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鳞钝头蛇是一种
游蛇科钝头蛇属的
爬行纲,俗名黄狗蛇。其生存的海拔范围为313至1360米,产地在
贵州省。该物种前额鳞入眶,没有眶前鳞,颊鳞入眶甚多,背鳞平滑无棱。已被列入《“三有”保护动物名录》,即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钝头蛇属还包括台湾特有物种钝头蛇,也已被列入国家保护名录。平鳞
中国钝头蛇和钝头蛇均为
无毒蛇。
平鳞钝头蛇的全长
雄性可达450毫米,
雌性可达530毫米。头与颈部分明显,体形略呈侧扁状。上唇鳞有7枚或8枚;无眶前鳞,眶后鳞1枚,或与眶下鳞相连,眶上鳞狭长;颊鳞1枚,入眶;鳞2枚+3枚或2+2枚;前额鳞入眶。背鳞光滑,全身共有15行;腹鳞173~184枚;肛鳞1枚;尾下鳞60~75对。体背面为黄褐色,散布有大小不一的黑斑,自眶上鳞向后各有1条黑纹,至颈部左右合成一段较粗的黑纹。腹面为灰白色。
平鳞钝头蛇的分布范围广泛,主要分布于中国的
江苏省、
浙江省、
陕西省、
甘肃省(南部)、
四川省、
云南省、
贵州省、安徽(
黄山市、
歙县、太平、
休宁县)、
广东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等地。从甘肃向南到广西、广东,向东到
江西省些地区包括了
中原地区的多个省份,涵盖了不同的生态环境,从山区到耕地、茶园地或溪流附近。平鳞钝头蛇的生活习性和分布范围表明它们适应了多样化的生活环境。由于它们对农林业有益,被列为“三有”保护动物,即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
平鳞钝头蛇是一种夜行性的动物,其主要食物是
蛞蝓和
蜗牛,也会食用蚯蚓等小型动物。由于其食害虫(蜗牛、蝓),对农林业有益。平鳞钝头蛇是卵生的动物,据
贵州省资料,5~8月剖检雌蛇成体,见输卵管中有6~7枚卵黄色卵。
平鳞钝头蛇(学名:Pareas boulengeri)主要生长在山区环境中,它们通常栖息在山区的森林、
灌木丛、草丛、溪流附近以及茶园等地。这些地区为它们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如蛞蝓和蜗牛,同时也为它们提供了适宜的隐蔽和繁殖场所。
平鳞钝头蛇的生活习性与它们的生长环境密切相关。它们是夜行性蛇类,白天通常隐藏在岩石缝隙、落叶下或
树洞中,夜间则出来活动和觅食。由于它们的食物主要是害虫,因此对农林业有一定的益处。
平鳞钝头蛇是一种重要的保护动物,已被
中原地区国家林业局在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中列入。这份名录也被称为《“三有”保护动物名录》,强调了平鳞钝头蛇的保护价值和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