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林佤族乡位于云南省普洱市沧拉族自治县,地处东经99°47'48"~99°58'44"、北纬23°05'37"~23°15'32",东连木戛、
安康佤族乡,南与
西盟佤族自治县的中科乡相接。
根据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雪林佤族乡常住人口为12424人。
简介
雪林
佤族乡,地处澜沧拉祜族自治县西北部,距县城朗坝120公里,辖7个村民委员会,53个自然寨,佤族是雪林乡的主体民族,占总人口的96%。雪林佤族乡与友好邻邦缅甸山水相连,国境线长23.72公里,两国边民跨境为居,世代和睦相处,结下了牢不可破的情谊。乡情突出特点是“边、少、山、低、穷”。“边”即地处边境,与缅甸国接壤,“少”即少数民族乡,全乡有佤族、
拉祜族、
哈尼族、
彝族等7种少数民族;“山”即山多,是比较典型的山区农业乡,山区、半山区占总面积的100%;“低”即社会发育低,人口素质低;“穷”既乡穷、民穷。
人口数量
根据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雪林佤族乡常住人口为12424人。
农村经济
该乡2006年农村经济总收入927万元,其中:
种植业收入431万元,占总收入的47%;畜牧业收入117万元,占总收入的13%(其中,年内出栏
肉猪2416头,牛460头);
渔业收入0.3万元,占总收入的0.03%;林业收入65万元,占总收入的7%;第二、三产业收入175万元,占总收入19的%;工资性收入123万元,占总收入的13%。农民人均纯收入486元,农民收入以水稻、茶叶、玉米等为主。
基础设施
该乡截止2006年底,已实现水、电、路、电视、电话五通。全乡有374户通自来水,有2806户饮用井水,有3180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占农户总数的100%)。有1430户通电,有202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931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45%、6%和29%);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706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399户(分别占总数的22%和13%)。
该乡到乡道路为弹石路;进乡道路为文明路面;乡内主干道均为硬化的路面。全乡共拥有汽车7辆,拖拉机25辆,摩托车302辆。
全乡建有沼气池农户85户;装有
太阳能农户53户。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5014亩,有效灌溉率为14%,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4582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4亩。
该乡到2006年底,农户住房以砖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 60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1722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985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还有413户居住于其他结构的住房。
人文地理
雪林佤族乡位于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西北部,距县城120公里,东连该县
木戛乡、南与
西盟佤族自治县中科乡相连,北与
沧源佤族自治县岩帅镇毗邻,西与缅甸国勐冒县昆马区接壤,国境线长23.72公里。乡内海拔最高峰2358米,最低1241米,主要河流有格浪河、格浪龙代河。
该乡有着共同生存、团结一致的美好民族传统的历史悠久。居住在传统的
茅根、竹子达成的人畜混居小木楼,传统的民族服饰源远流长。他们热情好客,常用鸡肉稀饭和阿佤水酒来招待客人,每遇传统的“新米节”,全乡各族群众的人们围在火塘边煮着浓浓的茶水来回轮流地尽饮,并伴着优美的
排笙欢歌载舞。
科学发展
1、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加大工作指导力度,整合项目捆绑投入,落实支农惠农政策,强化便民富民措施,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有效增加农民收入,切实改变农村面貌,全乡农林全面发展,扶贫开发工作继续推进,新农村示范建设带动明显,村寨环境整治工作有序展开,新农村建设工作队和指导员作用较好发挥,农村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基本条件不断改善,交通、水利、通信、供电等基础设施逐步夯实。2007年,完成农业总产值1811万元(现价)、同比比增长2.3%,粮食产量3872.858吨、同比增长1.1%。新增通电村委会1个,其余4个正在实施之中;实施地震恢复重建项目130户,农村民居地震安居工程1100户,重点扶持村建设3个。
乐施会帮扶项目,完成左都村左都大寨98 户200亩杂交
玉蜀黍属种植,修善左都大寨防洪沟全长50 米。
2、重视发展生产,加强实用技术推广,以经济作物种植、生猪养殖为重点,增加农民收入。结合边疆党建长廊工作的开展,把党建工作与扶贫、禁毒和民族工作有机结合,进行“科技扶贫”、“知识扶贫”,变“输血”为“造血”,建立党员示范户6户,树立典型,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帮助群众尽早脱贫致富。并认真组织抓落实,做好扶持户的种养殖业培训工作及跟踪检查指导。目前,各户种养殖业进展良好,养殖户最多的已养猪12头,平均每户出栏3头、种植
反季节蔬菜2亩、杂交玉米10亩,每亩产量达0.5吨,每户经济总收入均增加1000余元。
3、发展支柱产业,拉动本地经济发展。为拉动本地经济的发展,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乡党委、政府在积极探索路子,调整产业发展的同时,不忘继续发展支柱产业,茶地面积由2006的10641亩发展到2007年的12194亩,产量由2006年的160吨增加到304吨,人均纯收入增加了122元。
4、社会和谐化建设取得新进展。积极向上争取建起了4个村级党组织活动事,4个村级卫生室,在南盼组建起了宣传文艺队伍,有计划地开展了活动;结合创建“平安雪林”活动成立了3个社区警务室,组建了调解小组、联防队、消防队等16种组织机构90个领导小组933人,全面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矛盾纠纷调处工作;实行“三务”公开,全方位接受群众监督。截止现在,民间纠纷调解率、治安满意率均达95%以上。
招商引资
雪林佤族乡的招商引资工作主要围绕特色产业茶叶进行。目前,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已引入个体老板鲍岩东在
左都村芒而多依寨开发建成500亩无性系优质茶园;通过承包租赁的方式让雪林乡供销社将
大芒令村大青山茶厂经营权承包30年。通过以上招商引资项目的带动,促进了我乡茶产业的健康稳步的发展。
雪新农村建设
雪林佤族乡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纳入全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进一步建立健全“三抓”工作机制:一是乡村重点抓。年初,成立了由乡党委书记任组长,乡党委副书记、乡人民政府代乡长等任副组长,相关工作人员为成员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专门办公室,建立健全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工作人员专门抓的工作机制。并根据雪林乡的实际情况制定下发了新农村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工作任务和工作目标。认真做好试点村(南盼村扎务、波哨一社、左都芒额)建设规划,采取目标化管理的方式推进新农村建设,在具体工作中把各项工作任务细化为每一个具体指标,逐一进行落实。二是工作队指导抓。全乡成立了由7名工作指导员为成员的一支新农村建设驻村工作队,负责7个行政村新农村建设的指导、协调、服务工作,下乡工作队队员坚持常年深入基层、深入农户督促指导新农村建设工作,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协调解决。三是边境村结对抓。按照总体工作部署,结合县里安排的重点扶持项目与边境村进行结对,重点扶持边境一线村发展产业、加强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在结对共建活动中,各边境村认真开展调研,帮助结对村制定经济社会发展思路和新农村总体规划,组织开展了“四进农村”活动,即科技培训进农村、政策法律进农村、文明新风进农村、致富项目进农村;切实做到“五联”,即思想教育联做,环境卫生联搞,文明新风联抓,公益事业联办,产业项目联谋,真正使结对村在较短的时间内有了新的变化。
资源环境
2007年末,全乡实有耕地面积35169亩,人均3.03亩,其中:水田面积11728亩,人均1.02亩;旱地面积23441亩,人均2.02亩。主产稻谷、玉米、
荞子等,稻谷平均单产198公斤,玉米平均公斤,荞子平均单产51公斤。
特色产业
茶叶作为雪林乡特色产业,近年来其发展壮大备受雪林乡各族群众及各级党政重视,通过近50年的培育,目前台面茶已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