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济寺,又名
普济禅院,取“普渡众生,慈悲济世”之意。隐落于
泉州市永春县蓬壶镇美山村五班山中,五班山即五峰一字排开由西南向东北伸延,形成一大弧形屏障。这里远离繁华古镇,独得一方幽静。
普济寺启建于
五代十国(907年—960年),由当地善男信女共同筹资兴建,坐北朝南,占地面积达2000多平方米,主奉
三亚南山海上观音,主殿内亦祀奉有释迦牟尼佛、
普贤菩萨、
文殊菩萨和
弥勒佛等,两侧殿中是
十八罗汉,后殿则祀地藏菩萨。
历代以来,不少高僧鸿儒来该寺住憩,如宋代理学家
朱熹,明朝宰相李延玑、王天策、
张瑞图、高僧文峰;当代名僧性愿、高僧
李叔同(李叔同)等。该寺内有弘一法师题匾、
颜廷榘“重建普济院记”(木刻碑)等文物。还有弘一法师闭关遗址、山门、寺宇、放生池、钟鼓楼等景点。
普济寺始建于
五代十国(公元907年 -960年间) ,自名僧音净卓锡后,代有高人硕彦,1936年高僧性愿法师来任方丈,重振寺风。1939年5月,一代高僧弘一大师来到普济寺,掩关治律,弘扬佛法,撰著佛经。
李叔同在普济寺有一年半时间,生活十分俭朴,"三衣过冬,两餐度日"。他称普济境地幽辟,风俗淳古,有如世外桃源而叹为观止。他坚持不开山、不授徒,于诵经、著述、弘法之余,鉴抄佛教经典无数,且写得一手好字,永春士僧俗"有求者均书佛号经偈作答,以借墨缘。"
因此,弘一墨迹在永春俯拾可得。大师还在普济寺度过他六十大寿,他在俗至友
柳亚子、
夏丏尊、
徐悲鸿及得意门生
丰子恺,均以诗词画幅献桃祝寿。
寺院主建筑为二进悬山式砖木结构。上殿正中供奉
如来佛祖,两旁为其弟子
文殊菩萨和普贤,后堂为
观世音,主殿两侧为
十八罗汉,下殿左右两厢塑有四大天王,下院则有钟鼓楼列于两边。主建筑前有半圆形的月池,内有二龙吐雾,灵气顿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