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法学院
重庆大学二级学院
重庆大学法学院(Chongqing University Law School)依托学校综合学科的优势,以及国家“211工程”“985工程”建设的良好机遇,推进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
重庆大学法学院始建于1945年,是当时重庆大学6大学院(文理工商法医)之一,1952年全国高等教育结构与布局调整,重庆大学法学院调出重庆大学,与兄弟院校法学院系组建成立西南政法大学。1995年重庆大学恢复法学本科招生,隶属贸易及法律学院,2002年恢复成立法学院。
截至2016年7月,学院拥有教职工60人,博士后进站30余人,拥有本科生近500人,硕士研究生700余人、博士研究生100余人,外国留学生20余人。
历史沿革
重庆大学法学院始建于1945年,是当时重庆大学6大学院(文理工商法医)之一,法学院下设法律系、经济系、政治系,先后由翟晋夫先生、罗志如教授、潘大逵教授任院长,当代著名国际法学家王铁崖先生也曾在本院任教。
1998年设立法律系,2000年三校合并成立新的法律系并成功申报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和法理学硕士点,2002年恢复成立法学院。
办学条件
院系概况
学科体系
重庆大学法学院设有法学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拥有法学本科专业、法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涵盖10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法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法学本科专业系重庆市高校特色专业和“三特行动计划”建设专业,入选国家首批“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基地”(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和“教育部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建设项目。
学科成果
学院依托重庆大学作为拥有研究生院的综合性大学优势,加强了自然科学、工程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与融合,在刑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经济法学、法理学、民商法学、国际法学等学科领域形成了特色与优势。经过辛勤耕耘和持续发展建设,重庆大学法学院已积聚了较为雄厚的实力和丰富的办学经验,并荟萃了一批法学界具有较大影响的专家、学者,已经成为我国西部地区具有广泛影响,享有良好声誉的法学教育与研究基地。
2005年建成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博士学位授权点;
2006年建成法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2007年建成法律硕士专业学位学位授权点(JM);
2008年法学学科成为我国西部唯一的“211工程”建设单列学科;
2009年建成博士后流动站,法学本科专业成为重庆市特色专业;
2010年成为重庆大学“985工程”建设单列学科;
2011年建成法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并成为重庆市重点学科;
在教育部2012年学科评估中,重庆大学法学学科位列全国第11名17位;
武书连2012中国大学研究生院法学二级学科排名中,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科位列全国第1名。
2015年法学学科以优秀成绩通过重庆市“十二五”重点学科综合验收;
法学院与城环学院等联合成功申报重庆市特色学科群;
2016年法学一级学科进入重庆大学“一流学科重点培育行列”;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科团队进入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治研究方阵”(国家智库)。
学科排名
2009年在教育部的学科评估中,重庆大学法学位居全国第19位(小法学)。2011年,武书连版中国大学排名中,重庆大学法学院位居全国第19位(大法学)。2011年12月,根据武书连主持的《2012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公布的最新数据,重庆大学法学院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学科在2011中国大学研究生院法学二级学科同学科中排名第一。获得第二名的是武汉大学、第三名的是北京大学,第四名是清华大学,第五名是中国人民大学,第六名是中国政法大学
重庆大学法学院拥有法学本科专业、法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法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涵盖10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法学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法学本科专业系重庆市高校特色专业和“三特行动计划”建设专业,入选国家首批“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基地”和“教育部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建设项目。建有多个创新实践教学团队,设有法学实践教学中心、学生法律援助中心、两个模拟法庭、多个案例讨论室,建有国家级和省部级精品课程3门。与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等60余家单位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建立多个校外法学教育实习基地。
法学一级学科系重庆市重点学科,在教育部2012年学科评估中位列全国第11名第17位,进入重庆大学“一流学科建设重点培育学科”行列。学院拥有国家“985”工程研究基地1个、省部级重点科研基地2个。2015年新增省部级基地1个(重庆市协同创新知识产权研究中心获批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普及基地),牵头成立“重庆大学国家网络空间安全专业与大数据法治战略研究院”(全国首个)。
重庆大学法学院在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知识产权法学、经济法学、法理学、刑法学、民商法学、宪法与行政法学、国际法学等学科领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与优势,聚集了一批法学界具有较大影响的专家、学者,成为我国西部地区具有广泛影响、享有良好声誉的法学教育与研究基地。
师资队伍
学院通过培育与引进,已形成一支年龄、职称、学历、学缘结构比较合理的师资队伍。
学院现有专业教师72人,其中教授27人、副教授29人;博士生导师23人,硕士生导师58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占比85%以上,具有海外留学经历的占比70%以上;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3人,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特支计划1人,重庆市英才计划学者2人,重庆市“巴渝学者”特聘教授2人,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4人,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4人,重庆市“十大法治人物”1人,重庆市优秀中青年法学专家2人、提名1人,重庆市十大优秀中青年法学工作人才1人,全国知识产权领军人才2人。
学院教师中担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评委、全国性二级学会会长(副会长)、省部级以上学术技术带头人及专家顾问等职务的达近30人次,其中担任全国二级学会会长1人、副会长6人、省部级机构专家顾问9人。被聘为中共重庆市委、市政府法律顾问2人,重庆市人民政府参事1人,重庆市人大立法咨询专家7人,市政府立法评审委员会委员4人,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及中基层人民法院咨询专家人次20余人次,区县党政部门法律顾问10余人次,重庆仲裁委员会仲裁员20人。
师资资源
除了该院拥有博导13名以外,重大法学院还拥有以下教师资源:
(1)特聘教授:比如西南政法大学李昌麒教授,重庆市委党校张正德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陈卫东教授,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主任胡云腾教授,日本诉讼法学泰斗、东京大学新堂幸司教授。
(2)客座教授:如大阪学院大学全理其教授,中国法学会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清华大学法学院张卫平教授,台北大学著名法学家陈慈阳教授、比萨圣安娜高等大学教授、世界著名国际法教授de Guttrey。
(3)兼职教授:香港特别行政区律政司副首席检察官沈仲平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会长王利明教授,北京大学社会科学部副部长、北京大学法学院博士生导师强世功教授、中国法学会副会长、中国法学教育研究会会长、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法学学部召集人张文显教授
(4)荣誉教授:比如纽约大学法学院终身教授、亚美法学研究所所长柯恩(Jerome A.Cohen)教授。
此外,重庆大学法学院十分注重与海内外法学界的交流与合作。已与日本、美国、英国德国荷兰奥地利韩国意大利等国家及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地区、台湾地区的著名大学法学院建立学术交流关系。每年都派教师出国做访问学者、攻读博士学位、参加学术会议、合作开展课题研究,同时也邀请了许多知名专家来我校作学术讲座或任教。
博士生导师名单
硕士生导师名单
院内博导:
佀化强、齐爱民、黄锡生、胡光志、陈忠林焦艳鹏陈伯礼、秦鹏、陈德敏、程燎原、曾文革、宋宗宇、张舫、杨署东、唐绍均张晓蓓、李晓秋。
兼职博导:
陈卫东、马胜荣、袁文全。
院内硕导:
张才琴、黄晖、王江、唐仙丽、刘丹、蔡维力、杨春平、王莉、牛建平、谢甫成、周国文、侯茜、肖洪、高飞、陈晴、王本存、陈静熔、贾焕银、周超、靳文辉、吴如巧、董正爱。
兼职领导:
张波、张小强、杨泽延、袁文全、胡坚。
人才培养
教学设施
现代化的教学设施是学科建设的重要基础。学院始终重视各种教学条件的建设与改善。重庆大学法学院拥有较为完善的先进教学设施,如法学图书馆、法学实践教学中心、学生法律援助中心、两个模拟法庭、多个案例讨论室模拟法庭,多媒体数字阅览室,多功能学术报告厅,院内局域网等。
学院还购买了lexisnexis网站的使用权,师生可以通过该网站了解世界各国的法律法规和判例。随着学院学科建设的不断发展,法学院的教学条件也将不断得到新的改善。
发展目标
成为重庆大学建设国际一流高水平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重要一环,成为中国最好的法学院之一。
根据教育部2010年有关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部门(单位)直属高等学校法学专业(小法学)的排名情况,重庆大学法学院已经在国内排名19位,在短短的几年之内,从几百名到前二十名,崛起速度非常令学院振奋。
2011中国大学法学100强
学院现有教职工68人
法学院恢复建立10年以来,已经成为在国家中西部,甚至全国范围内具有广泛学术影响的重要法学研究与教学基地。同时,重庆大学法学院也培养出了一批优秀的法学学子,如:2006届法学博士生秦鹏(现任重庆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7届诉讼法学博士段文波(现任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民事诉讼法教研室副主任)、2000届法学本科校友冉克平(现任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等等。
重庆大学法学院法学一级学科进入重庆大学“一流学科重点培育行列”,已经成为重庆大学建设成国际一流高水平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重要一环,在校内人文社科领域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法学院也是重庆大学大力发展的院系之一。随着重庆大学建设中国最好的大学之一的进程,重庆大学法学院也必将成为中国最好的法学院之一。
科学研究
科研平台
西部环境资源保护法制研究中心(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主任:黄锡生副主任:秦鹏、唐绍均
重庆市协同创新知识产权研究中心(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全国首个高校协同创新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任:齐爱民。
重庆大学生态法治研究中心,主任:陈德敏
重庆大学建筑与房地产法研究中心,主任:宋宗宇
地方经济立法研究所,负责人:许明月。
重庆大学国家网络空间安全专业与大数据法治战略研究院,院长:齐爱民
世界自然保护同盟环境法学院——全球环境法教学与研究高级培训基地,负责人:黄锡生秦鹏。
重庆大学法学院“一带一路”倡议国际法治研究中心,主任:曾文革,副主任:杨署东、张路,执行主任:吴雪燕。
重庆大学法学院廉政与法治研究中心,主任:刘西蓉,副主任:张燕曾,文革执行主任:张路。
科研成就
国家级项目26项,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4项;
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精品课程3门;
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获得省部级科研奖励30余项。
学术交流
学院高度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与俄亥俄州立大学法学院、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法学院签署了合作协议,鼓励支持教师到国外高校访问学习,选派学生到境外高校交流学习。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美国坦普尔大学谢菲尔德大学、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澳大利亚格林菲斯大学等高校法学院专家近年先后来院访问、举办学术讲座以及进行学术交流和合作洽谈。
2017年以来,学院JESSUP辩论队连续四年在JESSUP国际法模拟法庭辩论赛中取得优异成绩,三次获全国一等奖、一次获全国二等奖,两次获得进军美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全球总决赛的资格。在第58届Philip.C.Jessup国际法模拟法庭辩论赛的全球总决赛中,获得全球最佳书面诉状排名第九名,亚洲及中国参赛队伍并列第一名。
领导团队
机构设置
联系方式
地址:中国▪重庆市沙坪坝区沙正街174号重庆大学B区法学楼
邮编:400044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办学条件
院系概况
学科体系
师资队伍
人才培养
科学研究
科研平台
科研成就
学术交流
领导团队
机构设置
联系方式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