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捷
中国诗人、作家
闻捷(1923年6月12日-1971年1月),原名赵文节,曾用名巫之禄、巫咸,江苏省丹徒区(现丹徒区)人,中国现代诗人、作家。
1938年,闻捷到武汉市参加抗日演剧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9月到延安陕北公学文工团工作学习,并参加工作。1945年任《边区群众报》编辑、记者组组长。1947年,闻捷作为记者参加解放大西北的战斗。1950年3月随军进入新疆进行宣传报道。1952年1月,闻捷被任命为新华出版社新疆分社社长,重返新疆,1953年夏末调回北京总社,又于同年调到中国作家协会工作。1955年,闻捷在《人民文学》上陆续发表《吐鲁番情歌》等诗作。1956年出版诗集《天山牧歌》。1957年冬,闻捷前往到甘肃省工作。同年5月,朱德到甘肃视察时,闻捷以《甘肃日报》记者身份随行采访。1959年,闻捷开始发表长篇叙事诗《复仇的火焰》,1961年调回北京工作,并完成《复仇的火焰》第二部的修改,因身体原因调至上海市作协从事专业创作。1962年10月至1964年底,闻捷挂职中国共产党丹徒县委常委。在丹徒区工作期间,闻捷与袁鹰合著出版了诗集《花环》和散文集《非洲的火炬》。1969年,闻捷被下放到奉贤区“五·七”干校劳动,1971年1月被“四人帮”迫害而自杀致死。
闻捷的代表诗作有《天山牧歌》《复仇的火焰》《河西走廊行》等,他也被誉为“人民诗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十七年文学”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923年6月12日,闻捷出生在江苏省丹徒区一个铁路职工的家庭。在高资度过了童年时期,并在高资接受“高小”教育。抗日战争爆发时,年仅十五六岁的闻捷来到南京在一家煤店当学徒,1938年流亡到武汉市参加抗敌演剧队。
工作经历
1938年底,闻捷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9月到延安陕北公学文工团边工作边学习,后留在陕北文工团工作。1945年,闻捷在《边区群众报》任编辑、记者组组长。1947年,闻捷作为记者参加了解放大西北的战斗,采写了许多战地通讯、革命文艺作品。1950年3月,时任新华出版社西北总分社采编主任的闻捷随军进入新疆,有针对性地进行宣传报道。1952年元月,闻捷被任命为新华社新疆分社社长,重返新疆,1953年夏末调回北京总社,又于同年调到中国作家协会工作。
1955年,闻捷在《人民文学》上陆续发表《吐鲁番情歌》等诗作。1956年,闻捷的诗集《天山牧歌》出版,这是新中国首部描写边疆人民生活的诗集,以其鲜明的特色在文艺界和社会上引起良好反响,被誉为“劳动和爱情的赞歌”,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七年(1949年-1966年)最有影响力的诗集之一。
1957年冬,闻捷由北京前往到甘肃省工作,负责筹建作协兰州分会。同年5月,朱德到甘肃视察时,闻捷以《甘肃日报》记者身份随行采访。与其他同志共同完成了特写《难忘的十五天》,在甘肃工作期间,闻捷参加当地群众改山治水的劳动,还创作了抒情组诗《河西走廊行》,以纪实的笔调、诗人的视角记录和抒发河西走廊地区的自然风光、风土人情以及诗人的所见所感,讴歌社会主义的建设成就。
1959年,闻捷开始发表长篇叙事诗《复仇的火焰》,以解放初期粉碎新疆东部巴里坤草原的叛乱为题材,反映了哈萨克族人民从反对、怀疑到拥护中国共产党的过程。该诗以自由体(或半自由体)诗歌与民歌相结合,被评论界认为“在中国新诗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开拓性意义”,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叙事诗的代表作品。
1961年闻捷调回北京工作,即投入精力完成《复仇的火焰》第二部的修改,第三部的草稿也大多定型。因身体原因调至上海市作协从事专业创作。
1962年10月至1964年底,闻捷到家乡丹徒区体验生活,挂职中国共产党丹徒县委常委。1963年1月,闻捷参加中国共产党丹徒县第三次代表大会时,用诗的语言发言,该诗发表于2月1日《新华日报》。在丹徒工作期间,闻捷与袁鹰一起出访巴基斯坦阿尔及利亚,合著出版了诗集《花环》和散文集《非洲的火炬》。1967年,闻捷随《海港》剧组进京演出,受到毛泽东的接见。1969年,闻捷被下放到奉贤区“五·七”干校劳动,不久被“解放”,并由基层党组织通过恢复组织生活。
1971年1月,闻捷被“四人帮”迫害而含冤自杀致死。
个人生活
闻捷的父亲在他4岁时去世,自幼家境贫寒。在延安工作期间,由于闻捷夜以继日的工作,最终患上结核病
闻捷热爱家乡,1963年1月,闻捷参加中国共产党丹徒区第三次代表大会时,用诗的语言发言“我们的祖国无限美好,处处都承受着太阳辐射的光芒;但是在跋山涉水的游子心中,最偏爱的地方还是家乡。”
闻捷深爱自己的孩子,“四人帮”第二次对其迫害时,他身边仅有的亲人是他的小女儿。闻捷身心受到的折磨和打击,已经使他变得十分憔悴、苍老和痛苦。然而,那些日子里,他从未耽误过孩子的一顿饭,直到离世前的一分钟,还写了纸条,把孩子的生活安排妥当。
在“四人帮”的迫害下,闻捷被批斗,被隔离审查,直至被送进监狱。在这期间,他的全家受到株连,妻子杜芳梅被迫害致死,两个大女儿也被下放到黑龙江省务农。闻捷深爱妻子杜芳梅,杜芳梅自杀去世后,闻捷征得孩子们的同意,将小女儿的名字改名,放进一个“梅”字,以表永远的思念。
“文化大革命”开始,闻捷的妻子杜梅芳受迫害自杀后,戴厚英受上峰委派,前往关押闻捷的管教所,向他通知了其妻子“自绝于人民”的死讯,闻捷听罢,悲怆至极。1969年,闻捷和戴厚英都下放至郊区奉贤区“文化系统五七干校劳动改造,不久,46岁的闻捷与31岁的戴厚英相恋,为当时社会环境所不容并遭到重重阻拦,闻捷在悲愤中选择了自尽。
担任职务
资料来源
主要作品
作品集
资料来源
诗歌
资料来源
新闻稿件
资料来源
戏剧
资料来源
创作特点
闻捷的创作主要以诗歌为主,他善于抓住富有地方色彩和生活情趣的画面,来展示人物的性格。生动的叙述、热烈的抒情、鲜明的形象和细腻的心理描写,构成了他清新高雅、含蓄幽默的艺术风格。闻捷的诗作,不同年代和主题,有不同的艺术特点,但与时代同步、与人民同心,为新中国、新社会高唱赞歌,始终是不变的底色。他善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鲜活生动的民间文化中汲取养分,创作出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各类作品。善于把“叙”与“抒”完美融合起来,把具体情境融入诗中。抒情、写景、叙事在诗中有机结合,互相映衬,使主题获得充分的表达。1958年前后,闻捷生活在甘肃河西走廊一带,这个时期的诗取材开阔。
后世影响
闻捷代表性诗集有《天山牧歌》《复仇的火焰》《河西走廊行》《生活的赞歌》《长江万里》等。这些优秀诗作成就了其在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地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十七年文学”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使之与贺敬之郭小川李季等诗坛主力人物齐名。
1978年,闻捷得到平反昭雪,上海市文联、作协为他召开追悼会。中宣部、文化部等单位以及王震、习仲勋、茅盾等领导同志送了花圈或发唁电,巴金主持闻捷骨灰盒安放仪式。
2005年,中国中央电视台新年新诗会,张泉灵鞠萍文清朗诵的诗歌就是闻捷的《苹果树下》。 2017年,上海市举办“从石库门到天安门”的诗歌朗诵会,共选19首诗,包括闻捷的《我思念北京》。2019年,上海市举办“礼赞新中国,讴歌新时代——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经典诗歌赏析会”,《我思念北京》再次入选。2021年,闻捷的作品《天山牧歌》入选“百部红色经典——献礼建党100周年作品”。
人物评价
闻捷同志是优秀的人民诗人,在中国自由诗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的诗歌不仅是过去年代的历史足音,在今天,仍然是启人心灵、催人奋进的时代新声。(作家贺敬之评)
闻捷凭借其独特优势,建立起一种既符合时代要求,又深具个人风格的抒情模式,创造了全新的诗歌美学,使作品呈现出一种新的特质,既赢得了读者的喜爱,又对新诗的形式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文汇报评)
闻捷是一位勤于读书、勤于思考、勤于体验各种生活的人,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和理论水平,使得他即使描写爱情,也总是能与劳动的热忱、建设的激情和爱国主义精神交织在一起,因而他的情歌具有丰富的社会内涵。(镇江日报评)
后世纪念
1993年,丹徒区举行闻捷70周年诞辰纪念活动,贺敬之以《人民不朽,人民诗人永生》为题致信中共丹徒县委,曹禺题词“人民歌手,杰出诗人”。2010年,高资街道文化中心三楼建成闻捷纪念馆,2013年,闻捷诞辰90周年,闻捷纪念馆新馆在高资中心小学建成,贺敬之、王元先生题写馆名,贺敬之题词“永忆解放日,常思闻捷时。君名耀诗史,大地留大诗。”《永远的闻捷》一书编辑出版时由诗人、散文家周涛写序,并建成闻捷纪念馆网站。2018年7月10日成立闻捷研究会,2019年,水台村投入近900万元新落成闻捷诗歌馆,随后“闻捷纪念馆”搬迁至此。同年10月12日,闻捷诗歌馆开馆。2023年3月起,镇江市闻捷研究会编印140多页的《人民诗人闻捷百年诞辰纪念画册》,并于11月23日举行画册分享会。
参考资料
闻捷故里觅诗魂.新浪财经.2024-08-11
从天山牧歌到长江万里.镇江日报.2024-08-11
黄永玉 写馆名.镇江金山网.2024-08-11
闻捷诗选.豆瓣读书.2024-08-11
闻捷全集.豆瓣读书.2024-08-11
闻捷专集.豆瓣读书.2024-08-11
天山牧歌.豆瓣读书.2024-08-11
非洲的火炬.豆瓣读书.2024-08-11
花环.豆瓣读书.2024-08-11
复仇的火焰.豆瓣读书.2024-08-11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工作经历
个人生活
担任职务
主要作品
作品集
诗歌
新闻稿件
戏剧
创作特点
后世影响
人物评价
后世纪念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