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之乱”是指发生在
楚庄王熊侣统治期间(熊旅九年),
楚国内部由斗克斗椒和公子燮发动的一次动乱。此次行动以失败而告终,涉及
熊仪的斗氏家族多人。
楚君熊仪,为楚国第十三代第十七位君王,
熊渠的六世孙。前790年/前791年—前764年在位(西周末东周初)。他原名熊仪,系
熊咢之子,后更称楚若敖。他带领楚熊族人脱离了今陕西商县和
丹凤县一带的旧地,首建楚国都城于丹阳(今丹江口水库淹没区)。
东周初平王七年(前764年)熊仪卒,被尊为“若敖”,这是楚君有谥号的开始。熊仪继君位后,便称“若敖”,这也是
楚国历史上君王第一次有了专门的称谓。
熊仪即是熊仪的谥号和支族族称,源于
芈姓熊氏,这一支的祖先自然是熊仪。
据《左传》记载,若敖熊仪娶国之女为妻,生
斗伯比。(——《左传•襄公十三年》)熊仪有四个子女:长子
楚霄敖成为了下一代的楚君,其号为楚霄敖。次子是斗伯比,字子良,因为封于斗邑,得姓斗氏,他是
熊通时期的首任
令尹(与
斗祁一道),也是斗氏的得姓始祖,
斗谷于菟就是他的儿子。三子是斗廉,幼子为成氏,
成得臣?。
若敖氏,又称若敖族或若敖氏之族。是活跃于春秋时期
楚国的一个姓熊氏家族支系,
熊仪内部又分为斗氏和成氏两大分支系。若敖族包括斗姓的成员斗伯比(子良)、斗廉、斗祁、
斗勃、
鬬㝅於菟(子文)、
斗般(子扬)、斗宜申(
子西)、
斗克、
斗越椒(子越),以及得姓成氏的成得臣(子玉)、
成大心、成嘉(子孔)等人。这些人在
熊通至
楚庄王时代,长期担任军政要职。但经过楚庄王九年的那一次“若敖族之乱”后,若敖族的地位迅速下降,但其后裔仍不时出现于
春秋末期和
战国的楚国政坛。
斗伯比和同胞兄弟斗廉及族人
斗祁,都是楚武王时期重要官员,其中斗伯比(参见有关百科词条)和斗祁更是一同担任首任
令尹。斗伯比之子即为
鬬㝅於菟(子文)。
在
楚成王八年,其族人
斗班除掉对楚成王之母有野心的令尹子元之后,他便接任令尹之职。子文是春秋时期
楚国著名的政治人物,他上任之初就以自家的财产来资助楚国,后世称之为“毁家难”。在担任令尹的二十余年间曾两去其职,也从不对此感到报怨。
熊仪族世为令尹、
司马。(——《左传•庄公三十年》)
经过几代人的经营,若敖族在楚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不但对令尹等职位有决定之权。如子文去职之后,就指定族人子玉(
成得臣)为继任人选。面对当时另一大家族蒍氏成员
蒍吕臣的质疑,子文回应道:“我这样做正是安定国家,子玉有大功而没有得到高官,像他这样的人才又有几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而且,
斗谷于菟有自己的私人武装——“若敖六卒”,子玉在对
晋国的战争中就以“若敖六卒”为中军。之后因为楚晋“
城濮之战”的失败,子玉被迫自杀。
令尹也改由蒍吕臣担任,但实权仍然掌握在若敖族之手。(——《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楚成王想立长子
楚穆王为嗣,当时的令尹斗勃(子上)劝阻道:您现在还年轻,宠爱的女人又多,若早立太子将来又反悔的话,恐怕会引起内乱。
楚国的国君向来是立小儿子,而且商臣为人残忍,不宜立。
姬诵并没有听从子上的意见,仍坚持立商臣为太子。(——《左传•文公元年》)
后来,到楚成王四十五年(公元前627年),
晋国阳处父攻蔡,子上领兵救援,和
晋绥军隔泜水相峙。阳处父担心军队长期对峙会消耗过大,便派人向子上建议晋军先后撤,楚军再渡河进攻。不然的话,就由楚军先后撤,晋军来攻。子上意欲渡河,但被
成大心劝退。于是,子上便令楚军后撤,让晋军渡河来战,却不料阳处父趁机一面宣扬说是楚军逃走了,一面自己趁机撤退。子上班师回国后,被太子
楚穆王诬陷说是接受了晋国的贿赂才撤退的。子上被
姬诵所冤杀。(——《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城濮之战失败后,
令尹子玉自杀,司马斗宜申(
子西)则被贬为商公。后来,
子西又偷入郢都被发现,于是,再贬为工尹。商臣弑父即位后,是为楚穆王,子西又联合族人仲归(子家)意欲谋弑楚穆王未遂而被杀。(——《左传•文公十年》)从此,若敖族和王室的关系变得紧张起来。
斗克曾在
楚成王三十八年(公元前634年)秦晋联军攻时,被
秦国俘虏,楚成王四十五年时(公元前627年),秦晋之间又发生“
崤之战”,斗克便被放回国,以求与
楚国交好。他在两国结盟的过程中出力很大,最后却没有受到重用。等到
楚穆王去世后,其子
楚庄王幼年初立之时,正逢令尹成嘉(子孔)和
太师潘崇攻打舒姓诸侯国。斗克就联合求
令尹而不得的公子燮作乱,他们先是加筑郢都的城墙,在派人暗杀子孔不果后,又企图将庄王挟持往商密。但两人最终被庐梨和叔麋所诱杀。(——《左传•文公十四年》)
楚庄王初年,工正
蒍贾阴谋诬害令尹斗般(子扬),导致斗般被杀。使得
司马斗椒(子越)成为了令尹,他自己则任司马。(——《左传•宣公四年》)等到楚庄王九年(公元前605年),
斗越椒又以若敖族的武装囚杀蒍贾,并以野为基地,发动针对王室的进攻。叛乱最终遭到失败,子越本人在叛乱中被杀,其子
苗贲皇则逃往
东晋。事后,若敖族的大部分势力都被消灭。(——《国语•楚语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