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勿幕(1888-1918),原名泉,字文渊,后通用勿幕。
蒲城县人,陕西辛亥革命先驱和领导人之一。
井勿幕出生地主家庭,父亲井永汲。井勿幕4岁丧父,少年时期在家中读书,跟随哥哥
习武。
中日甲午战争后,井勿幕家境日渐衰落,后投靠川东道道台
张铎,就读于重庆正蒙私塾。后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12月前往
日本留学,就读于日本东京大成中学。之后在同乡介绍下加入同盟会,后返回
陕西省,在哥哥井岳秀的帮助下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正式创立了同盟会陕西支部。不久后回国参加反清斗争,与
山西省等地的同志取得联络。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井勿幕再次前往日本,就读于经纬学堂,创办了《夏声》杂志。次年,井勿幕参与并领导了陕西反清学生运动——蒲案,之后出席了同盟会陕西分会。
宣统二年(1910年),井勿幕在同盟会总部的命令下从
上海市回到陕西,负责起义的组织工作,并制定了陕西起义计划。之后
西安市起义在张凤期等人的领导下提前于22日爆发,井勿幕前往
三原县组织起义响应西安。陕西军政府成立后,井勿幕于10月31日被任命为北路宣慰安抚招讨使,负责渭北军务。
1912年1月,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井勿幕于同年8月被迫以筹办延长油矿的名义前往南京,后去往上海读书。1915年,井勿幕前往
云南省参加护国战役。之后被任命为关中道尹,与
陕西省省长共同对抗陕西督军
陈树藩失败,遭到软禁。反袁战争爆发后,1918年11月,井勿幕被释放并前往三原,被推举为
陕西靖国军总指挥。1918年11月21日,井勿幕在南仁堡被
郭坚部下李新生自后背枪击后死亡,年仅30岁。
井勿幕去世后,广州军政府追赠其为
中将,后于1943年追赠为陆军上将。
孙中山评价井勿幕是后起之英和“西北革命巨柱”。学者
杜文玉评价井勿幕是同盟会
西北的重要领导人,认为井勿幕被害是陕西革命事业的重大损失。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井勿幕于光绪十四年(1888年)2月12日在
陕西省蒲城县出生,四岁时丧父。井勿幕少年时期在家中读书,跟随哥哥
井岳秀习武,擅长拳术和击剑。
中日甲午战争后,井勿幕家境日渐衰落。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兄弟分居,由于自己被分到的杂货铺破产,债主找上门后,井勿幕带着佣工康宝印前去川东道,以恩人之子的身份投靠川东道道台
张铎。后进入重庆正蒙私塾就读,结识了当地的革命青年
杨庶堪、熊克武等人,得知
孙中山成立兴中会和
四川省有学生前去
日本的消息后,井勿幕不顾张铎的阻拦,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12月带着几两白银前往日本。后进入日本东京大成中学,是
陕西省早期留日学生之一。
投身革命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8月,孙中山在日本创建同盟会,井勿幕在同乡康心孚的介绍下加入,他在学习炸弹制造知识的同时负责了文字宣传工作,因此受到了孙中山的看重。之后井勿幕以哥哥
井岳秀在陕西有一定人脉为由,请求返回陕西组建同盟会支部,
孙中山出于打开
西北革命局面的考虑,任命井勿幕为同盟会陕西支部长,负责陕西的开辟工作。同年冬天,井勿幕带着孙中山写给井岳秀的亲笔信返回陕西,并且在经过
辽宁省、
河北省等省时对各地情况和清廷进行了探查。次年,井勿幕在井岳秀的帮助下在渭北等地秘密活动,几个月内就发展了吴宝三、
张拜云等30多名同盟会成员,并在三原北极宫召开了同盟会会员全体会议,创建了同盟会
陕西省支部,为同盟会在陕西的活动打下来基础。不久,井勿幕前往宜君、
耀州区等地,为设立同盟会秘密机关做准备。同年夏天,井勿幕返回
日本,就读于经纬学堂,在
东京正式成立了同盟会陕西分会,后于12月通过返回国内从事反清斗争。回国后井勿幕在
山西省、
河南省、
甘肃省、
四川省等地活动,与当地同志取得联络。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2月,井勿幕与
黄兴、秋瑾等人暗中谋划革命事宜,后于同盟会陕西分会会长李仲特、
高又明等人在
大慈恩寺塔开会,贯彻同盟会纲领,将“平均地权”改为“土地国有”,并约定农历九月九日前去祭拜黄帝陵。后井勿幕等人在祭拜黄帝陵时通过了“驱除鞑虏,光复故物,扫除专制政体,建立共和国体”的奋斗纲领,他于不久再次前往
日本。次年2月,井勿幕等人创办了《夏声》杂志,以“侠魔”为笔名写文宣传革命,在他发表的《二十世纪新思潮》的连载长文中,井勿幕对
无政府主义、空想社会主义和
马克思主义等学说作了简要介绍。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10月,井勿幕返回
陕西省,参与并领导了反清学生运动——蒲案,并要求同盟会陕西支部的骨干对同盟会纲领进行学习并对
康有为等人提出的君主立宪主张进行批判,使得会员的思想认识逐渐统一。同年冬天,同盟会陕西分会成立,并通过了联合会党、刀客和
新建陆军中的进步力量来共同进行反清斗争的权利,由于井勿幕行踪不定,因此李仲特被选举为陕西分会会长,但井勿幕依旧为实际领袖。宣统二年(1910年),井勿幕在同盟会总部的命令下从
上海市回到陕西,负责起义的组织工作,并制定了陕西起义计划。同年6月,井勿幕和邹子良等人在
小雁塔商议起义事宜,后于7月9日召集同盟会和会党负责人张云山等30余人在
大慈恩寺塔“血结盟”。同年秋,井勿幕和吴玉章、熊克武、但莘三人前往
香港特别行政区策划
广州起义,最终广州起义失败。
领导革命
宣统三年(1911年)5月,井勿幕返回
陕西省暗中谋划大举,将家中珍藏的名人字画挑出两箱交由张奚若,用于购买
日本军火。之后井勿幕亲自探查陕西地方守军的情报并与各地保持联络,同年九月,张聚庭带回了同盟会总部的命令:即决定于10月6日发动起义。陕西方面决定由
新建陆军在西安起义,渭北各地响应。但消息被
西安市清军得知,于是改定为由井勿幕、
胡景翼在渭北起义,
钱鼎等人在西安响应,后井勿幕亲自前往渭北准备起义工作,在
黄龙山组织骑兵。10月10日
武昌起义后,陕西当局准备将新军调走后,对军中的革命党人进行抓捕。于是西安起义在张凤等人的领导下提前于22日爆发,井勿幕得知此事后立马前往
三原县组织起义响应西安。后陕西军政府成立,张凤翙被推选为大统领,不少革命党人暗中拥戴井勿幕但被其劝阻,加强了革命军内部团结。10月31日,井勿幕被陕西军政府任命为北路宣慰安抚招讨使,负责渭北军务。之后井勿幕带领军队为山西革命军解围,不久又参与了
陕西省的西路保卫战并发挥重要作用。
1912年1月,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井勿幕被任命为中央稽勋局副局长,他因陕西战事紧张并未赴任。后
孙中山在
袁世凯胁迫下辞去临时大总统职位,井勿幕将部分部队交由
陈树藩改编后,留下小支敢死军改编为水利军驻扎黄龙山,其余部队全部被遣散。后同盟会陕西分会被先后改为陕西支部和国民党秦支部,井勿幕连任支部长,但在张风翙的阻挠下重选,张凤翙被选为支部长,井勿幕为副支部长。同年8月,井勿幕被迫以筹办
延长油矿的名义前往南京,后去往
上海市,跟随
章太炎学习
文言文。“
二次革命”爆发,井勿幕与刘允臣相约前往汉口,与
曹印侯共同商讨反袁事宜,但因曹印侯被捕入狱而未能实现计划。“二次革命”失败后,井勿幕前往
日本避难。
遭到软禁
1915年,
袁世凯复辟,
蔡锷在
云南省成立
护国军。井勿幕前去云南参加护国战役,相继担任护国军第一梯团司令刘一峰的参谋和川滇护国联军总司令熊克武的参谋长。次年3月,
袁世凯被迫撤除帝制,重新称大总统,井勿幕联合民党进步人士以十九省“公民”的名义发表宣言,表示反对。为了策动
陕西省国民党反袁,井勿幕选择于同年4月从
四川省步行回到陕西,到达陕西后袁世凯已经死去。袁世凯病死后,陕西督军
陈树藩为其吊唁而引发众怒,于是井勿幕又离开陕西前去
上海市读书。1916年7月,井勿幕接到陕西省长李根源的邀请,乔装徒步前去任职
关中地区道尹,共同压制陈树藩。期间井勿幕提出了许多关于禁烟、财政等方面的建议,但在陈树藩的压制下未能实施,后陈树藩依附
段祺瑞,强行夺走李根源的省长印信。井勿幕选择离职,却被陈树藩软禁在
西安市,但依旧和渭北方面保持联络。1917年12月,陕西国民党革命派响应
孙中山号召,成立
陕西靖国军参与护法战争,
于右任被调为陕西靖国军总司令,兵分六路对
陈树藩发起进攻。陈树藩感到恐惧,于是向段祺瑞求援。后陈树藩因渭北靖国军将领多为井勿幕旧部,于是请求他以调解的名义前往
三原县,想要借此瓦解靖国军。
被杀身亡
1918年11月,井勿幕到达三原,被推举为靖国军总指挥。井勿幕担任总指挥后对靖国军的军纪进行了整顿,由于第一路郭坚部队的纪律最差,井勿幕多次对其进行规劝,因此被误解为他在排除异己。之后井勿幕前往凤翔在慰劳
滇军和靖国军第一路军,在返回途中于兴平收到
郭坚信件,邀请井勿幕前往南仁堡参加军事会议,他不顾劝阻应邀,仅带四名护卫前去。1918年11月21日,井勿幕进入南仁堡,被郭坚部下李新生自后背枪击后死亡,年仅30岁。其头颅被潜伏在郭坚部队的奸细李栋才割下带去
西安市,尸身被护卫安彦明带回
泾阳县。之后头颅被泾阳驻军团长要回,与尸身临时草葬于
蒲城县。在
陕西靖国军总司令呈报后,广州军政府追赠井勿幕为
中将,后于1943年被追赠为陆军上将。
相关评价
亲属成员
后世纪念
人物墓葬
1945年12月23日,井勿幕灵柩被安葬于西安南郊
少陵原,建立了占地12亩的陵园,并建立了
蒋介石题字的“追赠陆军上将衔井勿幕先生之墓”的牌坊,后遭破坏,最终于1981年被重新修整。
纪念地物
1927年,国民军联军驻陕总司令部曾将西安南四府街改名为“井上将街”,小南门改名为“勿幕门”。
井先生纪念碑,1929年立在
西安市革命公园内,后被砸毁,现存拓片于
西安碑林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