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邦元,祖籍
四川省,生于一个具有优良传统的武林世家,世居
成都市。他是一位中华武术界的一代宗师,同时也是一位济世为怀的名医。张邦元的父亲年轻时从军,身怀武功,张邦元自幼跟随父亲习武。6岁时,张邦元痛失双亲,随后出家昭觉寺,拜少林派三大高僧
济尘法师、
释海灯和源清法师为师,学习中华传统武术。
张邦元天资聪颖、毅力惊人,充分掌握了少林武功的真传,内外兼修,掌握了中华传统武术的精髓。他以谦和敦厚、淳朴和蔼的品格著称,被世人尊称为“张老师”。张邦元植根于民间,在海内外享有
盛誉,早在青年时期就英名远播。
张邦元一生致力于武学研究,武功卓著,充满传奇色彩,武德超凡,享誉海内外。他曾担任著名武术大师、国际功夫冠军、武术家和慈善家等职务。他还是“成都龙腾武校”的创始人、“中医骨科
医馆”的创办人、“
中国武术协会”的会员、“海灯武校”的副校长、“
四川大学武术学术顾问”。此外,张邦元还曾担任电影《杨五郎》少林棍术武术指导和
川剧《
芙蓉花仙》武术指导。他还是演艺界的伯乐,成功推荐了
陈国坤成为电影《
李小龙我的兄弟》的扮演者。
人物经历
幼年立志
那一年的
春节,瑞雪纷飞,张邦元诞生在
四川省成都市,一个有着优良传统的家庭里。他肤白唇红,根骨端正,得全家宠爱。张邦元的父亲早年从戎,后在家乡开办了一家纱厂,他为人谦和,常助邻里,受到大家的爱戴,其母温良贤德,且有文化,为其父的贤内助,是位典型的
中原地区传统女人。
张邦元从小得家族宠爱,其父更是视若珍宝,常带他到屋后面府南河边的柳树下散步、练功,身怀武功且博古通今的父亲告诉小邦元:“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并为他讲述中华民族这个有着五千年历史文明的伟大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讲述英雄岳飞立志精忠报国的故事,教他做人的道理,并教导他要继承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优良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化为效国之行,做一个坚定、忠诚的爱国主义者。父亲的谆谆教导使小邦元从小就明确了人生目标,坚定了人生信念。
张邦元6岁时,祸从天降,父亲的纱厂倒闭了,整个家族和众乡亲的生活来源断了,父亲郁郁而终,其母一向身体文弱,不久也随着去了。可怜小邦元于童年就痛失双亲,靠三个哥哥和幺娘照顾。那双稚嫩、纯真的眼睛背后让人能感受到一种坚强和韧性,就是这样一个可怜的孤儿,却有着铮铮铁骨和坚强乐观的精神,他的幺娘是这个大家族里最具威望的女人,也是一个远见卓识,善于与人相处,喜欢武术的女人,她对小邦元的关爱,以及其父在世时对他的教诲,造就了张邦元不屈服于命运的坚强,超越磨难的自我强大和对待生活的乐观与豁达!张邦元这样理解:“父母亲那么早就离开我们,是认为我们长大懂事了,所以放心地去了。”
张邦元从小就很勤劳,时常放学后一个人到自家屋后的府南河旁帮着家里摘
桑叶喂蚕。这一天,他和平时一样来到府南河边,一边摘
桑树一边追忆着父母亲的音容遗范,细细回忆着父母的养育之恩,一幕一幕闪烁着,犹如在眼前,望着清澈见底,缓缓流淌着的河水,深深的思念萦绕心间,欲诉无语泪先流:
您带着对儿的期盼离开,留下儿用思念为自己取暖。
您在遥远的地方守护儿,愿快乐将儿的思念带给您。
正陷入深深的思念中,不小心被一群大孩子欺负跌落水中,不会游泳的小邦元身体直往下沉,迷茫中,只见一身影飘然而至,轻轻凌空将他从水中托起,醒来后的他躺在这位长者温暖的怀中,感觉如和煦的春风雨露浸润着心田,仿佛就是父亲那温暖、伟岸的怀抱,小邦元当即拜这位会飞的神仙为师,长者见其根骨端正、颇具慧根,含笑答应了,并说这是缘份,他就是张邦元的恩师
济尘法师。这也是济尘法师解放后收的第一名弟子。
济尘法师将小邦元带入昭觉寺,向他开示了佛法的道理,让他带发修行,赐法名
广元市,并悉心传授其上乘武功和医术。此时的小邦元不过6岁,他一边上学一边住在昭觉寺内,习武之余也不闲着,为寺里提水劈柴,那特制的小水桶下面尖尖的,和《少林寺》里
觉远提的水桶一样,只能两臂平伸着,以锻炼臂力。济尘法师课徒极严,每教一招一式都要求小邦元反复练习,直至达到要求才再授新招。
少年张邦元随恩师
济尘法师几进少林寺潜心习武,正是从小得济尘法师悉心传授武功和医术,也因其天资聪颖,加上勤奋好学,很快习得中华传统武术:少林童子功、二指禅等武功,以及接骨等医术,恩师见张邦元学武有成,即寄予重望,并赠言高徒:“承上启下发扬光大。”
张邦元生性刚直,奉师至诚,练功勤苦,心无旁骛,夏练三伏,冬练三九,张邦元武学造诣随着年龄增长不断提高,其间,又受到当时武功武德闻名海内外的住寺高僧
释海灯的悉心指点,并于13岁时正式拜著名武术大师海灯法师(
济尘法师师兄)为师,习得少林十八般武艺,使其武功更有精进,海灯法师为勉励高徒,赠锦旗:“仁者必有勇。”因张邦元刻苦好学,具练武天赋,深得寺内高僧源清法师喜爱,亦收他为徒,尽传所学。
勤奋好学的少年张邦元时常跟随三位恩师:济尘法师、海灯法师、源清法师前往嵩山少林寺看望少林寺
释行正方丈,并在少林寺进一步学习少林武功,学习并掌握了少林
水火棍等少林十八般武艺,其中梅花桩、二指禅、童子功、铁布衫、金中罩、
达摩五行功、哼哈功、太子功、少林精拳、梅花精拳、少林大悲拳、少林达摩禅杖、大悲禅杖、梅花精拳等武功绝技;他时刻谨记父亲和恩师教诲,坚持一边上学一边数年如一日地习练武功,钻研武术,精进武学,从未间断,只为将中华传统武术发扬光大,报效国家。
胸怀大志报国从戎
如火的青春,热情奔放,怀着一颗淳朴的赤诚之心,一代青年武术家张邦元为报效国家,毅然别师离寺,带着恩师的期望,投身部队,德才兼备的他以精湛的武功当上了全军教官。他的武术在部队得到了充分发挥,他的知名度日趋高涨,享誉军内外。
你看他那真挚淳朴的眼神,透着执着、刚毅,还有温润,有如清澈的泉水,纵然有曲折的阻碍,清澈澄澈,源远流长。就如恩师海灯所赠锦旗“仁者必有勇”。
后张邦元退役离开部队,有业界人士高薪聘请他当保镖,他都婉拒了。之后,正直善良、嫉恶如仇的他加入公安战线,成为一名智慧果敢、英姿飒爽的公安战士。
1980年,张邦元与同样有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善良女子包琴秀共结连理。恋爱时,张邦元除了一身武艺外,什么都没有,因为他是一个孤儿,是一名战士,可以说是结婚最起码的物质条件都没有,而妻子并不这样想,心中只有张邦元那一身武艺和一腔正气,无怨无悔地嫁给了他。那时,张邦元已转业到
成都植物园,他们没有自己的新房,又没有什么经济能力,就在
天回镇租了一间又小又破的房子安下家来。张邦元心中知道,武艺是“三天不练手艺生”,成天沉迷在武术的世界里,练武习武,与人论武、比武,对家事漠不关心,也无法关心,整个家就靠妻子在那里折腾,维持着清贫的生活。结婚后第二年,他们有了一个小女孩,妻子便每天背着孩子走上几公里路去单位上班,经常是一个馒头,一盅子
稀饭端在手上,一边给小孩喂,一边自己吃一点。下班之后,又背着小孩匆匆往回赶,经常是回到家时,天都黑了下来。接着,又忙着给小孩、丈夫准备晚餐,她的眼里心里深爱着丈夫和孩子,这样的日子一晃就过了十来年。在清贫的生活中,女儿渐渐长大了,时常是穿得干干净净,整整洁洁,一颦一笑里透着机灵、纯真。女儿从小很懂事,时常帮妈妈丢垃圾,将屋子清扫干净。妈妈很感动,对她的努力和成绩表示了肯定和欣赏:
妈妈:看着屋子这么整洁干净,心情真舒畅,一天的劳累也烟消云散了。
女儿:是我做的!我把家里变漂亮了。
妈妈:你愉快的笑容告诉妈妈你很自豪,宝贝真能干。
妈妈的话让女儿为自己的劳动感到高兴,为自己的成绩感到骄傲。晚上,她迫不及待地等父亲回来,就是为了向他显示一下干净的屋子,好在心里再次重温一下对出色工作的骄傲。可是,父亲很晚了才回来,女儿嘟着嘴很生气的样子。
爸爸:我看到一个生气的小女孩。
女儿:我很生气。
爸爸:为什么?
女儿(非常小声):爸爸我想你,我从学校回家后,您从来都不在家里。
爸爸:我很高兴你告诉了我,现在我知道了,你希望从学校回家后爸爸在家里。
女儿看父亲理解了自己,拥抱了下父亲,在父亲耳边轻声道了句“晚安”就回自己的小房间休息了。
有一次女儿和妈妈在商场购物,突然听到一个小孩的哭声,应声望去,看到一个小孩像是走丢了,女儿和妈妈一起拉着小孩子的手将他送到商场保安室,让保安帮他找妈妈去了。
晚上,女儿看上去很难过,她对妈妈说:“我在想,当那个小孩发现他找不到妈妈时,他是多么的害怕啊。”妈妈的第一个念头就是安慰女儿:“哦,别担心,他们可能很快就找到了他的妈妈。”但是,她并没有这么说,而是决定趁此机会启发女儿的人道意识。
妈妈:你真的很关心那个走丢了的小孩。
女儿:我一直在想他看起来多么伤心啊。
妈妈:你表现出了真正的同情,你好像能够感知小孩的恐惧。
女儿:哎呀,妈妈,我从来没有想过我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这天,天渐渐黑了下来,当夜色席卷走最后的余光,街边的路灯闪烁着微弱的光亮时,张邦元望着女儿回家的方向,心里渐渐开始不安起来,平时这个时候女儿应该早已放学回家了。想起今天路遇孩子班主任老师,得知近段时间孩子学习成绩下降了,有时还旷课。孩子小小年纪在做些什么呢?
张邦元对孩子从小就要求极严,很注意对女儿独立性格和精神品质的培养,以帮助孩子成为一个品质高洁的人,一个有着怜悯心、敢于承担义务的人,一个有勇气、充满活力、正直的人。
孩子终于回家了,检查作业时,发现
书包里全是
手撕牛肉干,还有一张50元的牛肉干押金收据,细问之下才得知懂事的女儿不忍看到妈妈那么劳累,为了和妈妈一起支持自己习武,竟然时常偷偷在放学后拾废品卖,还学做小生意卖牛肉干以贴补家用。
此时,有着一身傲骨的张邦元终于流下泪来,女儿超越年龄的心智和对于梦想的坚持与韧性让他的心灵震撼了。他觉得自己愧对母女俩了,只知道让妻子支持自己习武,而自己对妻女没有尽到一点责任。他忍着泪,既欣慰又心疼地对孩子说:“孩子,你有这份心,爸就满足了,你现在的任务是以学业为重,为你以后的志向努力。”
张邦元没有责备孩子,而是告诉孩子:“爸知道你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好不容易才积攒下来的钱,但是我们必须将这一袋袋
手撕牛肉干倒进垃圾桶,知道为什么吗?”女儿闪烁着纯真的双眼不解地望着父亲,张邦元说:“你的世界还很纯净单纯,还不具备洞明世事的能力,万一牛肉干有问题,吃坏别人的身体就不好了。”女儿懂事地点点头,然后和父亲一起将牛肉干连同那押金收据倒进了垃圾桶。
张邦元说:“要以尊重与关爱来呵护孩子稚嫩的心灵,而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传授信心和爱心!”
之后每天傍晚,张邦元总是亲自接女儿放学,喜欢站在学校大门的对面等,等女儿欢快的身影在校园门口突然出现,等女儿可爱的小脸蛋朝他这边寻觅。
有一次张邦元骑自行车接女儿回家,因车速太快,女儿被甩了下去。女儿以为爸爸会把她扶起来,但张邦元却悠闲地掏出烟吸起来。
女儿叫道:“爸爸,快来扶我。”
“你摔疼了吗?”
“是的,我感觉快站不起来了。”女儿带着哭腔说。
“那也要坚持站起来,重新爬上车。”
女儿挣扎着自己站了起来,摇摇晃晃地走近自行车,艰难地爬了上去。
张邦元问女儿:“你知道为什么让你这么做吗?”
女儿摇了摇头。
张邦元接着说:“人生就是这样,跌倒,爬起来,奔跑;再跌倒,再爬起来,再奔跑。在任何时候都要靠自己,没人会去扶你的。”之后,张邦元为女儿讲了名人成功前的挫折经历,以及自己小时候受挫折的故事,让女儿懂得生活中随时可能遇到挫折,只有克服困难,才能取得成功。
聪明机灵,活泼可爱的女儿,继承了父母的优良品质,读书也很勤奋上进,是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女儿虽身处清贫却志存高远,后来,女儿以优异的成绩功读了研究生学位。
为了改善家里的生活状况,张邦元开始做一些小生意,几年下来,家里已不再是四壁空空,虽说不上是大富,但日子过得还是比较滋润。做生意太花时间,张邦元的习武时间由此被耽搁了,包琴秀不忍心丈夫这样下去,劝丈夫说:“现在日子过得去了,多花点时间练习武艺,弘扬中华武术是你一生之志。”于是,他想了一个两全其美的主意,在植物园开了一个茶社。著名作家
流沙河闻言,亲自命名并题写了“在山泉茶社”,“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
杜甫)以示张邦元的那份清淡之气。茶社虽无丰厚利润,却有一点小利可补贴家用,他再不需东奔西跑,他又有时间习武论武了。
闪耀武坛
1985年,身怀二指禅、少林童子功、少林精拳等中华传统武术的张邦元,应邀担任
金牛区武术队总教练,带领武术队参加成都首届武术比赛,获得团体第三名。后参加国内各类武术擂台赛并屡次获奖,中国武坛升起一颗璀璨巨星,他成为蜚声海内外的武术家。
张邦元的武术动作特点是:速度快、动作准、力度大、弹跳好、节奏明、姿势美,特别是他的少林童子功,令9岁的筋骨尽柔的专业运动员也望尘莫及。
为弘扬中华武术,强国强民,张邦元从1987年至1990年间,多次跟随并代表
释海灯到全国各大省市进行中华武术宣传表演活动,获得高度赞扬,好评如潮;1988年,世界技巧冠军马索夫对他的武功、武德修为也是敬佩有加,并多次到张邦元家里拜访,在武学上求教于张邦元,张邦元师出名师,德才兼备,自是悉心指点,使其在武功上获益颇丰;张邦元后又为原省委书记杨汝岱,原省长张皓若,原军区副司令员李文清表演武林绝技:“
银枪刺喉”、“梅花精拳”获得成功。1991年张邦元作为“中华绝技演出团”团长,率武术家李兴友及黄明生、利唤云等赴深圳高展绝活,大获成功。1992年新春佳节,张邦元任团长率“中华绝技演出团”去
江油市献艺。江油是一代武术宗师
释海灯的故乡,这里的人对武术有一种特殊的爱好,他们的品味极高,等闲之辈不敢在此班门弄斧的。在武术之乡,海灯法师的弟子、武术家张邦元表演的银枪刺喉推汽车惊心动魄,令观者目瞪口呆,咄咄称奇。1998年,台湾影视导演
凌峰专程到
成都市为他拍摄武术专辑;2002年参加
四川省首届中华奇人绝技大赛获
一等奖;2004年参加中国首届百绝大赛获金奖,并担任大赛武术总监。2004年
香港特别行政区影星
周星驰为宣传新片《功夫》而一手策划了“功夫一招成名”擂台赛,派出《功夫》电影里真正的功夫高手担任评判和表演嘉宾,期望抛砖引玉,发掘更多武学强者。
周星驰得知成都有位隐世高手,六岁失去双亲,后拜师学武,几十年来从未放弃过练习,凭着自己的勤奋,获得许多荣誉,周星驰正是通过这些了解到张邦元的功夫,因此在宣传自己的新片《功夫》而举办“一招成名”擂台赛时,周星驰亲自发来邀请函(成都商报登载过),邀请张邦元作为
中国西南地区唯一的嘉宾参赛。
初赛时,张邦元以少林精拳和独创的童子功“隔山望月、倒顶双枪”绝技震惊全场,令
周星驰在内的全体《功夫》剧组主角(周星驰、
黄圣依、
元秋、释行宇、
陈国坤、
林子聪、
田启文)叹服并自发鼓掌,周星驰赞叹道:“我们电影里的功夫都是特技做出来的,您这功夫才是真功夫。”
晚上,周星驰亲自来到为张邦元安排的星级宾馆内和他促膝长谈。周星驰不仅对张邦元的武功叹服,对他的人品武德也尤为敬佩,并有意拜师张邦元。
第二天,周星驰即邀请张邦元担任《功夫》评委并为其挑选小演员,之后还特意和张邦元合影留念并赠送价值不菲的镶金手机一部。
我很喜欢
周星驰的电影,并对他充满敬意,是因为周星驰的坚持和善于表达,他的电影充满情、义、幽默、喜剧色彩,表演更是出神入化,格外的精彩。能得到周星驰的赏识,张邦元自是十分珍惜这份情意,据说有外国友人当即出资5万美元想获得这部承载着情义的手机,重情重义的张邦元婉拒道:“手机有价,情义无价。”
凤凰卫视《
鲁豫有约》将张邦元带到了东南亚、带到了全世界。他作为少林派武术代表、
济尘法师的高徒、
释海灯嫡传弟子、源清法师高徒,谈吐间尽显武林大侠的豪迈。
陈鲁豫:“一提到少林寺,我们会想很多的那些秘籍啊,像是什么童子功啊,还有一指禅呐!这些您都会吗?”张邦元:“会。”鲁豫:“什么叫童子功?”张邦元:“童子功就是从童子练起,就叫童子功。这张照片是我在1985年
成都市首届擂台赛时表演的二指禅。”
相传童子功集轻功、
柔身术、韧功等多种功法,独成一体,自成一家,为少林武功中的一种独到的功法,属于内壮功法之一。相传此功法只传少林弟子,不传外人。随着时代的发展,身怀少林童子功的张邦元,修德修为,将之简练成动作简单、易学易练的招式,供常人煅练,使之达到固肾壮阳,强身健体,增强内气的功效,增强国民体质。他还根据自己习武的经验,创编了一套“老年长寿操”在疗养院和企业推广,深受老年人欢迎。他为一些跌打损伤患者悉心治疗,从不计酬。一台湾来的郑女士长期受
肩周炎折磨,专程找张邦元治疗,仅一个疗程即治愈,她连声称赞:“张武师真好,医术真高啊!”
有一次,一位喜爱大自然青山绿水的弟子去登山,不小心从山上跌落下来摔断了腰,在师父的鼓励下,通过坚持习练童子功,居然慢慢康复,打破了医生诊断其将从此坐上轮椅的预言。
张邦元说:“每个人都应该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这是一个人心中的奋斗目标,是鼓舞你不断进取的精神支柱和推动人生前进的不竭动力,是战胜艰难险阻的力量和源泉!”
因张邦元在少林武术上的特殊造诣,曾扮演“
陈真”的
香港特别行政区武打明星
梁小龙,在
四川省新都宝光寺拍摄《杨玉郎》时专门聘请他为少林棍术武术指导。同时,他也是曾获国家大奖的
川剧《芙蓉花仙》的武术指导。惜才爱才的他还成功推荐
陈国坤为电影
李小龙的扮演者。
虚怀若谷
功夫,作为中国国粹,千百年来,除了令每个中国人自豪,更令无数外国人为之倾倒。为了中华传统武术事业走向世界,曾有
霍元甲、李小龙,今有
天津市李文侦、
上海市蔡云龙、四川张邦元、
河南省宋铁龙等,众多武林高手将传统武术继承并传扬。他们在通过网络、武林聚会等方式,不断地交流、探索、挖掘、整理、继承和发展传统武术;发现人才,培养人才,通过实践去检验,取长补短,达到统一,为中华武术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武学高深,学海无涯,丰富的人生经历和勤学善思的学者风范铸就了张邦元智者的品质。张邦元掌握了中华武术精髓,仍每日勤练不辍,并不断向前辈学习,曾求教于著名武术家、
成都体育学院王树田教授等武术名家。
生性善良、仁德的张邦元热爱武学,更对武林前辈崇敬有嘉,当他得知南北大侠、
孙中山的镖师
杜心五生病时,身怀武学、医学的他不时去探望、照顾,在武学上更得到杜心武的悉心指点,勤学苦练的张邦元武学造诣日益精深。
张邦元曾客居著名作家
流沙河家时,流沙河对他的武功和武德修为也是敬佩有嘉,赞叹不已,并亲自命名题写了:“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以示张邦元的那份清淡之情。
弘扬武术
在生活中淳朴、传统的张邦元正直善良,淡泊名利,他一生武术、医术双修,德才兼备。为遵师嘱,后继有人,他特开办武校传承和弘扬中华武术,学员、弟子达数千人之多,桃李满天下。习武数十载的张邦元说:“武术是武学中的艺术!一个真正的武者不只是搏击高手,而是一种刚健昂扬、智慧果敢、有原则、有坚持、有仁、义、礼、智、勇的精神。练武的意义小到强身护体,修德修为;大到振兴民族,强国强民!只有务实进取、不断追求更高境界,才对武术有所促进,振兴中国武术是我们广大习武之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张邦元从小接受的是中国传统教育,学的是中华传统武术,也生长在一个有着优良传统的家庭里,弘扬中华武术是他毕生的心愿,即使在喧嚣的时代,也改变不了他以人品、天赋为收徒的首要条件,他的弟子中有亿万富翁,也有清贫子弟,他都一视同仁。在传授武功的同时,武德的修练也是必修之课,他要求修练之弟子皆应心存善心,不能动辄出手,不能助纣为虐,更不能贪图名利,练武是练心的事,只有修练自己的心智,把自己的心智磨练得成熟,其武道、武德才能完善。
张邦元一生收学员、弟子数千,桃李满天下。我知道的这几位中谢飞龙是跟随师父参加国际国内比赛并获金奖中最小的一位弟子,年仅13岁。另一位弟子罗坤的桩上功夫是青出于蓝,号称天下第一梅花桩而载入吉尼斯。全国绝技武术特别奖和
金牌获得者王斌,也是其高徒之一。身怀柔术的皮勇强也是张邦元的弟子之一,为多位上级领导的养身指导老师。说起二指禅传人肖代和,也算是一次机缘巧合。有一次,喜爱武术的肖代和有幸遇到了一位武林高手,细打听方知这位就是以“二指禅”名扬海内外的“
释海灯”的嫡传弟子--少林派的
四川省著名武术大师张邦元,当即拜张邦元为师,惜才爱才的张邦元见其尚具练武天赋,且品行端正,遂将平生不传之绝学——海灯法师的“二指禅”传予肖代和。得名师指点,加之数年努力,肖代和进步神速,现在他已经可以凭双手双指倒立达半分钟之久。60多岁的
李红沁,
成都市民间艺人,她早年痴迷民间舞蹈,十多年前对武术感兴趣,即拜当时已是享誉海内外的著名武术大师张邦元为师,张邦元见其诚意可嘉,也收她为徒,目前,她不但有了一身好本领,还在川粹“变脸”绝活上有了突破,她能在变脸的同时变化衣着,常在
中国中央电视台、
四川卫视等电视台现场表演绝技。
张邦元曾说:“武术是用来强身健体的,身体的柔韧性,伸展性将大大超过普通人。但是,武术不是格斗技,他在于形和意,柔和快,而不在于力和劲,他是一种自身的修炼,是仁的道。”而学佛的他正是满怀仁德之心,以悯切的悲心,无限的智慧,高明的医术行菩萨道,和师弟王燕青开办医馆济世救人。
成都市佛协副会长冯修齐亲临题字书写了“邦尊武佛正骨通灵”。
张邦元的努力和勤奋是大家公认的典范,他的武学造诣、武德修为被
中国中央电视台、香港
凤凰卫视、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台湾三立电视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日本东京电视台、
韩国电视台以及全国各地地方电视台、报社竞相报道,被各大新闻媒体、武术界和社会公认为一代著名武术大师,百姓心中的
李小龙。
2006年中国国家出版《当代武坛精英名录大典》、《当代
中原地区传统武术名家名录大典》、《2008走向
奥运会的中华武术》将张邦元收录其中。同时,他被
四川省老体协授予终身荣誉“武术家”称号,现为
中国武术协会会员、海灯武校副校长、
成都市龙腾武校创始人、中医骨科医馆创办人、
四川大学武术学术顾问。
人生的风景变化万端,晴雨更替,在经历了数年风风雨雨,几十年的武术修炼生涯,深得所学精髓,融会贯通,练武不辍,张邦元的武术修为已臻炉火纯青境界,一直以坚持将传统武术传承并弘扬视为己任的张邦元大师,至今仍能做全套完整的少林童子功动作,这是对保持、传承优秀民族武术精粹完整性的最大贡献,价值无法估量。张邦元说,真正的武术精华是存在于民间的!国家应当高度重视民间武术的发展。
在张邦元的家里,悬挂着
释海灯当年送给他的锦旗,上书:“仁者必有勇”。海灯法师生前对张邦元倍加赞赏,为其爱徒赠旗这是绝无仅有的,可见张邦元武功之精湛;送他锦旗的还有张邦元的第一位师父,当年已近97岁高龄的
济尘法师为勉励高徒,曾赠:“承上启下,发扬光大”8个
草书大字;著名书法家
洪志存也特地为其撰写了“中华武术,群才未起”的字幅;著名书画家
李苦禅也曾作了寓意深远的《待机图》。
铮铮男儿
仁孝是儒教的传统思想,而它也恰好是几千年来人们做人处事的根本。
张邦元在武林界是位武林高手,而生活中的他却是位虔诚的佛教徒。在这个价值多元,信息爆炸,物欲横流的时代,张邦元依然保持那份淳朴,他为人谦和、文质彬彬,有着大师风范。幼年朴素的教育熏陶和艰苦的生活环境造就了张邦元正直善良、吃苦耐劳的品性,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无不在他身上体现。他被邻里尊称为“老师”,听他说话你会感觉如沐春风般,学佛的他说:“武术的最高境界是仁爱,一个人心中要有爱,点亮别人的心灯就是善。”
他开朗,热情,充满活力,正直善良,淡泊名利,有时还带点儿小孩子脾气。他在表演时百分百投入,一丝不苟,任何细节都要做到最好;平时愿意和人聊天,还喜欢讲笑话,很随和,也很幽默,给人一种纯朴真实的感觉。他说:“潜心钻研佛学,让我的性格和人生都发生了许多变化,让我可以达观而宽容地看待一切……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拥有温暖的微笑和一颗仁慈的爱心,把生活的感受与大家分享,懂得珍惜和热爱生活。”
张邦元成为享誉国内外的武界名人,但他依然淳朴善良,心中恩记着他的妻子,他的成功,来自妻子持之以恒的支持和无私的奉献。爱家的他倍加珍惜亲情,爱妻身体虚弱,他无微不至地照顾常年生病的妻子,为她洗衣做饭,购衣买药,满地拣她掉下的头发,将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几明茶亮;下雨了,他冒着暴风雨为女儿送去雨伞,站在学校的窗外,鞋子已经湿透,他却全然不顾,伸出臂膀为女儿掩挡一路风雨;参加国际国内武术比赛归来,带回来的是为国争光的
金牌和为妻女购买的礼物,以及为病中的哥哥带回的药物等,而他却从未曾想到过自己;他可以替妻子陪妈妈,可以为了妻子善待她的每一位家人……他那伟岸的身躯里有一颗爱人的心,永远像大海一样宽广。
看到他为她摘掉头上的落叶,我和友人都露出无比艳羡的目光,执子之手,与君偕老,关爱还在,情犹在,呵护从不曾离开。多年过去,她仍是他手心里的宝,他仍是她的最爱,这份爱,那么纯,那么真,那份相濡以沫直教人感动流泪。
朋友的老公换房换车换老婆,满身的珠光宝气却掩饰不住满脸的悲哀满脸的无奈。看看眼前这位武界名人,妻子过生日,他居然可以推掉一切应酬陪她融入这山水,你看他们那一对清新可人、充满青春朝气的女儿女婿笑得那么阳光,纯真的脸上溢满童贞与稚气,还有幸福。
她望着丈夫澄明的眼睛,脸上溢满幸福,温柔的目光中流露爱恋,这位
被幸福宠爱着的女人,看起来是那么温柔、善良、纯朴,望一眼,便也令人有一种清泉涤荡的纯净之美。我很欣赏著名作家
流沙河作客张邦元家中时对其妻赞美的话语:“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有一个伟大的女人,你就是那位伟大的女人。”
多年以来的相濡以沫,妻子很理解酷爱武术的丈夫张邦元:“人的心灵是很奇特的,给得越多,所得也越多。当然,去爱一个人既不是期待,也不是施舍。他在精神上给予我太多的鼓励。他给我的是生活中极重要的判断力、生命力以及决断力。我们可爱的孩子,也承袭了他这种精神。不过,他却没有把他自己完全地交给任何人,甚至是我,他属于国家。他的一生都将花在弘扬中华武术上。而且,为了完成心愿,他也具有必要的能力、创造力以及无穷无尽的精力。过去他难免也有抉择的痛苦经历,但最后还是发现自己的目的在于弘扬中华武术来表现自己、证明自己的价值所在。当然,他也具有完成此愿所需的洞察力、献身、勇气、忍耐以及爱情。在参加国际国内武术比赛中,在参加电视台的武术宣传节目中,他也曾获得财富和声望,但他的目标不在富有或成名,而在于弘扬中华武术后继有人。”
张邦元成名了,幺娘对他的养育之恩他至今铭记在心,在幺娘90岁生日这天,张邦元携弟子、同行表演武术,给幺娘献上90岁寿礼。
参加表演的既有年近古稀的师父前辈,也有舞勺之年的弟子新秀。伴随着声声断吼,张邦元的弟子,铁砂掌表演者王斌空手连续击碎9块
鹅卵石,碎裂的石块散了一地。王斌说,连破9石是为了恭祝老寿星身体越来越好,比石头还硬朗。随后,另一位弟子
李红沁的内功表演掀起了全场高潮,180斤的身体站在点亮的普通灯泡上岿然不动,用鼻子将自行车轮胎吹涨。这套绝技刚获得了
吉尼斯世界纪录,江湖人称“火龙王”的王光荣说,习武之人义字当头,孝道为先,他们为老人免费祝寿表演,不仅是因为和张邦元有着几十年的深厚友谊,更是冲着他的一片赤诚孝心。
张邦元自幼在
成都市昭觉寺和
少林寺习武多年,练得一身银枪锁喉的真功夫,这次更是冒险将其与柔术搭配表演,曲腿过头,单脚盘坐于地,硬生生地用咽喉将两米多的
长枪顶弯了。
张邦元说,这次所以这样冒险,是要在幺娘面前一展绝技,让她看到自己多年的努力没有白费。说起幺娘,张邦元感慨万千,他6岁丧失双亲,10多年来,吴作君老人把他当亲生儿子一样对待,穿衣、做饭、教他做人。虽然张邦元现在已年近60岁,也是武术界响当当的人物,但是这10多年的养育之恩,他一直铭记在心。
中国古语说得好:“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张邦元师恩难忘,并时刻将恩师的谆谆教诲铭记于心。三位恩师在世时,他常常携弟子及家人前去探望。现在,他也时常和师兄弟们一起去到恩师们的塔前腼怀恩师,看到有人向恩师
顶礼,献花,忍不住要落泪,恩师“承上启下发扬光大”的赠语又似响在耳畔,他在心里发誓:“此生将不负师恩,为弘扬中华武术而贡献自己的力量,直至离开这个世界的那一天。”只有如此,才能让自己的心有所慰藉。
习武的张邦元是个性情中人,他正直善良,常以德服人,他常说:“心地无私天地宽。”嫉恶如仇的他若遇到不平之事或危难时刻时,出手也是难免的。几十年的习武磨练,练就了他一身武艺,他虽身怀中华武术绝技,但也从不轻易显山露水。但有一次,张邦元路遇4个持马刀的歹徒正抢劫一名出租车司机,那名司机在挣扎中被砍得满身是血,张邦元奋勇当先,勇退歹徒。之后提及此事,他只是淡淡地一笑:“弘扬正气,见义勇为是我们每一位公民的责任和义务,而习武之人路遇不平,更当拔拳相助。”
张邦元成名了,生活也在自己和妻子的努力下好转起来,这时的他依然保持那份简朴,他不仅时常接济、照顾生病的哥哥,还经常给妻的母亲买礼物,送钱财,他说:“岳母太不容易,丈夫去世得早,她又当爹又当娘,靠着自己那点微薄收入含辛茹苦拉扯着6个孩子,供他们念书,日子过得苦不堪言。左邻右舍对此看在眼里,记在心里,都劝她再嫁,何必苦了自己。然而岳母多年来却守身如玉,始终不嫁,一个人心怀丧夫之痛,努力带大了6个孩子,我非常敬重她。”
张邦元对待亲人关怀备至,对待帮工的工人也同样怀以仁爱之心。一次,上级领导来探望、慰问他时,恰遇下水道堵了,客厅也像水帘洞一样滴哒滴着水珠,湿透了客厅的半边墙。张邦元没有要求领导解决,而是自己请来了工人,他说:“我很庆幸生长在新中国,非常感谢各级领导对我们一家的亲切关怀和一直以来对我的支持和鼓励,使我能全心地为弘扬中华武术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当他看到工人们穿着单薄的衣服在飘雪的寒风中打着哆嗦,依然努力干着活时,眼泪都快掉下来了,他说:“如今年关将近,这些工人为了能让家人过个好年,不顾及寒风侵袭,还在找活干,看到这些工人的样子,就像看到过去的自己。”他不仅将自己的衣服送给工人们穿,还买来好酒好肉的招待,为了让工人们早早回家过个团圆年,张邦元以高于市价5倍的工资付给工人们工钱,他的这种劳动人民的纯朴思想感情令人感动,也很值得尊敬和大力提倡。我们不是说“让世界充满爱”吗?
作为一代武术名家,张邦元不仅痴迷于武术,还将传统武术的继承与弘杨当作一种责任。从时代发展的角度出发,在他看来,中华武术的前景非常广阔,武术不仅有竞技作用,而且更大的意义在于强身健体、提高全民身体素质,武术的健身效果是非常明显和有效的。中华武术十八般武艺的长期演练,有提高人体反应度、灵敏度的作用,其直接意义就是长寿的表现。
张邦元还非常热心公益事业,常带领弟子们到电视台、到敬老院、到地方学校、厂矿等,为各项公益活动进行义教义演,受到广泛好评。
四川卫视《打破砂锅猜到底》特邀张邦元亲临节目录制现场,为大家讲述一段
释海灯鲜为人知的传奇故事,将失传的童子功再现世人面前。
张邦元热爱哲学,善于思考,哲学思想渗透在他一生的事业和生活中,在他的许多言谈中都有体现:
--武术的最高境界是仁爱。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传授信心和爱心!
--我们不但应该保护环境,保护动物,保护自然,更应该保护心灵。
--当你在将爱给予周围的人的同时,也在收获得到的爱,这就是你精神和内心的满足。
--人与人之间相处最重要的就是理解,或许因为我是习武之人,也当过警察,我从小就习惯多向思维,站在不同的角度看问题,这样就非常容易理解别人。
--没有人可以在顶峰上永远驻留,世事轮回,有起有落。
仁德武勇
2010年元月,张邦元应“天下第一武指”
袁和平执导新片《苏乞儿》剧组邀请,到
北京卫视参加《苏乞儿》电影全球首映式。
张邦元应“天下第一武指”袁和平、《
苏乞儿》剧中“武神”扮演者
周杰伦、“苏乞儿”扮演者
赵文卓、国际功夫巨星
杨紫琼以及影视明星
闫妮等友人之邀到北京卫视参加天下英雄会,并和
武当、少林等全国近百武林高手齐聚北京卫视,同台献艺,展示中华武术,天下英雄会获得圆满成功!之后,张邦元和“苏乞儿”剧组全体演员及武林高手合影留念。
张邦元身怀武林绝学,享誉海内外,练了数十年的武术,张邦元在武林界有很多故事广为流传,大家都知道他有很多绝活,倒顶双枪、单枪推汽车、童子功、隔山望月、二指禅等。因而,几十年里不时有好强之人前来挑战,张邦
元大都婉转推辞了,但很少有人知道,他和洋拳高手的一次秘密对决。
有一次,家里面来了几名外国人,经翻译介绍,张邦元才知道,来的这个人竟然是韩国跆拳道总教练和他的几名弟子。看到是国际友人来访,于是张邦元连忙热情接待。他们两个人,一个是中国的武术名家,另一个是
韩国的国术大师,两个人的交谈当然离不开
技击格斗了。“听说张大师还从来没有打输过,我也从来没有打输过,什么时候我们比试一下?”当时近30岁的总教练半开玩笑地发出了挑战。而张邦元自然没有把小字辈放在眼里,“你打拳的水平相对我来说还处于‘幼儿园’阶段,我今天就要让你输一盘。”
张邦元为什么会这么自信,原来他早就研究过韩国的跆拳道和
日本的空手道。一些崇洋媚外的中国人,一直将这两种技击之术视若珍宝,以至于国内的有些地方中国的武术反而乏人问津。其实,在张邦元的眼里,这两种东西简直就是雕虫小技,不值一提。
洋拳总教练对张邦元大师这位武术界的名家还是很尊敬。他先请张邦元吃饭喝酒,还亲自送他回家。11月份初冬的夜晚还是有些凉,也许是双方都喝了点酒,血气仍然往上涌。借着路灯的微弱光亮,两人在小区的院子里拉开了架势。动手前,张邦元就警告对方不要挨他的后手拳。练了几十年武功的张大师,最初没有使出自己的真功夫,好几次能制服对手的机会,他都放弃了。“几十年历经心路磨难,我一直记得当年在我儿时父亲的谆谆教导,习武是为了强身健体,战胜自己,做人要心存仁爱,那才是永恒的巨大的力量!”张邦元解释自己的手下留情。不过也喝了酒的洋教练没有明白这点,仗着年轻气盛,右腿一个高压腿就向张邦元的头部劈下来。这已经没有思考的余地了,只见张邦元左手接住来腿,右脚上前半步关住对方的左脚后跟,顺势来了个四两拨千斤,右手一掌就照着对手的胸口击下去,只见对方顿时摔出2米开外,足足有10分钟都没爬起来,张邦元友好地上前将他扶起来。“我当时没有用全力,不然他会被我打残废。当他爬起来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跪地向我拜师。”
后来,洋拳教练还特地邀请张大师去当他们的总教练,不过被张邦元婉言谢绝了。在武功上张邦元很轻易地就击败了跆拳道高手,“中国武术的真正内涵,就是止戈为武。习武之人不打斗,这次接受挑战,只是想说明并不是‘龙拳’就打不赢‘洋拳。’洋拳只是在市场上打赢了我们。”
他还说:“天下武术是一家,我希望看到全世界练武之人,在其身体不断强大,武艺精进的同时,对于他们自己生命中的喜怒悲哀、权力、欲望看得淡泊一些,这样才活得快乐,因为生命的本质是快乐,而武术的最高境界也是幸福、快乐!”
张邦元武功了得,不时有业界人士出重金邀其为保镖,他都一一婉言谢绝了。张邦元说:“我自幼出家练武习医,得到国家的重视,纵观古今,也只有现在的时代,国家才更重视中华武术这一国粹,更重视这方面的人才,使我有了更加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我的一生都将为弘扬中华武术这一国粹而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2010年8月,张邦元带队参加第五届香港国际武术比赛,在中年组的比赛中,以精湛的中华武术连连打败三国(美国、
日本、
泰国),喜获国际冠军,独揽三金,并获得了少林随行拳、峨眉斩蟒刀、峨眉绝技(童子功、倒顶双枪、隔山望月)个人全能第一名。张邦元的弟子谢飞龙及队员也获得多枚
金牌。
目前,张邦元和武林界人士一起继续浇灌着来自全国各地的武术之花,他在鲁豫有约节目中说八十岁还要表演童子功,挑战全世界健康老人,他的心愿是和武林界仁人志士一起将中华武术带入奥运正式比赛项目,为中华武术之崛起而努力奋斗!
人物事件
收徒
张邦元按江湖规矩收徒徒弟叩首敬茶
2013年3月9日,成都知名武术大师张邦元收徒,江湖武林人士近200人前来道贺。
银枪刺喉推汽车
给徒弟送上厚礼:银枪刺喉推汽车众武林人士道喜:轮番上阵演绝活
按照江湖规矩,到场的青城派、峨眉派赵门、查拳门、黄林派、无极门以及武当派的掌门均披挂上阵表演了拿手绝活儿。张邦元更以师傅名义,为爱徒“送”上厚礼——“银枪刺喉推汽车”。
收徒仪式
徒弟叩首敬茶
宣誓:尊师重道,弘扬中华武术
武林人士收徒不同于一般的礼数,更讲究礼仪和传承。作为成都乃至国内武术响当当的人物,张邦元的这场收徒仪式吸引了近200名武林人士到场,其中不乏青城派、峨眉派赵门、查拳门、黄林派、无极门以及武当派的掌门人。
徒弟叫唐梓富,37岁,老家在湖南郴州。说起师傅,他说,他们结缘是在网上。
唐梓富没有一点武术基础,一次网上与成都的武林人士交流后,经牵线认识了张邦元,张邦元对这名新弟子的灵性大加赞赏,有意栽培。
中午拜师仪式开始,徒弟双膝着地向师傅、师母叩首,诚意着实让大家感动。在众武林人士的见证下,徒弟双手捧茶向师傅敬上。“能拜师傅,是我的缘分,我要向师傅学习正宗功夫!”唐梓富说,和师傅相处的一段时间里,自己感受到了温暖。他还当众“宣誓”:尊师重道,弘扬中华武术。“小伙子,好好向师傅学习,不要辜负了他老人家的期望!”成都查拳门、武当派的掌门人上前拍拍唐梓富的肩膀,鼓励他勤学多练。
前辈道喜
江湖规矩:掌门均披挂上阵
拜了师,武林前辈们也轮番上阵,表演自己的“绝活儿”,以示道喜。
青城派掌门
何道君及他的徒弟率先登场,以硬功夫掀起了小高潮。随后登场的
峨眉派、查拳门、黄林派、无极门以及武当派的掌门人表演的虎拳、螳螂拳、醉拳,双脚落,拳头起,辗转腾挪,让人看得目瞪口呆。
年近七旬的张邦元按江湖规矩为徒弟送上了一份“厚礼”——“银枪刺喉推汽车”。
“为了徒弟,我豁出去了!”张邦元掷地有声地说。此时,只见一辆黑色轿车缓缓驶来,停下。一把明亮的钢枪闪着寒光扎在张邦元喉管部位,另一端顶住汽车的尾部。他身子躬下70度,两腿叉开,双臂伸展,“嗨!嗨!”大叫两声,运气发力,车子开始缓缓移动。人走车移,不到一分钟时间,汽车移动差不多近20米。
如此绝活儿,引来大家叫好。张邦元还表演了“童子功”、“板凳拳”……众人立身鼓掌。徒弟唐梓富说,“没想到师傅这般年纪还如此干练,一定好好学艺”。在场的众武林人士则向张邦元“叫板”:一定要找时间切磋切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