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庆之(484年—539年),字子云,义兴郡
国山县(今
江苏省宜兴市)人,
南北朝时期
南朝梁将领。
陈庆之早年是梁武帝
萧衍随从,颇受赏识;萧衍登基为帝后,封其为朝奉请。南梁
普通六年(525年),陈庆之被任命为武威将军,迎接归附的
元法僧,并晋升为宣猛将军。南梁
大通元年(527年),他与将领曹仲宗、韦放联合率军进攻
北魏的
涡阳县,迫使涡阳城守将王纬投降。次年,陈庆之被封为飙勇将军,并受命护送魏北海王元归降梁朝。南梁大通三年(529年),陈庆之击败魏将丘大千,并在考城战役中击败魏将元晖业的军队;随后他连续攻克了
荥阳市和
虎牢关两座城市,一路护送
元颢前往
洛阳市。陈庆之先后参与四十七次战斗,率军平定三十二座城池。然而,北魏重兵回师洛阳,导致元颢的十万大军溃败,陈庆之率领的梁军也随之失败;最终陈庆之独自潜回江南。
南梁大通二年(530年),陈庆之被任命为司州刺史,并参加了
悬瓠之战,击败了
北魏颍州刺史娄起;后来又在楚城之战,击败
东魏将领孙腾等的军队。南梁
大同元年(535年),陈庆之与东魏的尧雄交战两次;次年,陈庆之击败了东魏的
侯景,被封为仁威将军。南梁大同五年(539年)十月,陈庆之逝世,终年五十六岁,死后追谥为"武";长子陈昭继承他的爵位。
陈庆之身体文弱,不擅弓箭骑射,为人谨慎俭朴,不好奢靡之风,善抚军士,富有胆略,善于筹谋,带兵有方。梁武帝
萧衍称其为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和杰出的军事将领。唐朝史学家
李延寿认为他具有谨慎和勇敢品质;南宋理学家
吕祖谦认为在
六朝时期征伐中取得的成就,很少有人能够与其比肩。
人物生平
萧衍赏识
陈庆之是义兴郡
国山县(今
江苏省宜兴市)人;他从小就跟随
南朝梁高祖
萧衍,萧衍喜欢下棋,每次都通宵达旦下个不停,其他人都感到疲倦想要睡觉,唯有陈庆之不睡,一听到召唤就立刻赶来,因此受到高祖亲自的赏识。后来,陈庆之跟随萧衍东下,平定建邺,在
南梁天监元年(502年)建立起南梁政权,称
萧衍。陈庆之担任主书职务,在此期间他散尽个人财产,聚集了许多有才能的人,经常思考如何为国家做出贡献。后来,陈庆之官拜奉朝请。
交锋北魏
南梁
普通六年(525年)正月,
北魏徐州刺史部元法僧在
彭城请求归附南梁。陈庆之被梁武帝任命为武威将军,与胡龙牙、
成景俊一同率领各军前去接应归降的元法僧。完成接应的陈庆之回到军队,被封为宣猛将军和文德主帅,然后率领两千军队,护送豫章王萧综前往
徐州驻守,接任元法僧。
同年五月,北魏派遣安丰王元延明和临淮王元彧率领两万大军前来阻击,驻扎在陟口。安丰王元延明事先派遣他的副将
丘大千在浔梁筑起堡垒,观察梁军敌情。陈庆之率领军队进攻
北魏堡垒,一场战役就使其溃败。然而,
南梁豫章王萧综却弃军逃往北魏。天亮后,梁军找不到萧综的踪迹,却听到魏军在城外宣扬南梁豫章王已到魏军之中。这导致梁军士气低落,最终溃散。魏军趁势进入
彭城,乘胜追击梁军,重新夺回之前被攻占的城池,一直追至
宿豫区才折返。梁军损失了大约七八成的兵力,只有陈庆之成功攻破城门后,连夜撤退,使得自己的人马得以保存。
南朝梁普通七年(526年),南梁安西将军
元树出征
寿春县,陈庆之则被任命为假节和总知军事。与此同时,
北魏的
豫州刺史部李宪派遣他的儿子李长钧筑起两座城池用以对抗
南梁。陈庆之率军发起攻击,最终
北魏军力不敌遭遇溃败。豫州刺史李宪献出寿阳城向梁军投降。随后,陈庆之领兵占领城池。在这次作战中,梁军共攻克了五十二座城池,俘获了七万五千名男女俘虏。因此,凭借功绩,陈庆之被调任为东宫直阁。此外,他还被赐予了
爵位,封爵为关中侯。
涡阳之战
南朝梁大通元年(公元527年)十月,陈庆之作为领军将军曹仲宗的部下,参与了对
北魏涡阳县(今安徽
蒙城县)的进攻。
北魏为了增援涡阳,派遣了常山王元昭率领十五万人的马步兵前来支援。敌军的先头部队已经抵达驼涧,离涡阳四十里。在面对敌军的时候,陈庆之提出要迎战。然而,
寻阳太守韦放认为敌军的先锋部队可能是轻装精锐,即使取得了胜利,也无法算作真正的成功。而如果战败,将会损害自己军队的威望。根据兵法的原则,应该以逸待劳,因此他建议不出击。陈庆之则认为魏军来自远方,已经疲惫不堪,而且距离梁军也很远,敌军可能没有防备之心。他认为应该趁敌军尚未集结,出其不意地打击他们,相信敌军必定会失败。此外,他们已经了解到敌人所占据的营寨周围有茂盛的树林,敌军不太可能在夜间行动。如果其他人心存疑虑,他愿意独自率领部队前去袭击。最终,陈庆之率领两百名
突骑兵奔袭魏军营地,并成功击败了敌军的先头部队,造成魏军的恐慌。
随后,陈庆之回师与其他将领连营前进,据守涡阳城与
北魏军队对峙。经过数百场战斗,从春季持续到冬季,人马疲惫,士气低落。北魏的援军在梁军后方修筑营垒,曹仲宗等人担心会受到敌人的夹击,考虑撤军。然而,陈庆之手持符节站在军营大门口,表示要继续战斗。他指出,他们集结来到这个地方已经一年了,消耗了大量粮草和武器。尽管各支部队都失去了斗志,想要逃脱,但这并不能算是建立功绩,只是为了掠夺而聚集在一起。他提到自己听说只有将士置于必死境地,才能激发他们奋勇争先的决心。他计划等到敌人全部合围后再与之决战。如果确实有人想要撤军,他声称已经有了相应的密诏,任何违抗者将依法处理。曹仲宗对他的计策表示佩服,并听从了他的意见。
在接下来的战斗中,梁军乘夜色掩护,出动骑兵突袭魏军,连续攻克四个营垒。
蒙城县戍主王纬听闻消息后选择投降,其余九座城堡依然坚守。韦放在投降的魏军中挑选了30余人释放,让他们返回魏军各营垒,报告涡阳已经陷落的消息。与此同时,陈庆之率领军队紧随被释放的魏军士卒之后,擂鼓呐喊展开进攻。在梁军凌厉的攻势下,魏军剩下的九座城堡相继溃败。梁军趁胜追击,大败魏军,俘虏和斩杀众多敌军,涡水几乎断流,城内三万余人纷纷投降。
萧衍下诏将
涡阳县地区设立为西徐州。梁军随后乘胜进军至城父。
北上伐魏
在
南朝梁大通二年(528年),
北魏发生内乱,北魏大将军
尔朱荣镇压叛乱,并趁机大肆屠杀北魏皇室。在此混乱的局势下,魏北海王元颢选择投降梁朝,并请求梁武帝出兵帮助他称帝。为了战略上的考虑,
萧衍决定支持
元颢,并任命陈庆之为假节、飙勇将军,率军护送元颢北归。元颢在
涣水地区称帝,并授予陈庆之使持节、镇北将军、护军、前军
大都督的职位。
在南梁大通元年(529年)三月,由于
邢杲的叛乱,
三齐陷入混乱,邢的势力逐渐壮大。于是,北魏大军在
尔朱荣和元天穆的指挥下,东出进攻。陈庆之率领的梁军开始北伐,他们从
铚县出发,攻克荥城,最终来到
睢阳区地区。同年四月,魏将
丘大千率领七万人修筑九座城池,以抵御梁军的进攻。陈庆之率领军队发起进攻,在一天之内攻占了三座城池,迫使丘大千投降。
元颢进一步封陈庆之为
卫将军、
徐州刺史部、武都公,以表彰他的战功。与此同时,魏济阴王元晖业率领两万
羽林军前来支援,在
考城(今河南民权东北)驻扎。考城四面环水,守备严密。陈庆之命令部下在水面筑垒,最终攻陷了考城,全歼了两万敌军,俘虏了
元晖业,并缴获了7800辆战车。
陈庆之攻占
睢阳区后,继续西上攻击
荥阳市。然而,魏军在荥阳和
虎牢关地区进行了顽强的抵抗。荥阳城坚固,加上魏军兵力强大,陈庆之无法攻破城池。同时,魏将上党王元天穆率领大军前来增援,并派遣尔朱吐没儿领导胡骑和鲁安率领步骑增援
杨昱。魏军总兵力达到30万人,对梁军进行合围。面对如此困境,梁军士兵感到恐慌。然而,陈庆之以鼓舞士气的方式给他们带来了勇气。他解下马鞍喂马,并告诉士兵们,敌人的兵力远远超过他们,但只要攻破敌人的城垒,胜利就在眼前。他呼吁士兵们不要相互猜疑,而是团结一致,避免在平原上与敌骑兵交战。在他的激励下,梁军全体登上了城墙,最终攻占了荥阳并俘虏了杨昱。随后,
元天穆等魏将围城,陈庆之率领三千精骑背水一战,击破了元天穆的围攻,并迫使鲁安投降。陈庆之收缴了荥阳的储备物资,获得了丰厚的战利品。他随后进攻虎牢,
尔朱世隆逃离城池,梁军俘虏了魏东
中郎将辛纂。
在此次战斗中,梁军取得了重大胜利,攻破了
荥阳市和虎牢,并击败了魏军的大军。魏孝庄帝
元子攸被迫撤退至
长子县(今
长子县西),
元颢进入
洛阳市,魏临淮王元彧和安丰王元延明等百官迎接了他的到来。元颢改元大赦,封陈庆之为侍中、车骑大将军、左光禄大夫,并增加了他的封邑。随后,
上党郡王元天穆等魏将率领大军攻占大梁,陈庆之率军前来掩击,魏军纷纷投降。
元天穆率少数骑兵逃往北方,
费穆攻占
虎牢关。陈庆之继续进攻
大梁和
西梁,都成功占领。
萧衍得知这一消息后,再次发出诏书对陈庆之进行嘉勉。
悬瓠之战
在
南朝梁大通元年(529年)十二月,
萧衍任命陈庆之为持节、
都督缘淮诸军事、奋武将军、北兖州刺史。当时,有一名妖僧自称天子,并得到当地豪强蔡伯龙的响应,他们聚集起三万人的势力,攻陷了
北徐州。
济阴知府杨起文弃城逃跑,而
钟离太守单希宝则被害。梁武帝下诏命令陈庆之前去讨伐,并亲自到
白下城为他送行。陈庆之接受命令出发后,仅用了十二天的时间就斩杀了蔡伯龙和妖僧强,并将他们的首级送到
建康。
在
南梁大通二年(530年),
萧衍将陈庆之任命为都督
南司州、北司州、西豫州、
豫州四州诸军事、南、北司二州刺史,其余职位维持不变。陈庆之上任后,先是围攻了悬瓠,击败了魏颍州刺史娄起、
扬州刺史
是云宝于
溱水,并在楚城中击败了行台
孙腾、
大都督侯进、
豫州刺史部尧雄和梁州刺史司马恭。陈庆之随后减免了义阳镇的兵役,并停止了水运补给,使江湘诸州得以休养生息,并开垦了六千顷的田地。两年后,义阳镇的粮食供应变得充裕。
萧衍因此经常表彰陈庆之的功绩。陈庆之还上表请求将
南司州精简为
安陆郡,并设立上明郡。
交战尧雄
南梁
大同元年(535年)二月,陈庆之率军攻打
东魏,与
东魏豫州刺史部尧雄展开战斗。梁军将领李洪芝和王当伯攻破了
平乡县,入侵了豫州境内。尧雄设下伏兵进行截击,生擒了李洪芝、王当伯等人,并俘获了大量敌军士兵。陈庆之随后率军逼近豫州城,
尧雄出战,他的部队所向披靡,尽管自己身受两处伤势,但士气更加旺盛。最终,陈庆之的军队战败,他抛弃了重物资而逃离战场。
随后,陈庆之再次围攻南
荆州。尧雄认为白苟堆是
南梁北方的重要据点,目前正值其空虚之际,如果能够趁机攻克白苟堆,陈庆之一定会听说我军进攻白苟堆的消息,从而解除对
荆州市的围困。基于这个判断,尧雄率军进攻了白苟堆,果然在陈庆之赶到之前攻陷了白苟堆,并俘获了南梁镇将苟元广和两千名士兵。陈庆之再次遭遇失败后撤退。
赈济灾民
南朝梁大同二年(536年)十月,
东魏定州刺史
侯景率领七万人进攻
楚州,俘虏了楚州刺史桓和。侯景乘胜继续向
淮上区进军,并写信劝陈庆之投降。
萧衍派遣侯退、
夏侯夔等人前去增援,他们的军队到达黎浆时,陈庆之已经击败了侯景。
当时正值
大寒雪天,侯景放弃了辎重物资逃离,而陈庆之则收复了这些辎重物资并返回,同时被授予仁威将军的称号。同年,
豫州发生了严重的饥荒,陈庆之打开粮仓,分发粮食救济灾民,使大部分灾民得以度过饥荒。一支由李升等800多名豫州百姓组成的代表团请求为陈庆之立碑颂扬他的功德,梁武帝下诏批准了这个请求。
暮年逝世
南朝梁大同五年(539年)十月,陈庆之去世,终年五十六岁。
萧衍对他忠诚职守、卓越战功和出色政绩予以高度评价,追赠他为
散骑常侍、左卫将军,并赐予一部鼓吹。此外,梁武帝还下诏令
义兴郡为他的丧事派遣五百人参与葬礼仪式。陈庆之的长子
陈昭继承了他的职位,成为家族的继承者。
主要成就
政治成就
陈庆之坐镇江淮期间,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鼓励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以恢复地区的繁荣。尤其注重发展边境城市的生产,以增加财政收入和府库的积累。有效地改善了边境地区的经济状况,充足府库。陈庆之意识到
南司州的行政机构庞大而臃肿,因此精简南司州为
安陆郡,设置上明郡。减少官员数量,提高行政效率。当
豫州发生饥荒时,陈庆之采取了积极的行动来帮助灾民。他开仓放粮,为灾民提供食物救济,使大部分的灾民能够度过饥荒,缓解了灾区的困境。由于陈庆之的善政和救济行动,以李升为首的八百多名豫州百姓,请求为陈庆之树立碑文,以颂扬他的德政和功绩,受到百姓的赞扬和感激。
军事成就
陈庆之富有谋略胆识,能够准确地判断战局的发展趋势,并迅速做出相应的决策。他在北伐中多次以弱胜强,以少胜多,创造了许多以少胜多的奇迹。在涡阳之战中,他率领精锐部队连克魏军十三城;在荥阳之战中,他出奇招率领三千骑兵背城逆战,成功扭转了败局;随后又大破魏将
元天穆等魏军。
大通二年(528年)十月至
中大通元年(529年)六月,
萧衍趁
北魏大乱,派陈庆之率军七千,奉南降的北魏宗王
元颢为魏王,北伐中原。数月间北伐军以少胜多,大小47战,屡败魏军,取32城,一度攻占北魏
首都洛阳市,
黄河两岸为之震动。此次北伐虽最终在十余倍的北魏军队围攻下全军覆没,但却是继
东晋永和十二年(356年)
桓温北伐占领洛阳后,
南梁北伐攻入北方最远、影响最大的一次。陈庆之在北伐获得成功离不开对部属的善待,陈庆之爱惜将士,经常把梁帝的赏赐及钱财分给部下,而自己穿着素衣,与部下同甘共苦,因而得到部下拥戴,愿为之效死力。
历史评价
南朝梁开国皇帝
萧衍认为陈庆之是一位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和杰出的军事将领。他在自身的领域中展现出深思熟虑的奇略和善于克服困难的能力,同时也具备高尚的待人接物的品质。
唐朝史学家
李延寿在《
南史》中评价陈庆之是一个具有谨慎和勇敢品质的将领。他以行动诠释了自己的志向,并在战场上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尽管最终遭遇失败,但他的军事才能和领导能力仍然值得称赞。
南宋理学家
吕祖谦在《梁论》中说陈庆之率领梁军队进入中原,北上伐魏过程中取得节节胜利,但由于孤军难以持续战斗,最终遭遇失败预料之内。其在
六朝时期征伐中取得的成就很少有人能够比肩。
轶事典故
善待部属
陈庆之性格谨慎,每当接到诏令时,陈庆之都会洗沐整理仪表。生活俭朴,不喜欢奢华的服饰,也不追求丝竹之乐。他身体文弱,难以拉开普通的弓弩,不擅长骑马和射箭。但是他却善待部属,重视部下的福利和待遇。他经常将梁帝的赏赐及钱财分给部下,而自己却过着朴素的生活,素衣穿戴。他与部下共甘苦,同甘共苦,建立起深厚的人际关系。这种善待和关心让他赢得了部下的拥戴和忠诚,士兵们愿意为他誓死效忠。
白袍将军
据说,陈庆之和他的部下都穿着白色的战袍,给人以凛然威武的形象。这一特殊的装束让他们在战场上成为敌人心中的噩梦。陈庆之率领梁军北上伐魏途中,他和他的部下都穿着白色的战袍,进行了47次战斗,攻克了32座城池,所向披靡,无人可挡。其身着白袍的形象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洛阳城中有童谣称“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兵万马避白袍”,歌颂着陈庆之的威武和部下的勇猛,表达了人们对陈庆之的敬佩和畏惧之情。
重视北人
陈庆之攻入
洛阳市,遭遇败退,回到
南朝梁后,表现出对北方人的格外重视。这引起了朝廷内一些人的好奇,包括朝廷重臣
朱异。朱异对陈庆之的偏好北方人士感到很奇怪,于是询问他为何如此。陈庆之回答说在北上伐魏过程中,对北方人的观念发生了变化,认识到
中原地区的文化和礼仪传统的重要性,以及北方人才的价值。这样的看法也反映了他在北方战场上的实际经历和对局势的深刻认识。
家族成员
研究书目
《南史·卷六十一·列传第五十一》
《梁书·卷三十二·陈庆之传》
《峥嵘南北朝》
文学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