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复校
中国台湾的历史现象
在台复校是一种历史现象,指1949年中国国民党当局败逃台湾地区后,中国大陆部分学校的教职员工、校友等,在台湾地区依照原本所属之学院、学校的名义或组织,来重新开办学校,其中从中学到大学都有。
背景
国民党政府迁台初期,因为尚抱有“反攻大陆”的意图,除了先于政府迁至台湾的军事院校外,禁止任何其他的院校以“复校”的名义在台重新开办、招生。
1949年至1954年时,台湾已经有台湾大学,台湾省立农学院(台湾中兴大学)、台湾省立工学院(台湾成功大学)、台湾师范大学(台湾师范大学),以及台湾省立台北工业专科学校(台北科技大学)、台湾省立行政专科学校(台北大学)、台湾省立海事专科学校(台湾海洋大学)、台湾省立护理专科学校(台北护理健康大学)、台湾省立农业专科学校(台湾屏东科技大学)、淡江英语专科学校(台湾淡江大学),共一所大学、三所学院及六所专科学校之多负责进行高等教育之推展及专业人才之培养。
复校工作
1954年起,由于台湾当局期望“反攻大陆”之理想遥遥无期,而当时台湾社会亦用才孔急,故借由原先在中国大陆的高校校友,利用其社经影响力、对母校教学及其组织之认识,进而在台“复校”,美其名“复校”,实为重建,以快速移植原民国在大陆时期之学术实力。这些学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建政后至在台湾复校前,都已经相隔了五年以上的时间,除继承校名、校徽、校训及校友外,教职员工、图书及仪器多已无直接关系。
第一批获准复校的包括了前身为中国国民党干部养成单位的台湾政治大学、与有基督教色彩的东吴大学,随后台湾清华大学台湾交通大学、“台湾中央大学”、天主教辅仁大学等才陆续在台复校。
中学等的复校
除了大学之外,不少高中也相继在台复校,如上海市徐汇中学,该校在台复校于芦洲区中山一路。而部分大学申请复校时间较晚,由于当时台湾当局已经冻结大学成立,所以上海圣约翰书院在台湾地区仅能成立专科学校(新埔工专),2005年才升格为科技大学:圣约翰科技大学;而复旦大学也以相同原因在台湾省桃园县成立中等学校:上海市复旦中学。1956年由上海沪江大学校友筹组“创办人会”,推举吴嵩庆将军担任主席,蒋彦士先生、周联华牧师、钱杰夫先生和阮维扬先生等人为常务委员,积极推动复校事宜。至1958年奉台湾省教育厅核准立案,定名为“新北市私立沪江高中”,九月正式招生,订定五月五日为校庆。
军事院校播迁
中国国民党当局的陆军官校、中华民国海军军官学校中华民国空军军官学校国防医学院等军事院校,因为国共内战战争影响,所以相继在1949年前后,陆续随国军迁至高雄市台北市等地,校务、教学均无任何间断。
地点
早期复校的校址,因土地因素多选在大都市郊区的空旷地。但随着市区扩张,今校址多已经位于闹区中。另外,学校的设立本身亦带动周边相关行业的繁荣。
学校对应
清华大学、交通、中山等等学校先后经历了汪精卫伪政府时期、华北政治会议时期、抗战时期、国立西南联合大学避难时期和校院重整,与文化大革命空白、无运作时期。许多号称百年的学校,当中的继承、存续关系,被认为是有如东汉西汉这般,成为正统,但实际上却又是不全然的继承。一些学校在台湾地区复校,但在中国大陆的相应大学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并未被废校,包括一直存在而且维持原名的学校,如清华大学、交通大学、中山大学、暨南大学上海市徐汇中学,以及虽然改名但一直存在的学校,如“台湾中央大学”于1950年改名南京大学(195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实施院系调整,原南京大学被拆成11所学校);或虽在中国大陆废校,但以其为源头的主要大学比较完整地被保留,如东吴大学改名苏州大学,因此也出现了“一边一校”与“一老一新”的有趣情况。
上海圣约翰书院的旧址,今日为华东政法大学长宁校区,亦保存了当年孙中山演讲的讲厅。
学校一览
军警院校
大专本院校
各级中学
备考
1.在新北市三重区的金陵女子中学是南京市金陵女子大学的在台校友会所捐助创立的学校,严格来说并非复校。
2.近期所设立的台湾中正大学(江西台湾中正大学,1949年在中国大陆改名为国立南昌大学)及复校的暨南国际大学,除后者同时肩负晚清暨南学堂以来之侨教使命外,皆有平衡台湾各地区高等教育发展的目的。台湾中正大学的命名则较属于纪念性质,严格来说亦非复校。
参考资料
在台复校概况.中国台湾网.2013-09-16
目录
概述
背景
复校工作
中学等的复校
军事院校播迁
地点
学校对应
学校一览
军警院校
大专本院校
各级中学
备考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