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令纪
罗令纪
罗令纪(688年-777年),又名政,号维纲,生于唐武后垂拱四年,卒于唐大历十二年,即公元688年-777年,出生于黄连镇。他是汉相国大司农罗珠的第25世裔孙。罗令纪的曾祖父罗万发于隋开皇年间(580年-600年)从沙县区迁至黄连峒。罗令纪及其家族在唐乾封二年(667年)建镇,开元十三年(725年)升镇为县,天宝(742年)将黄连县更改为宁化县。罗令纪在升镇为县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个人简介
其曾祖父罗万发,于隋开皇年间(580一600年),由沙县徙居黄连峒。
经历
此后,协同巫罗俊率众辟地垦荒、开山伐木,致力开发黄连,使黄连于唐乾封二年(667年)建镇,开元十三年(725年)升镇为县,天宝元年(742年)更黄连县为宁化县。罗令纪是升镇为县的开县功臣。
隋朝末年,群雄逐鹿,战乱频仍,兵连祸结。而地处闽赣边境的黄连峒,并非兵家相争之地,成了一方乐土,世外桃源。隋大业间,巫罗俊随父昭郎自南平市(今南平)迁入黄连峒,成了宁化县的开山老祖。
巫罗俊当时年轻力壮,且颇具远见卓识,为了黄连峒的稳定和发展,他"年少负殊勇,就峒筑堡卫众,寇不敢犯,远近争附之。巫罗俊因开山伐木,泛筏于吴,居奇获赢,因以观占时变,益鸠众辟土"。他一方面"泛筏于吴'',以做木材生意沟通与外界的联系,积聚财力;一方面"益鸠众辟土'',招集民众垦荒拓地,为黄连峒以后建镇、设县创造了条件,立下了殊勋,而他的得力助手之一就是罗令纪的曾祖父罗万发。
罗万发迁入黄连峒比巫罗俊早几年,巫罗俊迁来黄连后,渐渐露头角,显示出卓越的领导才干,深得罗万发的赏识。故罗万发积极协助巫罗俊开发、治理黄连峒,其子元远、其孙世忠也都继承其志,热心公益,成了当时黄连峒的乡党首脑之一。由于黄连峒日渐繁荣,不少流民慕名而来,择地定居,人丁兴旺,生产日益发展。贞观三年(629年),巫罗俊"自诣行在上状,言黄连土旷齿繁,宜可授田定税,朝廷嘉之,因授巫罗俊一职,令归剪荒以自效"。当时仍无正式建制,直到高宗乾封二年(667年),朝廷根据黄连户籍人口情况,将黄连峒为黄连镇,算是有正式建制。
唐朝自"贞观之治"后,统治阶级内部勾心斗角,争权夺利,宫廷腐败,朝政开非,致有武则天专权篡位,李显李旦二度称帝等宫廷变乱。由于社会充满矛盾,徭役捐税苛重,战乱频起,民不聊生,不少百姓流离失所,被迫背井离乡,四处迁徙,寻求偏僻安宁的环境。而黄连自建镇之后,农耕商贸日趋繁荣,而又僻处深山,远离兵火战乱,致有世外桃源之称,是饱经祸乱忧患者理想的生息之地。尤其是其辖下的石壁,山清水秀,林茂地沃,名声远播,成了当时迁徙者择居的乐土,不少客户慕名而来,择地安居。开元初,福州市西境、潮州市北境有逃役百姓数千户流寓黄连,由于众多客户的迁入,导致主客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激化,抢劫、斗殴时有发生,局势一度动荡不安。罗令纪其时正当青年,即肩负起治理黄连的重任,成了黄连镇当时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罗令纪自幼聪敏忠厚,饱读书史,受我国儒家正统思想影响颇深。他心存忠义,腹有良谋,在治理黄连镇期间,为政清廉,处事公正,作风民主,平易近人,急公好义,广施德政,关心百姓疾苦,颇多义举善行,深受辖内民众的信赖与爱戴。当黄连镇主客双方矛盾冲突加剧,形势出现危机时,他一方面果断制订规章制度,严明赏罚条款;一方面妥善安置新来客户,协调主客关系,同时对那些无理取闹、不服地方制约、煽风点火妄图挑动争斗、制造混乱以期谋求私利的不法之徒,则"绳强弹暴",决不姑息、妥协。在他的不懈努力和主客双方仁人志士的共同帮助下,镇内社会日趋稳定,农牧.、商贸及手工业生产日趋繁荣,出现了居民百姓"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的良好局面。
罗令纪多谋善断而宅心仁厚,能博采众长,从善如流,使用人才不拘一格,与当年巫罗俊一样深具远见,是黄连镇继巫罗俊之后的又一位杰出人物。为了黄连镇的稳定和发展,他联系发动各方仁人志士共同出谋献策,订规章、出告示,晓示百姓共同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繁荣,珍惜这无兵祸战乱的一方乐土,致使无论世居的土著山民,抑或先来后到的客户,都能得到妥善安置,从而逐渐化解了矛盾磨擦,主客和平共处,关系融洽。他又十分重视教育和慈善公益事业,兴学堂、重教化、修桥梁、辟道路,体恤民情,抑强扶弱,对遭遇天灾人祸的困苦人家,及时给以赈济,并发动商朝富户扶危济困,从而深得民心,备受推崇。
自罗万发协助巫罗俊开发黄连峒起,罗令纪祖孙四代历经一百余年的艰辛创业,在各方人士的共同努力下,终于使黄连镇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况。土地不断开发拓展,人口逐年增多,商贾贸易,农牧生产,文化教育以及织布、陶瓷等手工生产均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势头,各处村寨星罗棋布,城镇建筑初显规模,文韬武略人才辈出,黄连镇特别是石壁地区的木材、陶瓷器皿、土特物产等,通过闽江赣江两条水道源源外运,远销到福州、江西以至长江沿岸各省,黄连镇尤其是石壁的名声也逐渐远播到江南各省。到开元十年后,按当时的置县规模,黄连镇已基本具备了置县条件。在此形势下,罗令纪逐渐萌发了将黄连镇升置为县的雄心,在加强治理,促进发展的同时,耐心地等待时机。
唐开元十三年(725年)罗令纪奏准黄连镇升格设置为黄连县,并即委任罗令纪掌管全县政务,诏封义士,赐冠带玉帛以资褒奖,时年罗令纪年37岁。黄连是古长汀古城八县中建县最早的一个县,它比当年州府汀州建制还早11年(汀州为736年设县)。
黄连建县之次年即公元726年,朝廷又委派大员至黄连县视察,果见地理优越,物产丰饶,社会稳定,民风淳朴,百姓安居乐业,官吏清正廉洁,回京后即如实奏报,李隆基闻奏更喜:当即下旨黄连县免三年赋税不必上交国库,留作县用。天宝(742年),因讳县名与极苦中药黄连同名,乃从众议,取"宁靖归化''之义,更名为宁化县
罗令纪于李豫大历十二年(777年)无疾而终,享寿八十九岁。宁化历任县令屡加赞誉,明代一知县曾高度评价其建县之功云:"升镇为县,民赖以安;度地为域,国可以守。一朝之建策非常,千古之流芳未泯。"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罗令纪又被旌为"义士",并建祠祀之。为纪念其建县之功勋,百姓在当时县衙左侧建了。一座土地庙,供奉着他的塑像,每年春秋清明节,百姓都去虔诚祭祀。
罗令纪卒后,当时葬于城西侧竹筱窝,后因新建县衙而迁葬翠华山南麓。南宋淳熙十一年(1184年),议建儒学于此,旨谕:择地迁葬。乃改葬温泉(今湖村镇店上村)丰罗家寨,坟地狮形,丙壬向。公元1989年经重修,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新编《宁化县志》曾摄影留念。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个人简介
经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