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楼梦》里后来写贾府为
秦可卿大办丧事,来了四家王爷参与祭奠,他们是东平郡王、
南安郡王、西宁郡王和北静郡王,并没有东安郡王,可见曹雪芹在对联 落款上写出“东安郡王”,是别有用意,是在影射“
东宫”,写对联的时候还安好,但是到后来,可能就坏了事,就消失了;曹雪芹给这个东安郡王取的名字也挺古 怪的,叫穆莳,其实他也是有用意的,穆,古汉语里通“密”,死了以后,谥号就是密,莳,是将植物移栽的意思,胤一生两立两废,两次从当太子的
毓庆宫移往
咸安宫被圈禁起来,这么一想,曹雪芹用这些字眼来写,确实都是在影射废太子胤。
在第七十一回描写
贾母过生日中,作者提及有“北静 王、
南安郡王”和“南安王太妃、北静王妃”前来庆寿,并未提及其他王爷。从以上描写中可以看出,同作者及其家庭有过直接接触的王爷,不过就是“
北静王、南 安郡王和
忠顺王爷”而已,其他王爷基本都是虚陪一笔。《
红楼梦》作者所写的“四王”,虽然借用了明初“四大亲王”的躯壳,但具体描写暗指的 还应该是
清代的四个“异姓王”。书中四王中除北静王外,东平郡王、西宁郡王均属虚陪人物,并未直接在书中出面,其中“东平郡王”乃是
天宝安禄山的封爵,曾 出现在《长生殿》一书中,《红楼梦》中未见踪迹。只有那个“
南安郡王”及其王太妃,却屡次出现在《红楼梦》书 中。特别是在
贾母八十大寿上, “南安郡王”和“南安王太妃”不仅亲自前来祝寿,又似乎对贾府的三丫头
贾探春发生了浓厚兴趣。这个“南安郡王”似乎不是虚陪 的人物,而是确有实指的王爷,那么他的生活原型暗指的又是谁呢?
清代初年的四个异姓王中,以“南”字封王的有三人,即
孔有德孔有德,镇守
广西壮族自治区;
尚可喜尚可喜,驻防
广东省; 靖南王
耿仲明,驻防
福建省,那么 《红楼梦》中的“南安郡王”有可能指哪一个呢?这要从三个王爷家庭的特点及其与洪升家族的关系来加以判断。《
红楼梦》书中交代,
南安郡王家庭与书中贾府经 常往来走动的,乃是“南安王太妃”。既然称为“王太妃”,说明老王爷已经去世,小王爷已经即位。
康熙朝“
三藩之乱”前夕,四个异姓王中
吴三桂、孔有德、尚可喜三个老王爷还在,只有耿仲明这一家王爷,已经是孙子袭封了!耿仲明在
崇德元年(1636)被
皇太极封为“
耿仲明”,
顺治五年(1647)改封“靖南 王”。在向江南进军的途中,由于收留旗人逃亡的“家奴”,耿仲明被顺治皇帝“议削王爵”,因此在江西吉安自缢身亡,时为顺治六年(1649)末的事情。
耿仲明自杀后,隔了一段时间,朝廷为了安抚这支身经百战的队伍,又让其子
耿继茂袭封“靖南王”。
康熙十年(1671),耿继茂又病死了。临死前上书皇帝,请 求让儿子
耿精忠袭封王位,皇帝批准了。所以到
三藩之乱前,耿精忠当上了靖南王,这已经是耿家第三代即孙子辈王爷了。此时其他三位异姓王家属均没有称呼“王 太妃”的资格,只有耿精忠的祖母或母亲,才有称呼“王太妃”的可能。由此看来,《
红楼梦》中这个有“王太妃”的“
南安郡王”,当指靖南王耿精忠。
康熙帝十二年(1673),耿精忠 与
吴三桂、
尚可喜三王一起造反,蹂躏了半个
中原地区。经过八年征剿,耗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清廷方平定了“三藩之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