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移民
中国高等教育中的特殊现象
高考移民是指绝大多数未在户口迁入地实际居住和接受高中教育的考生在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报名前利用省际间录取分数线的差异,通过学籍迁移、空挂学籍、违规落户、提供虚假学籍证明材料等非正常户口迁移手续,在分数线较低的省份获取报考资格和较多的录取机会的社会现象。
高考移民的产生与中国各地高考录取比例差异较大以及户籍制度等有关。中国幅员辽阔、考生众多,且各地区之间教育水平存在较大的差距,所以实行各省、市、自治区分别进行评卷和划定高考录取分数线的政策。这种现象导致了部分考生为了上大学或者上好大学,利用个别省份的户籍、学籍制度管理不严等管理漏洞,向录取分数线比较低、录取率比较高的省份流动。
“高考移民”的方式,主要有国内移民、国际移民和“汉改少”等三种模式,其中国内移民(即跨省移民)为主流。
产生背景
“高考移民”现象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后期逐渐形成气候,近几年来势头不减。1977年高考制度的恢复,中国逐步形成了“大一统”的高考制度,每年千万考生统一参加一次高考,形成了千军万马争过高考独木桥的局面。实行的全国统一高考(包括部分省市自主命题高考),按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划分不同的录取分数线,以保证各地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公平。但由于各地基础教育发展速度和水平不同、实际拥有的教育资源和人口数量不同,重点大学在各省区的录取线存在的差异,造成了中国各省区高考录取分数线和升学率并不一致的巨大差异。巨大的分差诱导河南省山东省江西省等高考分数线偏高地区的考生向录取分数线偏低的西藏自治区、新疆、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海南省等省(自治区)移民,虽然像北京市上海市、天津三直辖市的分数线也很低,但由于这些地区的准人条件高、代价大,所以高考移民未能形成大的规模。同时由于中国各省的户籍管理出现了松动,在某种程度上便利了考生通过变更户口来获取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也间接导致了高考移民的产生。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和国家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高考移民又衍生出了新的形式——“国际高考移民”并逐步从过去的个体化向集团化演变,即由过去单一性、无序的国内高考移民。发展为目前集团性、有国际背景的国际高考移民。
在中国,高等教育承担着显著的政治、经济功能,上世纪中国开启高等教育大扩招,同时实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借以拉动内需,体现了其经济功能。就政治角度看,为了促进少数民族以及偏远或经济、社会欠发达地区发展,缓解发展不平衡和保障社会稳定,在高等教育入学考试中,为了使这些地区的考生能够实际地享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国家在统一考试基础上,采取一种从形式上看来并不平等的优惠性低分录取政策,实行地区差别对待。从总的地区布局来看,西部、西南部等经济、教育发展水平较低的省份其录取分数线要显著低于中、东部。所以,山东省河南省等地考生的高考成绩若在西部省份能上名牌、上重点,但在本地可能只达到专科或一般本科录取线。然而北京市等部分发达地区的录取分数线很低,这显然不是出于对落后地区的补偿,这也正是中国大学招考制度备受诟病的重要原由所在.除此之外,在中国高等教育招考体制下,实际录取采取的是依省定额、划线录取的办法,各地录取定额并非按考生数量平均分配,这样,一方面民族地区的考生分数线与教育发达地区考生分数线的差距被进一步拉大,另一方面还导致高校所在城市生源的分数线明显低于外地生源的分数线。另外,中国高考招生名额以地区为单位进行分配,高等教育资源差异导致招生计划呈本地化倾向。计划体制下,公共政策较少考虑城乡、地区和阶层之间的利益平衡,并在城乡二元结构的现实中逐渐形成了一种城市中心的价值趋向,直接影响了高考招生政策,加剧了中国入学机会的不平等。
移民策略
国内移民
考生移民到新疆、海南省等照顾地区。与沿海省份及其他教育发达省份相比,照顾省区的高考录取分数线一般会低几十分,甚至上百分。在山东省河南省浙江省湖南省、湖北、江西省等教育发达省区上不了本科的考生,在照顾省区却能上重点大学。因而,每年高考报名时,教育发达地区的许多考生便想方设法转学到新疆、西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青海省贵州省云南省、海南等教育欠发达地区应考。客观上,录取分数的悬殊成为"高考移民"潮形成的巨大原动力,照顾省区成为吸引"高考移民"潮的巨大磁场。由于教育欠发达的照顾省区,已经针对"高考移民"出台了非常严格的规定,"高考移民"已由"考前移民"的低成本、简单操作方式,转变为"提前移民"的高成本、"曲线救国"方式。在河南省,当地甚至形成了初具规模的产业服务链条。有的中介,以买房落户为噱头,将西藏等地的偏远县城的房子,以高价出售给学生家长;有的中介,则以在辽宁省西安市等地有“教育局关系”为由,向学生家长收取所谓的“咨询费”;甚至一些中介,干脆与陕西省一些学校联合,定向推出“河南班”,以招揽更多“高考移民”去买房。在西安,一些西安的教育集团,为了获得更多生源,甚至直接将分校开到了河南。这就是俗称的‘回流生’,即初中在河南上,上到初三,然后中考的时候到西安考。为了帮助子女获得外省高考资格,不少家长都时竭尽所能,有的家长,在天津市的“海河英才”计划期间,将户口迁到了天津,也有的家长,选择把户口迁至海南省西藏自治区西安市等地。
考生移民到北京市上海市等高校集中地区。考生移民到北京、上海等高校集中地区,也是因为当地的录取分数线较低。考生移民到天津市等高校集中地区和移民到新疆、海南等照顾地区的方式是不同的。前者主要是通过考入当地中学间接入户的方式,而后者主要是直接转户的方式。
国际移民
通过获得外国国籍,参加留学生入学考试的考生,为了满足以所谓外国留学生身份申请进入中国大学的条件(高中毕业、持HSK证书、有外国护照),一些在中国成绩平平的高中生及其家长把眼光从中国转向了国际,花巨款为子女购买菲律宾、越南、老挝等发展中国家的护照,申请进入高校学习。考生一般选择取得东南亚国家的国籍,因为这些国家的手续比较简便,只要考生家长能负担高额的费用,中介组织就会把一切手续办好,使中国考生摇身一变,成为来华求学的"外国留学生"。
通过获得港澳台同胞的身份,参加大陆高校针对港澳台学生及华侨生考试的考生。由于中国政策的倾斜,港澳台的学生在参加内地高校的招生考试时,可以获得大幅优惠政策,因此,一些家长会动用各种资源,帮助子女获得港澳台身份。一般来说,这种现象多出现在以广东省福建省为代表的沿海省份。
“汉改少”移民
为了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录取率,中国在高校招生环节,会给予自治区(州)、县境内的少数民族考生以适当的“照顾”。因此,部分汉族考生会通过改变籍贯和民族的方式,获取加分照顾。“汉改少”移民,主要可分为两种:
一是只改变民族,不改变考试地。这种情况主要出现在居住地为少数民族聚居区的自治区(州)、县。尽管不同地区会结合自身情况,制定不同的“照顾”制度。但不可否认的是,少数民族学生都会享受到额度不一的加分或降低录取分数线的优惠。
二是同时改变民族和考试地。利用国家政策漏洞,“汉改少”考生在获取少数民族身份的同时,将户口迁移到少数民族聚居地,并在当地参加高考。这样,既可以获得高考加分,还能享受到国家给予当地的政策倾斜。
典型个案
2006年上海大学大批拒收“假留学生”事件
2005年9月,赵某到上海站接了47名学生。这些学生均来自山西省江西省等地,刚参加完当年的高考,前来上海市读“交大预科班”。因为之前有人许诺他们,只要预科班读3个月,通过校内考试,就能进交大。3个月后被通知只要高中毕业、持中国汉语水平考试证书、有外国护照,就有资格以外国留学生身份申请进入中国的大学。2006年7月,包括“交大预科班”的47名学生在内的从未出过国的130人,转眼成了“留学生”,成功骗取了2006年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尽管提供了留学的必备手续,但他们存在太多的雷同之处与疑点,使得上海大学经过严格审查,最终拒绝了这数十名假冒留学生的人申请。上海市高校首次大规模拒收"留学生",因而引起了社会强烈的反响,更受到国家公安部和教育部的高度重视。教育部相关人员明确表态,教育部将针对这一新问题加强对外国留学生的资质审核。
2014年内蒙古自治区一女孩涉嫌"高考移民"无缘高考,告教育部门
2014年11月6日,中国新闻网乌兰察布市电题:内蒙古自治区一女孩涉嫌“高考移民”无缘高考。内蒙古自治区一女孩户口已经迁入内蒙古自治区,却不能在当地报名参加2015年的高考, 状告教育部门,校方和教育部门给出的理由是涉嫌“高考移民”。2014年12月22日,数百名考生家长因此频繁到有关部门反映问题,要求允许孩子高考。而内蒙古有关部门查实,这其中绝大多数考生是在内蒙古“空挂学籍”,属于需治理的“高考移民”对象。呼和浩特市教育局对本市的两所民办中学突击检查发现,持自治区外身份证号的690名学生中,有590人不在该校实际就读,其中大多“空挂学籍”   。
2015内蒙古自治区清退1465名“高考移民”事件
2015年5月27日,一则题为《内蒙古自治区清退1465名“高考移民”部分为党员干部子女》的消息被各大网站转载。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2014年年底以来,内蒙古全区已成功清退1465名“高考移民”。经相关部门核查,相当多的移民家长为河北省的公职人员,许多还是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他们采取非正常手段迁移户口,通过不正当手段为子女在内蒙古自治区空挂高中学籍,并且伪造本人身份,组织上访,试图以人多势众向政府施压,行为十分恶劣。
2019深圳富源事件
2019年在深圳市全市范围内举行的高三学生第二次模拟考试中,当地的家长发现,深圳市富源学校有6名学生进入全市前10名,超过深圳市传统四大名校——深圳中学深圳实验学校深圳外国语学校深圳市高级中学之和。这引起了家长的怀疑。深圳市教育局网站12日晚公布《关于对深圳市富源学校“高考移民”调查处理进展情况的通报》。通报指出,深圳市富源学校2019年高考报名考生中,有32名考生属“高考移民”,弄虚作假获取广东省报考资格,取消这些考生在深圳市的高考报名资格,核减富源学校2019年高中招生计划的50%。
2021河北衡水中学校长儿子赴西藏自治区高考事件
2021年6月9日,高考结束的当晚,一篇标题为《河北衡水中学校长郗会锁的儿子郗某某涉嫌高考移民》的文章在网络发布传播,文中指出,衡水中学党委书记、校长郗会锁之子郗某某,高中三年学习生活一直在衡水中学,却于2021年赴西藏参加高考,举报称此举涉嫌违反西藏、河北两地的教育厅相关政策,以及教育部的相关规定被已取消郗某某西藏自治区高考资格。
2023河南回流生事件
2023年7月,一种质疑河南省变相“高考移民”的声音突然传出。不少西安市居民在网上发帖称,河南娃,西安上学;西安11万中考生,其中4万是河南回流生;西安孩子600分还没有高中上,已发舆论热议,伴随着传言愈演愈烈,7月18日,西安市教育局对外回复称,虽然全市参加中考的人数有103031人,但其中,户籍在我市、学籍不在我市就读(即网传“回流生”)的仅有3608人,占全市报名人数的3.5%,网传“回流生4万人”信息严重不实。
“空挂学籍”乱象
2024年9月8日,中国中央电视台《财经调查》报道,位于郑州市的科文教育咨询有限公司管城分公司在网络上宣称,其从事教育信息咨询业务已有十余年。在联系中,该公司的工作人员表示,可以办理“学籍挂靠”,属于“人籍分离”,费用要2万元。但这是违法的,为了躲避监管,一切操作必须用现金。除了这家公司,武汉市汉阳区畅行商务服务中心、武汉益拓科技有限公司、河南省初派商贸有限公司、武汉习锋教育咨询服务有限公司都能做类似的“学籍挂靠”业务。
各方评价
各地出台各项政策措施,严防“高考移民”、徇私舞弊、弄虚作假。如天津市要求,对于空挂学籍、在学不在籍等违规考生,坚决予以清退。内蒙古自治区则在报考通知中要求,对于考生户籍变更不足三年的和户籍从区外迁入且存在“高考移民”嫌疑的,对其户籍迁移情况进行重点审核。此外内蒙古还要求,对提供虚假个人信息、以虚假报名材料取得报名资格、不符合报名条件但完成正式报名、查实的“高考移民”等考生,考试前查实的要取消其报名资格和考试资格,考试后查实的要取消其高考成绩和录取资格,录取后查实的要取消其入学资格,已经入学的要取消其学籍,视情节轻重给予暂停参加各类国家教育考试1-3年的处理。
招生办相关人士认为,全国教育资源的不平等,高校资源不平衡,是导致这种现象存在的根本原因之一。在目前招生体制下,“高考移民”现象很难根治。这也是现行招生体制弊端,现在都是实行分省的招生制度,如果各高校自己招生,情况可能有所好转。但是要想根治,就目前的体制下,很难有效控制住。现在经济活动这么活跃,人员流动性那么大,户籍政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打破现有高考制度才能根治高考移民问题。现在异地高考实际上是要放宽这个门槛,在这个过程之中,怎样避免开放异地高考带来高考移民问题,实际上也是检验着这个异地高考方案是否能够成功推进的一个重要的方面。要避免这个问题,我觉得是要从两个方面来做。首先,还是要通过高考改革来解决这个问题。因为我们的异地高考问题,以及高考移民问题,实际上都是现有高考制度的一个产物,只有打破现有的高考制度,推进高考改革,才能彻底根治这两方面的问题。如果没有高考改革的思路,在现有的框架之下,实际上是难以根治这个现象的。其次,在目前高考制度没有改革的情况下,我们推进异地高考最关键是在于要鉴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这个概念,因为按照国务院的意见,我们现在异地高考是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这样一个群体的异地高考问题。而不是父母并没有到这个城市来,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好的高考机会移民的情况,这是要明确鉴定的。如果没有这样一个明确鉴定,就可能真的会出现这样的一个问题。有的可能把孩子到那个地方去读书,父母并不过去,这是纯粹的高考移民。这些都是要在未来的推进过程之中就要加强防范的。
相关政策
2003年时,海南省政府办公厅就下发了《海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报考条件暂行规定》,对“高考移民”进行限制,但“一刀切”的政策引起了不小争议。
2005吉招办[2004]55号文件,只有符合以下条件才能参加2005年吉林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报名,并且一旦发现在高考报名工作中有弄虚作假行为的,一经查实,一律取消考生的报名和考试资格,并按《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追究有关人员责任。这里面有一条关于“高考移民”的规定:非随父母户口迁入我省不到二年以上者(2003年2月28日后迁入),不得报名参加2005年我省高校招生考试。另外还规定,因公长期在外省工作的职工及其子女,一律回户口所在地报名。凡户口从外地迁入我省的考生,(外省籍《居民身份证》号码),报名时除持本人常住户口簿和《居民身份证》外,还须填写《高考报名资格审查表》;在我省定居的外国侨民报名,需持省公安机关填发的《外侨居民证》,在居留地的县(市、区)招生办报名
2009年11月发了《教育部关于规范我高等学校接受外国留学生有关工作的通知》,规定自2010年起,来华留学申请人必须“持有效的外国护照或国籍证明文件4年(含)以上,且最近4年(截至入学年度的4月30日前)之内有在国外实际居住两年以上的记录
2012 年 5 月,内蒙古自治区办公厅发布《关于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意见明确提出“适当放宽的户口迁移政策”,例如凡购买城市(镇)规划区域内的商品住宅房、二手房、自建房并取得房屋权属证书的,不受有无稳定职业限制,本人及其共同居住的配偶、未婚子女、父母,可以在当地申请登记常住户口。这个政策让大量的“高考移民”涌入,引发社会各方广泛关注。在 2014 年,内蒙古全区就清退“高考移民”1500 多名.
2016年3月,教育部、公安部针对部分人员利用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当地高考政策,通过非正常学籍迁移、空挂学籍、违规落户、提供虚假学籍证明材料等手段在一些省份获取高考资格的现象,教育部、公安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做好综合治理“高考移民”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完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政策,采取有效措施标本兼治,综合治理“高考移民”投机行为,营造公平有序的高校考试招生环境。
2016年新疆将由自治区党委、纪检监察、教育、公安等部门联合成立“高考移民”问题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择机出台《自治区高考移民问题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并建立“高考移民”终身追查制度。近5年,新疆教育部门采取了一系统措施,共查处“高考移民”逾600人,其中绝大部分已被取消在新疆参加高考考试资格、高考成绩和录取资格。
2018年10月,福建省招委会和省教育厅也印发了《关于福建省普通高考报名条件有关事项的通知》,对2019年及2020年以后报考普通高考的应届毕业班学生,都做了户籍迁入福建省时间、具有福建省高中阶段学校学籍及连续实际就读经历的限制。
2019年5月24日,教育部下发《关于严格规范大中小学招生秩序的紧急通知》,提出加强“加强高中学生学籍管理,严禁‘人籍分离’,严禁同时或者交叉注册普通高中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双重学籍’”,加大对“高考移民”的综合治理。
2019年5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印发《关于做好自治区2019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确,新疆将加强对“高考移民”的综合治理,依法依规防范和打击违法违规跨省(区、市)获取高考报名资格的行为。新疆明确,对在自治区组织的省级统一考试和授权高校组织的单独招生考试及保送生、自主招生、综合评价试点等类型招生考试中违规的考生、高校、中学及相关工作人员,要进行从严查处。其中,凡提供虚假个人信息或申请材料的,均应当认定为在国家教育考试中作弊,取消其相关类型招生的报名、考试和录取资格,同时通报有关省级招生考试机构或教育行政部门取消其当年高考报名、考试和录取资格,并视情节轻重给予1—3年内暂停参加各类国家教育考试的处理。对违规参加高校招生考试的高级中等教育学校非应届毕业的在校生,取消其当年高校招生考试各科成绩,同时给予其应届毕业当年不得报名参加高校招生考试的处理。
2020年6月,教育部发布《教育部关于规范我高等学校接受国际学生有关工作的通知》,此通知对国际学生进入高等院校本专科阶段学习的申请资格进行调整,通过对居住记录和学生身份认证审查的严格要求,提高来华入学的门槛。
2021年2月,中国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做好2021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通知》重点强调了五方面工作任务。其中,继续实施重点高校专项计划。进一步落实和完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参加高考的政策,加强高考报名资格审核,严厉打击“高考移民”,切实维护招生秩序。
2022年1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做好2022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强调进一步促进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此通知要求,继续加大对中西部及农村地区招生倾斜力度,做好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参加高考工作,严厉打击“高考移民”
2023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等部门关于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参加升学考试工作暂行意见的通知》(皖政办〔2012〕65号)的相关规定,不具有我省户籍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我省具有高中阶段3年完整学籍并有相应学习经历,可在学籍地参加高考。相关考生不得在“流入”和“流出”两地同时参加高考报名。不符合我省报考条件的考生应回流出地报考。
2022年天津市教育招生考试院公布最新高考报名政策,明确自2022年普通高考报名(2021年11月初)开始,天津市高考报名条件由单一的“户籍”要求调整为“户籍+学籍”的要求。具有天津市常住户籍的应届毕业生在报名参加高考时,须具有天津市高中阶段学校3年学籍并实际就读。对于目前在校的高中阶段学校学生,实行3年过渡政策:报名参加2022年高考的,须具有天津市高中阶段学校高三年级1年学籍并实际就读;报名参加2023年高考的,须具有天津市高中阶段学校高二、高三年级2年学籍并实际就读;报名参加2024年及以后高考的,须具有天津市高中阶段学校3年学籍并实际就读。持外省学校毕业证书的往届毕业生和高中阶段同等学力考生分别增加毕业年限要求,同样实行3年过渡政策。天津市将进一步规范学籍审核、严查人籍分离、完善学校考勤制度,同时强化督导检查和责任追究。遵循“人籍一致,籍随人走”原则,明确校长是学籍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2023年,海南省进一步加强高考报名资格审查工作,在高考报名资格审查期间依法依规确认747名考生报考资格受限,其中80名考生是通过大数据筛查、监督举报等方式核查发现。
2024年广东省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以下简称“普通高考”)强调要严把资格审核关,严防“高考移民”。凡不符合报考条件的,一律不予报名。对于凭虚假材料报名或通过办理非正常户口迁移手续等违规手段获取广东高考报名资格的,一经查实,将取消其高考报名、考试及录取资格。
参考资料
我国高考制度的历史性格局性变化.中国民主促进会.2023-12-10
..2023-12-10
关于做好自治区2019年普通高校招生报名工作的通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2023-12-10
目录
概述
产生背景
移民策略
国内移民
国际移民
“汉改少”移民
典型个案
各方评价
相关政策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