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熙(1468-1538),字原学,号五溪,别号一斋,是明朝政治人物。他于弘治十二年(1499年)考中进士,后授
翰林院编修,
正德三年(1508年)升为侍讲。丰熙曾出任顺天府
乡试考官,但因不附宦官
刘瑾而出掌南京翰林院事。
世宗特别自治市即位后,丰熙升为翰林学士。在嘉靖时期,他数次力争
大礼议,礼定后仍上疏谏,最终被帝怒下诏狱掠治,
廷杖遣戍。十余年后,丰熙在戍所去世。
隆庆初年,他被追赠官职并赐恤。
兴献王“大礼”议起。丰熙偕
礼部官员多次力争,并与众文臣俱伏左顺门哭谏,皇帝大怒,将其下诏狱,后又遣至福建镇海卫,达十三年之久,最后死在戍所。享年70 岁。有一子名
丰坊。
丰熙,字原学,人,布政司庆孙也。幼有异禀。尝大书壁间曰:“立志当以圣人为的。逊第一等事于人,非夫也。”年十六丧母,水浆不入口数日,居倚庐三年。弘治十二年举
殿试第二。孝宗奇其策,赐第一人袍带宠之。授
编修,进侍讲,迁右
谕德。以不附
刘瑾,出掌南京翰林院事。父丧阕,起故官。
世宗即位,进翰林学士。兴献王“大礼”议起,熙偕礼官数力争。及召
张璁、
桂萼为学士,
方献夫为
侍读学士,熙昌言于朝曰:“此冷褒、段犹流也,吾辈可与并列耶?”抗疏请归,不允。既而尊称礼定,卜日上恭穆献皇帝谥册。熙等疏谏曰:“大礼之议颁天下三年矣,乃以一二人妄言,欲去本生之称,专隆鞠育之报。臣等闻命,惊惶罔知措。窃惟
皇帝为宗庙神人之主,必宗庙之礼加隆,斯继统之义不失。若乖先王之礼,贻后世之讥,岂不重累圣德哉。”不得命,相率伏哭左顺门。遂下诏狱掠治,复杖之阙廷,遣戍。熙得福建镇海卫。
既等得志,乃相率请释戍诸臣罪,皆首及熙,帝不听。最后
谨身殿灾,熙年且七十,给事中田濡复请矜宥,卒不听。居十有三年,竟卒于戍所。
隆庆初,赠官赐恤。
丰熙,字原学,浙江鄞县人,是布政司丰庆的孙子。他从小天赋过人,有一次曾在墙壁上写下大字说“:立志应当以圣人为目标。在最上等事上不如他人,就不是好男儿。”十六岁死了母亲,他痛苦得几天没喝一口水,后来又在守丧的房子里住了三年。弘治十二年(1499),他考中
榜眼,
李淏对他的策论很赞赏,就赐给他第一名的袍带以显示宠爱他。初任
编修,又升为侍讲、右
谕德。后来因为不依附
刘瑾,被调出去掌管南京翰林院的事务。中间为父亲守了三年丧,除丧后起复原任。
世宗即位后,他入朝当了翰林学士。兴献王“大礼”的争论开始后,他和礼仪官员一起几次上书争论。等世宗召
张璁、
桂萼当学士,
方献夫做了
侍读学士后,丰熙在朝中号召说:“这些人是冷褒、段犹一类货色,我们能够和他们搅在一块吗?”于是大家抗言上书请求罢官回家,世宗没有批准。后来兴献王的尊号确定下来,世宗让选定日子献上恭穆献皇帝的谥册。丰熙等又上书进谏说“:兴献王尊称议定后颁布天下已经三年了,竟然因为那么一两个人胡说八道,就想拿下‘本生’字样,专门推崇对养育之恩的报答。我们接到命令,简直吃惊得不知所措了。我们认为
皇帝作为供奉宗庙神人的主人,只有尊崇宗庙的礼制,合法继承王位的道理才不会丢失。如果违背先王制定的礼制,给后人讥笑,岂不是严重损害了您的伟大德行!”
奏疏递进后没得到批示,就和大家一起到左顺门跪地哭谏。于是很多人被逮入诏狱里拷问,又在宫门外被打了一顿大棍,分别派出去充军。丰熙被派到福建镇海卫去了。
张璁等人得志后,大臣中就很有些人一起请饶恕被贬官、充军的大臣们的罪过,首先就都提起了丰熙,世宗不听。最后在
谨身殿发生灾祸,丰熙也年近七十的时候,给事中田濡又一次请求宽恕丰熙,世宗终于不肯听从。丰熙在镇海卫住了十三年,最后死在那里了。直到
隆庆初年,
李恒才给丰熙追赠一官,对他家里赐予抚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