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云内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Kunming Yunnei Power Co., Ltd.,简称:云内动力),是由云南内燃机厂作为独家发起人,以社会募集方式设立的股份制上市公司,隶属于昆明市国资委,所属于汽车制造业;是中国多缸小缸径柴油机行业的首家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公司成立于1999年,总部位于昆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景路66号,股票代码为000903,现任董事长为杨波。
云内动力的前身为云南机械厂筹备处,于1956年在原云南铁工厂基建办的基础上组建。1958年,正式命名为云南内燃机厂。1995年,以云南内燃机厂为核心的云内动力
集团公司成立。1999年4月15日,公司在
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2001年,公司收购成都内燃机总厂生产经营性净资产,成立
成都云内动力有限公司。2005年,发布中国首台具有自主
知识产权的、从自有到生产线上下线的D16TCI节能环保型乘用车柴油机,并在此基础上自主开发了D19TCI、D25TCI两款机型。
2006年,公司新一代轻型车用电控高压共轨,四气门柴油机新产品D25TCI点火成功。2007年,公司公开增A股股票,募集资金用于“轿车柴油机产能建设项目”。2008年,公司自主研发的首台轿车用柴油发动机正式投放市场,开创了中国轿车柴油化新纪元。2012年,公司整体搬迁至
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并在次年成立山东云内动力有限责任公司。2015年,被正式认定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017年7月,公司无锡产业园区正式投产。2020年,公司成为
云南省首家实现工业总产值和营业收入均突破100亿元的装备制造企业。2022年,公司混合动力产品正式批量生产,开启云内新能源战略转型。
云内动力是中国第二批创新型试点企业及云南省首批
创新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乘用车柴油机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骨干企业、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云内”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云内动力先后获得“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位列“2023中国汽车供应链百强”榜单第79位。
历史沿革
前身背景
公司前身为1956年在原云南铁工厂基建办的基础上组建的云南机械厂筹备处,1958年正式命名为
云南内燃机厂。1971年,工厂开发了配套的495T柴油机并于1974年开始批量生产。之后在1980年与
上海内燃机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开发汽车用495QA柴油机。1987年,工厂增加了495D、495G、495C的生产,成为当时生产中小马力柴油机十四家专业厂之一。工厂于1989年进行4100柴油机开发,并成功推向市场,1992年,柴油机产量首次达到年产4000台生产能力。随后于1993年实现“产量一万台”“产值一个亿”“销售一万台”“利润一千万”。
创立与上市
1995年,以
云南内燃机厂为核心的云内动力
集团公司成立,实现了专业化协作生产,集团化规模效应。1999年3月8日,昆明云内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成立,4月15日,公司在
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股本总额18000万股,股票代码为000903。
业务发展
2001年,公司收购成都内燃机总厂生产经营性净资产,成立
成都云内动力有限公司。次年,公司与德国FEV公司签订技术协议,共同合作开发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节能环保型D16TCI乘用车柴油机。2004年,公司联合高特佳
共同出资收购四川华川车辆有限公司,于2004年1月13日组建了云内动力达州汽车有限公司。之后,公司于2005年向社会公开发布了中国首台具有自主
知识产权的、从自有到生产线上下线的D16TCI节能环保型乘用车柴油机,并在此基础上自主开发了D19TCI、D25TCI两款机型。2006年,公司新一代轻型车用电控高压共轨,四气门柴油机新产品D25TCI点火成功。
2007年,公司公开增发7850万股A股股票,募集资金12.3亿元,用于“轿车柴油机产能建设项目”。公司自主研发的首台轿车用柴油发动机于2008年正式投放市场,开创了中国轿车柴油化新纪元。2009年,公司与FEV
发动机技术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并举行了“FEV发动机高原实验室”揭牌仪式。2010年,公司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昆明国家乘用车柴油机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骨干企业,随后在2011年获得国家科技部颁发的“‘十一五’国家科技计划执行优秀团队奖”。2012年,公司整体搬迁至
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并在次年成立山东云内动力有限责任公司。2014年,云南云内动力集团有限公司成立。
持续发展
2015年,公司被正式认定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随后在2016至2018年先后获得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颁发的“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
一等奖”、
云南省人民政府质量奖,“中国内燃机行业排头兵”、第五届
中国工业大奖“荣誉奖”等荣誉。2017年7月,公司无锡产业园区正式投产,标志着云内动力将形成集
发动机研发设计、混合动力系统的研发设计、发动机标定、后处理系统研发设计的完整体系,极大的加强了云内动力的自主研发能力。2019年,公司被规划进
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且被认定为全国质量标杆企业。2020年4月2日,昆明云内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公告称,云南云内动力集团有限公司拟以增资扩股的方式引入民营资本,推进集团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相关工作。同年,公司成为
云南省首家实现工业总产值和
营业收入双双突破100亿元的装备制造企业。
2021年,公司入选中国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同年,公司推出G系列汽油机产品,是国际首款缸内直喷式商用车
发动机产品。2022年,公司混合动力产品正式批量生产,迈向云内新能源战略转型新征程。2023年6月28日,《2023中国汽车供应链百强》榜单发布,公司排名第79位。7月4日,公司国六B标准
发动机已实现批量销售。8月9日,公司同意向
中国交建机电提供燃料电池发电系统和相关服务,并与中交机电签署了《燃料电池发电系统集成采购合同》(第一批)和《燃料电池发电系统集成采购合同》(第二批),合同总价合计10.31亿元。
企业治理
董事会
监事会
高管
对外投资
(资料来源)
上市信息
证券信息
股权结构
企业业务
云内动力的主营业务为
发动机业务和工业级电子产品业务。公司产品跨车用和非道路两大领域,配套范围覆盖商用车、乘用车、
工程机械、农用机械、发电机组等板块。公司柴油发动机产品有4100、4102系列、YNF40和D09、D16、D19、D19欧五、D20、D25、D30;天然气发动机有YN30QNE、YN36QNE、YN38QNE;增程式发动机有油电混合、油气混合。发动机排量范围为0.9-5L,达到国四、国五排放要求。已和
东风襄阳旅行车有限公司、
江淮汽车底盘、
恒通客车、
中通客车、蜀都客车、
CSR、福田、江淮、重汽、南骏等各大汽车厂实现了配套。
产业布局
昆明云内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地处
云南省昆明市北市区,毗邻风景秀丽的世博园和金殿风景名胜区。是由
云南内燃机厂作为独家发起人改制的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属国家大一型企业,是国家重点扶持的520户企业之一。公司在全国共设立了45个驻外机构以及覆盖区域广阔的特约售后服务网点,现有2600余家特约售后服务站点和50余家配件代理商,在
天猫等网站建立云内动力旗舰店。
公司产品与北汽福田、东风、
中国一汽、
江淮汽车、
跃进汽车公司、北京汽车、资阳南骏、成都王牌等多家汽车厂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批量配套关系,并有部分产品整机出口或随整车出口
泰国、
越南、
马来西亚、
巴基斯坦、
伊朗、
埃及、
阿尔及利亚、
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
公司拥有从
德国引进的KW气流预紧实铸造生产线和从
瑞士引进的GF气冲铸造生产线两条国际20世纪90年代先进水平的铸造生产线,一条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95系列机体缸盖机加工生产线,一条国内先进水平的总装生产线和四大工艺齐全的整车生产线等二十余条生产线和检测设备,形成了年产20万台柴油机和3万辆
卡车的生产能力。
业务板块
发动机业务
工业级电子产品业务
云内动力的全资子公司铭特科技主要从事各类工业级电子设备及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工业级电子产品广泛运用于加油(气)机行业、新能源充电桩行业、自助终端支付及新零售行业等几大板块。除立足传统卡支付系统业务外,铭特科技在汽车电子行业中涉足
G4FG发动机传感器和线束业务。
科研技术
科研能力
研究基地
云内动力引进国外先进铸造、机加工、装配等关键设备及软件开发、试验测试装备,建成了商柴、乘柴研发及生产平台,成为了中国国内国四、国五及国六多缸小缸径先进柴油发动机的重要研发制造基地。
云内动力凭借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工程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
工业设计中心以及院士专家
工作站等一系列研发平台作为依托,通过自主研发、产学研合作、企业间合作等诸多方式来构建企业的产品开发流程。云内动力被科技部认定为“小排量节能环保乘用车柴油机国际合作基地”。
2009年成为“
昆明市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学研联盟”成员和昆明市“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混合动力及代用燃料
发动机研发基地”。2015年1月,云内动力技术中心被评为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以此为框架,云内动力构建了“一部五中心”的研发新格局。该中心下辖昆明技术中心、东部技术中心、
成都燃气中心、山东技术中心、德国工程中心和科技管理部六大分支机构。截至2023年末,公司研发人数数量达326人,占比为12.08%。
产学合作
云内动力长期与
昆明理工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天津大学、
浙江大学、
上海内燃机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无锡油泵油嘴研究所、德国FEV公司等国内外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建立了密切的产学研合作关系。
1999年,公司与北京理工大学合作共建了“内燃机工程中心”,2000年,与昆明理工大学在省经委批准建立的“
云南省动力机械产学研研究中心”的基础上,又共同成立了“云内动力
Inc.柴油机试验研究中心”。通过采用先进的技术、设备、设施,实现了在内燃机新产品开发、性能检测、质量改进、
计算机辅助试验、内燃机性能参数的综合采集与分析、数据管理与分析、内燃机产品的可靠性分析、平原大气模拟以及测试系统的计算机网络化等方面的现代化试验研究手段。开发并完善
计算机辅助工艺过程设计计算机辅助工艺规划子系统,实现CAD/CAE/CAPP系统集成,采用逆向建模系统和快速成型系统等,加快了新品研制步伐,建成了西部地区内燃机产品研究与开发的一流基地。
科研成果
标准制定
2011年云内动力加入了全国内燃机标准化委员会,在多缸小径柴油机领域的整机、关键零部件相关标准修、制订方面积极开展相关的工作,从2012年开始相继参与了8个内燃机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工作。为引领并鼓励内燃机相关企业深入开展高效多缸柴油机整机、关键零部件等领域的研究,掌握影响其性能的核心技术,并将这些研究成果转化为行业技术标准,推动内燃机行业整体技术和质量水平的快速提升,2013年6月云内动力向全国内燃机
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申请,请求组建“高效多缸小径柴油机工作组”并得到批准。2013年7月25日在
昆明市,云内动力作为组长单位组建成立了“高效多缸小径柴油机工作组(SAC/TC177/WG14)”。
专利技术
截至2023年末,公司在
发动机领域拥有有效专利285项,其中实用新型专利193项,外观专利58项,发明专利34项。
云内动力全资子公司铭特科技的工业级电子产品在加油(气)机支付系统、充电桩支付系统及自助设备支付系统等产品领域拥有行业领先技术实力,拥有多项自主
知识产权,在工业级电子领域积累了丰富的行业经验,主导产品市场占有率位居行业前列。截至2023年末,公司在工业级电子产品领域拥有有效专利79项,其中,实用新型专利55项、外观专利14项、发明专利10项。另有软件著作权25项。
铭特科技下属子公司森世泰主营业务为发动机传感器,公司拥有车规级电子零部件产业化能力、传感器陶瓷芯片设计开发、车规级嵌入式软硬件系统研发能力、微弱模拟信号处理与应用能力以及复杂气体探测技术及模型算法等技术优势。截至2023年末,公司在车用
传感器领域拥有有效专利66项,其中发明专利3项。森世泰研发生产的传感器目前已有20多种广泛应用于本公司
发动机,其中国产化自主可控研发的氮氧传感器,现已实现大批量装机。
经营状况
云内动力在全球设立了25个驻外机构、80余家配件代理商以及2600余个售后服务网点。公司还与数十家国内汽车厂建立了批量配套关系,产品整机出口或随整车出口
欧洲、南美、非洲、东南亚等国家及地区。
社会责任
2019年11月,云内动力集团对
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翠华镇开展捐赠活动,向翠华镇捐赠17辆电动皮卡,捐赠仪式在昆明客车制造有限公司举行。
2023年,公司配备2名联络员,选派2名驻村工作队员赴禄劝县翠华镇大松圆村和
噜咕村开展长期
驻点帮扶工作,实地现场推进、协调推进工作。针对翠华镇大松圆村和噜咕村劳动力特点,积极对接翠华镇政府,建立动态的人员招聘机制,重点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
企业文化
云内使命:为客户创造满意、为员工创造价值、为股东创造效益、为社会创造和谐
云内愿景:将云内动力打造成为为客户提供系统解决方案的服务商
云内价值观:创新、诚信、责任、担当
企业精神:感恩创造和谐、责任成就卓越、学习铸就成长、快乐创享未来
工作作风:主动担当、高效执行、求真务实、精益求精
形象用语:创新驱动、转型升级
所获荣誉
资质认证
企业荣誉
参考资料
相关事件
聘诈骗人员为顾问
2010年开始,一个叫
赵锡永的人自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国务院政策研究室司长”,在湖南娄底、云南昆明、
玉溪市等地行骗。2012年4月,赵锡永在
昆明市参加行业会议期间结识了昆明重点
上市企业云内动力高层,并被聘为云内动力“发展顾问”。同年5月,赵锡永在云内动力董事长杨波、总经理杨永忠陪同下,赴
昆明理工大学调研考察“乘用车柴油化”等相关情况。11月4日,受云内动力邀请,赵锡永出席昆明市委、市政府主办的“2012收获金秋”投资昆明年会。
2013年3月国务院研究室下发通知,称没有此人,请
云南省办公厅“及时采取措施,制止并揭露
赵锡永的诈骗行为”。3月27日,
昆明市纪委、昆明市监察局对公司聘用赵锡永担任企业顾问一事作出处理,云内动力董事长被责令书面检查,党委书记被通报批评。同年5月,因“国务院假司长”赵锡永事件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该公司董事长杨波辞职。
被出具警示函
2024年4月17日,因治理不规范,信息披露不完整、不准确,会计核算不准确,内部控制不规范等问题,公司被云南证监局采取责令改正并出具警示函措施。
参考资料
联系我们.昆明云内动力股份有限公司.2024-06-14
公司简介.昆明云内动力股份有限公司.2024-03-20
企业文化.昆明云内动力股份有限公司.2024-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