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月刊》1930年8月15日创刊于南京,编辑、发行均属“中国文艺社”,此社是国民党中央宣传部直接领导下的影响最大的一个文学社团。《文艺 月刊 》是当时“大型化”、“长刊期”的
中国国民党官办刊物,此刊作者身份极为复杂,主要编辑负责人是
王平陵。
《文艺月刊》是民族主义文艺运动时期的一种刊物,1930年8月15日在南京创刊,由中国文艺社编辑、发行。民族主义文艺运动是继三民主义文艺运动之后,1930年6月开始出现的。这是由国民党中央组织部
陈立夫、
陈果夫支持上海六一社提倡的。六一社的主要成员有
潘公展、
范争波、王平陵、
朱应鹏、
黄震遐等。代表刊物则有《前锋周报》、《前锋月刊》、《现代文学评论》、《黄钟》、《文艺月刊》、《
汗血月刊》等,它们均为国民党省、市党部主办或控制,集中于
上海市、南京、
杭州市等地。民族主义文艺运动是一次有纲领、有组织、有理论、有创作的文艺思潮。其理论纲领就是《民族主义文艺运动宣言》。民族主义文艺理论为反阶级斗争理论,认为文艺的最高意义,就是民族主义,民族主义具有资产阶级的
意识形态性。20世纪30年代,
左派文学对民族主义
《文艺月刊》由
王平陵、左恭和
缪崇群等编辑。1937年8月1日出版第11卷第2期止,共出73期。16开本。因抗日战争爆发改为《文艺月刊·战时特刊》,卷期号另起,同年11月21日出版新1卷第4期后迁往武汉出版,1938年6月1日出版新1卷第12期后又迁往
重庆市出版,1941年11月终刊,共出125期。
馆藏《文艺月刊》第一期以“本社同人”名义发表了发刊词《达赖满DYNAMO的声音》,文章在理论上是混乱的,但反对
左派文艺的态度非常明确。他们贬斥左翼的阶级文艺,主张文艺应当为人类、为民族服务。其中有一段这样写道:“阶级斗争必使人类文明濒于灭绝,……所以今后人类共同的努力,就在如何设法消弭这些最不幸的遭遇?如何化除由浅薄的
阶级意识里所滋长的仇恨?如何广播亲爱精诚的福音,培养人类被损害的天性?如何坚定互信共信的根蒂,维持人类间永久和平而实现最后的世界大同之治?我们的文艺家,应当负起我们的责任,认清我们的时代……为我们自己,为我们的民族,为我们的国家。”
由于这个刊物稿费优厚,也由于不少作家希望在这个刊物发表作品,所以刊物上名家的作品相当多。
沈从文、
老舍、巴金、
戴望舒、
臧克家、
卞之琳、
陈梦家、
靳以、
何其芳、
李金发、
王鲁彦、
洪深、
施蛰存、
李长之、
马彦祥、袁牧之、
林徽因、
袁昌英、凌淑华、
梁实秋等人都给这个刊物写过稿子,
徐悲鸿则为刊物提供了一些画稿。馆藏的第一期上就有几篇论文和翻译作品,如:
李万居翻译的
法国列尼叶的《大理石女子》,写一个幻象病者对女子
变态的热爱的心理,用笔之委婉曲折,极力的显示出法国人那种缠绵悱恻,哀感顽艳的作风。还有
洪为法、
金满成、
缪崇群、拾鼓、
万籁天等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