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丁公吕(?—前975年),
姜姓,
吕姓,名伋,齐太公吕尚长子,西周时期诸
齐国第二代国君,前1014年—前975年在位。后吕伋传位于他的嫡五子
齐乙公吕得。齐丁公是
崔姓 和
丁姓的始祖。吕伋在京服从君命,担任重要官职,辅助天子统治诸侯,其国家对天子有纳贡赋与服役的义务。
姬发死后
姬诵姬诵即位,成王年幼,吕伋曾与姜子牙一起到镐京辅助周成王。
人物生平
辅佐成王
在西周时期,
周代为了维护其统治权威与确保各诸侯国的忠诚与服从,采取了一种特殊的政治安排,即要求各诸侯国的当权者或其至亲男性成员在天子都城镐京(今
西安市附近)担任官职或作为“质子”,
吕伋的妹妹
邑姜是周成王姬诵的生母,因此,吕伋还是周成王的舅舅。
周成王执政之时,
商朝遗民
武庚乘隙而动,利用
管叔、
蔡叔度对
周公的积怨,勾结邻近诸侯发起叛乱。面对此危急局势,吕伋秉承
姬诵旨意,随同周公旦率军东征,而吕伋之父
姜子牙(即姜子牙)则在西线遥相呼应,共谋大计。双方最终合力平息了这场史称“武庚之乱”的叛乱。
辅佐康王
姬钊姬钊初登大宝之时,齐丁公
丁公伋以辅政大臣兼虎贲氏之职,鼎力辅佐新君,其忠诚与才干不输其父吕望,为
周代之稳固再建新功,深得天子信赖与器重。周康王为彰显功臣,赐珍宝之器予鲁、晋、卫、齐四国诸侯,以示嘉奖。而此殊荣之中,未及同为朝臣的楚君
熊绎,此举彰显了齐丁公吕伋在朝中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周康王六年之际,
姜子牙(姜子牙)病势沉重,其子吕伋遵照父命,返回
齐国接任君位,承担起治理国家的重任。同时,吕伋让其子
吕衡与
吕季留驻于天子都城镐京,继续以忠诚与才智辅佐
姬钊,确保周王室基业稳固。
去世传国
在
周穆王元年,历经
姬诵、康王、
姬瑕三朝风雨的重臣吕伋,因病重而辞世。鉴于其逝世的时辰恰逢“丁”日,周穆王特以尊崇的
商朝礼仪与谥法,追尊其为“齐丁公”。
然而,吕伋的家族却面临着继承的波折。其
嫡长子、嫡次子及嫡三子皆不幸早逝,按常理应由嫡四子吕季承袭君位。但吕伋的儿子吕季却主动让贤,将国君的重任托付给了同母弟
齐乙公,自己则选择了一条不同寻常的道路:携子孙离开
齐国的政治中心营丘,迁往崔邑,开启新的生活。同时,
吕季与其庶兄
吕衡并肩,选择继续留在
周代辅佐
周穆王,并被尊封为太傅,位列三公,成为朝中重臣。
在吕伋的嫡五子吕得的领导下,齐国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他与嫡兄吕季、庶兄吕衡齐心协力,共同为周王室勤勉尽忠,使齐国巩固和提高了在诸侯国中的地位。
在位政绩
代周灭唐
姬诵登基之后,鉴于管蔡之乱与淮夷的反叛,齐国被赋予了重要的征伐使命。在此背景下,吕伋受命亲征
晋国,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成功平叛,此举不仅巩固了
齐国的疆土,更使得齐国成为政治舞台上的大国。
东周晏婴《晏子春秋·内篇谏下第三》:“
秦景公树竹,令吏谨守之。公出,过之,有斩竹者焉,公以车逐,得而拘之,将加罪焉。
公曰:‘何如?’’
晏婴曰:’丁公伐曲沃,胜之,止其财,出其民。公日自莅之,有舆死人以出者,公怪之,令吏视之,则其中金与玉焉。吏请杀其人,收其金玉。公曰:‘以兵降城,以众图财,不仁。且吾闻之,人君者,宽惠慈众,不身传诛。’令舍之。
公曰:‘善!’
晏子退,公令出斩竹之囚。”
史书记载的“
曲沃县”之地,恰为西周时期
姬诵实施“
唐叔虞”典故,将唐地赐予
唐叔虞的原始所在。然而,在“及至周成王灭唐”的历史事件中,虽成王为最终决策者,但真正领兵征伐、实现灭唐壮举的统帅,实乃齐丁公吕伋。
执掌虎贲
在周成王统治时期,吕伋一支担任着
周代至关重要的虎贲氏一职。周成王二十一年四月,姬诵王体违和,病情渐重,于危难之际,召见四方诸侯,共商国事。太保奭、芮伯、彤伯、
毕公、卫侯、
毛亨等朝廷重臣,以及师氏、担任虎贲氏一职的吕伋等武将,还有百官之长与负责琐碎政务的官员,皆被紧急召至王前,共同面对这一国家危局。
姬诵驾崩之后,太保
姬奭派遣仲桓与南宫毛两位忠诚之士紧随齐侯吕伋之后,二人手持干戈,率领精锐勇士百人,庄严地守候于南门外,以迎接太子钊即位。他们引领太子钊进入侧室,按照礼制,太子钊在此暂居,以表哀思与谦卑。随后,于
丁卯之日,太保召公奭正式下令,由作册官员负责筹备并制定详尽的丧礼仪式,以缅怀先王,安定朝野。
东周孔子《尚书·周书·顾命》:“成王将崩,命召公、
毕公率诸侯相康王,作《顾命》。惟四月,哉生魄,王不。甲子,王乃洮水。相被冕服,凭玉几。乃同,召太保奭、芮伯、彤伯、毕公、卫侯、毛公、师氏、虎臣、百尹、御事。王曰:“呜呼!疾大渐,惟几,病日臻。既弥留,恐不获誓言嗣,兹予审训命汝。昔君文王、
姬发宣重光,奠丽陈教,则肄肄不违,用克达殷集大命。在后之侗,敬天威,嗣守文、武大训,无敢昏逾。今天降疾,弗兴弗悟。尔尚明时朕言,用敬保元子钊弘济于艰难,柔远能迩,安劝小大庶邦。思夫人自乱于威仪。尔无以钊冒贡于非几。”兹既受命,还出缀衣于庭。越翼日乙丑,王崩。太保命仲桓、南宫毛俾爰齐侯吕伋,以二干戈、虎贲百人逆子钊于南门之外。延入翼室,恤宅宗。丁卯,命作册度。”
《毛诗·齐谱》云:“齐侯伋以二千戈虎贲百人逆子钊于南门之外,
姬诵之崩,职掌虎贲,又事
姬钊,明为王官也。”《
尚书正义》曰:“天子初崩,太子必在其侧。解其迎於门外之意,於时臣子皆侍左右,将正太子之尊,故使太子出於路寝门外,更迎入,所以殊之也。经言‘以二干戈’,文在’齐侯吕伋’下,似就齐侯取干戈。传言‘使桓、毛二臣各执干戈,於齐侯吕伋索虎贲’,则是执干戈就齐侯。传似反於经者,於时新遭大祸,内外严戒,桓、毛二人必是武臣宿卫,先执干戈,太保就命,使之就干戈以往,传达其意,故移‘干戈’之文於‘齐侯’之上,传言是实也。经言‘於齐侯吕伋’,下言‘以二干戈、虎贲百人’者,指说迎太子之时有此备卫耳,非言二人干戈亦是齐侯授也。《
周官》虎贲氏下大夫,其属有虎士八百人。知伋为天子虎贲氏,故就伋取虎贲也。”
轶事典故
吕季让位
齐丁公吕伋辞世后,家族面临了继承的抉择。在此关键时刻,吕伋的
嫡长子、嫡次子和嫡三子均已不幸早逝,按常理应由嫡四子吕季继承君位。然而,吕伋的嫡四子吕季主动让贤,将治理国家的重任托付给了同母弟
齐乙公,自己则甘愿退居幕后。为了确保家族的平稳过渡与长远发展,吕季还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让自己的子孙离开
齐国的政治中心营丘,迁往崔邑(今
章丘区西北)定居。后有子孙以“崔”为姓。
东周左丘明《左传》:“齐国的世族崔氏,源于丁公之子。”
人物评价
在
西汉,
司马迁所著的《史记·楚世家》中,有载:“楚子
熊绎与
伯禽、卫康叔子牟、晋侯燮、齐太公子吕伋俱事
楚成王。”在
东周春秋时期,公元前530年,
楚灵王熊虔心中仍怀有不平,愤慨言道:“昔我先王熊绎,与吕伋、
卫康伯、晋侯、伯禽并事(周)康王。
四国皆有分,我(国)独无有。今吾使人于周(
首都),求鼎以为分,(周)王其与我(何干)乎?”
南北朝才子
颜之推曾赋诗颂扬古贤:“威仪奕奕,德音秩秩,无厥考,王命宠锡。执圭受土,屏藩周室,靖安尔位,修明典则。姬旦禽父,
姜子牙吕伋,内公外侯,左辅右弼。
毕公无老,保
洛邑,惟公受采,其事不忒。大启尔宇,永思无极,因地为姓,义同
申伯。”此诗巧妙地将姜尚与吕伋这对父子英杰,与
周公(周公)及其子
伯禽相提并论,共同尊奉为
周代不可或缺的护国栋梁。姬旦与伯禽,一文一武,安内定国;而姜尚与吕伋,则以外交军事之才,攘除外患,稳固边疆。如此并置,彰显了吕伋在周王朝中举足轻重的功绩和地位。
唐朝年间,
杜黄裳与
韩择木之子韩秀荣所撰《郭曜墓志铭》中,有言:“昔丁公
姜子牙之勋,作藩成周,
保大姜姓。”这句铭文对齐丁公吕伋的赞誉极为崇高,直接且深刻地指出:齐丁公吕伋,作为
田和姜尚的杰出继承者,不仅稳固地承袭了先父的辉煌功业,更在周朝版图中屹立为坚实的藩篱,以非凡的智慧与勇气,捍卫并壮大了姜姓一族的荣耀与地位,其功勋彪炳史册,令人敬仰。
清朝编纂的《
四库全书》所收录的《尚书质疑》一书中指出:“则
夏朝分封,史有明证,乌得断其无?如以不见於《书》而断之,则今文惟有齐吕伋、鲁伯禽、
晋文侯、
秦穆公,
文言文惟有蔡仲耳。
周公封鲁,
姬奭封燕,《书》且无明文矣。”
家族成员
儿子:
吕衡(卫国大司马)、
吕季(
西周公国卿大夫)、
齐乙公(齐乙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