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胄图
北宋绘画大家李公麟的名作
《免胄图》,是北宋绘画大家李公麟的名作。《免胄图》又名《郭子仪单骑降虏图》,此画取材于一段真实的历史故事。画幅表现了唐朝大将郭子仪脱去戎装,会见回纥汗国统帅,导致双方和解的情景。
唐代“安史之乱”中,大将郭子仪与回纥族酋长共同战斗,结下了生死交情。后来由于一些矛盾,唐王朝与回纥族之间发生战争,郭子仪阵前解甲归田,徒步走向回纥酋长,表明罢战息兵的诚意,使回纥酋长为其所感,两人握手言欢,化干戈为玉帛。
该画场景宏大,背景是跃跃欲试、急切求战的回纥兵和盔甲严整、戈矛耀日的唐王朝将士,烘托出大战将起,血火在即的紧张气氛。画的中间为卸甲弃兵的郭子仪与慌忙拜服于地的回纥酋长。此画在时机的选择与构图方面均匠心独运,显示了作者不凡的艺术功力。《免胄图》在中国美术史上享有盛名,长期以来备受推崇。
作品内容
内容简介
画面展现出旌旗招展的泾阳县城外,回纥兵马开进,尘土飞扬,从图右边向左飞腾而来;左边是严阵以待的泾阳守军,刀枪林立,阵容严严,显示出一副凛然不惧的姿态。由于大军压境,兵临城下,当时郭子仪威望很高,在寡不敌众的干钧一发之际,郭氏免去甲胄带领几十卫士人敌阵,说服回纥汗国,反击吐蕃,回纥与唐军合力大破吐蕃,泾阳解围。图中间是郭子仪与随从正和回纥大酋药葛罗握手相见的情况。郭子仪身着便服,头扎软巾,神态沉着。一手拉着跪在地上的回纥大酋,请他起来,神色宽厚慈祥,身为大将,却风度儒雅,药葛罗及回部酋有的跪立作揖,有的倒地伏拜,药葛罗更是羞愧满面。这画面上生动地表现了郭子仪谈笑间降服数十万回纥大兵的英才大略。
本幅有爱新觉罗·弘历弘历题诗二首,拖尾有韩准题跋,“钤宁世家”、“沐府图书”、“韩逢禧书画印”及乾隆爱新觉罗·颙琰诸鉴藏印章30余方。
创作背景
此图描绘唐朝平定安史之乱的复国元勋郭子仪泾阳县免胄见回纥汗国的故事。故事内容系在李豫永泰元年(765),吐蕃引诱回纥聚集了三十多万人马,合围泾阳(今属陕西省),唐皇李豫急召郭子仪屯兵泾阳,设法抵御。由于郭子仪当时威望很高,在寡不敌众的情势下,他免去甲胄,只带少数卫兵,去说服了回纥,从而“结欢誓好”,并“合军大破吐蕃”,挽救了当时的危局。画家李公麟创作此图在当时有一定的现实意义,面对北部边地夏、辽的不断袭扰,宋朝统治者总希望英才忠臣出世,扫平夏、辽,使之臣服,根绝边患。《免胄图》正表达了这种愿望。
艺术鉴赏
主题
画面右部是回纥汗国兵马奔腾而来,尘土飞扬,意味着无尽的队伍,作者运用了含蓄与夸张相结合的手法,寓意无穷,未见得这些人物众多的画面逊色。画幅中央是郭子仪与回纥将领们会见的情形,当郭子仪毫无战意地出现在那些颇有野心的首领面前时,对方大为惊讶,受到震摄,拜服在地。郭子仪面带笑容,雍穆大方,微微俯首握住对方的手示意请起。这里生动地表现了郭子仪谈笑间降服数十万雄兵的英才大略。郭子仪身后是他的侍从乘骑,他们都自信镇定,仪表堂堂,带有不可战胜的气质,画面左部是列队于泾阳城外的唐朝军队,画家将他们刻画得兵强马壮,意在明示郭子仪说降对方是有强大实力作后盾的。卷尾一角画有旌旗招展的泾阳城头,交代了事件发生的场所。
形象
全画在布局上完全是根据“免胄”这一内容的需要,而自然地有了疏密起伏的变化,又使左右的人马动态视线都很自然地集中在中间的主体人物身上。另外人物面部表情的刻画也是恰如其分地深刻,不但两个民族的人一望而有区别,并且也把郭子仪的雍穆大方、临危不乱的态度,及回纥可汗心悦诚服的内心思想,都极尽其妙地刻画了出来。全画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画面上人物众多又刻画得如此生动传神,线条流畅,这是与作者塑造人物对象的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他能“凡目所靓,即领其要”,如回纥汗国人的高鼻深目,满面须,秃顶等特点,刻画得如此真切,再加上作者对回纥人的有勇无谋的看法,所以见到图中的回纥大酋五体投地、跪拜在地的伏降形象。相反,作者将唐朝将士的仪表堂堂,军容齐整,智勇双全,兵强马壮,威风凛凛带有不可战胜的气质,从内心到外表都刻画得那么深人丰富。尤其仔细刻画了郭子仪的形象,面带笑容,雍穆大方,微微俯首握住对方(大酋)的手示意请求,宽厚中透出威勇,生动地表现了郭子仪谈笑间降服数十万雄兵的雄才大略。画面上双方人物众多,由于作者在构图上善于组合,故不觉散乱。人物的形象特征各异,变化极为丰富,无千人一面之感。
作品评价
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教授毛建波:作品中,郭子仪的安闲大方与可汗的心悦诚服,唐军官兵的威风凛凛、睿智俊伟与回纥汗国将军的勇悍蛮武、高鼻深目形成对比。李公麟的人物画作品中,历史题材占有很大比重,往往“薄著劝戒于其问”。在北方强敌压境,大宋王朝和战无方的当时,《免胄图》的借鉴意义不言而喻。
重要展览
1943年12月至1944年1月,在中国当时的陪都重庆,举办了一次西迁书画告别展览会。李公麟《免胄图》在其中展出。
作者简介
李公麟(1049—1106年),北宋画家。字伯时,舒州(今属安徽)人。为官30年,后告老归乡,居住龙眠山,号龙眠居士。好古博学,与苏轼黄庭坚米芾等人交往,受到王安石推举。擅画人物、佛像,且精于临摹。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作品内容
内容简介
创作背景
艺术鉴赏
主题
形象
作品评价
重要展览
作者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