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体育学院(PHYSICAL EDUCATION COLLEGE OF JILIN UNIVERSITY),即吉林大学人文学部下设的
二级学院。位于
长春市前进大街2699号,现任院长
裘鹏。
吉林大学体育学院始建于2001年。2006年原吉林大学公共体育教学与研究中心划归整合到体育学院。吉林大学体育学院有专任教师162人,其中教授20人,副教授76人。入选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1人,
吉林大学匡亚明学者2人,国际级裁判10人,国家级裁判15人。有本科在校生456人,硕士在校生105人。学院设有1个博士点,2个硕士点,2个本科专业。吉林大学体育学院各类场馆设施齐全。有各类室内外运动场馆面积230499平方米。学院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先进,实验中心下设人体解剖(运动解剖)、人体生理(运动生理)、体育保健、运动生物力学、体育心理学等5个实验室。
吉林大学体育学院为“教育部直属
综合性大学体育协会”理事长单位,“中国学生体育联合会羽毛球分会”主席单位,2012年获批成立国家青少年健康研究基地,2013年获批“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体育文化研究基地”,2023年获批
吉林省全民健身服务重点实验室。
历史沿革
吉林大学体育学院始建于2001年。2006年原
吉林大学公共体育教学与研究中心划归整合到体育学院。
2011年10月16日,吉林大学体育学院举行建院十周年庆祝大会。时任吉林大学副校长的
陈岗在讲话中肯定了体育学院过去十年的发展成果,同时感谢社会各界对体育学院发展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他希望体育学院今后继续坚持体教结合,打造吉大体育学院的独有特色。陈岗同时表示,学校会一如既往地为体育学院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支持。
2021年10月15日,吉林大学体育学院二十周年院庆暨第三届校园体育文化节开幕式在宋治平体育馆成功举行。 庆典仪式上,体育学院院长
裘鹏教授在讲话中回顾了二十年来体育学院的发展历程。
建院以来,
吉林大学体育学院始终秉承“一流大学,一流体育”的发展理念,践行“博文强体,厚德仁育,严谨治学,创新兴院”的文化内涵,着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吉林大学“双一流”大学优势,努力培养具备学校体育教学、科学健身指导、体育活动策划与组织、体育产业经营与管理、体育科学研究、体育创新创业、运动训练指导及体育赛事组织等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办学条件
师资规模
吉林大学体育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162人,其中教授20人,副教授76人。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4人,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24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8人,在读博士教师8人,引进海外博士3人。入选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1人,吉林大学匡亚明学者2人,国际级裁判10人,国家级裁判15人。
公共课
参考资料:
专业课
学科建设
博士点
吉林大学体育学院博士点是一级学科“
社会学”下属的“体育社会学”二级学科博士点。体育社会学设置三个研究方向,分别为社区体育的组织与发展、重大体育社会问题研究、体育社会心理学,分别由
田毅鹏教授、
袁雷教授、
杨杰教授作为学科带头人。本学科现有师资队伍总计15人,其中教授10位,副教授3位,拥有博士学位人员为11位,另外2位为在读博士。
参考资料:
硕士点
吉林大学体育学院有体育学(学术型)一级学科硕士点和体育硕士(专业型)一级学科硕士点。
参考资料:
本科专业
吉林大学体育学院有两个本科专业,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入选2020年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运动训练专业入选2021年度
吉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参考资料:
院校规模
设备设施
吉林大学体育学院各类场馆设施齐全。有各类室内外运动场馆面积230499平方米。学院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先进,实验中心下设人体解剖(运动解剖)、人体生理(运动生理)、体育保健、运动生物力学、体育心理学等5个实验室。
学生数量
学院现有本科在校生456人,硕士在校生105人。
教学成果
学术建设
吉林大学体育学院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及健康中国、体育强国建设新任务,整合利用学校科研资源,开展校内校外协同创新建设,持续推进科研成果孵化。近年来,学院教师承担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6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1项,科技部项目2项。发表CSSCI检索论文144篇,SSCI检索论文15篇,出版专著20部,译著1部,获发明专利5项。学院现为“教育部直属
综合性大学体育协会”理事长单位,“中国学生体育联合会羽毛球分会”主席单位,2012年获批成立国家青少年健康研究基地,2013年获批“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体育文化研究基地”,2023年获批
吉林省全民健身服务重点实验室。
竞技体育建设
吉林大学体育学院重视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竞技体育成绩显著。近5年学院学生参加
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学生运动会、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学生(青年)运动会等世界级、国家级赛事获
金牌22项,银牌17项,此外,在泛波罗地海
世界大学生运动会、
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
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
东北地区赛区、中俄大学生女子
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
中国大学生排球联赛等赛事中,学院运动队也屡创佳绩。
建院以来,学生在
奥运会、
杭州第19届亚运会、世锦赛等国际和国内顶级赛事中均取得较好成绩。
2004年雅典奥运会,
何影同学获得女子射箭比赛银牌;
2006年多哈亚运会,
韩玉成同学获得男子20公里竞走比赛冠军;
2008年北京奥运会,
张淑晶同学获得女子
芝加哥马拉松赛比赛第13名;2015年
房胤池同学参加男子
乒乓球团体赛,夺得团体冠军;2016年
李子君同学获世界花样滑冰赛第三站女单第四名;2018年在
白俄罗斯举办的国际乒联挑战赛中,
吉林大学乒乓球队斩获女子单打冠军;2019年在泛波罗地海
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中,吉林大学乒乓球队斩获女子团体冠军和女子单打冠军。在2012年
全国大学生运动会中,获得1金3银的好成绩;2014年第十七届
吉林省运动会,获得
金牌总数、团体总分第一名;2018年第十八届吉林省运动会,分别获得篮球和排球项目冠军;2019年全国大学生锦标赛,获得乒乓球超级组女子团体第一名;2021年第二十五届
第25届中国大学生乒乓球锦标赛,获得女子团体冠军;2021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运动会,
何艾格同学获得乒乓球女子团体冠军;2022年,获得首届中国大学生沙滩足球锦标赛男子第七名、女子第四名;2023年获得第九届
中国大学生滑雪挑战赛团体赛高山组第三名;2023年,孙培颀同学在第二十一届中国大学生游泳锦标赛中获得400米混合泳第七名。
就业率
吉林大学体育学院本科毕业生就业率较高。近年来,本科生就业率平均在90%以上,居于全国同类体育院校前列。2019-2022年,学校本科生深造率连年保持在20%以上,除在本院攻读硕士学位外,还有部分学生保送或考入
上海交通大学、
北京体育大学、
四川大学、
山东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等国内重点院校深造。学院毕业生就业主要分布在各省市大中小学校、公务员选调生、体育局和
社会体育服务行业,占比接近60%,与专业特色契合度较高。
合作交流
对外交流
吉林大学体育学院注重开展体育对外交流与合作工作,先后与美国、
日本、
俄罗斯、
韩国、
埃及、
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以及台湾、港澳两岸三地等大学或科研机构建立并保持着良好的交流与合作关系,多次邀请
东北大学、
京都大学、鸟取大学、早稻田大学、
宫城教育大学与
南昆士兰大学等知名教授来院交流。鼓励教师赴
英国、埃及、韩国、
比利时等国家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或传统文化交流活动,选派多名教师赴美国、日本等国家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和体育科学研究等工作。
社区交流
吉林大学体育学院坚持面向国家和社会需求,强化社会服务意识和功能,履行服务社会的使命担当。先后开展中国娃娃足球、自闭症儿童体育干预、体育援疆、武术援外和教职工子女公益体育训练营等社会服务工作,受到团中央、教育部及
吉林省有关部门表彰10余次,受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主流媒体持续关注并多次报道,公益服务的全球社会影响力稳步提升。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中共四川省委、
四川省人民政府、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联名授予吉林大学体育学院“
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先进集体”称号。
办学定位
总体目标
秉承“一流大学,一流体育”的办学思想,以
吉林大学综合性优势为依托,以学科科研为先导,以教学实践为基础,以竞技体育为代表,至2020年,学院办学规模协调发展,专业培养特色鲜明,竞技体育水平较高,强化学校文化建设,服务社会能力显著提升,综合办学实力稳居全国高校体育院系前列。
办学定位
学院牢固树立“树一代新风,建高水平学院”的奋斗目标,秉承“博文强体、厚德仁育、严谨治学、创新兴院”的文化理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培养高质量人才为目的,进一步解放思想、锐意创新、科学发展,把学院建设成为特色突出、优势明显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体育学院。
1.发展目标定位
到2020年左右,把学院建成教育特色鲜明、竞技成绩优异、科研成果丰硕、服务功能突出的国内一流的体育学院。
2.办学类型定位
教学、训练、科研紧密结合的教学型体育院系。
3.办学层次定位
以本科教育为主体,积极发展硕士研究生教育,创办博士研究生教育。
4.学科建设定位
做强体育学本体,拓展体育相关学科,利用
吉林大学综合性大学优势,促进学科交叉渗透和多学科协调发展。
5.服务面向定位
立足
吉林省,服务全国,为实现国家体育发展战略目标和推进中国群众体育的蓬勃发展作贡献。
行政管理
机构设置
参考资料:
领导班子
参考资料:
学术委员会成员
参考资料:
教学委员会成员
参考资料:
学位委员会成员
参考资料:
获得荣誉
以上参考资料
相关事件
2024年10月,吉林大学体育学院微信公众号发文介绍,9月28日,由学校教务处主办、体育学院承办的“九月开放交流
时间喜迎新生”专题活动在中心校区宋治平体育馆成功举办。此次活动的主讲教师是体育学院
武大靖老师,主题是《奥运精神与个人成长》。武老师首先回顾了自己的运动生涯,从初入国家队时的青涩到成为奥运冠军的辉煌,每一个阶段都充满了挑战与坚持。他强调,
奥运会精神不仅仅是追求
金牌的荣耀,更是面对困难时不屈不挠、勇于挑战自我的精神。武大靖也通过其个人微博表示,“感谢
吉林大学,让我能有机会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前与同学们分享我的成长经历,期待与更多青年朋友们一起传递正能量。”
此前的5月25日,吉林大学人才工作办公室发布了2024年第4次教学与科研专项工作小组拟引进人员公示。其中,
武大靖拟聘为吉林大学体育学院教授,定为
匡亚明领军教授A岗。
参考资料
学术委员会.吉林大学体育学院.2024-10-04
教学委员会.吉林大学体育学院.2024-10-04
学位委员会.吉林大学体育学院.2024-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