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山雄峙于中国浙江杭州湾以东
莲花洋,与世界著名渔港沈家门隔海相望,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
悦岭庵现为普陀山文物馆,收藏了全山各寺院珍贵文物例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素有"
普陀山海岛"、"南海圣境"之称。景区总面积41.85平方公里,核心景区普陀山岛12.5平方公里。岛形似
沧龙卧海,远离尘嚣,海阔天空,令人心旷神怡。"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飘缈间",唐宋元明清历代近20位帝王为求国泰民安,屡遣重臣来山朝拜观音,赐帑赐金,振兴佛土,五朝恩赐,千年尊崇。神奇、神秘、神圣的
普陀山,乃驰誉中外的世界佛教圣地和国际旅游胜地。
该馆1962年建立,隶属普陀山佛教协会。文革期间停办,馆藏文物运往
定海区保护,1979年普陀山对外开放,易地于悦岭庵重建,隶属于地区文化局。1986年落实宗教政策,馆所、人员、文物均移交给宗教部门,现隶属于普陀山佛教协会。
馆址利用
悦岭庵寺院古建筑,占地面积3200平方米,建筑面积1960平方米,主要陈列宗教文物。全馆现有五个展厅,第一展厅展出文物101件,有御赐勒文、马袍、开光蜡、玺印及佛像、经卷、瓷器、工艺品等;第二展厅展出文物100件,有不同历史时期造型各异的铜像和玉佛像,第三展厅展出文物109件,有铜器、瓷器、工艺品及宗教佛事用具等。第四展厅展出文物79件,有木器铜器、玉器、漆器等及曾获国际大奖的工艺品珍珠塔。第五展厅展出文物66物,都是古今字画,其中有竹禅和尚的字画和艺术大师
刘海粟等名家的字画和隹作。
悦岭庵内。1962年郭沫若游
普陀山时题"普陀山文物馆"匾额。是年创建,初设
普济寺方丈殿,后移积善堂,"文化大革命"期间关闭。1979年7月迁馆于此,重开放。现馆藏文物1200余件,分5室陈列。历史文物有明万历、清康熙、
乾隆、
光绪圣旨,龙袍、袈裟、玉印、题字及
慈禧所画牡丹图、
西藏自治区曲吉尼玛送的银元宝等。还收藏元代界画《山海宫阙图》、清虚谷《三清图》、《写意山水册》,近代
丰子恺、
刘海粟、
程十发等绘画。其中一幅
清代李国宁《楞严经》字塔,高2米,用77036蝇头小楷组成,字体工整清秀。始作于
咸丰六年(1856)正月初一,终于八月十五日,历时7个半月成此翰墨珍品。
古代工艺品有仿制古鼎、兽形铜炉、青瓷大花碗、
水晶观音、
玛瑙弥勒佛、木雕人物如意、五彩
紫竹大花瓶等。其中一座珍珠塔,仿上海西郊龙华塔结构、样式,用3648颗人造珍珠,4328片
人造翡翠和无数颗玻璃珠串编成。塔高1.08米,底径0.26米,共7层,每层8个翘角,各挂
翡翠小钟一口。
上海市珠宝工人顾红生、刘云章、许云辉、姚金生4人制作。获1920年
巴拿马国际博览会"超等工艺奖"。另有一件
背角无齿蚌,大如
手掌,内壁分四组凸起,横排17个小罗汉像,熠生光。乃清光绪间人工培育而成。
日本和东南亚各国赠送之纪念品,有日本佛像铜屏、
缅甸玉佛、
泰国佛像、
菲律宾玳瑁塔、
柬埔寨菩提树叶等。其中
梵语贝叶经,字迹清秀。贝叶长约40厘米,宽约10厘米。僧清福1905年从
印度请来。
普陀山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44个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位于
舟山群岛东部海域,与世界著名渔港沈家门隔海相望,在
浙江省舟山岛东侧,属于
舟山市。浙江沿海渔民早就来此捕鱼,最早寺庙建于858年,由日僧慧主持其事。现有
碧山寺、
法雨寺、盘陀庵、
灵石庵等寺庙和潮音洞、
梵音洞等名胜。普陀山四面环海,幽幻独特,被誉为“第一人间清净地”。山石林木、寺塔崖刻、梵音涛声,皆充满佛国神秘色彩。岛上树木丰茂,古樟遍野,鸟语花香,有“海岛植物园”之称。全山共有66种百年以上的树木1221株。除千年古樟,还有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物种
普陀鹅耳枥。岛四周金沙绵亘、白浪环绕,渔帆竞发,青峰翠峦、银涛金沙环绕着大批古刹精舍,构成了一幅幅绚丽多姿的画卷。岩壑奇秀,磐陀石、二龟听法石、心字石、
梵音洞、潮音洞、朝阳洞等。大多名胜古迹,都与观音结下了不解之缘,流传着美妙动人的传说。它们各呈奇姿,引人入胜。
普陀区十二景,或险峻、或幽幻、或奇特,给人以无限遐想。
1988年春,法雨寺监院普净和知客僧郎晨在本寺创办“僧伽业余佛教文化知识学习班”,规定在佛事活动之暇,晚间进行佛教常识及时事政策和文化学习。由于寺院领导带头听课,僧众们踊跃参加,成绩显著。1991年终受到佛协表彰。1993年,在总结
法雨寺办班基础上向全山寺院推广,要求有条件的寺庵都要办班。培训班规定每月学习8个晚上,每次学习2个小时。各寺庵开设的课程有佛教知识、佛教史、各种经论、丛林制度、梵呗唱颂、古汉语、文学写作、书法绘画、时事政策、法制等,由本寺庵文化和佛学知识较高法师、居士或佛学院法师、老师任教。多年来,陆续办班的有法雨寺、
普济寺、慧济寺、观音洞、文物馆、大乘庵、
紫竹林、
西方庵等8处,参加学习僧尼30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