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义之
南北朝时期北徐州刺史
昌义之(?—523年11月19日),历阳郡乌江县(今安徽和县东北)人,南北朝时期南梁名将。
昌义之少有武干,随南齐大将曹虎征战,多有战功。后留事武威郡刺史萧衍,受其厚待。在萧衍起兵的过程中,立有功绩。南梁建立后,累进号冠军将军,封永豊县侯。天监四年(505年),临川王萧宏出征北魏,昌义之率军为前锋,攻拔梁城。后因梁军主力溃败,被迫移军扼守钟离姓。天监六年(507年),北魏中山王元英率数十万大军攻钟离,昌义之督率三千梁军奋力抗击。随后与赶来救援的韦睿曹景宗等合击魏军,取得大捷。官至都督北徐州缘淮诸军事、平北将军、北徐州刺史。
普通四年(523年),昌义之去世。获赠散骑常侍车骑将军,谥号“烈”。
人物生平
累从征战
昌义之少有武干,随南齐大将曹虎征战,屡立战功。曹虎担任武威郡刺史后,以昌义之补任防阁之职,外授冯戍主。曹虎入朝后,昌义之留在雍州,效命于新任雍州刺史萧衍麾下,萧衍对其颇为优待。
中兴元年(501年),萧衍起兵攻打萧宝卷萧宝卷,昌义之为辅国将军、军主,除任建安王中兵参军。当时竟陵芊口有邸阁,萧衍派昌义之前去驱逐,昌义之每战必捷。萧衍军至新林,昌义之随大将王茂于新亭及朱雀航力战,斩获尤多。攻克建康(今江苏南京)后,萧衍任命昌义之为直阁将军、马右夹毂主。
天监元年(502年),萧衍代齐称帝,建立南梁,是为梁武帝。南梁建国后,昌义之受封为永豊县侯,食邑五百户。又被授为骁骑将军,后出任盱眙郡太守。
天监二年(503年),昌义之调任假节、督北徐州诸军事、辅国将军、北徐州刺史,镇守钟离姓(今凤阳县东北)。北魏派兵侵扰北徐州,昌义之将其击退。
天监三年(504年),进号冠军将军,增封二百户。
北伐讨魏
天监四年(505年)十月,萧衍兴师进攻北魏,以其弟萧宏为统帅,率军进驻洛口(今安徽怀远境)。
天监五年(506年)二月,昌义之与魏平南将军陈伯之战于梁城(今淮南市田家庵区附近),昌义之败走。四月,北魏以中山王元英为征南将军、都督扬、徐二州诸军事,率军十万迎击梁军。五月,右卫率张惠绍徐州市(治彭城,今属江苏省),进抵宿预(今宿迁市东南)。昌义之再攻梁城,最终将其攻拔。六月,张惠绍等攻彭城,遭大败。七月,青、冀二州刺史桓和攻北魏兖州(今属山东省),占领固城。镇江市刺史王伯敖与北魏徐达元英战于阴陵(今安徽定远西北),兵败,损失五千余人。八月,魏将邢峦领兵夺回孤山(今山东滕县东南)、固城镇。当时,元恪元恪命魏平南将军元诠督促未出发的部队增援淮河以南的魏军。邢峦于睢口(今江苏宿迁南)击败梁将蓝怀恭,进围宿预。蓝怀恭退至清水(此指泗河下游,循今废黄河清江西南入淮河)以南筑工事,继续抗击魏军的进攻。
九月,邢峦与平南县将军杨大眼联兵进攻,于清水以南击斩蓝怀恭,俘斩梁军以万计。时张惠绍被迫放弃宿预,吴平侯萧景亦放弃淮阳(今泗阳县境)逃回。此时,北伐梁军已进至洛口,昌义之等前军攻克梁城,诸将都想乘胜深入敌境。但梁军统帅、临川王萧宏怯懦愚劣,尤其是在得知邢峦已渡过黄河,与元英会合,即将共同攻南梁的消息后,甚为恐惧,即召开军事会议。大将吕僧珍说:“知难而退,不亦善乎!”萧宏连忙出言同意,但诸将都主张继续进兵。昌义之坚决反对退兵,他大怒不已,一时之间“须发尽”。他说:“吕僧珍可斩也!岂有百万之师出未逢敌,望风退!何而目得见圣主乎!”萧宏不敢违背众议,只是驻军不前,遭到魏军嘲笑。适遇洛口天气突变,一夜狂风暴雨,萧宏抛下大军,领数骑落荒而逃。洛口将士随之散归,失亡近五万人。昌义之也被迫放弃梁城,移军扼守钟离姓元恪欲乘胜灭南梁,遂攻克马头(位于钟离西,今安徽怀远南),并将城中粮悉数运回北方。当时有人认为:“魏运米北归,当无复南向。”萧衍对形势看得很清楚,说:“不然,此必进兵,非其实也。”于是令昌义之完善钟离城的工事,以待魏军。
十月,北魏中山王元英与镇东将军萧宝夤果然率众围攻钟离。十一月,萧衍命右卫将军曹景宗都督诸军二十万援救钟离,兵屯道人洲(今凤阳县东北地区淮河中),待众军集齐后并进。
死守钟离
天监六年(507年)正月,元英与平东将军杨大眼率数十万大军攻钟离。钟离城北阻淮水,魏军在邵阳洲(位于道人洲西)两岸架桥,建栅达数百步,作为跨淮通道。元英据南岸攻城,杨大眼据北岸立城接应,以通粮道。时钟离城中仅有三千人,昌义之督率将士奋力抗击。钟离城堑水深,魏军以车载、人负,运土填堑,设飞楼、攻城车撞击城墙。昌义之率军用泥土补修被撞坏之处,冲车虽入,但城墙未坏。魏军昼夜苦攻,轮番冲击,坠而复上,莫有退者。昌义之善射,第每当有危难之处,便亲去救援,箭到之处,无不应弦而倒。双方一日之内战数十合,被梁军杀伤者以万计,死尸堆积与城墙相高,仍不能克。
二月,萧衍河南省刺史韦睿合肥市(今安徽合肥)领兵增援钟离姓,受曹景宗节度。两军进屯邵阳洲。三月,淮河暴涨六七尺,韦睿派水军乘斗舰袭击洲上魏军。另以小船载干草,灌以油,趁风纵火,以焚其桥。同时,派敢死之士拔栅砍桥。当时大水特别湍急,倏忽之间,桥栅俱尽。梁军奋勇冲杀,无不以一当百,呼声动天地。魏军大溃,元英见桥断,脱身弃城而走,杨大眼亦烧营而去。诸垒相次土崩,皆争先弃其器甲争投水,溺死、斩杀各有十余万,淮水为之断流。曹景宗令军主马广追击杨大眼至灭水上四十余里,杨大眼部死伤无数,伏尸相枕。昌义之闻报后,又悲又喜,不知说什么好,只是连声叫道:“又活命了!又活命了!”随即出兵,全力追击元英,直至洛口才回师。元英独自逃入梁城,部下兵士全军覆灭,沿淮河的百余里间,尸骸相藉,梁军又俘虏五万魏军。梁军缴获的军粮、器械堆积如山,牛、马、驴、骡不可胜计。
梁军回师后,昌义之因功进号军师将军,增封食邑二百户,改任持节,督青、冀二州诸军事,征虏将军,青、冀二州刺史等职。尚未拜职,又改督南、兖、徐、青、冀五州诸军事、辅国将军、南兖州刺史。后因将“禁物出蕃”,遭到有司弹劾罢职。同年,补任朱衣直阁。后授左骁骑将军,仍任直阁职。调任太子右卫率,领越骑校尉、假节。
硖石无功
天监八年(509年),昌义之出任持节、督长沙郡诸军事、征远将军、湘州刺史。
天监九年(510年),昌义之以征远将军号入朝。不久,又出任司空、临川王萧宏的司马,仍为征远将军。次年,改授右卫将军
天监十三年(514年),昌义之被调为左卫将军。同年冬,萧衍派太子右卫率康绚督众军建造荆山堰。
天监十四年(515年),左游击将军赵祖悦袭取北魏的石(今安徽凤台西南),以此进逼北魏占领下的寿阳县(今安徽寿县),北魏扬州市刺史李崇、镇南将军崔亮镇东将军萧宝夤分兵抵御,并围困硖石、攻击荆山堰。崔亮久攻硖石不下,北魏胡太后于次年派镇军大将军李平总统各军,加大了对硖石的攻势。在此危急情况下,萧衍令昌义之率太仆卿鱼弘文、直阁将军曹世宗、徐元和等前往救援。昌义之军未至,康绚等已破魏军。萧衍改命昌义之率朱衣直阁王神念等沿淮进援峡石。当时魏军兵势强盛,王神念攻峡石浮桥失败,昌义之等只能屯于梁城,无法援救峡石,不久后硖石被魏军攻克。昌义之班师后,被有司弹劾,萧衍因为他是功臣,所以并未加罪。
晚年及去世
天监十五年(516年),昌义之又出任使持节、都督湘州诸军事、信威将军、湘州刺史。是年,又改授都督北徐州缘淮诸军事、平北将军、北徐州刺史。其后,获赐鼓吹一部,改封营道县侯。
普通三年(522年),昌义之受征入朝,被调为护军将军,仍享有一部鼓吹的待遇。
普通四年十月二十六日(523年11月19日),昌义之去世。萧衍深为痛惜,下诏追赠他为散骑常侍车骑将军,赐东园秘器及朝服一具,赠钱二万、布二百匹、蜡二百斤,谥号“烈”。
主要成就
昌义之少有武干,随南齐大将曹虎征战,颇有战功。后随武威郡刺史萧衍(梁武帝)起兵讨伐萧宝卷萧宝卷,对南梁的建立甚有功绩。天监二年(503年),击退北魏对北徐州的侵扰。天监四年(505年),临川王萧宏出征北魏,昌义之率军为前锋,攻拔梁城(今淮南市田家庵区附近)。后因梁军主力溃败,被迫移军扼守钟离姓(今凤阳县东北)。天监六年(507年),北魏中山王元英率数十万大军攻钟离,昌义之督率三千梁军奋力抗击。随后与赶来救援的河南省刺史韦睿右卫将军曹景宗等合击魏军,俘斩近三十万,缴获军粮、器械无数。硖石之战时,又领军救援,因魏军兵势强盛而无功。
家族成员
儿子:昌宝业,袭封营道县侯,官至直阁将军、谯州刺史。
轶事典故
钟离之战后,昌义之十分感激领军救援的大将韦睿和曹景宗,于是请二人会面,设二十万钱作为赌注,让二人相赌,以报钟离战役之恩。在这次载入史册的博弈中,曹景宗掷子得“雉”赢采,韦睿也缓缓掷得一个“卢”(“卢”赢“雉”)的赢采,但他立即取一子翻过来,说道:“真是怪事。”于是变成了“塞”这个输采,反让曹景宗取胜了。
史书记载
《梁书·卷十八·列传第十二》
《南史·卷五十五·列传第四十五》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四十六·梁纪二》
人物评价
总评
昌义之不懂读书,认识的字不超过十个。但他为人宽厚,善抚士卒,部下也愿为其效死力。在地方任职时,也能使官民安居乐业。
历代评价
萧衍:干略沉济,志怀宽隐,诚著运始,效彰边服。(《赠谥昌义之诏》)
姚察张惠绍冯道根康绚、昌义之,初起从上,其功则轻。及群盗焚门,而惠绍以力战显;合肥市邵阳市之逼,而道根、义之功多;浮山之役起,而康绚典其事:互有厥劳,宠进宜矣。(《梁书》)
李延寿:张惠绍、冯道根、康绚、昌义之攀附之始,其功则未。及群盗焚门,张以力战自著。钟离姓、邵阳之逼,冯、昌劳效居多。浮山之役,而康绚实典其事。互有厥劳,宠进宜矣。(《南史》)
赵翼:其他立功立事,为国宣力者,亦皆出于寒人。……陈伯之、陈庆之兰钦曹景宗、张惠绍、昌义之、王琳、杜龛等之于梁。……皆御武乱,为国家所倚赖。(《二十二史札记》)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累从征战
北伐讨魏
死守钟离
硖石无功
晚年及去世
主要成就
家族成员
轶事典故
史书记载
人物评价
总评
历代评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