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恢(1887年-1922年),字复炎,今
泗阳县史集乡韩圩村人。
韩恢自幼立志报国,私塾时对传统经典兴趣寥寥。1908年,21岁的他听闻南洋征兵,与好友
樊炎南下,投身清政府
新建陆军第九镇第三十三标,后驻防南京。在军中接触进步思想,因体恤士兵而升为正目,经
赵声赏识加入同盟会,并积极参与宣传活动。
黄花岗起义时,韩恢追随赵声、结识
黄兴,加入先锋突击队,虽起义失败,但护黄兴脱险。
武昌起义后,他于秣陵组织敢死队,内应攻下
模范监狱并接应新军,后随九镇新军退守
镇江市。江浙联军攻南京,任敢死队队长助力光复,南京光复后任北伐军炸弹队司令,北伐连克数城。讨袁斗争中,1913年被推为南京
都督,抵御袁军失利后脱险,后任江北总司令,南通起义因暴露被捕失败,又在苏北募兵,后东渡
日本。1914年入中华革命党,1915年底任讨袁军第三军军长,南通起义因先遣师长牺牲未实施。1921年任
江苏省招讨使,因
新建陆军纪律问题撤回
上海市。
陈炯明叛变时,任讨贼军总司令,率五百官兵激战
黄埔区救
孙中山。1922年10月28日被诱捕,11月1日遇害于南京,年仅35岁,孙中山追任其为陆军上将。
人物事迹
1908年,21岁的韩恢获悉南洋征兵,遂约好友
樊炎由
泗阳县南下,先到
镇江市,在清政府新军第九镇第三十三标入伍,不久,即随军开往南京驻防。
当时,革命思潮激荡于军中,韩恢如鱼得水,高兴地说:“此真吾辈之事业也。”不久,韩恢升为下级军官-正目。由于他能体察下情,与士兵同甘共苦,常常助人为乐,很得士兵的拥护和爱戴。
新建陆军里有
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成员
赵声、柏文蔚、
冷遹、
林之夏、
倪映典、
熊成基、
林述庆等。在新军中,韩恢不拘小节,但气宇轩昂,胆识过人,勇于吃苦,深得赵声赏识,不久介绍他加入同盟会。为了宣传进步思想,同盟会在南京三牌楼标本部设立俱乐部,在珍珠桥营部设立书报社,秘密向士兵宣传革命道理,组织革命团体。韩恢在此受到熏陶,政治觉悟和文化水平不断提高。后来,他们的革命活动被上司发觉,赵声被撤销统带职务。被迫离开新军。赵声离去时,委托韩恢负责联络工作。韩恢受托不顾个人安危,经常深夜外出活动。一日,韩恢私出被队长发觉,训斥他为什么深夜外出?韩恢从容回答说;“为思想啊!”队长又问:“何为思想?”韩恢笑道:“队长为堂堂晋东学生,尚不知思想么?”弄得这位队长张口结舌。
赵声离开军队后,
冷遹、柏文蔚、
顾忠琛、
倪映典、
熊成基等同盟会会员也被迫先后离开了军队。韩恢听说赵声到了
香港特别行政区主持同盟会南方支部工作,与
黄兴等人计划举行
黄花岗起义时,遂只身南下投奔赵声,以图大计。
在赵声的引荐下,韩恢结识了当时革命首领之一的黄兴,并报名参加了黄兴率领的由同盟会会员组成的广州起义先锋突击队,又名“敢死队”。在著名的广州黄花岗起义中敢死队中有同盟会成员一百二十多人,他们直扑两广总督衙门。衙门
卫队负隅顽抗,双方展开激战,卫队管带被打死。敢死队杀入后堂,
总督张鸣岐越墙逃走。谁知,大队清军赶到,双方展开激烈拼搏,终因寡不敌众,敢死队支持不住。韩恢保护
黄兴冲出重围,有72位同志壮烈牺牲,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黄花岗起义失败后,韩恢回到南京。这时九镇新军仍驻在南京。不久
武昌起义,全国响应,江苏巡抚
程德全在
苏州市宣布独立,惟南京是两江总督衙门所在地,驻有重兵。
两江总督张人俊、江宁将军
穆尔察·铁良和江防营提督
张勋,对新军第九镇统制
徐绍桢很有戒心。苏州独立后,
张人骏下令把第九镇调南京城南六十里的陵关驻扎。调张勋江防营部队入城警戒。辛亥年(1911)十一月,徐绍
新建陆军起义,与张勋军队在
雨花台激战。
韩恢得知秣陵新军起义,进攻南京,即率领党人组织敢死队,被推为队长,在城内作内应,攻下
模范监狱,释放囚徒,并亲自出城接应新军到雨花台会合。韩恢在雨花台与张勋军队作战.他脱光上在与敌人肉搏,徒手夺得
机关枪二挺。但因联络中断,他只好随九镇新军退守
镇江市。是役伤亡惨重,韩恢的敢死队有47人英勇牺牲。
新军第九镇失利后,上海同盟会总会召开紧急会议,策划江、浙各军联合进攻南京,推选
徐绍桢为江浙联军总司令,统一指挥。参加战斗的联军有一万四千多人。
总司令徐绍板下令攻击南京城,韩恢任敢死队队长,经过几天激战。于12月2日光复南京。南京光复后,韩恢接受北伐军总司令
林述庆任命,任北伐军炸弹队司令,偕同臧再新等先行出发,挥戈北上,于徐淮之间连克数城,最后抵达
淮安市(今淮安)。而驻淮阴的旧官僚
蒋雁行自称江北大都督,宣布独立。韩恢知蒋为革命障碍,欲推翻蒋雁行。不久,
南北议和成功,韩恢停止进军。
1913年,
袁世凯大借外债,扩充其反革命武装。
孙中山兴师讨袁,
黄兴任
江苏省讨袁军总司令,此时袁军南来已至南京城下。韩被推为南京
都督,他在南京兵临城下之际,召集全军官兵会议,慷慨陈词,历数袁军所犯下的罪行,声泪俱下,军心感奋,同仇敌汽,誓与袁军血战到底。
袁军号称10万,来势汹汹。韩恢不畏强敌,镇定指挥,派兵分守南京各城门,并亲自镇守城外天堡城和
雨花台要害之地。讨袁军士气高昂,奋勇杀敌,苦战三天三夜,终因寡不敌众,南京诸门失守。袁军攻入城内大肆烧、杀、淫、掠,韩恢易服脱险。
二次革命失败,长江流域各省被袁军控制。
袁世凯对
孙中山、
黄兴二人扣以“乱党”罪名,严令通缉。孙、黄被迫流亡
日本,其他革命志士也相继去日本、南洋,唯独韩恢在上海不走。他约集革命同志以谋再举,得到各界人士支持赞助,韩恢被推举为讨袁军江北总司令。
南通市是苏北的大门,
上海市的军火要运到苏北各地,必须经过南通。韩恢为控制苏北大门,准备在南通起义。在上海的南通籍革命党人,纷纷绕道潜回原籍为起义作好准备。韩又令泰州的肖玉春,在通散、如、海、泰一带招兵买马,准备成立一个军。
准备就绪。1913年8月18日清晨,韩偕同陈壮等人,从上海坐
轮船到南通登陆。不料,韩恢行踪被县
警备队发觉,警备队报告城里镇守使管云臣。管调集清乡营、工商团、城区警察计一千多人围攻韩恢。韩恢原来安排好的内应李公序又不慎被捕,失去联系。结果
起义军连续作战三天,因力不能支,遂向四方退却,南通起义失败。
南通起义失败后,韩恢在苏北又招募800多人准备再次举事。反动势力获悉,连忙抽调兵力,加强防卫。
袁世凯悬赏10万元购买韩恢的人头。韩听之,若无其事。
孙中山在
日本闻讯,恐怕韩恢有误,急电召韩恢东渡日本。1914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组织中华革命党,韩恢立即加入组织,宣誓忠于革命,忠于孙中山。1915年底,袁世凯在北方称帝,全国各地纷纷讨袁,韩恢奉孙中山之命,回到
上海市,任讨袁军第三军军长。军部设在上海,先遣部队师长
伏龙先赴
南通市,准备再次举行南通起义。
“韩恢回来,又要打南通了!”社会上传言四起,搞得守军风声鹤、草木皆兵。
江苏省总督冯国璋连忙调集重兵,到南通防御。袁军在城内大肆搜捕革命党人。先行潜入南通的伏龙师长不幸被捕,遭袁军杀害。
韩恢在沪闻知伏师长遇难,痛心疾首,很想率军到南通为烈士报仇雪恨,但敌人早有防备,韩恢从全局考虑,暂时忍下心头之恨。
1917年,
孙中山率海军赴
广州市,建立
元帅府,开展“护法”运动。军阀
段祺瑞驱逐总统
黎元洪,解散国会,宣布废除旧国会和临时约法。一个要废法,一个要护法,双方发生矛盾。同年10月,段祺瑞派军入
湖南省与护法军作战。这时,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军阀混战的局面。要护法,就必须打倒军阀。1921年,孙中山在广州任非常时期大总统。同年12月,孙中山准备出师北伐,任命韩恢为
江苏省招讨使。部署北伐军事上的准备工作,便于北伐军到江苏时作为内应。
韩恢上任后,将指挥机构设于
上海市。为了开辟苏北根据地,他率领部队开赴家乡
泗阳县,决定先占据泗阳,再攻
淮安市,以策应北伐军北上。但因临时组建的
新建陆军成份复杂,缺乏训练和教育,纪律松弛,在进驻众兴和南新集时,出现抢劫现象。当地群众对此不满,以“糜烂桑梓”相责。韩恢闻之感叹地说:“余欲化匪为兵以救省,事成,则化兵为工以救国。没想到,新兵不守纪律,遭到乡人埋怨。”他只好将军队撤回撤回上海。
当时,
孙中山正准备率军北伐,而留守
广州市的
陈炯明,公开叛变,与
湖南省督军
赵恒惕勾结,围攻
南京总统府,炮击孙中山居住的粤秀楼。在危急之中,孙中山电召韩恢急至
广东省,授以讨贼军总司令之职。韩恢召之即来,亲自率领五百官兵与陈炯明激战于黄埔间,以少胜多,把陈军打得落花流水。陈贼胆寒被迫致函大总统:“请勿念旧恶,愿归服如初。”
孙中山被韩恢救出,遂离开广东赴
上海市,同行的还有
蒋介石、
汪精卫等人。
韩恢随孙中山回到上海,奉命重新组织人马,以期打开
江苏省局面,重建苏北根据地。不料,韩恢的行踪被江苏督军
齐燮元侦悉。齐元密令上海淞沪警察厅厅长
徐国梁,将韩恢诱捕,于1922年10月28日解送南京。同年11月1日,韩恢被齐燮元杀害于南京,年仅35岁。
孙中山闻讯后异常痛惜,随即派人北上,将韩恢之妻许惠贤、幼子定国接到
广州市,亲自接见,给予慰勉、抚恤,并追任韩恢为陆军上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