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暄生,农药专家。我国现代化学农药研究的开创者之一。他筹建了我国第一个部属
化学农药厂;开创了我国
滴滴涕有机农药的合成研究;首先在我国合成了胺菊类和
苄呋菊酯样品,开辟了我国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研究的新领域。
简介
程暄生,研究员。江苏武进人。1939年毕业于
金陵大学工业化学系。1945年赴美国实习。1946年回国。建国后,历任华东农业科学研究所农业化学系副主任,
江苏省化学工业研究所室主任、副所长,江苏省农药研究所副所长、所长、研究员,
中国化工学会第三十一至三十三届理事。曾主持完成
溴甲烷试制并投产。主持研究成功
滴滴涕奶粉和合成
二氯苯醚菊酯并投产。撰有《溴甲的制造研究及其应用》、《近代拟除虫菊酯杀虫剂的新进展》等论文。
人物生平
1934年毕业于
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同年考入
金陵大学理学院工业化学系。在校期间受到
戴安邦、
李方训等著名学者的熏陶,打下了坚实的化学理论基础。
1939年夏,大学毕业,经戴安邦推荐到中央农业实验所植物病虫害系农药室工作,从此走上了农药科学研究的道路。
1942年秋,程暄生被派往中央工业实验所兰州工作站;是年冬开始对
甘肃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两省植物病虫害的分布及药剂资源进行了调查。那时西北交通险阻,程暄生不畏艰险,行程万里,历时3个月,基本查清了两省当时病虫害的分布和药剂资源的情况,并写出两万字的调查报告刊载于1943年12月《
农报》上。这是当时中国农药工作者进行的一次大范围的综合性调查,对两省的病虫害防治和农药制造都有参考价值。 1943年4月,程暄生转赴
重庆市,负责农林部病虫药械制造实验厂药剂生产部门的筹建工作;他因陋就简,集中力量很快就使中国第一个部属
化学厂投产。
1945 年夏,程暄生赴美学习。在美国期间,他先后在美国农业部昆虫与植检局杀虫药剂研究室、
康奈尔大学农学院昆虫系、尼亚加拉药械公司(
FMC公司前身)研究部、麦克唐纳公司化学实验室等单位实习农药制造和加工技术,并参观了一些大学和农药厂,因而了解到国外新农药的发展动向。通过在康奈尔大学农药学术系列讲座的学习,他较系统地掌握了农药研究的各个环节,以及与农药相关的诸如药效、植保、昆虫、毒性、残留等方面的知识,为回国后从事农药研究工作打下了专业基础。
1946年夏,程暄生回国。当时,
重庆市的农林部病虫药械制造实验厂刚迁到
上海市,他参加了在此基础上新组建的实验总厂的筹备工作,具体负责制药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原农林部病虫药械实验总厂更名为上海农业药械厂,程暄生任制药工场主任,负责农药的研究和生产。1950年5月,原中央农业实验所在南京改建为华东农业科学研究所,他奉调该所筹建农业化学系。以后工作机构几经变换。自1985年起,任
江苏省农药研究所名誉所长至今。
程暄生于1953年参加
中国民主同盟。曾当选为江苏省南京市第二、三届政协委员;第三、五、六届全国
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曾先后担任国家科委植保、农药药械组成员,国家科委化工专业组组员,国家科委发明评选委员会特邀审查员,
中国昆虫学会、
中国植物保护学会、
中国化工学会等学会理事,
中国农药工业协会顾问等职。
个人履历
1939-1949年 任中华民国农林部中央农业实验所植物病虫害系
技佐、技士。
1943-1949年 兼任农林部病虫药械制造实验厂副技师、技师。
1945-1946年 经国家考选赴美国实习农药技术。
1946-1949年 兼任农林部病虫药械实验总厂制药组长。
1950-1958年 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林部华东农业科学研究所农业化学系副主任、副研究员。
1958-1965年 任
江苏省重工业厅(轻化工业厅)化工研究所农药室主任、副所长。
1966-1970年 任江苏省轻化工业厅农药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
1970-1976年 任
扬州市农药化工研究所副研究员。
1977-1984年 任江苏省石油化学工业厅农药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1985年至 任江苏省农药研究所名誉所长。
经历
参加研究
中国农药制造历史悠久,但长期以来一直依赖于天然产物的简单加工。而西方国家从19世纪中叶就已采用化学合成的方法生产农药,开创了现代化学农药的时期。直到本世纪30年代,中国的科学工作者才开始引入国外化学合成技术制造农药。程暄生1939年进入中央农业实验所农药室,即加入了中国现代化学农药研究的行列。当时药剂室搞农药制造的只有孙云沛、徐承德和程暄生三人,全国也不过一二十人。
研制砒酸铅
1940年,孙云沛、徐承德相继出国,药剂室的工作实际上是程暄生负责。他在孙云沛创制的“中农砒酸钙”的简单化工工艺的基础上进行了“砒酸铅”的生产方法研究。他利用砒酸钙所生产的
一氧化氮废气,用铅片吸收,制成
硝酸铅,以代替当时奇缺的
氧化铅,后来程暄生参照这一方法,又研究出用
硝酸铜与
碳酸钠反应生产杀菌剂
碳酸铜的新工艺。他在除虫菊粉加工蚊香的研究中,反复试验了几百个配方,生产出质量较好“友农牌”蚊香,既提高了灭蚊效果,又解决了香条燃烧时的间熄问题。1944年6月《农报》发表了他的论文《纯品砒酸二铅、砒酸三铅,砒酸二钙及砒酸三钙制备方法之研究》,以及同年他为参加国家考试选赴美国学习用英文撰写的论文《砒酸二铅之研究》,反映了中国40年代初期砒素杀虫剂研究水平。
有机氯农药
1945年春,当国外刚刚公布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第一个人工合成有机氯农药
滴滴涕之际,程暄生便组织药剂室的力量和病虫药械制造实验厂的钟家栋等人开始进行中国DDT合成研究。几个月后,他赴美学习,由钟家栋等人继续研究,并于同年底在实验室内合成出DDT样品,并少量生产供卫生
杀虫脒用,开创了中国有机氯农药的合成研究。
鱼藤精研究
1946年下半年到1949年,程暄生主持完成了鱼藤乳剂、硫酸烟精等虫药和多种DDT制剂加工等的试验研究。其中鱼藤乳剂在1948年即以“鱼藤精”的商品名正式投产供应市场,用鱼藤粉和
滴滴涕粉混配加工成的“菜虫药”也很受
上海郊区农民的欢迎。在DDT制剂的加工方面,他试制出了DDT乳油、可湿性粉和
粉剂等多种剂型,为中国化学农药加工工业的建立和发展作了有益的探索。程暄生还在困难的分析条件下,用常量法进行了DDT在
结球白菜叶上的残留量分析研究。这可以说是中国较早的农药残留量的分析研究之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程暄生针对中国农药品种少,数量缺,农民对化学农药知之甚少的情况,一手抓农药知识普及,一手抓急需品种研制,为新中国的农药发展铺路。1951 年,他接连发表了《滴滴涕的加工问题》、《农用杀虫杀菌剂的认识和鉴别法(上下)》、《药剂的混合施用问题》等文章,受到了农药界和植保界的普遍欢迎。与此同时,他组织开展了
滴滴涕、汞制剂和
六氟合铝酸钠等农药的生产技术研究。1952年6至8月,他在上海农业药械厂进行了滴滴涕合成扩大试验,生产出滴滴涕合格产品。该项成果于1954年受到华东农业技术会议的奖励。
溴甲烷研究运用
1952年冬,为了解决粮食储藏中的虫害问题和棉子中所夹带的
红铃虫问题,以及进出口植物检疫的需要,程暄生主持了溴甲烷的研制工作。溴甲烷是多种性能优于
氯化苦的新型熏蒸杀虫剂,当时中国国内尚无生产。1953-1955年,他先后完成了溴甲烷小试、扩试和年产150吨规模的中间试验,试制出2600公斤产品,供全国主要棉区和进出口检疫使用,获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1956年,该溴甲烷产品交由南京气体厂(现南京钟山化工厂)组织生产,产品质量达到一般国际规格。此后,
溴甲烷不仅成为中国自行生产的主要熏蒸杀虫剂,而且有少量出口。
在研制溴甲烷的同时,程暄生还注意到中国农药存在杀菌剂太少的问题。为了推动杀菌剂的研究和应用,他主持编译了1953-1955年和1956年
美国农用杀菌剂效力试验总结两本书,分别于1957年和1958年由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后来他又先后组织了“富民隆”、“
二硝散”、“
多硫化钡”、“
灭菌丹”、“苏化911”等多种杀菌剂的试制研究,在取得成功后,由
江苏省有关农药厂投入了生产,推动了中国杀菌剂的研究、生产和发展。
为了解决化学农药制剂加工所需的
乳化剂问题,1957年,程暄生在国内率先组织力量开展了合成乳化剂研究。用麻油与
环氧乙烷反应制造的
蓖麻油聚氧乙烯醚首先取得成功。产品取名“宁乳160”,于60年代初在南京钟山化工厂投入生产。
有机磷农药研制
1956年,随着中国化学工业的发展,一些农药研究机构逐步由农业部门转到化工部门。1958年,江苏省筹建重工业厅化工研究所,由程暄生主持业务工作的华东农业科学研究所
农化系的农药研究部分被划入该所。程暄生负责组建该所第五研究室,即农药研究室,并担任该室主任。当时,中国农药生产以有机氯农药为主,但在国外,已在大量开发新的一类高效有机磷农药,这是化学农药的又一重大发展。因此,要提高中国的农药水平,必须抓好有机磷农药的研制工作。另外,有机磷农药制剂的质量和使用都对
乳化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这一问题,国内农药界开始引起了重视。程暄生敏锐地抓住了这两个方面的问题,开展了以下研究工作。
在程暄生的指导下,农药室的有机磷研究组在1959年合成出了16个样品,经
江苏省农科院植保所药效筛选,确认“苏化203”样品治效果好。根据
化学测定表明,其有效成分与国外的“硫
焦磷酸四乙酯”相同。经过几年努力,该品种在苏州化工厂正式投入工业化生产。1965年11月,化工部通过了对此工艺路线的部级鉴定,鉴定意见指出:此项成果“不用苯作原料,对苯资源缺乏和
六氯环己烷供应不足的情况下,具有重大意义”。
在有机磷农药发展初期,由于高毒性带来的在水稻田的安全使用问题,影响了有机磷农药的推广和应用,各方面议论纷纷,引起有关领导部门的重视。程暄生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和
江苏省农科院植保所研究员
林郁一起组织了有关
劳动卫生防疫部门、医药学院、医院、植保单位的研究人员数十人参加的苏化203安全使用研究组。1964年,该研究组在各个水稻田试验点,从安全使用措施、劳动保护、对人体影响的观察,到药剂在稻田水和稻草中的残留量测定等各个方面进行了现场调查。为中国高毒有机磷农药及其与
六氯环己烷合剂在水稻田的安全使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农药乳化剂突破
中国过去依靠植物油脂生产的乳化剂,或由于性能不良(如双
丙三醇月桂酸脂),或由于原料供应不足(如
硫酸蓖麻油),已不能适应农药特别是有机磷农药制剂加工的需要。在程暄生的指导下,乳化剂组开展了利用
化工原料合成新型高效乳化剂的研制工作。1959年研制出了非离子型农乳磷联9号,但由于原料
对苯基苯酚来源困难,未能生产。在此教训的基础上,程暄生、王笃与该组人员一起于1963年5月又完成了另一个非离子型农乳磷辛10号(化学名称为
仲辛基苯
聚氧乙烯醚)的研究。采用的生产工艺,是以蓖麻油裂解生产
尼龙9的副产
正辛醇2作为制备仲辛酚侧链
烷烃的来源,再用仲辛酚与
环氧乙烷反应而制得磷辛10号。其中以辛醇-2烷化
苯酚的工作,未见过文献报道,是一个创造。在国家科委的支持下,1963年6月,磷辛10号在南京钟山化工厂投入年产5吨规模的扩大试验。1964年5月,扩试生产取得完全成功,7月,通过了国家科委委托
江苏省科委组织的
技术鉴定。在此基础上,程暄生所主持的研究室(那时他已担任副所长兼室主任)被化工部确定为全国农药用
乳化剂研究的牵头单位,南京钟山化工厂也逐步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和最主要的农乳生产厂,从此开创了中国农药乳化剂的研究和生产的新局面。磷辛10号研究成果后来获得
全国科学大会奖。
江苏省农药研究所
1966年初,江苏省轻化工业厅根据程暄生的建议,决定在化工研究所农药室(五室)的基础上组建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这是中国成立较早的农药专业研究所。程暄生被任命为该所副所长,主持全所的科研工作。他精心组织了从研究室到课题组的建设,具体筹划和安排了各个科研项目,使新建的
江苏省农药研究所的科研工作很快走上了轨道。
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
70年代初,国外开始研制被称为超高效的新一代杀虫剂—光稳定性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此类
杀虫脒剂系仿生农药,根据除虫菊花中杀虫有效成分的
化学结构,进行人工模拟合成。其药效比有机氯、有机磷农药都高许多倍,而又没有有机氯农药的残留问题和有机磷农药的高毒问题,这是世界农药发展的又一个新的领域。程暄生早在1947年就在《
农业通讯》上发表了《人造除虫菊的曙光》一文,介绍了国外在化学合成
除虫菊素方面的研究动向。那时,限于条件,中国还无法开展人造
除虫菊的研究。多年来,他通过不断收集文献资料,坚持跟踪国外合成除虫菊素的进展情况,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中靠边的那几年,他埋头查阅、翻译了除虫菊素合成、应用方面的许多资料。1972年,他根据世界农药发展的新趋势,分析了已经初具规模的
中国石化工业的基础和条件,认为追赶世界农药发展步伐,开展中国的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研究,使中国农药再上一个新台阶的时机已经到来。他率先提出开展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合成研究的建议。在他的建议和要求下,1972年在
江苏省农药研究所成立了中国最早的拟除虫菊酯合成课题组,并由他任课题组长。在他亲自指导和直接参与下,课题组首先合成出
胺菊酯和菊酯样品,闯开了中国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研究的大门。在苄呋菊酯样品研制过程中,要经历长达三天三夜的化学反应,而第一次没有成功。在这关键时刻,程暄生亲自参加实验倒班,解决技术上的难题,终于使实验获得成功。在此之后,
上海市、北京、南京、
天津市、安徽、
江西省、
云南省等地的有关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也相继开展了
拟除虫菊酯的合成探索。1973年5-6月,程暄生参加了燃化部组织的赴日农药考察组,通过在日本的考察,增强了他开发拟除虫菊酯在农业上应用的信心。该工艺路线于1976年在南京制药厂完成中试并批量生产。首批产品紧急运往
唐山地震灾区,对灭虫防疫发挥了重要作用,受到国务院的表扬。
1976年底,
江苏省农药研究所由
扬州市迁回南京,程暄生任所长、研究员。1977年3月,由他主持在南京召开的国内首次拟除虫菊酯学术讨论会,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研究的发展。江苏省农药研究所和江苏省农科院共同编印了1975、1976、1977年三本《除虫精(二氯苯醚菊酯)药效、毒性和残留汇编》,对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在中国的推广应用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起了先导的作用。1980年,江苏省农药研究所建立了中国第一个
拟除虫菊酯中试车间。在这一年里,程暄生作为
江苏省农药研究所所长和拟除虫菊酯农药专家参加赴法考察组,到
法国、
英国和象牙海岸考察现今最高效的溴菊酯的研究、生产、加工和应用技术。回国后,经他积极牵线、促成了江苏省农药研究所与法国溴氰菊酯制造公司之间的技术服务合作。当时在南京建立的技术服务处,是江苏省第一家登记注册的对外技术服务处,为首先推动江苏省农药研究所的对外开放起过一定作用。
氯氰菊酯研究完成
1982年,在程暄生的组织和指导下,江苏省农药所又完成了氯氰菊酯研究,并圆满地完成了中试任务。1984年又完成了溴氰菊酯攻关中的
顺式氯氰菊酯部分。这两个项目的完成,都获得了化工部的科技攻关表彰。在这一段时期,程暄生发表了《近代拟除虫菊酯杀虫剂的新进展》等多篇拟除虫菊酯研究论文、综述和译文。
江苏省农药研究所成为中国
拟除虫菊酯农药的一个重要研究开发基地。
个人评价
开创者之一
利用砒酸钙所生产的
一氧化氮废气,用铅片吸收,制成
硝酸铅,以代替当
时奇缺的
氧化铅,进而制造砒酸铅。这一方法既解决了砒酸钙生产中具腐蚀性废气的处理问题,又制得了质量较好的新农药品种“砒酸铅”。这种农药当时被国外称之为“标准杀虫剂”。反映了中国40年代初期砒素杀虫剂研究水平。
1974年,
胺菊酯在扬州农药厂中试成功,投入生产,填补了中国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生产的空白。1975年,程暄生又主持合成出了光稳定性的
二氯苯醚菊酯,仅比国外晚二三年。该工艺路线于1976年在南京制药厂完成中试并批量生产。
奋斗终生
专于研究,为中国农药科学事业奋斗终生。程暄生为中国农药事业奋斗了数十年。1985年4月,他退出农药研究所领导岗位,但仍一心扑在祖国的农药事业上。他与其他同志合作编著了《化学灭鼠剂品种手册》、《氨基甲酸酯杀虫剂品种手册》等多部著作,80年代以来还发表了《国内外农药现状及其发展动向》等论文多篇,终生为中国农药科学事业继续奋斗。
主要论著
1、程暄生:《家蝇色觉之初步观察》,《
农报》,1941,6(28-30):626-630
2、程暄生:《甘宁两省植物病虫害之分布及药剂资源之调查》,《农报》,1943,8(31-36):358-373
3、程暄生:《纯品砒酸二铅、砒酸三铅、砒酸二钙及砒酸三钙制备方法之研究》,《农报》,1944,9(13-18):156-169
4、程暄生:《人造除虫精的曙光》,《
农业通讯》,1947,1(1):24-26
5、程暄生:《信石与石磺—制造砒素杀虫剂的两大国产资源》,《农林水利》,1950(5):27-28
6、程暄生:《DDT的加工问题》,《华东农科所工作通讯》,1951,2(2):17-20
7、程暄生,薛振祥:《十年来中国拟除虫菊酯杀虫剂的发展及其展望》,《植物保护》,1983,9(1):8-11
8、程暄生:《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国外农药技术(上、下)》,《
江苏化工》,1984(2):30-37;(3):12-18
9、程暄生:《光稳定性拟除虫菊酯杀虫剂的现状及其发展问题》,《农药》,1986(1):1-5
10、程暄生:《DPX系列新型磺类除草剂》,《杂草科学》,1988 (2):1-6
11、程暄生,吴育恒,易琼华等:《植物性杀虫药剂分析法》,
上海市:科学技术出版社,1956
12、程暄生:《杀菌剂》,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1967
13、程暄生,薛振祥,高中兴等:《国内外拟除虫菊酯杀虫剂品种简介》,
中国农药工业协会》,1984
14、程暄生,樊天心:《化学灭鼠剂品种手册》,《中国农药工业协会》,1988
15、程暄生,樊天心:《氨基甲酸酯杀虫剂品种手册》,《中国农药工业协会》,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