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后之废,诞三与
邹浩书,劝力请复后,浩不报。及浩以言南迁,诞著《玉山主人对客问》以讥之,其略曰:“客问:邹浩可以为有道之士乎?主人曰:浩安得为知道。虽然,予于此时议浩,是天下无全人也。言之尚足为来世戒。《易》曰:‘知几其神乎?’又曰:‘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惟圣人乎?’方孟后之废,人莫不知刘氏之将立,至四年之后而册命未行,是天子知清议之足畏也。使当其时,浩力言复后,能感悟天子,则无今日刘氏之事,贻朝廷于过举,再三言而不听,则义亦当矣。使是时得罪,必不若是酷以贻老母之忧矣。呜呼!若浩者,虽不得为知几之士,然百世之下,顽夫廉,懦夫有立志,尚不失为圣人之清也。”其书既出,识者或以比
韩愈《谏臣论》。诞仕亦不显。
陈瓘,字莹中,
南平市沙县人。少好读书,不喜为进取学。父母勉以门户事,乃应举,一出中甲科。调
湖州市掌书记,签书
绍兴市判官。守蔡卞察其贤,每事加礼,而测知其心术,常欲远之,屡引疾求归,章不得上。檄摄通判
明州。卞素敬道人
张怀素,谓非世间人,时且来越,卞留瓘小须之,瓘不肯止,曰:“子不语怪力乱神,斯近怪矣。
刺史既信重,民将从风而靡。不识之,未为不幸也。”后二十年而
怀素诛。明州职田之入厚,瓘不取,尽弃于官以归。
章惇入相,瓘从众道。惇闻其名,独邀与同载,询当世之务,瓘曰:“请以所乘舟为喻:偏重可行乎?移左置右,其偏一也。明此,则可行矣。天子待公为政,敢问将何先?”惇曰:“
司马光奸邪,所当先辨,势无急于此。”瓘曰:“公误矣。此犹欲平舟势而移左以置右,果然,将失天下之望。”惇厉色曰:“光不务述先烈,而大改成绪,误国如此,非奸邪而何?”瓘曰:“不察其心而疑其迹,则不为无罪;若指为奸邪,又复改作,则误国益甚矣。为今之计,唯消朋党,持中道,庶可以救弊。”意虽惇,然亦惊异,颇有兼收之语。至都,用为太学博士。会卞与惇合志,正论遂绌。卞党
薛昂、林自官学省,议毁《
资治通鉴》,瓘因策士题引
赵顼所制序文以问,昂、自意沮。
迁秘书省
校书郎。绍述之说盛,瓘奏哲宗言:“尧、舜、禹皆以‘若稽古’为训。‘若’者,顺而行之;‘稽’者,考其当否,必使合于民情,所以成帝王之治。天子之孝,与士大夫之孝不同。”帝反复究问,意感悦,约瓘再入见。执政闻而憾之,出通判
沧州市,知
卫州。
宋徽宗即位,召为右正言,迁左司谏。瓘论议持平,务存大体,不以细故藉口,未尝及人晻昧之过。尝云:“人主托言者以耳目,诚不当以浅近见闻,惑其聪明。”惟极论
蔡卞、
章惇、
安惇邢恕之罪。
御史龚击
蔡京,朝廷将逐,瓘言:“绍圣以来,七年五逐言者,常安民、孙谔、
董敦逸、
陈次升、
邹浩五人者,皆与京异议而去。今又罢,将若公道何。”遂草疏论京,未及上,时皇太后已归政,瓘言外戚
向宗良兄弟与侍从希宠之士交通,使物议籍籍,谓皇太后今犹预政。由是罢监扬州粮料院。瓘出都门,缴四章奏之,并明宣仁诬谤事。帝密遣使赐以黄金百两,后亦命勿去,十僧牒为行装,改知
无为军。
明年,还为著作郎,迁右司
员外郎兼权给事中。宰相曾布使客告以将即真,瓘语子正汇曰:“吾与
丞相议事多不合,今若此,是欲以官爵相饵也。若受其荐进,复有异同,则公议私恩,两有愧矣。吾有一书论其过,将投之以决去就,汝其书之。但郊祀不远,彼不相容,则泽不及汝矣,能不介于心乎?”正汇愿得书。旦持入省,布使数人邀相见,甫就席,遽出书,布大怒。争辩移时,至箕踞语,瓘色不为动,徐起白曰:“适所论者国事,是非有公议,公未可失待士礼。”布然改容。信宿,出知
泰州市。
崇宁中,除名窜袁州、廉州,移
郴州市,稍复
宣德郎。
正汇在杭,告
蔡京有动摇
东宫迹。杭守执送京师,先飞书告京俾为计。事下
开封府制狱,并逮瓘。尹李孝称逼使证其妄,瓘曰:“正汇闻京将不利社稷,传于道路,瓘岂得预知?以所不知,忘父子之恩而指其为妄,则情有所不忍;挟私情以符合其说,又义所不为。京之奸邪,必为国祸。瓘固尝论之于谏省,亦不待今日语言间也。”内侍黄经臣莅,闻其辞,
失声叹息,谓曰:“主上正欲得实,但如言以对可也。”狱具,正汇犹以所告失实流海上,瓘亦安置通州。
瓘尝著《尊尧集》,谓绍圣史官专据
王安石《日录》改修《神宗史》,变乱是非,不可传信;深明诬妄,以正君臣之义。
张商英为相,取其书,既上,而商英罢,瓘又徙
台州市。宰相遍令所过州出兵甲护送;至台,每十日一徙告;且命凶人石
知州事,执至庭,大陈狱具,将胁以死。瓘揣知其意,大呼曰:“今日之事,岂被制旨邪!”悈失措,始告之曰:“朝廷令取《尊尧集》尔。”瓘曰:“然则何用许。使君知‘尊尧’所以立名乎?盖以神考为尧,主上为舜,助舜尊尧,何得为罪?时相学术浅短,为人所愚。君所得几何,乃亦不畏公议,干犯名分乎?”悈惭,揖使退。所以窘辱之百端,终不能害。宰相犹以悈为怯而罢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