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沙病毒属
沙粒病毒属、哺乳类沙粒病毒属,引发烈性传染病
拉沙热,被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归类为A类生物恐怖病原,是一种由拉沙病毒引起的急性病毒性出血热。拉沙病毒通过老鼠等
啮齿动物排泄物及患者的血液和
体液传播,主要症状为发烧、头痛、喉咙痛、咳嗽、
腹泻等,严重时致人死亡。
拉沙病是一种来自
西非地区的烈性传染病,于1969年最早发现于
尼日利亚。这种疾病传染性强、死亡率高,与
埃博拉出血热和
黄热病等烈性传染病同属一类。其主要症状高热、出血、组织坏死,最终导致死亡。拉沙病毒主要在西非地区流行,每年约30万至50万人感染,在住院患者中的致死率最高可达70%,幸存者往往也会伴有耳聋等严重后遗症。
2019年1月,中国科研人员成功筛选具有广谱抗病毒活性的抑制剂,成功阻断拉沙病毒入侵。
基本特性
拉沙病毒(Lassavirus)属
沙粒病毒属,为负链
核糖核酸 病毒,对
物理化学因素的抵抗力弱,对酸、热、
紫外线、脂
溶剂、去污剂等敏感。拉沙病毒可在Vero
细胞中繁殖,也可以感染多种动物如鼠类和
普通猕猴等。1969年在西非尼日亚首次发现拉沙病毒,并以发现该病毒的地点命名为拉沙热病毒。
拉沙
病毒性出血热是发生在
西非的一种
病程1-4周的急性疾病。虽然首次于1950年代描述,但是直到1969年才确定是引起该病的病毒。拉沙病毒是一种属于沙粒病毒科沙粒病毒属的单链
核糖核酸病毒。已知
拉沙热在
几内亚(
科纳克里)、
利比里亚、
塞拉利昂和
尼日利亚部分地区流行,在其它西非国家也可能存在。
拉沙病毒性出血热的病原为拉沙热病毒,拉沙热病毒是
沙粒病毒属沙粒病毒属成员。病毒颗粒从圆形到多形,有囊膜,
病毒包膜表面有“T”型突起,长度7-10nm,由病毒糖蛋白组成。病毒
基因组核糖核酸以环状核
衣壳的形式存在于病毒粒子中,长度在400nm-1300nm之间。病毒粒子内部通常含有
电子致密颗粒,在电镜下呈沙粒状红色,沙粒病毒就是因此而得名的,其电子致密颗粒是
宿主的
核糖体组分。
病毒
核酸为两个节段的负链RNA,大节段称为L RNA,长度7200kb,分子量约2.2-2.8×106d,小节段称为S RNA,长度3400bp,分子量约1.1×106d。L和S
核糖核酸节段3’端有17/19核苷酸是相同的,并且与
基因组5’端的序列呈反向互补,病毒基因组RNA末端的这部分
保守序列,可能是病毒RNA依赖性RNA
聚合酶识别和结合位点。病毒
核糖核酸的复制起点可能就在单独由L或S RNA 两末端产生的分子内双链(intramolecular duplex)中,或者在L和S RNA末端之间相互
退火形成的分子间双链(intermolecular duplex)中。
感染症状
80%左右的人感染为无症状;其余病例为严重的多系统疾病,病毒侵袭身体的若干器官,如肝、脾和肾。
拉沙热的潜伏期为6-21天。该病通常为渐进性发病,开始时出现发烧、全身虚弱和不适。几天后可能出现头痛、喉咙痛、肌肉疼痛、
胸痛、恶心、呕吐、
腹泻、咳嗽以及腹痛。严重者可发展到出现脸部
肿胀,
胸腔积水,口、鼻、
阴道或胃肠道出血,以及
低血压。也可能出现蛋白尿。晚期可见休克、
癫痫发作、震颤、定向障碍和
昏迷。
25%的患者出现耳聋、其中半数在1-3个月后恢复某些功能。在恢复期间可出现短暂脱发和步履不稳。发病率和死亡率 一些研究表明,在整个
西非每年发生30万至50万
拉沙热病例和5000人死亡。总病死率 为1%,但在住院患者中最高达15%。致命病例发病14天内通常发生死亡。该病在妊娠后期尤其严重,在妊娠末3个月期间超过80% 的病例发生孕产妇死亡和(或)胎儿死亡。
动物宿主
拉沙热是一种人畜共患疾病,即人通过接触受感染的动物引起感染。拉沙病毒的动物宿主是
乳鼠属 鼠属的一种
啮齿动物,普遍称为“多乳鼠”。感染拉沙病毒的Mastomys 鼠并不发病,但它们可将病毒排放到其排泄物(尿和粪便)中。
高危人群
拉沙热发生在所有年龄组的男女中间。高危人员是生活在农村地区的人,那里通常可发现Mastomys鼠,尤其是卫生设施不良或生活条件拥挤的地区。如不保持适当的隔离护理和感染控制规范,则会危及卫生保健工作人员。
传播
人类通常通过暴露于受感染的Mastomys鼠的排泄物感染拉沙病毒。通过直接接触拉沙热患者的血液、尿、粪便或其它身体分泌物,直接暴露(接触排泄物)和拉沙病毒还可在人之间传播。尚无
流行病学证据支持人之间通过空气传播。在社区和卫生保健环境中均可发生人际传播,那里病毒可通过再次使用的针头等受污染的医疗设备传播。已有报道通过性传播拉沙病毒。
该病毒的潜伏期通常为3一21天,大多数病人症状较轻,主要表现为发热、呕吐、
腹泻、
咽炎等症状,严重者出现多脏器功能障碍、衰竭,从而导致死亡。
实验室检查
早期血
白细胞减少症,以后则增加,
血小板减少,
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尿有蛋白、
细胞和管型。重症病人的
血肌酐磷酸
激酶、
乳酸脱氢酶和
转氨酶等均可上升。
诊断
由于
拉沙热的症状如此各不相同和非特异性,往往难以进行临床诊断,尤其在
病程初期。拉沙热很难与引起发烧的许多其它疾病区分,包括
疟疾、
志贺氏菌属病、
伤寒、
黄热病和其它
病毒性出血热。
确诊需要只有高度专业化的实验室可开展的检测。实验室标本可能有害,必须极其谨慎地进行处理。拉沙热通过发现拉沙抗原、抗拉沙抗体或病毒分离技术进行诊断。
治疗
病人应卧床休息,注意水、
电解质平衡和对症治疗。早期应用免疫
血浆或恢复期
血清治疗,效果并不满意。近年来应用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ribavirin)治疗早期病人(发病6天内),取得较好的效果,病毒血症消失,病死率明显下降。尚无证据支持利巴韦林作为
拉沙热暴露后预防性治疗的作用。
预防
拉沙热传染性极强,应采取严密隔离。接触病人应戴口罩及手套,穿隔离衣。排泄物及污染物须经严格消毒。隔离时间3-4周。尿中排病毒时间较长,应连续作尿病毒检查。实验室检查标本有传染性,应注意安全操作。血
免疫细胞计数时,应加
食用醋酸(20mg/L,
PH29)。检查白细胞分类涂片以
戊二醛固定,加热至60℃,可将病毒灭活。检查血中
电解质等耐热物质,先加热后再检查。
社区中预防拉沙热集中于促进良好的“社区卫生”来阻止
啮齿动物进入家中。有效措施包括将粮食和其它食物储存在防鼠容器中,在离家远的地方处置垃圾,使家庭保持洁净和养猫。由于
乳鼠属鼠在流行地区极多,不可能完全将其从环境中消灭。
家庭成员和卫生保健工作人员应始终十分小心,在照护患者时避免接触血液和
体液。常规隔离护理防范措施可能在大多数情况下能避免拉沙病毒的传播。但是,为了更加完全,应在特定“隔离防范措施”下照护怀疑感染
拉沙热的患者,其中包括穿戴防护服装,例如口罩、手套、罩衣和面罩,以及系统消毒受污染的设备(还见“
非洲卫生保健环境中
病毒性出血热的感染控制”中的详细准则)。
在极少数情况下,来自拉沙热流行地区的旅行者将该病带到其它国家。虽然
疟疾、
伤寒以及许多其它
热带感染更为常见,但是对从
西非返回的发烧患者应考虑诊断拉沙热,尤其如果他们曾暴露于已知拉沙热流行国家的农村或医院。见到怀疑感染拉沙热患者的卫生保健工作人员应立即与地方和国家专家联系征求意见并安排进行实验室检验。
预后
死亡多在第7-14病日,病死率可达30%-50%。预防本病,主要消灭野鼠,国际
检疫时,接触者应
医学观察3周。
爆沙热疫情
自2020年1月以来,
尼日利亚境内
拉沙热确诊病例持续增加,据尼日利亚疾病控制中心(NCDC)报告统计,自2019年12月30日至2020年2月9日,尼日利亚在26个州的92个地方政府共发现1708例疑似病例,其中472例确诊病例,已致70人死亡,病死率(CFR)为14.8%。
2022年2月11日,英国卫生部门确认一例拉沙热死亡病例。这是
英国确认的第三例拉沙热死亡病例。
当地时间2023年2月20日,尼日利亚疾病控制中心表示,2023年年初以来,该国已报告
拉沙热病例531例,已有85人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