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水湖
水的含盐度超过1%的湖泊
咸水湖(salt 海水 lake)是指湖水含盐度超过1‰的湖泊。含盐度在1%~24.7‰之间的称为微咸水湖,高于24.7‰的称为咸水湖。咸水湖通常是由于蒸发强烈、没有泄水而形成的干旱地区湖泊。咸水湖可以产食盐、碱、芒硝硼酸等资源。中国咸水湖主要分布在西北内陆地区,总贮水量达到5350亿每平方米。其中,青海湖罗布泊纳木错等湖泊属于咸水湖类型。
概况
地球膨胀学说和板块构造学说推断,地球以前直径很小,咸冰水掩盖陆地,经历冰川时期。
随着地球膨胀,地壳分裂,陆地和海底形成,并受更强烈的太阳光线,大量冰川融化,液态咸水流入海床,同时,云层出现。
被托起的陆地中的凹地本来陈留海水,但大部分被雨水河流冲洗、稀释,淡水湖由此形成。
然而,在环境相对封闭的内陆大凹地中的海水,还部分保留着历史的本色,里海就是典型代表。
形成特点
咸水湖之形成,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其中最主要的有以下两点:
(1)干旱或半干旱的气候
在干旱或半干旱的气候条件下,湖泊的蒸发量往往超过湖泊的补给量,湖水不断浓缩,含盐量日渐增加,使水中各种元素达到饱和或过饱和的状态,在湖滨和湖底形成了各种不同盐类的沉积矿床。
例如海拔2600~3200米的柴达木盆地,深居内陆,四周为绵延的山脉所屏障,又常年在中纬度西风环流影响之下,水汽的输送量和降水量都很稀少,空气干燥,是一个典型的内陆荒漠盆地。
位于盆地东北缘的茶卡盐池,年降水量约210毫米,盆地中心的察尔汗盐湖年降水量仅30毫米左右。
这里的蒸发量远远大于降水量,这样的气候条件,对于盐湖的形成显然是十分有利的,因而在盆地内部分布了众多的盐湖。
气候如极度干燥,终年无雨,或者降水稀少,亦是不利于盐湖的形成。例如在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内部,沙丘绵亘,地表无径流产生,盐类呈分散状态,这些地区就难以形成咸水湖。
(2)封闭的地形和一定的盐分与水量的补给
封闭的地形使流域内的径流向湖泊汇集,湖水不致外泄,盐分通过径流源源不断地从流域内向湖泊输送。在强烈的蒸发作用下,湖水越来越咸,盐分越积越多,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咸水湖。
在咸水湖地区,常常可以看到环湖有一圈圈银白色的盐带,宛若戴在盐湖上的美丽项圈。这种自然现象,是盐类物质自流域向盐湖迁移的一个有力的证据。
因为溶解于水体中的各种盐类从流域向盐湖的迁移过程中,水分逐渐蒸发,浓度不断增大,一旦达到饱和或过饱和状态,就会产生沉淀作用。
但是由于各种盐类的溶解度不同,因而呈现出一定的沉淀顺序,从物质来源的上游到盐湖之间,各种盐类沉积物有明显的环带状分布规律。
例如在昆仑山脉北麓的一些盐湖地区,靠近山区的地段为硼盐带,近湖地段为芒硝带,湖内则沉积有食盐和光卤石。
咸水湖不仅可以形成于大陆,也可由海湾演变而成。浩瀚无垠的海洋,每升水中的平均含盐量为35克。
如果海湾因沿岸带沙坝的逐渐发展、扩大而与海洋隔离,成为封闭状态,兼之气候干燥炎热,水体在强烈地蒸发作用下,盐度将不断增高,最后也会形成咸水湖,产生各种盐类沉积。
这种由海湾演变而成的盐湖,称为海成咸水湖。中国近代的盐湖,均属于大陆咸水湖。
以中国最大的鄱阳湖洞庭湖为例,江西省湖南省的许多黄河都流到这里,通过这两个大湖,最后湖水又都流入长江。因此鄱阳湖、洞庭湖等大湖都是淡水湖
在大草原和荒漠地带,由于降水少,蒸发又强,地势平坦,排水不畅,往往咸水湖分布较多,如中国青海省柴达木盆地中的察尔汗盐池、茶卡盐池都是世界上著名的盐湖,或者地下水把古代沉积的盐溶解之后带人湖里等原因造成的。
咸水湖的水虽然不可饮用,但是它丰富多样的盐类,如食盐、柠檬酸镁碳酸钠硫酸钠钾盐石膏硼砂等,都是很重要的化工原料
形成原因
咸水湖的形成原因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古代海洋的遗迹;另一种是内陆河流的终点,由于这些湖泊都处于内陆地区,蒸发量比较大,所以河流带来的矿物质就被浓缩了,所以变成了咸水湖。
大多数湖泊的水,都是河水注入的。
江河在流动的过程中,河水把所经过地区的岩石和土壤里的一些盐分溶解了;另外沿途流入河流里的地下水也带给它一些盐分,当江河流经湖泊时,又会把盐分带给湖泊。
如果湖水又从另外的出口继续流出,盐分也跟着流出去了,在这种水流非常畅通的湖中,盐分是很难集中的。
以我国最大的鄱阳湖洞庭湖为例。
如果有些湖泊排水不方便,而且因气候干燥,蒸发消耗了很多水分,含盐量便愈来愈高,湖水就会愈来愈咸,成为咸水湖。
在大草原和荒漠地带,由于降水少,蒸发又强,地势平坦,排水不畅,往往咸水湖分布较多,如我国青海省省柴达木盆地中的察尔汗盐池、茶卡盐池都是世界上著名的盐湖
还有人认为,咸水湖在地质年代里,原是海的一部分,海水退了以后,在低洼地方有一部分海水遗留下来,成为如今的湖,因此湖里的水保留了很多的盐分。
还有人说,咸水湖是由于结晶岩石经过风化,所含盐分被释放出来,或者地下水把古代沉积的盐溶解之后带入湖里等原因造成的。
还有一种湖泊,如巴尔喀什湖,它的西半部是淡水,东半部是咸水。这是因为,巴尔喀什湖形状狭长,中间又有向北突出的半岛,阻碍着东西湖水的畅通交流。所以东部的湖水能够保持着咸味,不因西湖水淡而变淡。
分布状况
中国的咸水湖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且在数量上远多于淡水湖,约占全国湖泊总面积的55%。其中最大、最著名的是“青海湖”。青海湖又名“库库诺尔”,即蒙古语蓝色的海”之意。它位于青海省东北部的青海湖盆地内,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湖泊。它长105公里,宽63公里,最深处达38米,湖泊的集水面积约29661km²,湖面海拔3196米。比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要大近450km²。湖水主要依赖地表径流和湖面降水补给。入湖的河流有40余条,主要有布哈河、巴戈乌兰河、侧淌河等,其中以布哈河最大。近几年,由于气候的不断变化,湖水也随之不断下降,湖面逐渐缩小,与初期的湖区相比,湖面已缩小近1\3,水位降低了80~100米。
水质利用
咸水湖矿化度一般在1~35克/升。湖水的化学组成多为氯化物,矿化度高,硬度也比淡水湖大。湖水的水化学状态取决于入湖河流的水文动态。湖水化学状况变化较大,可随河流改道而游移,在若干年内湖水时淡时咸,如著名的罗布泊。中国的咸水湖一般属中营养型或贫营养型湖泊,大部分咸水湖向浓缩的方向发展,矿化度有不断增加的趋势。咸水湖除含有常量元素外,有的还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
六大湖
简介
里海——世界最大的咸水湖,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湖。
死海——世界最低的湖,也是含盐度最高的湖。
大盐湖——美洲最大的盐水湖。
艾尔湖——澳大利亚最大的湖。
青海湖——中国最大的湖。
纳木错——世界最高的盐水湖。
里海
地理位置
位于亚欧大陆腹部,亚洲欧洲之间,东、北、西三面湖岸分属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共和国和阿塞拜疆,南岸在伊朗境内,是世界上最大的湖泊,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咸水湖,属海迹湖
里海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内陆湖,那为什么又被称为“海”呢?从里海的自然特点来看,里海水域辽阔,烟波浩,一望无垠,经常出现狂风恶浪,犹如大海翻滚的波涛。同时,里海的水是咸的,有许多水生动植物也和海洋生物差不多。另外,从里海的形成原因来看,里海与咸海地中海黑海亚速海等,原来都是特提斯海的一部分,经过海陆演变,古地中海逐渐缩小,上述各海也多次改变它们的轮廓、面积和深度。所以,今天的里海是古地中海残存的一部分,地理学家称之为“海迹湖”。因此,人们就把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湖称为“里海”了。其实,它并不是真正的海。里海沿岸5国对里海是湖是海定义有争议,如果定义是湖,则所有资源归沿岸5国共有,如果定义是海,则需将里海依据各沿岸国海岸线长短及走向划分相对应的5个专属经济区,这5个专属经济区面积肯定大小不一,导致利益有纷争。
里海的南面和西南面被厄尔布尔士山脉高加索山脉所环抱,其他几面是低平的平原和低地。里海南北狭长,形状略似“S”型,南北长约1200公里,是世界最长及唯一长度在千公里以上的湖泊。东西平均宽约320公里,湖岸线长约7000公里,面积37.1万平方公里,大小几乎与波罗的海相当或中国渤海黄海的总面积,规模为亚速海的10倍,相当全世界湖泊总面积(270万平方公里)的14%,比著名的北美五大湖面积总和(24.5万平方公里)还大出51%。湖水总容积为7.6万立方公里。
组成部分
里海有曼格什拉克、哈萨克族土库曼斯坦土库曼巴希海湾。里海的水面低于外洋海面28米,湖水平均深度约180米。里海的湖底深度不同,北浅南深,湖底自北向南倾斜,大体上可以分为三部分:北部一般深4~6米;中部水深170~790米;南部最深,最大深度可达1025米。里海有岛屿约50个,面积约350平方公里。有伏尔加河乌拉尔河库拉河捷列克河等130多条河流注入。1940~1970年,平均每年流入的淡水量286.4立方万公里,其中伏尔加、乌拉尔和捷列克河约占90%以上。
整个海区可分为北、中、南三部分,其间被许多岛屿和浅滩隔开。北里海,岸坡平缓,水深很浅,仅4~8米,最深也只25米;海底为波痕状沉积平原,水量只占总水量的1%。中里海,依高加索山脉的岸线多陡坡,东岸频临曼格什拉克高原,较为险峻。底部,东为陆架,西为杰尔宾特海盆,深达790米;水量约占里海的1\3。南里海,海岸低平,东西陆架较宽,往西为洼地,是里海最深的地方,水量较大,约占全里海的2\3。海底沉积物,北里海多含贝壳的砂;中里海洼地多泥和砂质泥,东西两岸近海则多贝壳、砾石砂和粘泥;南里海深水区为泥和含有薄层硫化铁的粘泥,东西两岸边缘区为砂、灰质泥、贝壳和砾石。
水文特征
海流主要为气旋性环流,各个海域又可形成若干局部性环流。北里海伏尔加河径流入海后分成两支:主要的一支沿西岸向南流;另一支沿北岸向东流,在东北部形成一个小型的反气旋型环流。流速随风而异,一般为10~15厘米/秒,有强劲偏北风时,西部流速达30~40厘米/秒,最大可达100厘米/秒。中里海被一个大型的气旋型环流所控制。南里海的西北和东南部,各有一个气旋型环流。因而,使里海西部形成一支自北向南的沿岸流,平均流速为25~35厘米/秒,而东部则出现自南向北的沿岸流。平均流速约为10~15厘米/秒。
水温分布随季节和地区而不同。冬季,表层水温南北差异较大,2月北里海仅0.1~0.5°C,南里海可达8~10°C。夏季,温差较小,一般为24~27°C。水温的垂直分布也随季节而变化。冬季,北里海和中里海,水温几无变化,南里海在50~100米深处有温跃层。夏季,中部的30~50米深处和南部海区,上下层温差较大。
里海共有130条入海河流,每年入海径流量为300立方公里以上
。其中伏尔加河入海径流量为256立方公里,占里海总径流量的85%。入海经流量有较大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直接影响着盐度和水位的变化。海水中氯化物的含量较低,而硫酸盐碳酸根的含量较高。海水的盐度约比大洋水的标准盐度低2\3。中部和南部,一般为12.0~13.0,伏尔加河三角洲以外,盐度仅0.2。盐度的季节变幅常在0.17~0.21之间。12月至翌年4月,北里海常有结冰现象,冰厚一般为0.5~0.6米,最厚为1米。在强劲北风作用下,流冰可向南漂移到阿普舍伦半岛附近。
水位的长周期和超长周期的显著变化是里海最引人瞩目的现象。研究证实,里海19世纪初期的水位要比4000~6000年前的水位低22米。7~11世纪间,出现较低水位。1930~1957年间,由于伏尔加河上建水库,工农业过量用水,气候干燥等影响,致使水位又下降。自20世纪70年代初以来,里海水位保持在-28.5米左右。水位季节变化大,春夏高而冬季低,年变幅可达33厘米。里海的风增减水十分显著,伏尔加河三角洲海域,有时风减水达4~5米,风增水也可达2米。
里海的水位,7月最高,2月最低,北部水位高低之差为2~3米,中部和南部仅有20~50厘米,最大也不超过1.5米。里海的水温,夏季南北水域基本相同,为26℃左右。冬季北部水温0℃以下。南部的平均温度为8~10°,北部浅水区每年冰期2~3个月。
气候情况
海区纵跨几个不同的气候区。北里海虽属大陆性气候,但变化不剧烈;中里海西部气候温和,而东部则为干燥的沙漠气候;南里海属夏季干燥的亚热带气候。冬季里海的天气不稳定,气温变化较大。平均气温,北部为-8~-10°C,南部为8~10°C。风向多变,而以东和东北风占优势。风力为5.5~10.7米/秒,中部有时可达20.8~28.4米/秒。夏季,海上受高压控制,常有微弱海风向陆吹,天气十分稳定。气温变化不大,最热月平均温度为28~29°C,极端最高气温可达44°C。平均年降水量为200~1700毫米,分布不均,东海岸少,西南海岸多。年蒸发量一般为1000毫米,南里海的东部和阿普舍伦半岛达1400毫米。
里海位于荒漠和半荒漠环境之中,气候干旱,蒸发非常强烈。据统计,里海每年的进水总量为338.2立方公里,而每年的耗水量则为361.3立方公里,进得少,出得多,出现了入不敷出的“赤字”,湖水水面必然会逐步下降。1930年湖的面积为42.2万平方公里,到1970年已经缩小到37.1万平方公里了。因为水分大量蒸发,盐分逐年积累,湖水也越来越咸。由于北部湖水较浅,又有伏尔加河等大量淡水注入,所以北部湖水含盐度低,为0.2‰,而南部含盐度高达13‰。
资源状况
里海地区石油资源丰富,两岸的巴库和东岸的曼格什拉克半岛地区,以及里海的湖底,是重要的石油产区。里海湖底的石油生产,已扩展到离岸数十公里的水域。里海生物资海丰富,既有鲟鱼三文鱼、银汗鱼等各种鱼类繁衍,也有海豹等海兽栖息。里海含盐量高,盛产食盐和芒硝卡拉博加兹戈尔湾是大型芒硝产地。
里海地区航运业较发达。通过伏尔加河河及伏尔加—顿河等运河,实现了白海波罗的海、里海、黑海亚速海五海通航。但由于北部水浅,航运受到一定限制。在巴库土库曼巴希之间有火车轮渡。运输货物以石油为主,其次为粮食、木材、棉花、食盐、建筑材料等。沿岸主要港口有阿塞拜疆的巴库,俄罗斯联邦共和国的阿斯特拉罕、马哈奇卡拉,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的舍甫琴柯,土库曼斯坦的克拉斯诺沃茨克,伊朗的恩泽利和托尔卡曼港等。
里海平均水深180米,适合潜水艇作战,目前沿岸5国在里海设置的海军均未配置潜水艇。
死海
世界最低的湖,湖面海拔负418米,同时也是含盐度最高的湖
(300-322克/升)。死海是一个内陆盐湖,位于以色列约旦之间的约旦谷地约旦河西岸地区为犹太山地,东岸为外约旦高原。约旦河从北注入。约旦河每年向死海注入5.4亿立方米水,另外还有4条不大但常年有水的河流从东面注入,由于夏季蒸发量大,冬季又有水注入,所以死海水位具有季节性变化,从30至60厘米不等。
死海长80公里,宽处为18.021公里,表面积约1020km²,平均深300米,最深处415米。湖东的利桑半岛将该湖划分为两个大小深浅不同的湖盆,北面的面积占75%,深415米,南面平均深度不到3米。无出口,进水主要靠约旦河,进水量大致与蒸发量相等,为世界上盐度最高的天然水体之一。
由于死海位于有争议的约旦-以色列边界,因而一直未能大规模用来通航。湖岸荒芜,长期居民点很少。只有塞多姆的工厂和卡利亚的几家旅店和矿泉疗养地,西部的恩盖迪('EnGedi)地区还有一个基布兹(以色列农业社区)。湖岸偶尔可见小片耕地。
大盐湖
北美洲最大的内陆盐湖,西半球最大咸水湖。位于犹他州西北部,东面是落基山脉,西面是沙漠,大盐湖为更新世大冰期大盆地内大淡水湖的海迹湖。大盐湖干燥的自然环境与著名的死海相似,湖水的化学特征与海水相同。历史上湖的面积变化极大,1873年面积为6200km²,1963年只有2460km²,70年代初期约为4000km²。大盐湖延西北-东南向延伸,长120千米,宽63千米,深4.6~15米,面积3525km²。湖面海拔约1280米。盐度高达150~288‰。大盐湖资源丰富,盐类储量较大,达60亿吨,其中食盐占3/4,还有镁、钾、锂硼等。大盐湖犹他州一大旅游胜地。盐湖城是该州内最大的城市和首府,位于湖的东南岸。美国南太平洋铁路横跨大盐湖湖面。
地处落基山脉1280米处,四周群山环绕,长年积雪。大盐湖是个死水湖,没有泄水口,湖水流失主要靠太阳的自然蒸发。湖水的补充则主要来自大自然的雨和融化的雪水。当盛夏炎炎时为沙漠型气候,雨、雪水源源不断地将高山上和沙漠中的矿物质及微量元素冲刷到湖泊中。太阳每日不懈地将湖泊中的水分蒸发掉,水分流失,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却在湖中安了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几亿年来这种天然生态循环,造成盐湖中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含量愈来愈高,水的浓度高出海水50倍。
经研究发现,湖水中含有76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而且这些元素与人体体液的含量相吻合,含量均衡,种类齐全,同时具有天然杀菌的效果,就连全世界最棘手的水中细菌“沙门杆菌”都无法生存。是迄今世界上含量最多,最齐全,最均衡的天然矿物质和微量元素。
美国MRI公司在犹他州大盐湖北面开建多处人工晒盐池,将10倍海水浓度的湖水注入,利用犹他州夏季火热、高温的太阳晒制结晶钠盐,使湖水中的盐份因天然大自然的力量除去,将10倍的海水再浓缩成约40倍。
大盐湖位于美国犹他州北部,西半球最大的内陆咸水湖,世界上含盐度最大的内陆湖之一。干燥的自然环境与著名的死海相似。湖水的化学特征与海水相同,但因蒸发量远超过河川补给量,湖水含盐量比海水大得多。历史上由於蒸发量和河水流量的变动,湖的面积变化极大,1873年和1980年代中期面积为6,200km²(2,400平方哩),1963年只有2,460km²(950平方哩)。湖面可高达海拔1,284米(4,212呎),低则为1,277米(4,191呎)。一般水深4.5米(15呎),最深达11米(35呎)。
大盐湖是史前时代的邦纳维尔(Bonneville)湖的残迹。约在100万年前,邦纳维尔湖面积广达5.2万平方公里(2万平方哩)。在其後的冰期中,大量淡水注入湖盆,经蛇河汇入哥伦比亚河,最後注入太平洋。冰期过後,水位下降,出口切断,遂变成内陆湖。贝尔(Bear)河、韦帕(Weber)河和约旦河每年输入湖盆的盐类多达110万吨。湖盆中累积的盐类总计已有60亿吨。以氯化钠为主,硫酸盐、镁、钾等亦很丰富。19世纪起开采食盐和碳酸钾。1971年开始大规模从湖水提炼镁。18世纪绘制的地图上已标明大盐湖的位置。1847年有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徒在湖畔定居。1850年测量湖区。1869年兴建的美国第一条横贯大陆的铁路经过湖的东北岸。1890年美国地质调查所在此进行了科学考察,获得大量资料。由於周围被大片沙丘、盐碱地和沼泽所包围,大盐湖至今与附近的城市和村镇仍处於隔绝状态。野生动物保护区,以保护鹈鹕属苍鹭、鸬鹚和燕鸥等珍贵野禽。大盐湖行将成为游览、休憩胜地。
艾耳湖
艾耳湖-澳大利亚最大的湖。艾尔湖是澳大利亚最大的湖泊。位于南澳大利亚州中部偏东北,皮里港北400公里。艾尔湖是澳大利亚大陆最低的地方,湖面比海平面低15米。艾尔湖位于澳大利亚中,部的沙漠,澳大利亚大陆最低方,湖面比海平面低12米。艾尔湖盆地是湖床附近的大型内流湖系统,最低的部分是因季节增加和减少水体的浅盐湖。附近干旱地区年平均降雨量不到120毫米,年蒸发量达2,500毫米。在干旱季节时
,当河流从山地向西流时,一路上因蒸发和渗漏损失很大,往往在半路上就消失了,艾尔湖湖岸的小湖盛着剩下的少量水份,湖水面经常干涸,湖面缩小成盐池;在两季时,河流由东北流
进湖泊,季候风带来的两量决定河水会否抵达艾耳湖及其深度,附近地区的两水也会令湖泊中小型泛滥,每3年平均泛滥1.5米,每10年泛滥4米一次,在一个世纪会完全注满4次。湖水会在下年夏天末的中小型泛滥后被蒸发。艾尔湖盆地没有出海口,是世界最大的内流盆地之一。主要连接河道有库珀溪、沃伯顿河等。
艾尔湖的湖水主要来自河水及雨水。它的面积变化很大,降雨量较大时,面积可达8200km²。降水较少时便出现干涸。按照其平均面积它是世界第19大湖,如果按其最大面积来算,它是大洋洲最大的湖泊。
纳木错
中国西藏自治区第二大的内陆湖(最大是色林错达2391k㎡),蒙古语称腾格里湖,藏语纳木湖和蒙语腾格里湖均意为天湖。在念青唐古拉山脉主峰以北,湖面海拔4,718米,面积2022km²。湖泊形成和发育受地质构造控制,并具冰川作用的痕迹。湖水含盐量高,流域范围内野生动物资源丰富,有野牛、山羊等。湖中多野禽,产细鳞鲑无鳞鱼。湖水清澈,与四周雪山相映,风景秀丽。
湖中五个岛屿兀立于万顷碧波之中,佛教徒们传说他们是五方佛的化身,凡去神湖朝佛敬香者,都会虔诚的顶礼膜拜。
纳木错喜马拉雅山脉运动凹陷而形成的巨大肖盆,现存的湖滨平原牧草良好,是天然的牧场。每当夏初,成群的野鸭飞来栖息,繁殖后代。
青海湖
美丽富饶的青海湖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咸水湖。它又名库库诺尔,错鄂博,古称西海、鲜水和错温波等。库库诺尔蒙古语意为蓝色的海。青海得名于北魏,因湖水清澈碧蓝,湖面广袤如海故名。青海湖位于青海省东部的青海湖盆地内,是我国第一大咸水湖。湖泊似梨形。
青海湖位于我国青海省东北部。它浩瀚缥缈,波澜壮阔,是大自然赐予青藏高原的瑰丽珍宝,也是青海省名称的由来和象征。青海湖地处青藏高原,这里地域辽阔,草原广袤,河流众多,水草丰茂。湖的四周被四座高山所环拥:北面是崇宏壮丽的大通山,东西是巍峨雄伟的日月山,南面是逶迤连绵的青海南山,西面是峥嵘嵯峨的橡皮山。举目四顾,四座高山犹如四幅天然屏障。从山下到湖畔则是苍茫无际的千里草原,碧波连天的青海湖像一个巨大的翡翠玉盘镶嵌在高山、草原之间,构成了浓墨重彩的西部风景画。
1981年实测水位3193.92m,长109.0km,最大宽度67.0km,平均宽39.8km,面积为4340km2,最大水深27.0m,平均水深17.9m,蓄水量778.0×108立方米;与1961年相比,20年来湖泊面积减少了295.0km²,蓄水量减少了76.0×108m³。湖水矿化度1961年为12.4g/L,1986年又增为13.84g/L,26年来平均年递增52.0mg/L,咸化趋势明显。青海湖的形成和变迁,是大自然的杰作。早在2.3亿年以前,青藏高原是一片浩瀚无际的古海洋。200万年前,剧烈的造山运动使得这片古海洋逐渐隆起,一跃形成了世界屋脊。海水被逼走时,有的被四周的高山环绕起来,形成了大大小小的湖泊。青海湖就是被山脉堵塞而形成的一个巨大湖泊。当时,它是一个外泄湖,周围有100多条河流注入湖中,同时湖水又从东面注入黄河。大约距今100万年前的第四纪,青海湖东面的日月山发生了强烈的隆起,拦截了青海湖的出口,原来从青海省湖向东流出的河流,被迫向西流入青海湖,形成了我国罕见的自东向西流的倒淌河青海湖也成为一个流水只入不出的闭塞湖。由于青海湖位于西北气候干燥地区,湖水蒸发量大于湖水注入量,因此湖水不断下降,湖面逐渐缩小,与初期的湖区相比,湖面缩小了1\3,水位降低了80-100m。在1500多年前的北魏时期,环湖一周,号称千里,唐朝尚称八百里,现在只有七百多里了。青海湖区属高寒半干旱气候,年平均气温1.2℃,一月平均气温-12.6℃,7月平均气温5℃,极端最高气温28℃。多年平均降水量336.6mm,5-9月的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85%以上,年蒸发量950mm,6-9月的蒸发量占年蒸发量的60%以上。湖泊的集水面积29661km2,补给系数5.83。湖水主要依赖地表径流和湖面降水补给,入湖河流有40余条。主要入湖河流布哈河、巴戈乌兰河和侧淌河等,其中以布哈河为最大。据有关资料,青海湖年入湖总水量为36.28×108m3,而年耗水量却高达41.59×108m3,收支相抵年亏损水量5.31×108m3。这就是青海湖水位不断下降,湖面不断缩小的主要原因。青海湖畔有着辽阔的天然牧场,是我国各民族聚集的地方,除汉族外,还有羌族、吐古浑族、藏族蒙古族等。从遥远的古代起,就是重要的畜牧业产地,尤以养鸟业更为发达。在春秋战国时代,这一带盛产“秦马”。《诗经》中曾描写过“秦马”的雄壮和善驰。隋唐时,“秦马”与“乌孙马”、“血汗马”皆为良种马,以能征惯战而著称。唐朝在青海还专门设置了茶马司。杜甫《高都护马行》“……此马临阵久无战,与人一心成大功。……雄姿未受伏枥思,猛志犹思战场利。腕促蹄高如铁,交河几蹴曾冰裂。五花散作云满身,万里方看汗流雪,长安壮儿不敢骑,走过擎电倾城知。”此诗竭尽赞美之词来夸耀青海马的威武和神骏。最质朴的美才具有真正的震慑力。青海湖正是具有高原湖泊那种空阔、粗犷、质朴、沉静的特征。它没有西湖的妩媚,东湖的清丽,也没有玄武湖的桨声,滇池的灯影……青海省湖的美是原始的,不事雕琢的自然之美。在不同的季节,青海湖的景色迥然不同。夏秋之际,湖畔山青草绿,水秀云高,景色十分绮丽。五彩缤纷的野花把芳草茵茵的草原点缀得如锦如缎,膘肥体壮的牛羊和马似珍珠洒满草原。水天一色的青海湖蔚蓝似海洋,它蓝得纯净、深湛,蓝的温柔、典雅。寒冷的冬季,牧草一片枯黄,青海湖开始结冰,浩渺的湖面冰封玉砌,一泓澄碧的琼浆凝固成一面巨大的宝镜,在阳光下熠闪光。青海湖以生产鱼而闻名。鳇鱼是冷水性无磷鱼,有名裸斑,它身肥硕,肉嫩,脂肪多,味道鲜美,是一种稀有鱼类,只产在我国青藏高原的一些湖泊和河流中。青海湖中分布着五个美丽的小岛,其中的海心山和鸟岛都是著名的游览胜地。海心山高出湖面约70米,面积约1平方公里,岛上岩石嶙峋,林木葱茏,风光旖旎。岛上自古以产龙驹闻名,因此又名龙驹岛。据史记载:青海湖“每冬冰合后,以良马置此山,来春牧之,马皆有孕,所生之驹,号为龙种,必多聪异。”相传,刘衎时,王莽秉政,在湖滨设西海郡,曾牧于上,得龙种,日行千里,称青海骢。隋大业五年,炀帝西巡至青海陈兵讲武,七月置马牧于此,以求龙种。以前,青海湖无舟可渡,牧民们在冬季冰封后,赶着马匹、野牦牛,驮上足够一年的各种物品上岛,来年冰封后再出岛。
著名的鸟岛是群鸟聚会之所,数以十万计的各种候鸟一年一度来此欢度盛夏,成为青海湖的一大奇观绝景。沈阳鸟岛状似蝌蚪,位于湖的西北隅,面积为0.11平方公里。每年夏天,斑头雁鱼鸥棕头鸥、鸬鹚等成群结队从南方飞来,鸟群此起彼落,把整个小岛遮盖的严严实实。到了产卵季节,群鸟筑巢垒窝,全岛铺满了密密麻麻的鸟卵,俯拾即是。这时的鸟岛是一片欢腾、喧闹、繁忙的鸟世界,天上地下全是鸟的繁忙身影。有的衔草,有的啄泥,有的含毛,从早到晚不停地飞起落下。经过20多个昼夜的孵化,早成雏相继出壳,跟在自己的双亲后面摇摇晃晃,叽叽喳喳,全岛一片生气。当雏鸟羽毛渐丰,双亲带着它们到处去游荡、觅食。有的到附近的高山平湖去消夏,有的到清澈的山溪河去栖息,繁华的乐园变得寂静起来。到九、十月间,幼鸟的翅膀练硬了,西伯利亚寒流又渐南侵,岛上的群鸟纷纷向南飞迁。如此年复一年,它们过着有规律而欢快的迁徙生活。鸟岛也成了闻名遐迩的游览胜地。无数游人为壮丽的沈阳鸟岛风光和奇特的水禽生活所吸引,专程前来观光,感受鸟纲天堂的平和安逸与大自然的宁馨。
目录
概述
概况
形成特点
形成原因
分布状况
水质利用
六大湖
简介
里海
死海
大盐湖
艾耳湖
纳木错
青海湖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