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号驱逐舰
051G2型驱逐舰
珠海号驱逐舰(驱逐舰 Zhuhai),舷号166,代号051G2,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代号为旅大Ⅲ级,又叫珠海舰、166舰,是中国自行研制的051型第二代导弹驱逐舰。
1987年10月31日,珠海号驱逐舰在大连造船厂开工,1990年10月18日下水,次年11月21日交付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南海舰队,1992年6月6日被正式命名。1997年2月20日至5月28日,珠海舰出访美国墨西哥秘鲁智利等4国5港,开创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主战舰艇首次横跨太平洋的历史,创下了当时人民海军对外外交史上出访规模最大、时间最长、航程最远、国家和城市最多的纪录。2020年8月28日,珠海号驱逐舰正式退出现役,被赠予重庆建川博物馆。同年10月23日,珠海舰抵达重庆东港船舶修船基地进行长达246天的复原整修。2021年6月26日,珠海舰抵达九龙坡区建设码头,化身166舰陈列馆,并与身旁并列的船型建筑——海军博物馆共同组成重庆建川海疆博物馆,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国防教育展览,次日,正式向公众开放。
珠海舰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首型具备作战指挥功能的现代化驱逐舰。其标准排水量3250吨,满载3670吨,长128.6米,宽12.4米,最大吃水4.97米。其主机包括2台锅炉、2台蒸汽轮机,总功率达到72000马力,双轴螺旋桨驱动,14.5节状态下巡航力达到3640海里。主炮为2座双联100毫米全自动舰炮,副炮为双联37毫米高射炮。装备4座双联箱式发射的鹰击-8A反舰导弹
发展沿革
研制背景
“旅大级”驱逐舰是中国为配合战略导弹的发射实验(担任远洋警戒护航任务),而自行设计的第一代导弹驱逐舰,代号“051”型导弹驱逐舰(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称之为“旅大”级)。
051型驱逐舰苏联科特林级驱逐舰为参考样本,做了一系列放大和改进。中国人民海军装备的十多艘051型驱逐舰,一度作为绝对主力撑起了中国的海防任务。但随着时间推移,051型驱逐舰已经无法适应现代战争环境,必须进行发展升级,于是珠海舰应运而生。
设计建造
1980年,051改进型和改装型驱逐舰正式立项,潘镜芙被任命为总设计师。051改进型和改装型两者的设计方案有明显差别。按最初的设想,改装型舰不改变主尺度和舰体内构,只换装英制“轻型海标枪”中程舰空导弹系统、作战指控系统、电子战系统等。改进型则在051型的基础上增大排水量,舰体尺度也明显加长,安装英制“重型海标枪”中/远程舰空导弹和舰载直升机系统。
经初步论证,051改装型舰的设想不合理。在不改动051型舰尺度、不修改舰体内构的情况下,要在舰上安装“轻型海标枪”,只能将其安装在舰体前后原双联装57毫米舰炮的位置。由于不能对内部舱室结构进行修改,安装上去的“轻型海标枪”没有自动化的机械装填机构,只能以人力推送进行再装填,这意味着在战斗中,如果发射架上的导弹打完,在战斗结束前基本上是无法完成新弹装填的。
051改进型舰的设想具备可行性。最后发展成为051S型驱逐舰方案,并完成了粗略的设计图纸。但由于中英对于海军武器装备的交易、技术转让谈判不顺,在几年的拉锯战之后从英国引进“海标枪”系列舰空导弹的项目无疾而终,该改进型最后也只停留在设计方案阶段。
1983年,国防科工委决定调整051型驱逐舰改进型的研制规划,确定国产驱逐舰的发展分两步走:第一步是对051型驱逐舰进行技术改造,推出051G型驱逐舰,第二步是研制新一代驱逐舰(052型)。
051G型驱逐舰的改进,是在主尺度与051基本型一致的前提下,利用当时国内所能提供的科研成果,换用新的舰载武器设备,提高该舰的近程防空能力和反舰导弹突防能力,并改进通信系统,加强自动化程度、提高兼容性。这样的改进方案能明显提高驱逐舰的作战能力,设计工作量也不算太大。在确定上马之后的当年,就完成了设计方案审查,进入全面设计阶段。当时珠海舰被作为2号舰被称为051G2型舰。
1987年10月31日,珠海舰在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开工,1990年10月18日下水。
服役历程
1991年11月21日交付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南海舰队,加入中国海军战斗序列。1992年6月6日被正式命名为“珠海”舰。1993年9月,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第一次踏上了“珠海”舰的甲板,亲笔为“珠海”舰题词:“发扬光荣传统,苦练海上精兵”。1994年5月17日至20日,中国海军编队166号珠海舰携“淮南号”护卫舰“长兴岛号”打捞救生船对符拉迪沃斯托克进行了友好访问,这是中国海军编队首次访问俄罗斯。1995年8月15日至21日,为参加印度尼西亚独立50周年纪念活动,166号珠海舰携“淮南号”护卫舰、“丰仓号”补给舰组成编队,抵达印度尼西亚丹戎不碌港访问。此次活动,共有20多个国家的49艘军舰参加,这也是中国海军首次参加国际海军多边友好交往活动。
1997年2月20日至5月28日,珠海舰出访美国墨西哥秘鲁智利等4国5港,穿过了178个经度线和66个纬度线,历时98天,总航程24000多海里,开创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主战舰艇首次横跨太平洋的历史,创下了当时人民海军对外外交史上出访规模最大、时间最长、航程最远、国家和城市最多的纪录。2003年左右,珠海舰同其姐妹舰湛江号完成了新一轮现代化改装。2013年4月,珠海舰在人民海军成立64周年之际访问珠海市,并于高栏港码头开放参观。2019年1月29日,珠海市副市长刘嘉文率拥军慰问团前往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南海舰队进行走访慰问。会面中,鉴于珠海号驱逐舰即将退役的实际情况,双方就新舰艇是否继续沿用“珠海舰”命名进行了深入交流。珠海市政府积极申请,希望新入列的舰艇能够继续以“珠海舰”命名。
退役历程
2020年8月28日,湛江十里军港,官兵整齐列队为珠海舰举行退役仪式,随着八一军旗缓缓降下,这艘中国自主设计制造的第一代导弹驱逐舰正式退出现役,被赠予重庆建川博物馆。同年10月23日,从湛江市出发、经过2300公里的沿长江而上航行两个多月的珠海舰,抵达重庆市南岸区明月沱码头,在重庆东港船舶修船基地进行复原整修。在明月沱码头,珠海舰停泊了246天。在这里,完成主副桅杆、武器装备、舰身漆面、舷梯、护栏、灯光、led显示屏等的复原和加装。先前珠海舰离开湛江后,先由拖船拖运至舟山市。为顺利进入内河,珠海舰在船厂进行了初步的维修清理和改造,包括将桅杆等切割下来。这些都要在战舰到达后进行相应恢复、修整,才能以崭新面貌展现。
2021年6月26日,海军退役军舰珠海舰由两艘拖船拖移沿长江溯流而上,最终停泊在重庆九龙坡区建设码头,化身166舰陈列馆,并与身旁并列的船型建筑——海军博物馆共同组成重庆建川海疆博物馆,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国防教育展览。6月27日,166舰陈列展正式向公众开放。
2024年,经国家文物局专家组评定,166导弹驱逐舰获评国家一级文物。
基本设计
整体结构
珠海市舰长128.6米,宽12.4米,上层建筑分为三个部分,舰桥布置在舰弦弧上升处,舰中和舰尾各有一处甲板室。舰桥结构做了重新设计,形成不同于老式051型的封闭式舰桥,以加强核生化作战能力,并增大内部空间。舰体线型采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驱逐舰常见的高干舷平甲板线型,V形舰首,其长宽比达到103。这种线型航行阻力小,可以在同等功率的条件下使平台获得更高的航速。
动力系统
珠海舰动力系统包括2台锅炉、2台蒸汽轮机,总功率达到72000马力,双轴螺旋桨驱动,14.5节状态下巡航力达到3640海里
舰载武器
2003年,珠海舰进行了大改装,换装了2座双联100毫米全自动舰炮作为主炮,采用玻璃钢隐身炮塔,最大射速25发x2/分钟,最大射程20千米;副炮为双联37毫米高射炮,射速800发x2/分钟,对空有效射程4千米;反舰导弹进一步更换为4座四联装鹰击83反舰导弹型反舰导弹箱式发射装置,导弹最大射程超过200千米,超低空突防高度20米,接近敌舰后高度进一步降低到5~7米;采用八联装HHQ7近程防空导弹,有效射程约12千米。采用复合制导,抗干扰能力强,单发命中率高,但是火力通道不足,仅能抗击1~2发来袭导弹。同时,珠海舰前部舰桥两侧,各加装了一具三联装轻型324毫米口径鱼雷发射装置,用于发射鱼-7型轻型反潜鱼雷。珠海舰舰尾部则取消了深水炸弹发射炮,增加了一具拖曳式变深声呐,舰尾空间用于容纳放线拖线系统以及声呐拖体。新声呐系统取代了原来的601型和675型声呐。另外,该舰保留了两具12管深弹发射器。
船电设备
珠海舰在主建筑的两侧都有圆柱型电子战设备天线和15管组成的无源热诱饵弹发射装置。为了增加对空、对海的探测能力,在第二桅杆上面装有中国自行研制的三座标对空搜索雷达,在第二杆后面装有八木型远程对空警戒雷达天线,同时,全舰装有统一的空气调节装置。
为满足新型导弹需要,珠海舰取消了352系列对海搜索和火控雷达,换成比较新型的347型对海雷达,以精度更高的517A大型对空搜索雷达,取代了老式515雷达,并装备381甲型三坐标型对空警戒雷达。
主要参数
总体评价
珠海舰就是现代化改造后的051型驱逐舰的缩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在世纪之交装备的中型舰只中的典型,可以作为海上雷达站,外推防空圈,保证岸基航空兵实际作战效能。珠海舰是一员忠诚的“老兵”,时刻枕戈待旦,保卫着祖国海疆。(《知识就是力量》 评)
目录
概述
发展沿革
研制背景
设计建造
服役历程
退役历程
基本设计
整体结构
动力系统
舰载武器
船电设备
主要参数
总体评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