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1895年10月24日-1939年),
开平市人,国民党
中将。1911年考入
广东陆军小学堂第五期学习。历任团长、旅长等职,抗战爆发后,担任第一五九师师长、第六十六军军长等职务。
谭邃,字君密,乳名子淳。幼年体弱多病。7岁丧母,幸得继母袁氏精心抚养,得以成长。但因家贫仅能读书数年,约15岁便在父亲谭赛宏惨淡经营的莳果店做工。18岁得堂兄谭联甫的指引,考进
黄埔区的广东陆军小学校读书。毕业后,由学校选送到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深造。
1936年
陈济棠下野,
蒋介石部队进驻
广东省,
余汉谋将粤军按国民革命军统一番号改编为第151至160师等部。谭邃被委任为陆军第一五九师师长。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后,余汉谋将原有10个师,开始组编为五个军,即62、63、64、65、66等军。159师归属国民革命军第66军。1937年8月13日,日军在上海开始向我全面进攻,随66军军北上
淞沪会战参加抗战。随后参加了南京保卫战,12月12日下午,南京城的光华门被敌攻破,军心摇动,守城司令唐生智乃下令突围,谭邃因病特准和唐生智搭电船渡河过
浦口区。1938年谭邃调升副军长,1939年秋末,军长
叶肇调升37集团军总司令,仍辖66军,遗军长缺以副军长谭邃升充。
1938年夏秋间,谭邃辞职到香港养和园医院留医,健康有好转。1939年夏,
张发奎及
余汉谋派人到香港敦请他回粤北共赴国难,他以国家民族兴亡为重,启程回粤北韶关。同年10月10日在粤北翁源前线病逝,终年44岁。
谭邃治军20多年,不谋私利,甚至在保卫南京、
上海战役中,
中国国民党犒奖的二万元,自己也分文不取,全部用来购买急需物资发给士兵。他去世时,余无积蓄,堪称"两袖清风",还欠下香港养和园医院药费
港元数万元。当时该医院医生见其家境如此,乃写信向张发奎及余汉谋索取,得款后全数赠给谭邃遗留的孤儿寡妇作生活费。
谭邃死后葬于曲江乌石区,墓碑写着:"故
中将第六十六军军长谭邃之墓"。1984年,
曲江区人民政府拨出专款为谭邃修陵墓,并将丢失已久的墓碑和陵前
石狮子觅回,重新安放。
1938年8月,
新四军军长叶挺经
抗日战争第三战区司令长官
顾祝同批准‘给假一月休养’,赴
香港特别行政区。在廖承志的配合下,叶挺于11月前往当时国民党
广东省党政军机关的所在地
韶关市,见到了当年在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的老同学,时任66军副军长兼159师师长谭邃。他从谭邃的口中得知,被
蒋介石“革职留任”的
余汉谋为戴罪立功,重整旗鼓,决定在
东江地区成立一个军事机关——“东路守备区总指挥部”,统筹指挥滞留在东江一带的
中国国民党部队和民团组织,开展敌后抗战。指挥部由63军军长兼153师长
张瑞贵任总指挥,谭邃任副总指挥,总部设在
深圳市。谭邃此时因病要前往
香港特别行政区治疗,恐难兼任此职,故不愿出任。当谭邃得知叶挺表示回
广东省抗日的意愿后,立即向余汉谋推荐叶挺担任该职。余汉谋当即任命叶挺为“东路守备区副总指挥”,负责统管东江一带的武装力量,并加以整编,开展抗日游击战争。谭邃与叶挺分手时,将自己随身携带的白金钱
M629C左轮手枪赠予叶挺留念。
蒋介石收到了
余汉谋保荐叶挺当
国民革命军第十二集团军副司令兼东路守备区总指挥部副指挥的报告,害怕共产党又要在华南建立一支
新四军,严令余汉谋撤销原任命,要叶挺立即离开
东江回新四军去。叶挺在12月底离开
深圳市,前往
重庆市。临行前,他把谭邃送给自己的白金钱唛手枪和两匹白马,交给警卫排的
蔡国梁转送曾生同志,后蔡国梁通过
吴有恒同志辗转送到曾生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