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牧之
中国电影演员、导演、编剧
袁牧之(1909年3月3日-1978年6月30日),原名袁家莱,浙江宁波人,中国电影演员、导演、编剧。他是中国人民电影事业最早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曾担任东北电影制片厂第一任厂长,文化部电影局第一任局长,并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一、二届中国文艺网委员,第一届中国电影工作者协会副主席。1955年与昆曲演员朱心结婚,并育有两女一男,大女袁牧女,小女袁小牧,儿子袁牧男。1978年6月30日,袁牧之因中暑导致的高烧不幸逝世,享年69岁。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1909年3月3日出生于浙江宁波,13岁就读上海澄衷中学。
13岁时便参加了洪深组织的“辛酉剧社”,成为剧社惟一的小演员。由于年龄小,分配的角色戏不重,在剧社里什么都干,还做过领座员。
1978年6月30日,由于中暑导致的高烧,袁牧之不幸与世长辞。当时他刚过完69岁的生日。
演艺经历
1927年参加戏剧的革新运动,成为辛酉剧社的主要演员。主演了俄罗斯安特列夫的《狗的跳舞》契诃夫的《万尼亚舅舅》和日本武者小路笃实的《桃花源》。
1930年主演洪深编剧的《五奎桥》、苏联剧作家特列季亚科夫编剧的《怒吼吧!中原地区》田汉编剧的《回春之曲》等剧目。在实践中重视艺术总结,著有《牧之随笔》《戏剧化装术》《两个角色的戏》和《演剧漫谈》等书。
1934年编剧并主演《桃李劫》;同年拍摄并主演了第一部电影《桃李劫》。1934年8月至1935年4月曾编辑过《中华日报》的《戏》周刊36期。
1935年在影片《风云儿女》中扮演了主人公--一个由沉沦到觉醒,最后走上抗战前线的青年--辛白华。同年10月成功地编导了中国第一部音乐喜剧片《都市风光》;同年自编自导的《都市风光》是中国电影史上第一部音乐喜剧故事片。
1936年主演了影片《生死同心》。
1937年编导的《马路天使》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同年抗日战争爆发,担任话剧《保卫芦沟桥》导演委员会成员。
1938年在汉口中国电影制片厂主演《八百壮士》。同年8月编导有大型历史记录片《延安与八路军》。
1946年任厂长,生产了新中国第一部故事片《桥》等。
1949年4月北平解放后,他奉命回京,组建全国电影领导机构——中央电影事业管理局,并被任命为局长。第一次全国文代会之后,又被选为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
2021年5月,入围华鼎奖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国优秀电影编剧奖。
个人生活
第一任妻陈波儿。1951年,陈波儿去世。
1955年与昆曲演员朱心结婚,并育有两女一男,大女袁牧女,小女袁小牧,儿子袁牧男。
其他作品
参考资料
个人作品
参演电影
执导电影
执导节目
参考资料
获奖记录
2022年1月5日,袁牧之获得新时代国际电影节金扬花奖-有突出贡献100电影工作者奖项。
电影事业贡献
电影机构创建:袁牧之在民族解放斗争时期,积极参与组建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电影机构——八路军总政治部电影团,并亲自带领电影团深入前线拍摄纪录片。
电影制片厂建设:1946年,袁牧之任东北电影制片厂第一任厂长,该厂后来成为新中国第一个电影制片厂的前身。在他的领导下,人民电影事业实现了“从0到1”的跨越,新中国第一部多辑新闻纪录片、第一部木偶戏、第一部科教片、动画片、短故事片、译制片等都从这里诞生。
人物评价
袁牧之作为电影艺术家,他集编、导、演于一身,创造了中国电影史上多个“第一”,堪称一代电影大师,成为新中国电影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袁牧之在选择演员上可谓慧眼独具,颇有胆识。他坚持启用在艺华影片公司一直扮演丫环角色的周璇和从未上过银幕的舞台演员赵慧深来扮演影片的主要角色小红和小云。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演艺经历
个人生活
其他作品
个人作品
参演电影
执导电影
执导节目
获奖记录
电影事业贡献
人物评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