1924年11月:内阁会议决定废止旅顺工科大学。(史称甲子学难)
1924年12月:予科教授内堀的关于继续兴办旅顺工科大学请愿书得到批准,旅顺工科大学得以继续存在。
1926年2月:取消旅顺工科大学附属工程学院。
1926年4月:在旅顺市内的兴亚旁开设3年制机械工程专业,电机工程学专业,冶金专业,矿业专业。
1927年9月:兴亚宿舍自治。
1928年5月10日:旅顺工科大学建校20周年庆典。
1936年6月:开设应用化学
1938年4月:设置临时工程技术人员培训中心(机械,电气,应用工程,采矿)
1940年9月:兴亚舍10成员因伤寒死亡。
1941年12月:由于战争的原因,缩短了学制的期限(1942年5月至1945年九月)
1942年4月:废止临时工程技术人员培训中心,设置意在培养科学和数学教师的临时教师培训中心。
1942年9月:领养会和兴亚技术同志会合并,改组为旅顺工科大学同学会。
1943年4月:3年制的预科减少为2年。
1945年4月:设置化学专业和物理专业。
1945年8月25日:旅顺工科大学举行最后的毕业典礼。
1945年9月4日:苏联红军接受兴亚舍。
1945年9月5日:苏联红军接受旅顺工科大学校园。
1945年10月3日:日本政府发出居住在旅顺的日本侨民撤离旅顺的命令。
1945年10月25日:苏联红军正式发出驱逐令。
1945年11月30日:旅顺工科大学管理办公室因战事避难暂时关闭。
历代校长
旅顺工科学堂时期 首任:白仁武(1909年6月 - 1917年8月)
第二任:富田忠诠(1917年8月 - 1922年4月)
旅顺工科大学时期
首任代理校长:土岐(1922年4月 - 1923年6月)
第二任代理校长:神谷豊太郎(1923年6月 - 925年3月)
首任:井上禧之助(1925年3月 - 1931年4月)
第二任:野田清一郎(1931年4月 - 1941年4月)
第三任:安达祯(1941年4月-)元浜松高等工业学校,新制山梨大学首任校长
校址
旅顺工科大学旧址坐落在旅顺203(灵山)景区南侧(旅顺口区茂林街89号),建于1900年,建筑面积11,680平方米,原是沙俄海军兵团营房。
杰出的毕业生
日本毕业生:
水桥东作(教授,史密斯圆图的专家)
大越新(大越新(元常磐炭矿社长)
小野义一郎(小野测器创业者)
池田纪久男(元日本工社长)
本田富雄(前新県阿贺野市长、旅顺工科大学附属临时技术人员培养中心毕业)
伊藤虎丸,1927年生于东京。1944年到中国,进旅顺工科大学预科,1947年回国,1953年考入东京教育大学东洋文学科,同年接受基督教洗礼,1957年起先后在东京教育大学和东京大学攻读中国文学硕士课程,1963年东京大学人文科学研究科博士课程中退以后,历任广岛大学等校讲师.副教授、教授,学校法人和平学院院长、理事长。2003年1月病逝。主要著作有《鲁迅与终末论》(龙溪书舍,1975年),《创造社研究》(亚细亚出版社,1979年)、《鲁迅与日本人》(朝日出版社,1983年)等。日文版《鲁迅全集》的编辑委员.译者。
中国毕业生:
丁文涛(1901~1931)曾用名丁涛,字松山。出生于英城子乡(今大连市甘井子区营城子街道营城子村)贫困儒生家庭。自幼才智聪敏,虽上学较晚,但几经跳级,于1919年由南满中学毕业,考入旅顺工科大学。1923年工科毕业后,又去沈阳市就读东北大学。学业未满,辍学就业。1930年中东铁路理事会欲恢复扎诺尔煤矿的生产,并于同年9月委派俄人捷久凯维奇为该矿矿长,丁文涛任副矿长。丁文涛接任后,积极谋划筹备,于1931年5月携眷前往矿区,亲临监督恢复工作。当时,俄方虽同意恢复扎矿的生产,但态度暧昧,不予以充分款项,并且主张扎矿煤的开采量供中东铁路所需半数为限,其余由俄煤矿供给。丁文涛与俄方据理力争,主张应当允许扎矿充分开采,除供中东铁路之用外,余者亦可外销,且能照顾失业的华人矿工。其忧国忧民之心可见一斑。当时扎矿工人对丁文涛的评价是:“丁副厂长自到扎矿赴任以来,将及一载,对于矿务之进行,可谓竭尽全力,上为国家挽回权力,下为困苦工人维持生计,雨露之恩普及全市工商各界,莫不爱戴”。 1931年7月27日下午6时,丁文涛从达兰鄂罗木河乘船,准备到河南省查看矿井生产情况,不幸途中翻船,溺水身亡,时年30岁。
孙照森高级工程师。奉天复县(今辽宁瓦房店镇)人。1940年毕业于旅顺工科大学电气科。曾任沈阳富士电机厂试验课课长。新中国成立后,历任鞍山钢铁集团设计处工程师、电器修理厂厂长,东北重工业建筑局电气总公司第二公司副经理,冶金部建筑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冶金部自动化研究所副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中国金属学会第三届理事。1948年领导修复了40吨蓄电池车。1949年领导制造了大量新电动机,满足了鞍山钢铁公司恢复生产的急需。
戴家璋高级工程师沈阳市(今辽宁省)沈阳人。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毕业于旅顺工科大学化工系。曾任沈阳工业大学教授。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佳木斯造纸厂总工程师、代厂长,吉林造纸厂总工程师、副厂长,轻工业部造纸局工程师、高级工程师,中国轻工协会副秘书长,中国造纸学会副理事长,联合国粮农组织制浆造纸专家顾问委员会中国代表。组织了吉林纸厂的扩建和碱回收工程。组织建立了中国最早的大型硫酸盐纸浆车间。研制成功了压榨纸板。主持设计了辽阳工业纸板厂。
姜 琪(1921~1968) 辽宁盖平(今盖州市)人。1945年毕业于旅顺工科大学。曾任义大实业公司灯泡厂技师,抚顺矿务局工务处助理工程师。沈阳解放后,历任沈阳解放啤酒厂助理工程师、沈阳灯泡厂技师、副厂长等职。1951年到青岛建国灯泡厂技师、任副厂长、厂长。1951年8月调济南市。先后任济南灯泡玻璃厂副厂长兼工程师,济南半导体研究所副所长、工程师等职。1959年试制出第一支二极管,成为济南半导体工业的奠基人之一。同年作为特邀代表出席了全国群英会。1963年,被评为山东省先进生产者。1964年,带领全所职工提前完成100万支金键开关二极管2AR1的任务(当时年生产能力仅十几万支),受到国防科委领导和用户的好。是1959~1966年历届省、市党代会代表,历年省、市先进工作者。
周连魁,字佐枢,1909年农历8月21日出生,法库县柏家沟镇柏家沟村人。少年时期在家乡读私塾五年、读高小两年。1922年考入沈阳市第五中学,1926年通过考试升入奉天省立第一高级中学校(其前身为省立第一中学校、现沈阳市第五中学)。1928年毕业后,考入设于日本侵占区的日本国立旅顺工科大学预科读书,1930年毕业后又考入该校本科读书。1935年毕业后,周连魁到长春市(时称新京)日伪政府任职。1945年初,到奉天大陆机器公司任董事。1945年抗战胜利后,周连魁在极其混乱的情况下,为保护市内的交通设施、恢复市内的交通,欣然接受市民主联合政府的任命,担任了沈阳市电(汽)车厂厂长,克服种种困难,做了大量有益于人民的工作。1948年沈阳解放前夕,在原东北生产管理局的局长、处长受中国国民党的宣传纷纷逃走的情况下,他留了下来,参加了人民政府的工作。在东北工业部任计划处副处长期间,周积极参与制定沈阳重工业基地的恢复和重建计划。亲自投入到具体工作中,为恢复发展生产、支援全国解放和建立新中国贡献了力量。1949年3月,调到东北工学院电机系任教,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在教育管理职务方面曾先后担任东北工学院业余教育部副主任、电力系主任、自动控制系副主任等职。在东北工学院任教期间(尤其是抗美援朝战争时期),在各方面条件都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周连魁主动承担建校和教学两方面的工作任务,亲自参加学校规划、设计、建设等具体工作;同时承担多门课的教材编写和教学教研,为建设东北工学院和培养新中国第一代工科大学生做出了贡献。周连魁还曾任民盟沈阳市第四届至第七届委员会委员、沈阳市电机工程学学会理事、市电机工程学会自动控制学组组长等职。周连魁体验过日伪时期当亡国奴的滋味,亲眼目睹中国国民党政府的腐败,更看到了新中国蒸蒸日上的新气象,因此倍加努力工作。1958年为支援建设沈阳发电厂,在施工中曾摔伤昏迷,当省、市及学校领导人去医院探望他时,周还惦记着工地建设。即使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不公正对待时,周仍坚信“这个没有法制的时期一定会过去。”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拨乱反正,周连魁重返教学岗位,恢复了民盟沈阳市委委员职务,全身心地投入教学工作和参政议政工作,受到了东北大学广大师生的尊敬。1981年10月30日,周连魁因病逝世,终年72岁。
刘承烈,机械学家。长春市人。1944年毕业于旅顺工科大学。后任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员。曾负责研制成功战车用高精度喷油嘴和高压油泵及导弹惯性导航用精密陀螺超精滚珠轴承。在国内首先利用放射性同位素进行机件磨损的试验研究,研创了表面润湿性机理的研究,在延长精密滚动轴承寿命的研究中取得成果。
张有萱,沈阳市(今辽宁省)大连旅顺人。1937年毕业于旅顺工科大学机械系,1937年9月参加八路军,1938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八路军敌工干事,一二九师司令部二科参谋,鲁南军区政治部敌工科科长、敌工部部长、联络部部长,鲁南军区指挥部政治办公室副主任兼军务部部长。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大连市政府工商局局长,关东公署工业厅副厅长兼实业公司经理、工业厅厅长、旅大行署工业厅厅长、党组委员等职。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旅大行署工业厅厅长,东北人民政府工业部机械工业管理局局长,国家计委机械局局长,国家计划委员会委员,国家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党组成员,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副主任、党组成员,国家经委技术推广总局局长,国家编制委员会委员,第六机械工业部常务副部长、党组副书记,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副董事长兼广州船舶工业公司董事长,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第一、二届理事长。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2001年2月1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
郝景盛(1903—1955),字健君,1903年6月18日出生于直隶省(今河北省正定县西柏棠村一个农民家庭。幼时读过两年私塾,后务农到17岁,才到县城上高小。不久升入河北省立第七中学。1924年由校长推荐到日本占领下的旅顺工科大学。为求强国富民之道,他选学造船。1925年上海市“五”惨案后,参加反日学生运动,被学校开除,“驱逐出境”,递解到天津市。同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后入生物系(该系停办期间一度人地质系),为该系第一班学生。著名林学家、植物学家。我国系统研究杨柳科和裸子植物分类最早的学者。较早提出东北红松林人工更新为主、合理采伐的科学方案。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山区农村建设走农林牧综合经营道路的早期规划人和开拓者。曾大力宣传森林的多种效益、植树造林、保持水土和林产利用。
毕克祯(1917~1999) 2月9日出生于大连金州。祖父毕宗武系清末秀才,曾任候补知县,参加编《金州志纂修稿》。其父毕庶元曾担任大连市《泰东日报》主笔,是大连戏曲评论家,因在一篇文章中抨击日本侵略中国,被日本当局驱逐出旅大。毕可祯幼时读书勤奋,1930年3月于关东州公学堂南金书院毕业后,考入旅顺二中(旅顺高公前身)。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不久,旅顺二中学生为抗议日本侵略东北罪行,积极组织准备罢课,毕克祯参加了这次活动。1932年3月,日本殖民当局组织中国学生庆祝伪满洲国成立,毕克祯与同学们一起积极参加抗议活动,坚决不拿伪满洲国国旗。1935年,毕克祯于旅顺二中毕业后,考入旅顺工科大学,并于1942年于该校毕业。毕克祯大学毕业后,先后在长春市、北京、抚顺市等地工作,长期从事冶金生产和教学工作。196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抚顺特钢曾任副总工程师、总工程师兼生产副厂长、代理厂长等职务。50年代初,他领导研制成功“六角中空钢”,属国内首创。他还领导并参与了结构钢RT厂、络不锈钢第一系列钢种返回吹氧冶炼试验工作,特别是指导设计了电炉买析技术,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全国先进水平。研究成功“滚珠”钢,解决了国内急需。研制耐热不锈钢和有特殊用途的高温合金钢,对国防工业做出了贡献,填补了国内空白,受到冶金部的嘉奖。在教学与科研工作中,学风严谨,重视理论与生产实际相结合,讲授的课程受到学生的欢迎。为适应教学需要,他编写了《电炉炼钢》教材,受到好评。他指导的“VHD炉外精炼工艺开发”课题,获得冶金部科技成果奖毕克祯曾兼任辽宁省科协副主席,辽宁省冶金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冶金学会荣誉会长,沈阳中日科技联谊会会长等职。期间,为中日文化科技交流和中日人民友好交往做出努力并取得成果。1987年离休,1999年10月21日,毕克祯于沈阳市病逝,终年82岁。
乔传(1910~1990),字和璞,中国民主同盟盟员。5月出生于大连市营城子双台沟(今大连市甘井子区营城子街道双台沟村)。幼年读书,1925年从旅顺水师营公学堂考入旅顺二中,后又考入旅顺工科大学。在旅顺工科大学读书时,由于爱国志向共同,与下一班同学张有萱结为好友,二人交谈凡涉及国事常常以国耻而感慨激昂,忧国忧民的民族意识十分强烈。每当遇见日本警察欺辱中国学生,他都怒目厉声怒斥日本警察,帮助中国学生脱身。1931年夏天,学校组团去日本观光,他不随波逐流,反与几个同学去北平市(今北京)参观“国耻展览馆”。参观时,他在鼓楼(国耻展览馆)一房间看到墙上挂着一副被外敌侵略的中国地图和一副对联(上联是“大好河山频年蚕食鲸吞举目不胜今昔感”,下联是“强权世界到处鹰瞵虎视擎心奠当图画看”,横批是“还我河山”),遂停住脚步久久注视,反复阅读背诵。九一八事变后,日军成立伪满洲国,他对此极其气愤。一天,他发现宿舍墙上挂了一张伪满洲国地图,他怒气冲冲地用刮脸刀片将地图划破两道大长口子。于1935年在旅顺工科大学肄业后,日本人对他极尽拉拢之能事,将他介绍到伪满洲国财政部当雇员。但他不愿意在一个以日本人惟命是从的政府里工作,便以“家有老母侍候”为名,要求回大连工作。日本人只好又将他调回大连,让他担任大连市海关监查官,并准备提拔他到营口海关任职。海关工作是个肥缺,连日本人都眼红,生活过得安逸。但他认定日本侵略中国早晚要失败,绝不去做日本人的官。于是没过多久,他便辞去海关工作,到大连佐政记铁工厂担任工程师。1945年8月22日大连解放,乔传珏心里充满喜悦。工厂停工,他暂时回乡居住,坐观形势发展。1946年2月元宵节前,乔传珏在大连街头与久别的张有萱邂逅相遇。在张有萱的劝说下,认清了革命形势,参加了革命,主要从事党的统一战线工作。他积极协助张有萱,创建辽东技术协会,担任会长,为团结旧社会过来的知识分子参加建设新旅大做了大量工作。同年3月,他作为辽东技术协会的代表之一参加了大连市第二届临时参议会,在会上提出创办大连工业专门学校,为建设新旅大培养人才的议案。他的这一议案当即得到参议会主席团成员韩光(时任中共大连市委书记)的重视,韩光责成他负责筹备创建大连工业专门学校。受命后,他四处奔波,与时任市政府秘书长的朱秀春一同与苏军交涉,将南满工专校舍(原属南满铁道株式会社转产,现为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南院)借来作为工业专门学校校舍;又去旅顺、金县等地,聘用了30余名教师和日籍教授。同年11月6日,大连工业专门学校正式开学,他任该校校长。从教学计划、培养目标、招生工作到教学过程实施,他都严格按照中共大连市市委的要求努力工作,为我党在特殊解放区大连成功地创办培养建国人才的学校做出了贡献。为了让贫苦的青年得到求学机会,他严格执行市政府教育局制定的工专学生优待办法,对革命先烈子弟、革命军警子弟、家境贫苦的求学者、公教人员子弟等给以公费、半公费待遇,并一律免收学费、讲义费、试验费和住宿费。对于混进学校中的中国国民党反动分子,坚决地做出了开除学籍的处理。1946年9月旅大行政联合办事处(临时性地方机关)成立时,乔传珏作为教育、科技代表当选为办事处委员。当时国民党叫嚷“接收”旅大,为粉碎国民党的图谋,中共大连市市委审时度势,于1947年4月宣告成立关东行政公署。此时他作为党外民主人士,担任关东行政公署副主席,与党内人士亲密无间、彼此尊重、肝胆相照地和睦相处,粉碎了国民党企图接收旅大的图谋。1947年12月15日,关东行政公署由旅顺迁到大连。1949年4月,关东行政公署改称旅大行政公署,他担任第二副主席。期间,他经常陪同韩光视察农村、工厂,深入基层开展工作。特别是在与反革命分子迟子祥的斗争中,他积极配合中共大连市委做了大量重要工作。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大连市集会庆祝党的生日,他作为党外人士代表,在大会上发言,热情歌颂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党所制定的正确方针政策。1951年,周恩来总理来到大连,在黑石礁别墅接见乔传珏,称赞他团结旅大知识分子与党合作,嘱托他通过“自然科学联合会”向旅大知识分子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从1951年至1958年,乔传珏历任旅大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旅大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副主席,旅大中苏友协会长,科联旅大分会主任。1959年被错划为“右派”后,调任大连汽轮厂厂长。“文化大革命”期间,乔传珏遭到残酷迫害,被下放农村,但他对党的感情丝毫没有淡薄。1979年平反恢复工作后,先后任大连市政协副主席,大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大连市科协顾问。乔传珏曾任民盟大连市第一、二、六、七届委员会主任委员,民盟辽宁省委员会副主任,民盟中央委员,政协辽宁省第四届委员会常委,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1990年4月19日,乔传珏病逝,终年80岁。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概述
旅顺工科大学校史
历代校长
校址
杰出的毕业生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