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堂恒
张堂恒
张堂恒,茶学家、茶学教育、制茶与审评专家,茶学国家重点学科第一任学科带头人,中国茶学学科第一批博士生导师之一,培养了大批茶学人才,为茶学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在茶叶加工、茶叶审评、茶业经济贸易以及茶叶标准化等领域,进行了大量基础性与开拓性研究工作,获得显著成就。
人物简介
张堂恒先生是我国著名茶学家、茶学教育、制茶与审评专家。茶学国家重点学科第一任学科带头人,我国茶学学科第一批博士生导师之一,培养了大批茶学人才,为茶学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曾先后在复旦大学、中央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农业大学从事教学、科研等工作。张堂恒先生曾主讲“茶树栽培学”、“茶作学”、“茶叶审评与检验”、“制茶学”、“茶叶专业英语”、“田间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等主干课程,还为研究生开设“茶叶加工原理”、“茶叶经营管理”、“茶叶贸易”等课程。在茶学加工、茶叶审评、茶叶经济贸易及茶叶标准化等领域,进行了大量基础性与开拓性研究工作,获得显著成就。张堂恒先生还参与制订了我国茶叶标准及分类工作,完成了我国第一个茶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项目《绿茶品质机理研究》等课题。
个人简历
1917年5月22日 出生于浙江省平湖市
1934-1938年 在浙江大学农学院农业经济系学习,并毕业。
1940-1941年 任复旦大学茶叶专修科助教。
1942-1943年 任重庆中央大学农业系讲师。
1943-1945年 赴印度中国远征军翻译。
1947-1949年 在美国威斯康星、路易西来那、北卡罗米纳大学研究生院学习。
1949-1951年 在北京华北大学政治研究所学习。
1951-1953年 任浙江省农业厅特产局高级工程师
1953-1992年 任浙江农业大学茶学系教授。
1979-1984年 任浙江农业大学茶学系副系主任。
1964-1984年 任中国茶叶学会常务理事。
1956-1988年 任浙江茶叶学会副理事长。
1996年8月5日 病逝于杭州市
人物生平
张堂恒(1917年-1996年),我国著名茶学家、评茶大师、我国茶学学科第一位博士生导师,平湖市人,1917年7月10日出生。浙江农业大学茶学系教授,浙江省茶叶学会荣誉理事。因病于1996年8月5日在杭州逝世,享年80岁。
张堂恒,1917年5月22日出生于浙江平湖县一个普通职员家庭。父亲张传琨曾加入孙中山领导的中华同盟会,参加过辛亥革命。父亲进步的思想影响张堂恒立下“读书救国”的心愿。1934 年,张堂恒在浙江省嘉兴县秀州中学毕业后,报考了浙江大学农学院,被该院经济系录取。他学习认真,成绩优秀,爱好广泛,思想活跃,还担任了浙江大学学生自治会秘书长。1936年在杭州市参加“一二·九”学生运动被捕,但由于人多,第二天被释放。1938年,张堂恒从浙江大学农学院经济系毕业,获农学学士。之后,张堂恒在邓庆云的引导下,投身茶业,先后在香港特别行政区重庆市上海市等地从事茶叶生产、贸易与调查研究工作。在此期间,他担任过复旦大学茶叶专修科助教、中茶公司技术科长、四联总处经济组和调研组组长兼任中央大学讲师。他深入安徽的祁门县屯溪区浙江省嵊州市(今州)、绍兴市等茶叶产地,对茶农的生产投入和产出作了细致的调查、统计与分析,发表了《茶农经济的改善》、《论茶叶专卖》和《祁红毛茶山价之研究》等有价值的论文。1947年9月张堂恒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教育部留美研究生,赴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研究生院攻读农产品经济贸易,后辗转到路易斯西来那大学、北卡罗米纳大学。在半工半读的生涯中,他饱尝了美国种族歧视的滋味。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张堂恒学成归国。首先在武汉大学农学院华中农业大学前身)任教授,后进入浙江省农业厅特产局担任高级工程师。1953年11月到浙江农学院(浙江农业大学前身)任教授,主讲“茶树栽培学”、“茶作学”、“茶叶审评与检验”、“制茶学”、“茶叶专业英语”等课程,并翻译出版了《印度茶的栽培与制造》、《茶树病虫害及其防治》两书。同时,他与同事们一起克服经费与设备、试验条件等方面的困难,根据中国茶叶生产实际,与浙江省农业厅,各茶厂(场)合作,对岩茶的采摘标准、晒青与凉青的方法对品质的影响、眉茶生叶摊放方法与程度对成品茶的影响、红茶鲜叶不萎凋对越红品质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并在不同程度上改进和提高了乌龙茶、眉茶和红茶的品质,为茶学教育和生产提供了理论参考依据。20世纪50年代末,张堂恒在茶叶加工与茶叶审评方面已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开始指导培养苏联越南等国的留学生与进修生。“文化大革命”中张堂恒受到了一系列不公正的“待遇”,但他仍与教研组的教师一同进行科学研究,根据茶叶中水分含量的不同所产生的电压电阻不一,从而研制成功了“茶叶水分电测仪”。这项研究在1979年浙江省第一次科学大会上获“科研大会奖”。与临安茶机厂、富阳茶厂总厂合作承担的“6CR-55型茶叶揉捻机”的研究成果在1978年第一次全国科学大会上获得了“全国科学大会奖”等。
张堂恒1938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农业经济专业,1940年任重庆中茶公司技术处科长,1946年任上海兴华制茶公司襄理,1947年赴美国,在威斯康星大学攻读研究生,1953年起至浙江农业大学任教授。20世纪50年代末,根据国家的安排,浙江农学院开始接收茶学外国留学生,张堂恒任茶叶加工方向的指导教授,开始指导培养外国留学生与进修生。“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张堂恒被定为我国有资格招收“茶叶加工”方向的硕士生第一批导师,为此他感到非常高兴,备受鼓舞,第一年就招收了两名硕士研究生。到1989年,他已培养硕士研究生11名,占当时浙江农业大学茶学系全系培养硕士研究生的总数(26名)的42.3%,这在当时的茶学界也是最多的。张堂恒知识面广,文思敏捷,他根据需要,又给硕士研究生开设了“茶叶加工原理”、“茶叶专业英语”、“茶叶经营管理”、“茶叶贸易”等课程。他讲课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妙趣横生,再加上经验丰富,研究生们都很爱听他授课。张堂恒在教学上主讲课程门类多,学科之广,在全国茶学教育界都是少有的。由于他丰富的教学经验,丰硕的科研成果,以及他本人渊博的知识,1987年他被聘为我国茶学学科第一位博士生导师,并招收了第一位博士研究生,这标志着我国茶学教学进入了更高的层次,1989年,张堂恒被评为茶学国家级重点学科带头人。
张堂恒先生开创性地提出“茶叶鲜汁”加工,把传统干燥茶叶这个概念,传统茶叶产品概念,转化为茶鲜汁,有形物品(固体)转化为液体产品,为茶树鲜叶多种利用开创了途径,由此引入茶饮料概念,茶叶食品加工,如茶饼干、茶糖果等。张堂恒曾主持绿茶鲜叶摊放试验,红茶不萎凋试验和热处理试验等,主持的茶叶揉捻机试验、绿茶初制连续化装置、茶叶水分电测仪,分别获全国奖,出版有《张堂恒选集》,主编《中国制茶工艺》、《茶叶贸易学》,翻译出版《印度茶的栽培和制造》、《茶树病虫害及其防治》等。
成就贡献
技术成就
自20世纪40年代英国首先研制成功速溶茶以来,速溶茶受到美国加拿大德国等国家消费者的青睐,成为茶叶消费的另一途径。由于速溶茶的加工是由茶叶消费国首先发明创造的,因此速溶茶的加工是以成品茶为原料,经过浸提、过滤、浓缩、转溶、干燥加工而成。其原理是把茶叶中的水可溶性成分提取出来,再经浓缩干燥。后来茶叶生产国如印度斯里兰卡日本、中国也采用这种方法生产速溶茶。张堂恒根据自己多年研究茶叶加工的经验,对速溶茶加工过程中存在的“先把茶叶中的水分烘干去掉,后又加水浸泡提取”这一矛盾而又浪费能源的过程反复推敲,细心思量,终于在20世纪80年代初大胆提出利用鲜叶直接加工速溶茶的设想,并进行了科学研究。他带领他的学生们,将鲜叶进行萎凋,破碎后不干燥直接进行压榨取得红茶鲜汁;将鲜叶经杀青,破碎后直接压榨取得绿茶鲜汁;将鲜叶经萎凋、摇青、破碎后直接压榨取得乌龙茶鲜汁;对鲜茶汁所含的化学成分与从成品茶中所提取化学成分进行比较,对鲜茶汁的提取方法和保鲜方法进行研究,制成稀释型鲜茶汁和浓缩型鲜茶汁,作为液体饮料。对鲜茶汁的过滤、浓缩、干燥的进一步研究,成功地试制出鲜叶加工而成的速溶茶。该加工方法向国家申请“速溶茶加工新工艺”发明专利,获得批准。他和他的学生们还利用从鲜叶中提取的红、绿茶鲜汁,再配以牛奶(炼乳)、蔗糖葡萄等,经真空干燥制成红茶乳晶和绿茶乳晶等速溶茶饮料。将鲜茶汁用于糕点工艺,加工成各种茶点,如茶饼干、茶叶蛋糕等。这些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初展开,给茶叶加工界带来了新的气息,将茶叶加工带向更深更广的领域。
教育贡献
张堂恒治学严谨,一丝不苟,在指导学生时他重在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他放手让学生自己选题,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在关键时刻加以指导,实行启发教育。对研究生的毕业论文反复修改,反复推敲,坚持所做的结论必须符合科学,符合生产实际。张堂恒还热心于培养中青年教师,有机会总是让中青年教师上讲台,并在课前耐心帮助他们备课,课后帮助他们总结,以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他还经常下乡,深入基层茶厂、茶场,给基层工作人员讲课与示范,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基层工作人员也常常到他家求教,他总是耐心而又认真地帮助他们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让他们满意而回。因此,他家常常求学者络绎不绝。张堂恒关心中青年和诲人不倦的精神,赢得了人们的尊重。他的言谈身教,对青年学生巩固学茶、爱茶的专业思想、树立深入基层、踏实工作的作风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张堂恒五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为中国茶学教学事业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他的学生遍及全国各地及海内外,真可谓是“春风桃李满天下”。
论文著作
1 张堂恒。论茶农经济的改善。中国农村战时特刊,1941,7(5)
2 张堂恒。论茶叶专卖。中农月刊,1942,3(4)
3 张堂恒。美国茶叶存储量的研究。浙江农业经济学报,1942(4)
4 张堂恒。祁红毛茶山价之研究。中农月刊,1943,3(10)
5 Chang T H.The China Tea and the War.The Assam Revier and Tea News,1994(8):1~2
6 张堂恒。论岩茶采摘。茶叶科学,1966(1):18~23
7 张堂恒。眉茶生叶摊放试验初步报告。浙江农学院学报,1957,2(2):309~321
8 张堂恒。红茶生产新工艺实践指南(俄文).莫斯科:苏联科学院,1961
9 张堂恒等。茶叶水分电测仪测试报告(第1报).茶叶季刊,1975(1):36~40
10 张堂恒等。茶叶水分电测仪测试报告(第2报).茶叶季刊,1975(2)等:30~43
获得荣誉
张堂恒先后主持“茶叶水分电测仪”、“6CR—55型揉捻机”等课题,分别获得浙江省全国科学大会奖。“绿茶初制连续化的研究”荣获机械工业部优秀科研三等奖,“红绿茶鲜汁乳晶、糖果、饼干”获得浙农大科研成果三等奖,“速溶茶加工新工艺”获国家发明专利。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人物简介
个人简历
人物生平
成就贡献
技术成就
教育贡献
论文著作
获得荣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