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国城遗址位于今
方山县峪口镇南村,是
东晋时期匈奴人
刘渊建立的
东汉的
首都遗址。遗址内有城垣和内城,其中西北部分已成残垣断壁,东南夯土墙基保存基本完好。这座古城遗址距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城池筑于
战国时期。十六国时期,汉刘渊在此起兵反晋,并就此建都。左国城遗址是研究
中原地区古代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的重要遗址,也是了解东晋时期历史的重要窗口。
简介
左国城遗址位于方山县峪口镇南村境内,古城坦南、北、西环岗而筑,东城坦沿山脊线而建,周围城池均为内外两层。内城呈长方形,外城则随地形变化环抱内城。该城居高临下,可谓城坚地险,从军事地理和历史地理的角度看,堪称离石以北的第一道天然屏障。
据文献记载和实地调查,该城为春秋皋狼邑、汉代皋狼县匈奴南单于庭,以及
刘渊所建前汉国都左国城遗址。据有关资料表明,该遗址至今至少已有2500年的历史。
左国城内城西北残存部分已成残垣断壁,东南夯土墙基保存基本完好,在城内和夯土层中,曾出土部分先秦掏片、瓦片、
青铜器皿等,这些都充分证明该城是
春秋战国时所筑。
珍贵的历史遗产保留至今,对当地的旅游开发和文物保护工作有着积极而又深远的意义,2006年5月25日,左国城遗址由省级文保单位晋升为全国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城遗址距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城池筑于
战国,十六国汉
刘渊起兵反晋于此并就此建都。独特之布局及出土的珍贵文物弛名全省,是全国为数不多的少数民族之都。左国城,春秋战国为白狄、皋落所居之皋狼邑,汉为皋狼县。从公元140年西河郡内迁
离石区起,这里建为左国城,南匈奴的首脑机关——南单于庭就入驻这里。
左国城历史
公元304年,是我国历史上的
晋朝时期,南匈奴贵族刘渊在各部头人拥戴下于左国城建立了
东汉,左国城遂以
首都的名号载入史册。此汉国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内迁少数民族匈奴在内地建立的国家,虽只有26年时间,但在我国的民族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左国城作为汉国都城,也有较悠久的历史,距今已有2295年。如果从它的前身
春秋皋狼邑,汉皋狼县所在地算起,该城已有2500年历史。保存这样完好的古城,在全国并不多见,该城是在春秋时期的皋狼城遗址和汉代的皋狼县城的基础上扩建而成的。
在左国城的城垣内,尚存一内城,其中西北部分已成残垣断壁,东南夯土墙基保存基本完好。
城内有仰韶文化、龙山文化、
战国、
西汉和
东汉等不同时期的文化层。
游人在这里驻足徜徉,可以充分感受到中华民族历史的悠久,从而有一种深沉的沧桑之感。
左国城的辉煌
来到离石的
北川河畔,你的感官自然地就会提醒你,这里在历史上肯定是一个地平川阔、水草丰美的地方。左国城遗址就位于北川河中游,今我省
方山县境内的南村。古代这里北通岚代、南出
临汾市,向西可至
陕北地区,往东可达
太原市,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特别是向东进入云顶山深处及庞泉沟一带,至今仍是
山西省有名的大牧场,因而为游牧民族的活动提供了良好的舞台。
左国城,
春秋战国为白狄、皋落所居之皋狼邑,汉为皋狼县。从公元140年西河郡内迁
离石区起,这里建为左国城,南匈奴的首脑机关——南单于庭就入驻这里。成为北方少数民族匈奴、鲜卑、、氐、羌的核心基地,先后辉煌400多年,孕育了一支强大的“离石胡”人,在民族融合史上产生了里程碑的意义。
南单于庭入驻后,对这里进行了创造性经营。沿用并扩展了春秋战国和
秦汉城池,背靠东部大山,面向
北川羌族自治县河水。依山就势,构筑城垣,东、南、北三面环岗而筑,东城墙沿山脊线而建,内外双城,严密捍御。内城呈长方形,外城随地形呈不规则形变化。总体建设为内城、西城、东城三个部分,成为城套城、城包城,内外结合,互为照应的军事城防。最外围周长9932米,总面积达到8.7平方公里。
这里作为南单于庭匈奴左部帅驻地,统领并督察匈奴五部军事。当时
曹操把匈奴五部分布到
石楼县、
汾阳市、
文水县、
忻州市和
祁县一带,其领导核心就在离石左国城。南匈奴统治集团在这里生活、开会、娱乐、研究内部事务,处理各种问题,协调五胡之间及胡汉之间关系。
晋朝刘盈建武元年(304年),南匈奴首领
刘渊根据当时天人环境在此作了当前形势和任务的报告。认为汉朝时:我们先人与汉约为兄弟,同甘苦共患难。当前的处境是:
魏晋代兴,单于空有虚号而无尺土之业,各王侯都降同普通老百姓。当前形势和任务:司马氏骨肉相残,四海鼎沸,为我们兴邦复业提供了天赐良机!
于是,在晋朝皇族骨肉相残、胡人受压、天灾人祸、民不聊生的大背景下,一个以刘渊为皇帝的匈奴汉国迅速孵化出巢。刘渊在此发动匈奴起义,很快推翻了
晋朝王朝,统治了
山西省大部分及
长安、
洛阳市等中原的核心部位。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内迁少数民族在内地建立的国家政权。由于胡人有了这样一块根据地,当时
陕北地区、晋西北、晋东南的数十万胡人有了精神的依托,为少数民族混战和十六国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和组织基础。位于
吕梁山区深山大川的这个指挥中心,指挥着“五胡”千军万马东打西杀,争城掠地。又像一个神秘的剧场后台一样,“五胡”部族分别在此打扮一番,领了台词,便在中华大舞台上“乱纷纷,你方唱罢我来唱”,演出了“十六国”混战的活剧。
今天,
吕梁市一带还有许多当时
胡兵征战的遗迹。左国城城墙犹存,基本完好。据光绪《
永宁州志》述刘王晖山,上有“饮马池”,曾是刘渊牧马场,“今渊祠尚存”。吴城镇上四皓村有刘渊行宫。卢城(今离石上楼桥村)为晋并州刺史
刘琨所筑攻
刘曜的城垒。马头山有刘琨庙,玉林山有
石勒墓。直到一千多年后,这一带三十多村还组织庙会,祭祀“石勒爷”。
位于
吕梁山东部的
汾阳市、
孝义市一带,则是对“离石胡”严加防堵。汾阳一带有六壁城,《
水经注》云“南魏朝置六壁于其下,防
离石区诸胡,因为大镇。”《
汾州府志》述,府北十五里有八门城,“
刘渊遣将乔嵩攻西河,因筑此城,城有八门”俗名罗城。有板桥城,《
郡国志》记“刘渊击刘琨于此。”孝义市有偏城村,《孝义县志》载,十六国时
后赵离石侯以防西北诸胡筑城于此。由此可见“离石胡”威风当时,史籍不虚。所有这一切以及后赵、大夏国等都与左国城有着深刻的渊源关系。当时的左国城在内迁胡人心目中成为中央圣地,其榜样的力量甚至鼓舞了后世的元蒙和满清统治者。这里神秘的山河面貌、传说遗迹则如彩云一般吸引着人们的目光,其无尽的光辉则照耀着史册直到今天。
五胡的内迁是在中原政府控制下进行的,而五胡的混战则是民族矛盾失控的悲剧。但站在历史的田埂上你就会看到,五胡的汉化就像冰雪融化成春水一样,其鲜活的生命之水漫过田地沿不断地注入中原民族生存发展的原野,这种活水有效地促进了中华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和血统方面的文明大融合,有力地提升了中华民族的生存活力。今天的中国虽然没有匈奴这个民族,但是他早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统。世界各地的匈奴后裔及专家学者都在探讨南匈奴的去向,其实他们的首都就在离石左国城,他们的热血流淌在你我的身体里。这里是
陕北地区那个大夏国统万城的祖庭,应当成为海内外匈奴后裔及北方各民族朝拜和瞻仰的圣地。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