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希真
吴希真
吴希真(1885-1924),原名聘儒,字希真,又字生,以字行。清末乾县(治今乾县)人,早年就读于三原宏道学堂。他秉性豪爽,轻财任侠,积极参与革命活动,成为孙中山陕西省倚重的人物之一。1924年因积劳成疾,在北京北京协和医院辞世,终年39岁。
人物经历
吴希真,清末乾州人,自幼就读于三原宏道学堂。面对清末的民族危机,他无法安下心来完成学业,遂东游日本,寻求救国之道。在日本得遇孙中山,即加入中国同盟会。旋回国从事西北革命工作,创设平民共济会,联络各地同志,为辛亥革命前夕孙中山在陕倚重人物之一。因常变卖家产资助革命,引起家庭纠纷,便与家脱离关系,寓居三原县西安市。光绪三十四年(1908)重阳节(一说光绪三十三年〔1907〕重阳节),吴与同盟会会员井勿幕李仲特焦子静郭希仁及会党首领吴虚白等20余人密赴中部(今黄陵)祭扫黄帝陵,当恭读祭文,提到“驱逐鞑虏,光复故物,扫除专制政权,建立共和国体”时,人人感奋,誓以推翻清代统治为己任。1911年10月武昌起义陕西省响应,吴直接参加革命工作。中华民国成立后,袁世凯取得革命果实,陕西军政大权亦落入北洋军阀陆建章之手。吴与同乡王宝珊在乾县五峰山以办牧场为名,集聚武装力量,准备反袁。因其活动被袁世凯在陕亲信觉察,被迫再次东渡日本,赴东京孙中山。1915年12月袁世凯复辟称帝,各地护国运动风起云涌,吴回国返陕,出任陕西讨袁义勇军西路总司令,令谊友范紫东撰写《讨袁檄文》,于五峰山聚众发难,首攻乾县县城不克,次年春又与乾县北洋系驻军交战失利,被迫渡渭河秦岭。1917年12月,陕西靖国军兴,护法讨陈。吴的部下袁占彪在乾县,张承轼在礼泉县,李象荣、韩德元等在扶风县、武功一带响应护法。次年吴集结省西各地武装,驻扎岐山县,整编训练,参加护法讨陈。后因与郭坚部发生冲突,又为北洋系驻军所败,遂离开陕西省。吴离陕后,先到杭州市访问印光法师,研究佛学,继于1924年初去广东会晤孙中山。适值孙中山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吴极力拥护,并建议把革命重点放在西北,既易于联俄,又可占据战略要地,收南北会师之效。孙中山首肯其言,委他北上河南省进行此项工作。时陕西军队已随督军冯玉祥出关,曹世英部驻禹州,胡景翼部驻顺德(旧府、路名,治今邢台市)、彰德府(旧府、路名,治今河南安阳)一带。吴往来其间,陈述上项策略,颇受欢迎。
1924年,吴因积劳成疾,医治无效,在北京北京协和医院辞世。在京举行的追悼会上,孙中山亲书巨幅挽幛,题“革命钜子”四字,以志哀思。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