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娘鱼
鲉形目鲂绋科红娘鱼属鱼类
红娘鱼,学名:Lepidotriglamicroptera,别名红头鱼、红娘子鱼等。是鲉形目鲂绋科红娘鱼属鱼类的统称。因其体色红润、身体苗条,颇有妇女之貌而得名,约有20种类。
红娘鱼体长在81-275mm之间,呈亚圆筒形,略侧扁,向后渐细小。口大,前下位。体被中等大栉鳞,头部背面及侧面均被骨板,略呈长方形。前鳃盖骨无棘,肱棘尖长,达第5背鳍棘下方。胸鳍下侧有3条指状游离鳍条,体鳍均为红色,体背侧为红色,腹侧为淡白,胸鳍内侧面蓝灰色,常具斑点。
红娘鱼主要分布于印度洋—西太平洋热带及暖温带海域,东大西洋地中海也有产出。它为近海暖温性底层洄游鱼类,群栖于泥底质海区,生活在水深约67-70米处。可利用胸鳍指状鳍条于水底和掘土觅食,也能依靠宽大的胸鳍进行翔游。成鱼主要捕食底栖无脊椎动物和鱼类,生殖期在春末夏初,怀卵量约14万粒,在水温16℃时经72小时左右孵化。每年3-4月鱼群由黄海越冬场北上生殖洄游,秋末冬初向南越冬洄游,是东、黄海拖网捕捞的主要对象,4-5月为捕捞盛期。
红娘鱼捕获后,去除鳞片及内脏洗净,可鲜用或晒干,储藏于避光、干燥、通风之处备用。其鱼肉富含蛋白质、脂肪、糖类、钙、磷、铁、维生素B1、B2等,可入药,有健脾开胃、滋补肝肾、强身的功效,主治食欲不振、体虚。
形态特征
红娘鱼长约8~20cm。体延长,稍侧扁,亚圆筒形。头高、大,近长方形,背面及两侧均被骨板。项棘尖长,伸越背鳍起点。吻中长,向前倾斜,吻端中央凹入,吻突圆钝或近三角形,常具小棘。眼上侧位。口大,前腹位。体被中大栉鳞,侧线鳞50~70枚。背鳍2个,分离,第一背鳍具8~9鳍棘;第二背鳍及臀鳍基底长,同形,相对。胸鳍宽大,下方具3指状游离鳍条
腹鳍胸位;尾鳍后缘微凹。体红色,胸鳍内侧面蓝灰色,常具斑点(见图)。
物种对比
生活习性
暖温性近海中小型底层鱼类,栖息于泥沙底质的海区,能用胸鳍游离鳍条在海底匍匐爬行,大多数生活在水深约为67~70米处。
摄食底栖动物,分布于印度-西太平洋热带及暖温带海域,东大西洋、地中海及中国沿海均产。朝鲜韩国日本也有分布。常见的有日本红娘鱼(L.japonica)、翼红娘鱼(L.alata)、凯氏红娘鱼(L.kishinouyi)等。
生殖期在春末夏初。怀卵量约14万粒。卵浮性,卵膜较厚,光滑透明。
水温16℃时,经72小时左右孵化。
成鱼主食底栖无脊椎动物和鱼类。
每年3~4月鱼群由黄海越冬场北上生殖洄游,秋末冬初向南越冬洄游。4~5月为捕捞盛期。
分布范围
分布于印度洋西太平洋热带及暖温带海域。东大西洋地中海也产。
为近海底层鱼类,常栖息于泥沙底质海区。能用胸鳍游离鳍条在海底匍匐爬行。
为中国东海、黄海拖网捕捞主要对象,其中黄海南部盛渔期为12月至翌年3月份;海州湾和鸭绿江口一带及舟山市外海渔期在4~5月份。
主要价值
营养价值分析
鱼肉含有叶酸维生素B2羟钴胺素等维生素。
鱼类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含量丰富,口味好、易于消化吸收的优点。
食物营养成分
使用注意情况
1.特禀体质食用禁忌有:
2.高血压,小儿营养不良,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人群不适宜食用红娘鱼。
3.乳母体质的人不适宜吃红娘鱼。
4.气虚体质,气郁体质,湿热体质,痰湿体质疾病的患者不适宜食用红娘鱼。
5.消化性溃疡,痛风体质的人不适宜食用红娘鱼。
6.慢性病者不宜多食。
7.吃鱼前后忌喝茶,忌与猪肝同食影响消化,不宜与西红柿同食。
辨别红娘鱼的好坏
知名产区:福建省
参考资料
..2024-03-30
..2024-03-30
红娘鱼.中国自然保护.2024-03-30
..2024-03-30
..2024-03-30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物种对比
生活习性
分布范围
主要价值
营养价值分析
食物营养成分
使用注意情况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