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好问(1064年—1131年)字舜徒,
司空吕公著之孙,侍讲
吕希哲之子,
寿县(今安徽寿县)人,两宋之际学者,官员。
南宋初封
东莱郡郡侯,定居婺州金华(今属
浙江省)。以荫补官。
赵桓时(1126年)任
御史中丞,不久改
兵部尚书,
建炎元年知
宣城市。
靖康之变后,
金朝立
张邦昌,以好问为事务官。吕好问劝他迎立
赵构为帝。他也曾替张邦昌说公道话,责问
李纲说:“王业艰难,正纳污含垢之时,今对诸人绳以峻法,惧者众矣。”但最后张邦昌仍被赐死。与
杨时并列道学家,有「南有杨中立,北有吕舜徒」之称。
吕本中是他的长子。《
宋史》卷362有传。
年轻时“以荫补官”。
宋徽宗崇宁初年,奸相
章惇与
蔡卞、
蔡京、
林希、
张商英等朋比为奸,兴起官场斗争,制造了所谓的“元祐党案”“崇宁党祸”,矛头直指已过世的
吕公著等人。好问受到株连,被贬为两监东岳庙司、扬州仪曹。
1126年,徽宗退位,
赵桓登基,好问被推荐为左司谏、
谏议大夫,后又升任
御史中丞。宋钦宗对他说:“卿
元祐子孙,朕特用卿,令天下知朕意所向。”
金朝南下攻占了真定,接着又进攻中山。朝廷上下震骇,然仍狐疑不决,相互以和议说事。看到眼前情景,好问挺身而出,率领所属官员,弹劾朝中大臣惧敌误国。好问的行动受到大臣们的忌恨,决定把他下放到江西袁州任
知府。钦宗悯其对朝廷的忠诚,把他留下来,但却降职为
礼部侍郎。
1126年冬,金人逼近
首都开封市。
赵桓想起不久前好问奏疏中的谏言,又提拔他担任了
兵部尚书。不久,汴京沦陷。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
靖康之变”。钦宗召集好问等进入禁宫。这时,只有吕好问、
孙傅、
梅执礼侍奉在皇帝近前。卫士长蒋宣率领数百军士前来,想保护皇帝一同冲出重围,他大声喊道:“国事至此,皆宰相信任奸臣,不用直言所致。”好问晓之以理说:“若属忘家族,欲冒重围卫上以出,诚忠义。然乘御将驾,必甲乘无阙而后动,讵可轻也?”蒋宣觉得好问讲的有道理,便率部退去。
1127年四月,
金朝将徽、钦二帝以及后宫嫔妃、在京诸大臣共一千余人虏去金国,并立奸人
张邦昌做了傀儡皇帝,胁迫好问为事务官。伪帝张邦昌想入住都省,好问质问他说:先生您真想当皇帝吗?还是姑且搪塞金人,而后再慢慢想办法呢?张邦昌不快地问道:你这话是什么意思?好问说:先生您知道当今
中原地区的人心所向吗?众人不过是畏惧女真人的淫威罢了!女真人一旦撤离,您能保住今天的局面吗?现在大元帅
赵构在外,元祐皇太后在内,这都是天意。你不要这样,也许还可转祸为福。都省并不是臣子所应该居住的地方,您最好住在直殿庐,也不要卫士守卫在门口。
金朝所送给您的蟒袍玉带,金人不在的时候,您不要穿戴。徽、钦二帝未还,所下文书,也不要以圣旨的名义下达。
张邦昌虽然没有立号改元,但朝中有关部门下达的文书,都去掉了
赵桓的年号,唯独吕好问
门下省下达的文书,仍然坚持使用“
靖康二年”的年号。金人阴谋以五千骑兵偷袭康王赵构。好问听到这个消息后,立即派人送信给
宋康王,请康王早谋御敌之策,并又进言:“大王若不自立,恐有不当立而立者。”之后,他又劝诫张邦昌不要擅自称帝,要拥戴
赵构称帝。金兵将领要离开
开封市回
金朝,商议留些部队保护张邦昌。好问机智地对他说:南北水土不同,北方兵士不习惯汴京的风俗习惯,恐怕会有诸多不便。金将说:留下一位勃堇长官统领他们还是可以的。好问又说:勃堇长官是贵人,如因水土不服而生了病,那我们的罪过就更大了。金将听了,便同意了吕好问的意见。金兵撤走后,好问赶紧催
谢克家前往康王驻地,拥戴康王进皇帝位,并请元祐皇太后垂帘听政。康王赵构做了皇帝,即宋高宗。
元祐皇太后委派吕好问拿着她的亲笔信到
李治的驻地。高宗勉慰他说:“
聂氏宗祠之全,卿之力也。”立即提拔他担任了
尚书右丞。
丞相李纲以群臣在京城陷落时未能守节,想全部逮捕治罪。好问劝阻说:“王业艰难,政宜含垢,绳以峻法,惧者众也。”
侍御史王宾指责好问曾在
张邦昌伪政权里担任伪职,不再适合在高宗朝廷里担任职务。高宗说:张邦昌自立伪帝之初,好问就派人给我送信,向我报告京师内外的事情。“
金朝甫退,又遣人劝进,考其心迹,非他人比。”面对
王宾的指责,好问主动请求
李治批准他辞去所任官职。他诚恳地对大家说:张邦昌僭号之时,我若闭门不出,洁身自好,其实也不难,但那岂不白白辜负了几辈人承受的国恩。我之所以委曲求全,担任了伪职,完全是想到了先辈的遗训和自身的责任,为
聂氏宗祠社稷着想,我才派人冒着敌人的围困给
皇帝去报告消息。高宗认为好问忠心可鉴,不但没处分他,反而提拔他担任了资政殿学士,知
宣城市、提举洞霄宫,以恩封
东莱郡郡侯,从二品。
吕好问字舜徒,是侍讲
吕希哲的儿子。凭借着皇帝的恩惠封赏补授官职。
崇宁初年,追查朋党的事情,吕好问因为是元佑朋党的子弟被废弃不用。后来两次监
东岳庙,掌管
扬州市仪曹。当时
蔡卞任主帅,想要攀附有德行的人士。对待好问特别好。好问依照礼仪自持,蔡卞无法和他亲近。等到蔡卞执政,当时他手下的属吏都得到提拔,只有好问羁留,蔡卞劝他说:“你稍许亲近我,就可列于显贵之中了。”好问笑而不答。
吕好问出身于一个显赫的家族。他的
曾祖父吕夷简,咸平三年庚子科
进士,仁宗
天圣七年(1029年)拜相,主持中书省达二十年。
庆历三年(1043年)
赵祯决意改革,罢了吕夷简的宰相兼
枢密使职事,任命
范仲淹为参知政事。祖父
吕公著,
北宋大臣,曾任尚书省仆射,兼中书省侍郎,曾为帝师。吕公著与
司马光、
文彦博、
苏轼、
欧阳修,同是
王安石变法的反对派。父亲
吕希哲,曾任侍讲。
靖康元年,以荐召为左司谏、
谏议大夫,擢
御史中丞。
赵桓谕之曰:“卿元佑子孙,朕特用卿,令天下知朕意所向。”先是,
宋徽宗将内禅,诏解党禁,除新法,尽复祖宗之故。而
蔡京党戚根据中外,害其事,莫肯行。好问言:“时之利害,政之阙失,太上皇丿旨备矣。虽使直言之士抗疏论列,无以过此,愿一一施行之而已。”又言:“
皇帝宵衣旰食,有求治之意;发号施令,有求治之言。逮今半载,治效逾邈,良田左右前后,不能推广德意,而陛下过于容养。臣恐淳厚之德,变为颓靡,且今不尽革京、贯等所为,太平无由可致。”钦宗乡纳。好问疏蔡京过恶,乞役海外,黜朋附之尤者以厉其余。又建白削
王安石王爵,正神宗配,褒表
江公望,
张庭坚、
任伯雨、龚等,除青苗之令,湔
元符上书获谴者,章前后疏十上。每奏对,帝虽当食,辄使毕其说。
时
金朝既退,大臣不复顾虑,武备益弛。好问言:“金人得志,益轻
中原地区,秋冬必倾国复来,御敌之备,当速讲求。今边事经画旬月,不见施设,臣僚奏请皆不行下,此臣所深惧也。”及边警急,大臣不知所出,遣使讲解。金人佯许而攻略自如,诸将以和议故,皆闭壁不出。好问言:“彼名和而实攻,朝廷不谋进兵遣将,何也?请亟集沧、滑、邢、相之戍,以遏奔冲,而列勤王之师于邑,以卫京城。”疏上不省。
金人陷真定,攻中山,上下震骇,廷臣狐疑相顾,犹以和议为辞。好问率台属劾大臣畏懦误国,出好问知
宜春市。
赵桓悯其忠,下迁
吏部侍郎。既而
金朝薄
首都,钦宗思好问言,进
兵部尚书。都城失守,召好问入禁中,军民数万斧左掖门求见天子,好问从帝御楼谕遣之。卫士长蒋宣帅其徒数百,欲邀乘舆犯围而出,左右奔窜,独好问与
孙傅、
梅执礼侍,宣抗声曰:“国事至此,皆宰相信任奸臣,不用直言所致。”傅呵之。宣以语侵傅,好问晓之曰:“若属忘家族,欲冒重围卫上以出,诚忠义。然乘舆将驾,必甲乘无阙而后动,可轻邪?”宣诎服曰:“尚书真知军情。”麾其徒退。
帝再幸金营,好问实从,帝既留,遣好问还,尉拊
首都。已而
金朝立
张邦昌,以好问为事务官。邦昌入居都省,好问曰:“相公真欲立邪,抑姑塞敌意而徐为之图尔?”邦昌曰:“是何言也?”好问曰:“相公知中国人情所向乎?特畏女真兵威耳。女真既去,能保如今日乎?大元帅在外,
元祐皇太后在内,此天意,盍亟还政,可转祸为福。且省中非人臣所处,宜寓直殿庐,毋令卫士侠陛。敌所遗袍带,非戎人在旁,弛勿服。车驾未还,所下文书,不当称圣旨。”以好问摄
门下省。好问既系衔,仍行旧职。时邦昌虽不改元,而百司文移,必去年号,独好问所行文书,称“
靖康二年”。
吴开、
莫俦请邦昌见金使于紫宸、
垂拱殿,好问曰:“宫省故吏骤见御正卫,必将愤骇,变且不测,奈何?”邦昌然止。
王时雍议肆赦,好问曰:“四壁之外,皆非我有,将谁赦?”乃先赦城中。
始,
金朝谋以五千骑取
赵构,好问闻,即遣人以书白王,言:“大王之兵,度能击则邀击之,不然,即宜远避。”且言:“大王若不自立,恐有不当立而立者。”既,又语邦昌曰:“天命人心,皆归大元帅,相公先遣人推戴,则功无在相公右者。若抚机不发,他人声义致讨,悔可追邪?”于是邦昌谋遣
谢克家奉传国宝往大元帅府,须金人退乃发。金将将还,议留兵以卫邦昌。好问曰:“南北异宜,恐北兵不习风土,必不相安。”金人曰:“留一勃堇统之可也。”好问曰:“勃堇贵人,有如触发致疾,则负罪益深。”乃不复留兵。
金朝既行,好问趣遣使诣大元帅府劝进,请元佑太后垂帘,邦昌易服归
太师位。太后自延福宫入听政。
李治即位,太后遣好问奉手书诣行在所,高宗劳之曰:“
聂氏宗祠获全,卿之力也。”除
尚书右丞。
丞相李纲以群臣在围城中不能执节,欲悉按其罪。好问曰:“王业艰难,政宜含垢,绳以峻法,惧者众矣。”
侍御史王宾论好问尝污伪命,不可以立
新朝。高宗曰:“邦昌号之初,好问募人白书,具道京师内外之事。金人甫退,又遣人劝进。考其心迹,非他人比。”好问自惭,力求去,且言:“邦昌僭号之时,臣若闭门洁身,实不为难。徒以世被国恩,所以受贤者之责,冒围赍书于
皇帝。”疏入,除资政殿学士、知
宣城市、提举洞霄宫,以恩封
东莱郡侯。避地,卒于
桂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