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
1956年成立的高新技术企业
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 lMechanization Sciences),简称“中国农机院”,是一家成立于1956年的多元化的综合性科技型企业,是国家首批创新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隶属于世界500强国机集团。总部位于北京2008年奥运会运动员村核心地区。
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成立于1956年;1999年由科研事业单位整体转制成为中央直属科技企业;2009年进入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共有7家全资子公司、12家控股子公司和5家直属单位,形成了十二个生产基地和一个农机物流园。
中国农机院以农业装备研发和制造为主导产业,致力于提供农业生产机械化技术、产品、服务及全程解决方案。根据2016年12月中国农机院官网显示,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先后向社会提供9大类3200多种农机产品技术,累计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奖项500余项,获得国家专利700余项,承担国家重大科技开发项目2500余项,制定行业标准1400余项,科研成果应用于农业经济生产中。研究院已成为我国农业机械领域技术发展地、战略策源地、产品辐射中心和国际交流中心。截止2024年,拥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实验室、2个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和3个国家级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是国家农业装备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国家食品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首都生物质能产业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单位;具有行业领先的技术研发、工艺开发和装备制造能力,在行业中具有较高的地位和较强的竞争优势。
发展历程
艰苦创业
中国农机院的前身为1956年10月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机械工业部农业机械研究所(1960年扩建为农业机械部农业机械科学技术研究院)和成立于1957年8月的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机械化研究所。
1962年,两家院所合并,成立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
1963年,小王庄农场划归中国农机院,改名为中国农机院农机试验站。
1965年,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江西水田机械所、贵州山地机械所等一批部属农机科研单位和依兰南昌市、鄂温克等一批试验站划归中国农机院领导。各省市自治区农机(化)科研单位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部门(单位)直属高等学校、农机工厂的科研工作由中国农机院统一归口管理。中国农机院第一分院开始在山西省长治市筹建。中国农机(化)科研工作初步形成了中央到地方,从综合性研究到专业研究,覆盖全国的农机科研体系。
1971年底,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机械工业部将机械院、电气院和中国农机院合并成立一机部机械院。农机院被缩编为一机部机械院农业机械研究所。
1977年11月,更名为“一机部农业机械科学研究院”。
1978年2月5日,第一机械部批示中国农业机械学会挂靠在一机部,办公地址设在中国农机院。
1978年,中国农机院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
1979年3月,恢复“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名称。
1980年2月,中国农科院农机化研究所(北京农机化研究所)由中国农机院代管,1983年并入中国农机院。
1980年9月,南京农机化所和内蒙古自治区牧机所由中国农机院代管。
1981年11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批准中国农机院为农机设计制造学科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1985年,中国农机院成为中国国际标准化组织ISO/TC23农林拖拉机和机械技术委员会的归口单位。
1985年7月,机械工业部批准在中国农机院成立“中国农业机具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
改革调整
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农机院成为国家科研体制改革试点单位,率先实行三年事业费削减到位,开始由单纯科研型向科研经营型转变。
1988年8月,国家技术监督局批准中国农机院成立“国家农机具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1992年9月,中国农机院被核定为“以农业公益性为主的多种研究类型的科研单位”,并颁发了科学事业费减拨到位证书。制订了《中国农机院深化改革实施方案要点》。
1994年10月,中国农机院成为“国家进出口商品检验局农机具产品认可实验室”。
1995年3月,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和国家技术监督局认定中国农机院为“科技成果检测鉴定国家级检测机构”。
1997年,中国农机院与上海内燃机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筹建“国家农业现代化装备研究中心”。
1998年12月,国家机械工业局批准呼和浩特市牧业机械研究所与中国农机院合并。
1999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中国农机院转制为中央直属大型科技型企业。国家科技部批复依托中国农机院组建国家农业机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开拓发展
2000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批复原机械工业部第十设计研究院和机械工业部第三勘察研究院并入中国农机院。
2000年,机械工业局批准在中国农机院建立“国家机械结构安全性与可靠性开放实验室”。
2001年1月,中国包装与食品机械总公司整体并入中国农机院。
2003年3月,国家科技部通过国家农业机械工程研究中心验收,并命名。
2004年7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组建机械工业食品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挂靠单位为中国农机院农副产品加工工程技术中心。
2005年12月,国家科技部批复以中国农机院呼和浩特市分院为依托单位,组建“国家草原畜牧业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006年12月,现代农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成为中关村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中关村科技园区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代办股份转让系统)试点企业。
2007年7月,国家科技部批准由中国农机院牵头,与行业7家骨干企业、4所著名院校、3家地方科研院所组建了农业装备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共同开展行业共性、关键技术开发。
2007年,国家科技部批准依托中国农机院建立“土壤植物机器系统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这是中国首批36个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之一。
2008年1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在中国农机院建立“国家食品机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2008年4月,北京市教委批复该院“机械设计及理论”专业为北京市重点学科。
2008年8月,国家农业部认定中国农机院中国包装和食品机械总公司为国家农产品加工装备技术研发分中心。
2008年,国家科技部、国资委、中华全国总工会联合批准为首批国家创新型企业
展望未来
2009年7月,中国农机院与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重组,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与相关单位合力形成了中国农机研究、制造、贸易完整产业链的核心业务板块。
2010年1月,亚洲农业工程学会总部正式落户中国农机院。
2010年7月,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批准依托中国农机院建设机械工业植保机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010年8月,国家科技部批复依托中国农机院建立的“土壤植物机器系统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过验收。
2010年8月,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正式批准中国农机院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申请。
2011年6月,农业装备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员单位新增27家,扩展为43家。
2011年11月,中国农机院重组中收总公司、洛阳中收。
2012年4月,国家科技部批准由该院中国包装和食品机械总公司牵头成立食品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试点)。
2012年11月,中机南方机械股份有限公司院士专家工作站揭牌。
2021年8月16日,中国一重与中国农机院举行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
2021年9月27日,驿城区人民政府与中国农机院呼和浩特市分院举行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
佛山照明子公司佛照(海南)科技有限公司与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在北京围绕渔业水产养殖产业某重点项目实施达成一致,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开展关键技术与核心装备研发制造。
2023年3月20日,新乡市人民政府与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在平原示范区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将围绕高端装备、智慧农业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
公司规模
人员编制
根据2016年12月中国农机院官网显示,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有在职员工6000余人,其中外国专家2人,国机集团首席专家2人,国机集团高层次科技专家9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1人,在职职工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19人,有首席专家5人。
外国专家(2人):阳早(已逝)、寒春(已逝)
国家万人计划专家(2人):方宪法、王振华
国机集团首席专家(2人):韩增德(第一批)、吴德胜(第二批)
国机集团高层次科技专家(2人):韩增德、张咸胜、杨学军、张小超赵有斌、吴德胜、严荷荣、王泽群、刘贵林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方宪法
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2人):王燕飞
首席专家(2人):方宪法、韩增德、杨学军、叶金鹏、张小超
组织体系
根据2016年12月中国农机院官网显示,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下属10个职能部门,有31个附属单位,共有7家全资子公司、12家控股子公司和5家直属单位,形成了12个生产基地和1个农机物流园。其中装备制造类14个,研究与试验开发类9个,工程与贸易类4个,出版传媒类1个,现代服务业类3个。此外,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还有20个行业机构,其中重点实验室5个,工程技术中心5个,标准检测机构6个,行业组织机构4个。
• 职能部门
职能部门(10个):综合管理部、科技发展部、人力资源部、企业经营部、资产财务部、党委工作部、新闻与信息部、监察审计部、国际合作部、战略规划部
• 院属单位
装备制造类(14个):现代农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机南方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中机美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洛阳中收机械装备有限公司中机北方机械有限公司、中机华联机电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中机华丰(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包装和食品机械有限公司、中机康元粮油装备(北京)有限公司、中机嘉峰机械工程有限公司、北京金轮坤天特种机械有限公司、北京天顺长城液压科技有限公司、新疆中收农牧机械公司、中机西南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研究与试验开发类(9个):中国农机院呼和浩特市分院、内蒙古自治区华德牧草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海拉尔区试验站、长春机械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工艺材料研究所、机电技术应用研究所、生物质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行业技术服务中心、中国农机院农机试验站
工程与贸易类(4个):中机十院国际工程有限公司、中机三勘岩土工程有限公司、中机建工有限公司、海外工程事业部
出版传媒类(1个):北京卓众出版有限公司
现代服务业类(3个):中机农业发展投资有限公司、中机象屿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北京世奥物业管理有限公司
• 行业机构
重点实验室(5个):土壤植物机器系统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农业生产机械装备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地方联合太阳能干燥工程实验室、国家机械结构安全性与可靠性开放实验室、农业部农产品加工装备重点实验室
工程技术中心(5个):国家农业机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机械工业植保机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草原畜牧业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机械工业生物质能装备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中心农产品加工装备分中心
标准检测机构(6个):国家农机具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食品机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全国农业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低速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风力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机械工业食品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行业组织机构(4个):农业装备产业技术创新联盟、食品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国农业机械学会中国粮油控股有限公司和包装机械工业协会
合作交流
根据2016年12月中国农机院官网显示,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先后与包括美国、加拿大德国法国日本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部门、科研单位、学术机构、以及国际行业/专业组织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进行交流互访、专家讲学、科研项目合作、学生交流等多种形式的交流活动:与美国、加拿大、斯里兰卡等多国国家农业管理机构签署了合作协议,开展了农业机械、食品安全及生物能源等领域三十多个科研项目;积极推动、落实亚洲农业工程学会(AAAE)秘书处、国际农业工程学会(CIGR)期刊等国际知名农业组织落户该院;与美国农业生物工程师学会(ASABE)、德国农机协会(DLG)等国际组织合作,共同推进农机标准与国际接轨;多次邀请中国国外知名专家、学者来该院讲学,累计进行学术交流200多场次;举办“国际农业大会”等世界级农业大会、农业展览;承办国家科技部等部委举办的技术研讨会、高层论坛等近20场。
作为国家援外培训项目的骨干单位,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常年实施国家科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的援外实用技术和官员培训,成功执行了四十余期各类(包括在国外举办培训班)国家技术援外培训项目,共培训了来自70多个发展中国家的近1100名代表,获得了项目主管部门的高度评价。先后与约翰迪尔、克拉斯等世界知名农机企业进行合作,共同研究产品改型计划,以期更加适应中国市场需求和种植条件。参与援外工程及国际投标业务,成功实施津巴布韦农业示范园建设及苏丹节水灌溉工程等项目。
公司业务
人才培养
学科建设
198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为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截至2016年12月,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专业有机械设计及理论,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专业有机械设计及理论、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农业机械化工程。该院先后与中国农业大学吉林大学共同开展博士研究生联合培养。此外,该院该还设有博士后工作站
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3个):机械设计及理论、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农业机械化工程
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1个):机械设计及理论
教学建设
2012年5月,该院与中国农业大学联合培养的博士研究生李道义顺利通过学位论文答辩,李道义先后参与了国家“十一五”、“十二五”支撑计划课题、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共申请发明专利2项,发表4篇学术论文,全部被EI收录。其博士学位论文《养殖废弃物干式厌氧发酵技术与装备研究》在系统分析评述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研究了发酵浓度、温度、接种量和搅拌条件等因素对干式厌氧产甲烷效果的影响,开发研制了一套干式厌氧发酵中试系统,并进行了牛粪高温干式厌氧发酵中试研究,建立了该系统条件下牛粪厌氧发酵反应过程的数学模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2014年1月,该院培养的王辉顺利出站,王辉博士后先后申请发明专利1项,在《农业机械学报》等EI期刊上发表了相关学术论文。
科研成果
根据2016年12月中国农机院官网显示,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先后向社会提供9大类3200多种农机产品技术,累计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奖项500余项,获得国家专利700余项,承担国家重大科技开发项目2500余项,制定行业标准1400余项,科研成果应用于农业经济生产中。
期刊成果
• 《农业机械》
《农业机械》杂志是由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主办的大型综合性权威半月刊。《农业机械》创刊于1958年7月1日,多次荣获原机电部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还荣获国家科委、中宣部和新闻出版署联合颁发的首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2001年11月,《农业机械》杂志入选中国期刊方阵,并获得“双奖”期刊荣誉。2004年7月,《农业机械》杂志被确定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影响因子:0.005,被引次数:476。
• 《农业工程》
农业工程》杂志是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主管、北京卓众出版有限公司主办的农业工程类综合性学术期刊。《农业工程》创刊于2011年,2012年改为月刊。2014年12月,《农业工程》入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认定的首批学术期刊。2016年10月12日,《农业工程》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设备管理与维修》
设备管理与维修》杂志于1980年创刊,系中国科协主管,国家经贸委资源司指导、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主办的设备维修分会会刊。设有设备管理、工作研究、专家论坛、维护与修理、技术改造、设备与技术、诊断技术、润滑与密封、节能与环保、工场经验、讲座、国外设备工程、信息和资料等多种栏目。先后被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中国知网、维普等收录,先后获得获工商系统全国"重信誉、创优质服务"称号单位。
获得荣誉
根据2016年12月中国农机院官网显示,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先后获得全国科技特派员工作先进集体、高新技术企业证书、创新性企业、“十一五”国家科技计划组织管理优秀组织奖、“十一五”国家科技计划执行优秀团队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201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2006年度)、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突出贡献单位)、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二等奖(突出贡献单位)、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二等奖(突出贡献单位)、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二等奖(突出贡献单位)、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等荣誉。
资质证书
根据2016年12月中国农机院官网显示,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在机械、农林、建筑、水文地质等行业拥有多项工程设计与勘察资质。2002年初,又开始在院(集团)所属主要生产和科研单位全面推行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院(集团)已有9家单位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有效地提高了产品质量水平和企业管理水平。
社会责任
2016年3月,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入选首批“中国最具社会责任感农机企业”。
2010年中国农机院营业收入达到25.6亿元。
2011年新增营业收入10亿元,达到35.8亿元,加之2011年11月16日,国机集团宣布旗下中国收获机械总公司洛阳中收机械装备有限公司重组进入中国农机院,共实现营业收入40.2亿元、利润总额2.5亿元、经济增加值1.58亿元,荣获集团2011年度先进单位称号;“玉米籽实与秸秆收获关键技术装备”项目的实施,全面提升了中国玉米机械化收获装备技术水平,推动了玉米收获的技术进步和机械化水平的提高,获国家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并获国机集团2011年“科技创新奖”。
2012年,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营业收入44.06亿元,农机装备板块占全院比重48%。
公司文化
企业标识
标志主体造型,运用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的英文缩写"CAAMS"的首字母"C"构成圆形,将齿轮融入其中,既代表机械,又使人联想到车轮滚滚向前,表达出农机的特点。右上方呼之欲出的麦穗的近似形,既体现了为农业服务的特征,也寓意了中国农机人朝气蓬勃、众志成城、拼搏向上的精神。
标志在色彩上选择以蓝色为主,绿色为辅。蓝色象征着智慧、科技,绿色象征着自然、生命力与朝气。两色紧扣"科学"和"农业"两个显著特点,体现了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科技创新、领先半步,形成科技支撑产业、产业回馈科研的良性循环,打造中国农业装备新航母的发展目标。
文化理念
• 核心定位
以实为本,以时促兴
中国农机院的企业文化以“实·时”文化为核心。
“实”,是“务实”、“诚实”、“朴实”,既是该院长期以来务实求真工作作风的体现,也反映了该院贴近三农、服务三农的质朴特色,是中国农机院企业文化之“魂”,是该院所应倡导之根本。
“时”,是“时势”、“时机”、“时效”,传递了农机院紧跟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抓住时机,快速发展,做强做大的内在要求,是该院不断兴旺发展之要义。
“以实为本、以时促兴”诠释的“实·时”文化,以“实”为基础,以“时”为拓展,体现了传承与发展;也充分展现了该院不断发展前行,永不止步,追求卓越的理念。
• 企业使命
器利农桑
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中国农机院肩负着为中国农业提供优质、高效的农机产品、推动中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任,“器利农桑”是中国农机人光荣的社会责任和伟大的历史使命。
• 核心价值
明德务本,励精图强
“明德”典出《大学》(“大学之道,在于明德”),意即认同、践行和彰显美德;“务本”典出《论语·学而》(“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意即致力于根本。“励精”典出《汉书·魏相传》(“宣帝始亲万机,励精为治”),意即振奋精神;“图强”,即追求进步、谋求强盛。
“明德务本”意在表述认同、践行并不断弘扬求真务实、勤奋实干的价值取向,是“实·时”文化核心定位“以实为本”在企业核心价值观中的体现;“励精图强”意在表述振奋精神,与时俱进,不断追求进步、谋求发展的价值观,是“实·时”文化核心定位“以时促兴”在企业核心价值观中的诠释。
“明德务本,励精图强”即要传递这样一种价值观:传承并不断弘扬该院几十年来形成的求真务实、实事求是、诚实守信、勤奋实干的工作作风,并紧跟时代发展脉搏,以振奋的精神、昂扬的风貌、积极的行动致力于企业的进步和事业的不断发展,为企业愿景的实现,为中国农机工业的发展不断贡献力量。
• 企业精神
创新共赢,追求卓越
创新是生存的基础,是前进的动力,是竞争的法宝;要做到思维创新、机制创新、科技创新、经营创新、管理创新,要在新形势下不断探索符合自身发展特点的创新途径。
共赢能实现优势互补、利益共享,共赢能营造共同发展的和谐氛围;共赢是员工个人进步与企业发展的和谐统一,是院属各单位的协同发展,是与合作者的平等互利、战略合作,是与政府与社会各界保持良好的关系;共赢是重视协调各方利益,实现整体发展。
追求卓越,是追求员工最优才智的充分发挥,是追求个人价值的完满实现;是追求完美的企业经营行为,是追求优质的企业物质产品,是追求理想的企业精神文化,是追求卓越的企业业绩,是力争早日实现打造中国农业装备新航母的愿景目标。
公司管理
党委书记、院长:刘小虎
副院长:李韵涛
财务总监:陈春煦
纪委书记:黄广春
副院长:方宪法、屈大伟、马敬春
党委副书记:李四章
目录
概述
发展历程
艰苦创业
改革调整
开拓发展
展望未来
公司规模
人员编制
组织体系
合作交流
公司业务
人才培养
科研成果
期刊成果
获得荣誉
资质证书
社会责任
公司文化
企业标识
文化理念
公司管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