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遥远的地方》是一首
王洛宾于1939年创作、改编的青海
民歌。1948年,电影《小城之春》将此曲选为插曲。1993年,此曲收录于《王洛宾歌曲精选集(演唱篇)》中。
这首歌曲融合了
藏族民歌《亚拉苏》、
哈萨克族民歌 《羊群里躺着想念你的人》、维吾尔族歌曲《牧羊人之歌》,采用了汉族民歌中鲜见的欧洲七声音阶调式,既有哈萨克民歌的音色,又有青海藏族民歌的风格。
1992年,《在那遥远的地方》获得金唱片特别创作奖。1994年,王洛宾凭借该曲获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西方文化交流特殊贡献奖。王洛宾也凭借这首歌被誉为“西北民歌之父”。
创作背景
王洛宾本人回忆此歌是在 1939 年根据哈萨克族
民俗音乐《羊群里躺着想念你的人》改编的,而这首民歌是他在甘省
民乐县从流浪的
哈萨克族人中搜集到的。在搜集了这首
民歌后,
王洛宾应
郑君里先生的邀请到
青海省藏族牧区去拍电影并在那里结识了当地藏族
千户的女儿卓玛,美貌的卓玛和她在草原上跃马扬鞭的身影令王洛宾倾倒,回到
西宁市后,他便根据《羊群里躺着想念你的人》的音调创作了《在那遥远的地方》这首歌。流传过程中,青海西宁的群众并不按照对其歌名和词 、曲都进行了改造。歌名改为《
草原情歌》,歌词第三段中的“我愿流浪在草原 ,给她去放羊”被改成“我愿抛弃了财产 ,跟她去放羊 ”,第四段的“我愿每天她拿着皮鞭 ”被改成“我愿她拿着细细的皮鞭”。
1945 年,几个青海的学生在四川重庆音乐学院求学,学院从一个女学生口中记下了《在那遥远的地方》这支歌,并选为该院
声乐教材。然而女学生采用移调的唱法,并不依照王洛宾的原曲唱,而是把曲调做了移位处理,给人们造成一种这是首地道的青海民歌错觉。1982年,王洛宾对此曲再次进行改编,他把全曲改为四四拍,对节奏也进行了一些调整。1983年
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洛宾歌曲集》采用此版,署名是“哈萨克族
民俗音乐 洛宾改编”。
歌曲歌词
版本一
在那遥远的地方
有位好姑娘
人们走过她的帐房
都要回头留恋地张望
她那粉红的笑脸
她那美丽动人的眼睛
好像晚上明媚的月亮
我愿流浪在草原
跟她去放羊
每天看着那粉红的笑脸
和那美丽金边的衣裳
我愿做一只小羊
跟在她身旁
我愿每天她拿着皮鞭
不断轻轻打在我身上
版本二
在那遥远的地方
有位好姑娘
人们走过她的毡房
都要回头留恋的张望
她那粉红的小脸
好像红太阳
她那活泼动人的眼睛
好像晚上明媚的月亮
我愿抛弃了财产
跟她去放羊
每天看着那粉红的小脸
和那美丽金边的衣裳
我愿做一只小羊
跟在她身旁
我愿她拿着细细的皮鞭
不断轻轻打在我身上
作品鉴赏
《在那遥远的地方》的歌词从情感内容方面来看就是一篇愿望的自白,追求的宣言,爱情的礼赞,理想的颂歌。开篇歌颂赞美姑娘的美丽,直抒胸臆。其次为了追寻遥远美丽的爱情,要勇于舍弃。
王洛宾运用了描写、比喻、拟物等多种艺术表现手法,使歌词具有
张力。语言纯朴自然流畅,朗朗上口,富有音乐性。
《在那遥远的地方》的曲吸收了《羊群里躺着想念你的人》的调式与音素,王洛宾为之谱曲融合了
青海省藏族民歌和哈萨克族民歌的风格特点,主要 旋律采用了七声音阶调式而创作,上下两个乐句优美抒情,生动自然,旋律简单且不失自己的色彩,通俗易学,民族民间歌曲的风格特点非常鲜明。这是一首表达青年浪漫情怀的歌,内容健康,具备了传颂的条件。《在那遥远的地方》是王洛宾先生歌唱
青海省秀美山川,表达青海民众的心声,表现了藏汉民族团结。
社会影响
20世纪30年代,《在那遥远的地方》由歌唱家
赵启海在璧山青杠“
中央音乐学院”首唱,随后在重庆地区传唱开来。歌唱家
保罗·罗伯逊、
普拉西多·多明戈、
何塞·卡雷拉斯等人都将这首歌作为保留曲目,唱遍了世界各地,法国巴黎音乐学院将这首歌编入学院东方音乐课程教材。作家三毛从小就爱唱王洛宾改编的《在那遥远的地方》,1990年,她特意跑到
乌鲁木齐市王洛宾寓所采访他,并将内容整理成文章《西北民歌之父
王洛宾一鞭钟情》在台湾发表,也在新加坡《
联合早报》上发表文章《在那遥远的地方找到了原作者》。
1947年,美国歌唱家保罗·罗伯逊将该曲翻译为英文,并在
上海市公演,同时他为了庆祝反
法西斯主义的胜利和
联合国成立,演唱了两首中国歌曲并录制了唱片,分别是《
义勇军进行曲》、《在那遥远的地方》。1948年,电影《
小城之春》将此曲选为插曲。1952年,
苏联的男高音歌唱家贝布托夫于“中苏友好月”活动中用中文演唱该曲,先后在中国的北京、上海、
广州市、
成都市等城市表演。1986年,
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英汉对照《在那遥远的地方》。1993年4月25日,在台北中山纪念馆举行了“在那遥远的地方——王洛宾之歌”音乐会。 音乐会的主题歌《在那遥远的地方》,被不同的歌者用不同的风格演唱了四次。1994年6月,“丝路情歌—王洛宾作品音乐会”在联合国总部的哈马舍尔德礼堂举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王洛宾颁发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特殊贡献奖”。王洛宾成为获此殊荣的第一位中国人。2007年,导演高峰依据王洛宾创作该曲的经历,拍摄而成了电影《
天边的情歌》。2007年10月,该曲成为
嫦娥一号搭载的歌曲之一。2009年6月29日,王洛宾音乐艺术纪念馆在
海北藏族自治州西海镇开馆,纪念馆正面的纪念墙墙面上铭刻着王洛宾手书的《在那遥远的地方》的曲谱。
获奖纪录
重要演出
作品争议
1992年,
王洛宾与台湾的晏茜茜签订协议,转让《在那遥远的地方》等歌曲的版权。1993年底,
推出唱片“罗大佑王洛宾世纪大合作”《
》,其中选用、改编了王洛宾收集、改编的西部
民歌,王洛宾因此向南京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最终南京中级人民法院判南京音像出版社侵权成立,赔偿王洛宾版费并销毁中国境内所有《情歌纪念日》非法出版物。在中国台湾,
出版有限公司和罗大佑侵权成立,并愿支付版费和版税。:90-91
1994年,一场围绕“王洛宾与西部民歌”版权归属的讨论在音乐界大规模地展开。国内音乐界存在两个观点,一方认为,
民俗音乐是人民大众创造的财富,不是王洛宾的个人创作,王洛宾本人不拥有这些歌曲的著作权;另一方则认为,
王洛宾在搜集、记录、整理这些
民歌时作了大量的工作,付出了很多的心血与精力,用法律的观念审视这些作品,可以说是他创作的作品。1995年初,王洛宾作出回应,在《人民音乐》发表文章《我和西部民歌》,将争议歌曲的民歌原型与现流行版本的部分旋律做了对照,说明这些歌曲都是经过自己的改编、编写之后才得以广泛流传的。
2000年前后,
龚耀年受邀创作一批
民俗音乐钢琴曲,并交由
湖南文艺出版社用于《中国民歌 儿童钢琴曲集》《中国民歌 儿童钢琴曲选》等儿童钢琴教材的出版。创作过程中,龚耀年从新疆流传的
民俗音乐中取材编译,《在那遥远的地方》等9首歌曲署名为“新疆塔塔尔族民歌 龚耀年编曲”。
王洛宾后人认为这些歌曲是王洛宾对
民歌采风记谱的成果,于是诉上法庭,要求判令龚耀年、湖南文艺出版社停止销售相关书籍、支付赔偿金,并在报纸上公开道歉。经过审理,北京知识产权法院的终审判决认定,王洛宾及其后人对《在那遥远的地方》依旧享有著作权,但
龚耀年的版本同样与之并行,享有独立的著作权。
歌曲评价
《在那遥远的地方》是王洛宾所有创作歌曲中艺术评价最高的一首,被誉为他 “艺术里的珍品,皇冠上的明珠”。依照王洛宾的遗嘱,歌词被刻在他的墓碑上。
台湾《中国时报》记者杨忠衡说:“我们小时候,这些歌几乎全台湾每个人——我说每个人并不夸张——都会唱。《康定情歌》《青春舞曲》……尤其《在那遥远的地方》。小学的音乐课、电视广播,都有这些歌。但是没有多少人知道是王洛宾写的。”
2021年,习近平在
青海省考察时说:“看到这样的景象,总会想起王洛宾在青海创作的那首民歌《在那遥远的地方》。正是充分吸收了这里的精华养分,他才为人类艺术宝库增添了这样美好的作品。”(新华社)
翻唱改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