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炎南渡,是发生在两宋交替之际
赵构(当时的康王赵构)为了躲避北边异族女真人的侵略追击,而南逃至江南的事件。
金朝在
靖康之变中俘虏了众多的宋朝宗室,康王赵构算是其中的一位漏网之鱼。
靖康二年(1127年),赵构从
河北省南下到陪都南京
应天府(
商丘市)即位为宋高宗,改元
建炎。之后,宋高宗一路从
淮河、
长江,到
杭州市恢复
宋朝,升杭州为临安府。
绍兴元年(1131年)正式定都临安,名为“行在”(陪都),实为首都。
金朝也一路南扑,直逼临安,宋高宗无路可逃,只得入海逃避,在
温州市沿海漂泊了四个月之久。由于南方天候潮湿河道纵横,加上
南宋军民的英勇抗战,金主帅
完颜宗弼决定撤兵北上。在北撤到
镇江市时,被宋将
韩世忠断掉后路,结果被逼入
黄天荡。宋军以八千人之兵力围困金兵十万,双方相持四十八日,最后金军用火攻才打开缺口,得以撤退,金军又在建康被
岳飞打败,从此再不敢渡江。
历史背景
金朝在
靖康之变中将徽、钦二帝俘虏,同时也包括皇后,嫔妃,皇子,公主等皇室成员和机要大臣,宫廷女官,宫廷乐师,厨师等都被金军俘虏北上,
赵构赵构得以幸免。靖康二年(1127年),金朝从
开封市撤军,立
张邦昌为
伪楚皇帝。张邦昌在万般无奈之下以
元祐皇后之名,下诏立赵构为帝。
靖康二年(1127年),赵构从北京大名府(今河北大名市)南下到陪都
应天府南京(今
商丘市)即位,是为宋高宗,改元
建炎。叛臣张邦昌却以护国有功为名,被封王。靖康二年(1127年)四月一日,女真人北撤。次日,张邦昌就听从
吕好问的建议,派人寻访康王赵构。张邦昌后来被杀,成为
宋朝唯一被杀死的文臣。
赵构即位的第二年(1128年),
金朝又继续大举南侵。之后赵构一路南行,过
淮河渡
长江。于
南宋建炎三年(金天会七年,1129年)金朝又立
刘豫为帝,国号齐,以加强对
黄河以南地区的统治。南宋与金朝以淮水至
大散关一线为界。建炎三年改江宁府为
建康府。
绍兴元年(1131年)升越州为
绍兴府,成为南宋首都,绍兴八年定
杭州市为行在。
处理方式
靖康二年(1127年)四月一日,女真人北撤。次日,
张邦昌就听从
吕好问的建议,派人寻访
赵构赵构。九日,他迎
赵煦废后孟氏入宫,尊为
元祐皇后,垂帘听政,自己退位,仍称
太师。“大楚”
傀儡政权仅存三十二日。
承继大统
这时,赵构正在
济州市(今
巨野县)。他在上年十一月出使金营,中途折返
相州不久,就接到
赵桓任命他为兵马大元帅的蜡书,开府相州。
东京告急,他在大名府虽接到火速勤王的蜡诏,却只让副元帅
宗泽带部分勤王兵南下救援,自己却一路向东逃到济州。接到张邦昌派人送来的传国玺,他知道自己成为
宋徽宗诸子中唯一没有被俘虏北去的亲王,最有资格登上皇位。
应天府拥有
北宋的祖庙鸿庆宫,于是,他移师南京应天府(今
商丘市),五月一日在南京皇宫即位,改元
建炎元年,是为
赵构,孟后归政。
李纲是六月一日到达应天府的,他为天下人望所归,高宗用他,一是迫于形势严重,二是借以招徕人望。
李纲主战,他的入相,最为主和的
黄潜善、
汪伯彦所忌恨。入秋,
金朝以
张邦昌被杀为由,再次攻宋。汪、黄力主南逃,李纲主张坚守中原,
东京留守
宗泽还力请高宗还都主持恢复大计。
李治任命
李纲为右相,这时,他还在赶赴
应天府的路上。高宗让黄潜善任中书侍郎兼御营使,汪伯彦任同知
枢密院事兼御营副使,他们是其最信任的左右手。即位之初,尽管高宗对张邦昌说过不追究,但李纲不依不饶,高宗内心也容不得他的逆行为,仅过一月,就将其贬官赐死。张邦昌大节固然有亏,为公议所不容。但
南宋史家王称说“邦昌之僭,良有胁迫”,还是实事求是的,将其简单的视为叛臣,似乎过于苛刻。
巡幸东南
高宗唯恐重蹈父兄被掳的覆辙,七月,下达了“巡幸东南”的手诏,目的地是建康(今江苏南京)。
李纲极力反对,抬出不久前
李治“独留中原”的承诺,迫使他收回成命,却招致高宗的憎恶。八月,
李纲升为左相,
黄潜善替补右相,
汪伯彦进知
枢密院事,对李纲成钳制之势。
当时,两河军民自发建立山水寨以保卫家乡,抗击金军,李纲命张所为
河北西路招抚使,
傅亮为
山西省经制使,前往联络,收复失地。黄、汪要撤销
张所的招抚司和傅亮的经制司,葬送两河抗金的大好形势,李纲据理力争,但
赵构偏袒黄、汪,御批同意。黄潜善让自己引荐的
御史张浚弹劾李纲,李纲愤而辞职。
李治虚情假意挽留一番,便将其罢相。直到李纲去世,他再未入朝大用过,他是南渡以后最好的宰相人选,高宗不用他的根本原因,是担心其主战给自己惹来大麻烦。
八月二十五日,陈东与
欧阳澈被斩于
应天府东市,陈东四十二岁,欧阳澈仅三十一岁。
赵匡胤誓约有“不杀士大夫与上书言事人”一条,誓约的内容上月刚由
宋徽宗以衣带诏的形势传送给高宗。高宗之所以大开杀戒,根本原因有三:其一,陈东对他继统合法性的怀疑,欧阳澈对他纵情声色的揭露,都触到了最痛处;其二,唯恐陈东再次激起靖康学潮那样的民变;其三,陈东等上书主张复用
李纲,坚决抗金,与其逃跑的决策针锋相对。因此,高宗必置他们于死地而后快,一再假惺惺表示痛悔,又是赠官,又是赐田,官修史书也强调他是误听了
黄潜善的挑唆,无非旨在减轻公论的谴责。
李纲任相仅七十五日,他的罢相激起正直人士的愤慨。太学生陈东这时也应召刚到
应天府,据说他此行带着自己的棺木,决心舍身成仁。听到李纲罢相,他毫无畏惧的两次上书,希望
李治尽早罢黜黄、汪,认为“欲复中原,以定大计,非用李纲不可”,还正告高宗不应即位,责问他日后钦宗归来,不知何以自处。另一个布衣士子
欧阳澈也上书指责高宗“宫禁宠乐”(即沉湎女色)。
杀了陈东不久,高宗就下诏“巡幸淮甸”。十月,小朝廷逃到
扬州市,把这个烟花繁华之地作为“行在”(即朝廷的临时住地)。岁末,
赵构分别将黄、汪分别迁为左、右相,把朝廷全权交给他们,自己则在行宫寻欢作乐,全然不顾中原军民正与金军在浴血奋战。
金军南下
十二月,金军分三路再次南侵,西路攻
陕西省,攻
山东省的东路军在渡过
黄河后由
完颜宗弼分率一部直逼
开封市,
完颜宗翰则亲率中路直攻开封与其会师。这时的开封府尹兼
东京汴梁留守是
宗泽,他有效的部署了东京防线,粉碎了金军夹攻的计划。其后,他派人联络两河抗金义军,建立以
东京为中心、两河为屏翼的抗金防线。
其时,两河山水寨星罗棋布。河东的
红巾军军以红巾为标志,用
建炎年号,曾奇袭金军大营,差点活捉宗翰。五马山寨义军推戴自称
宋徽宗之子的信王
赵榛为首领(其真伪莫辨,一般以为是假的),实际领袖是赵邦杰和马扩,响应者达数十万。
八字军由
王彦领导,他是原河北宣抚司的都统制,招抚司解散后率残部入
太行山,部众都在脸上刺上“赤心报国,誓杀金贼”八字,受其号令的有十余万人。梁山泊水军以张荣为首,有战船数百,士兵万余,这支义军后由水路转战至两淮。
同时
宗泽派人与两河义军联系,让他们做好接应
宋朝大军渡河收复两河失地的准备。建炎二年五月,他在上书里提出六月出师渡河的计划,请高宗回京主持北伐壮举。但
李治置若罔闻;对宗泽的每次上奏,黄、汪都笑着以为他脑子有病。
两河义军数十万都受宗泽节制,称其为“宗爷爷”。宗泽深知这些自发的义军,是抗金斗争最可倚靠的主力,但没有朝廷的支持,迟早会归于失败。因而在
开封市秩序恢复正常以后,他一再上书
赵构,呼吁还都,以号令抗金斗争。
宗泽留守东京一年,先后上了二十四次《乞回銮疏》。
七月,宗泽见坐失良机,忧愤成疾,与世长辞。死前,他沉痛吟诵
杜诗“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三呼“过河”。宗泽一死,北方抗金形势迅速逆转,义军被逐个击破,官军分崩离析,一年以后开封再次被金军占领。
宋金战争初期,
金朝有一个明确的战略,那就是追击立足未稳的高宗小朝廷,俘获高宗,以确保不再有一个
赵姓政权与其为敌,以便自己扶植的
傀儡政权能代表金朝统制
中原地区。
建炎三年二月,
完颜宗翰派兵奔袭
扬州市,前锋直抵天水军(今安徽天长)。三日,
李治正在行宫行欢作乐,乍闻战报,吓得从此丧失了性功能,再也不能生育。他慌忙带领少数随从策马出城,仓皇渡江。传说中
宋康王泥马渡江的故事就源出于此。
次日,金军攻入扬州,追至江边,军民不及撤退,死伤与落水者不计其数。朝野以为扬州大溃退的罪责都在
黄潜善和
汪伯彦的身上,高宗也不满他俩不能早为之计,让自己吃足了苦头,遂将他俩罢相,任命朱胜非为右相,王渊签书属枢密院事,仍兼御营司都统制。
王渊在扬州大溃退时拥兵数万,对来袭的五六千金骑不作任何抵抗,不仅未罚,反而升迁,是因与原康王府宦官
康履、
蓝珪沆一气。在高宗从镇江逃往
杭州市途中与到达杭州以后,这些宦官依然肆无忌惮,作威作福,强买民物,凌忽诸将,激起军民极大义愤。
三月,御营司武将
苗傅、
刘正彦既嫉妒
王渊骤然升迁,又忌恨宦官胡作非为,对高宗一味南逃也深为不满,在杭州发动兵变。他们诛杀王渊和康履,胁迫
赵构将皇位禅让给年仅三岁的皇子
赵旉,由
隆裕太后(即哲宗皇后孟氏)垂帘听政,改元明受。这次
政变,史称“
苗刘兵变”或“明受之变”。
这时,同签枢密院事
吕颐浩正在
江宁区(今江苏南京),
礼部侍郎张浚则督军
苏州市(今江苏苏州),他们闻讯后即联络武将
韩世忠、
刘光世等起兵勤王。苗刘兵变虽有合理的情由,却也夹杂着个人的野心,两人既无深谋远虑,又无明确目标,进退失据,见勤王大军逼近
杭州市,就弃城而逃,
李治复辟。五月,苗、刘被韩世忠军俘获,两个月后处死。
入海避敌
七月,高宗升杭州为临安府,打算将这里作为临时安乐窝。这月,
金朝以
完颜宗弼(兀术)为统帅,分四路大举南侵,兀术亲率主力追击
赵构小朝廷。高宗遣使向金帅乞和,国书极尽奴颜卑膝之能事:“天网恢恢,将安之耶?是以守则无人,以奔则无地,一并彷徨,天地,而无所容,此所以朝夕然,惟冀阁下之见哀而赦己也。”但兀术必得高宗而后已,完全不理睬高宗的摇尾乞怜,一举突破了
长江防线,占领
建康,直扑
杭州市。
十月,高宗从临安逃到越州(今
绍兴市),次月,再逃到
明州(今浙江宁波),十二月,决定入海避敌。十五日,高宗接到金军逼近临安府的消息,便坐
楼船逃往
舟山岛(今浙江镇海),进而渡海到
舟山市(今
定海区)。岁末,
李治得知
完颜宗弼将至明州,便让御舟漂泊在
台州市与
温州市间的海上。
建炎四年正月初三,高宗船队落台州
章安街道(今
黄岩区东北),在这里停留了半个月后移向温州沿海,二月二日起驻泊温州江心寺。
兀术在正月十六日攻陷明州,也乘船入海准备追获高宗。途中遇上大风暴,被宋军水师击败,退回
明州。这时南下金军已是强弩之末,后方空虚,战线漫长,屡遭
宋朝武装的袭击。二月,兀术声称已完成“搜山检海”的预定目标,开始北撤。一路上
纵火焚城,掳掠奸淫,明州、
杭州市、
平江府都是数日烟焰不绝。
金军北撤
三月,
完颜宗弼军队从平江府撤军,准备在
镇江市渡江北上。宋将
韩世忠率
北洋水师从长江口兼程西上,埋伏在镇江焦山寺附近的江面上,截断了金军的归路。双方展开激烈的水战,韩世忠妻
梁氏(宋代史料中只知其姓梁,红玉之名后出,或是传说附会)亲自击鼓助战。金军无心恋战,损失严重。世忠拒绝兀术以财货名马借道的要求,将金军水师逼入建康东北七十里处的
黄天荡。这是一条死港,宋军堵住其出口,使金军屡次突围均告失败。金军最后掘开
老鹳河故道通
秦淮河,让战船驶入
长江,以
火器击退前来堵截的韩世忠水师,才得以安然撤退。与此同时,
岳飞打败了从陆上撤退的兀术部队,收复了建康。在
黄天荡之战中,
韩世忠以八千
北洋水师包围十万金军,两军相持达四十余日,虽未最后取胜,却使金军从此不敢渡江。
高宗获悉
金朝北撤,才从
温州市泛海北上,回到越州,结束了长达四个月的海上亡命生活。次年,高宗改元为
绍兴元年(1131年),寓有“绍中兴”的意思。虽然这年十月升越州为
绍兴府,但这里作为行在,在漕运上有诸多不便。次年正月,
李治把小朝廷迁回
杭州市。
大体以绍兴二年
赵构驻杭州为标志,
南宋小朝廷基本在江南站稳了脚跟,宋室南渡也宣告完成。其后,高宗虽然也短暂驻跸过建康,但那不过是作抗金的姿态而已。当然,也为了做姿态表示自己不忘恢复中原,临安始终称为行在。
临安有作为
首都的经济优势与地理条件:既有
长江的天然之险,又不像建康那样濒临长江,易于受到攻击;地处
太湖流域与
宁绍平原两大
鱼米之乡的交汇处,物产丰富;大运河与
浙东运河在这里接头,
明州作为外贸港也近在咫尺,漕运、海运都很方便;经唐、
五代十国与
北宋的长期建设,
杭州市已跃升为东南最繁华的都会。
产生影响
建炎南渡时,当时的
赵构赵构不顾北方军民陷于战火而选择南下逃跑不得不说他没有做到一个皇帝的责任,但是他南下使得女真人没有取得消灭
宋朝的机会,为宋朝的继续和后来的与女真人建立的
金朝对峙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参考资料
建炎南渡.北京历史图典文化发展中心.2024-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