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松樵(1901年-1996年),号润泉,艺名九龄童,出生于江苏镇江,祖籍
山东省武城县,京剧表演艺术家。
6岁起,赵松樵随父亲和姐姐练功,7岁登台,9岁主演《恶虎村》,得“九龄童”艺名。1910年进北京喜连成科班学习和演出,在“喜连成”时主演过《
云罗山》《宦海潮》《
佛手橘》等数十出戏。1916年在
杭州市第一台与
梅兰芳等南北名角同台演出。1919年起,他先后和
盖叫天、
程砚秋等合演了《
劈山救母》《雁门关》等戏。1935年应上海共舞台之邀,用3年时间编演了34本《火烧红莲寺》。1940年,赵松樵在沪“天蟾舞台”献艺,与
陈鹤峰合演
连台本戏《黄天霸》,饰演“一枝桃”
谢虎。1945年应白玉艳约请,帮助他们排演《
荒江女侠》《三侠剑》等戏。建国后,1950年赵松樵来到
天津市,先加入红风剧社,后到扶风剧社任社长。1956年参加天津建新京剧团,任业务团长,并参加演出。
“文化大革命”中,赵松樵被迫脱离舞台。1976年他恢复演出传统剧目,以近80岁高龄示范演出了《
徐策跑城》《
古城会》等,展现了他的表演才能。1978年入天津市京剧二团、任艺术顾问。1981年他与
李万春再度合作演出《白马》,被观众称为佳话。1986年,赵松樵加入天津市表演艺术咨询委员会,重在传艺和总结经验。九十岁时曾与
山西省京剧院主演李铁英等合演《古城会》《大溪皇庄》等剧。赵松樵91岁时,
天津广播电视台的孟祥友导演为他拍摄专题片《才长艺广赵松樵》。1996年12月29日,赵松樵去世,享年95岁。
赵松樵能攻武生、武净、架子花脸,长靠短打的戏均能演唱。代表作有《红须客》《大名府》《父子忠烈》《斩颜良》《
岳飞传》等。他功底深厚、艺无专师、广采
保利博纳、独树一帜、文武俱佳、生净兼长,素有“活颜良”之美誉。他不仅文武昆乱不挡,而且擅演各种类型的人物,打破了
京剧行当的限制。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901年,赵松樵生于江苏镇江,祖籍山东武城。从6岁起随父亲和姐姐练功,7岁登台,人誉“小神童”。他9岁主演《恶虎村》,得“九龄童”艺名,直到16岁更名赵松樵。
演艺经历
赵松樵少年时,在
天津市为
谭鑫培配戏,在《
桑园寄子》里饰娃娃生邓方。1910年进北京喜连成科班学习和演出,
萧长华亲自为他取名赵喜祥,并与
侯喜瑞、
高喜玉、陆喜才吴喜年等结为金兰。他在“喜连成”时主演过《
云罗山》《宦海潮》《
佛手橘》等数十出戏。16岁时,赵松樵首次南下
上海市。1916年11月至12月在杭州第一台与
梅兰芳、
王凤卿、
何月山等南北名角同台演出。1919年,他先在
烟台市和张少甫合作,8月又与
唐韵笙、马武成、高三奎、一盏灯等联合组班演于
符拉迪沃斯托克。次年,他在
哈尔滨市大舞台与
杨瑞亭马德成、程永龙等同台演出。1921年在上海共舞台与
盖叫天合演《
劈山救母》《七擒孟获》《
楚汉相争》等戏。1922年在天津广和楼挑班,其间他与梅兰芳、
余叔岩、
瑞德宝等同台演堂会戏。转年,于上海丹桂第一台和
高庆奎、王汇川、
刘奎官、
高福安、
筱九霄、
金少山等联袂演出由他编导的《呼延庆出世》等戏。
1924年在上海,赵松樵先与
程砚秋、
郭仲衡等合作演出《雁门关》等戏,后与
王瑶卿、
李洪春等合排八本《雁门关》,另与
林树森、金少山合作演出。此后,将近10年他主要演于
东北地区,前期在
哈尔滨市大舞台,后分别主持安东松柏、大连宏济、新京新民各大戏院的演务和梨园公会。1935年应上海共舞台之邀,用3年时间编演了34本《火烧红莲寺》。1940年,赵松樵在沪“天蟾舞台”献艺,因戏路正而宽,为内外界赏识。老板
顾竹轩情邀其与
陈鹤峰合演
连台本戏《黄天霸》,饰演“一枝桃”
谢虎。其后,连任4年
上海市更新舞台后台经理兼主演。1945年应白玉艳约请,帮助他们排演《
荒江女侠》《三侠剑》等戏。在共舞台和
赵如泉并挂头牌,排演《宏碧缘》等剧目第二年他接受
周信芳盛邀,在
黄金大戏院挂特牌与之合作。1947年在天蟾戏院和唐韵笨友情合作。次年与
李万春、童苓、李慧芳、
李仲林合作演出于南京。1949年在南京挑班演出连台本戏《关公》,主演
关羽。建国后,1950年赵松樵来到
天津市,先加入红风剧社,后到扶风剧社任社长。1956年参加天津建新京剧团,任业务团长,并参加演出。
“文化大革命”中,赵松樵被迫脱离舞台。1976年他恢复演出传统剧目,以近80岁高龄示范演出了《
徐策跑城》《
古城会》《
华容道》《
刀劈三关》等,展现了他的表演才能。1978年入天津市京剧二团、任艺术顾问。1980年,80岁的赵松樵与时年70的
京剧名家
李万春合演剧目,显示出他的艺术素养与扎实的功力。1981年他与李万春再度合作演出《白马》,被观众称为佳话。1986年,赵松樵加入
天津市表演艺术咨询委员会,重在传艺和总结经验,平时心系舞台,练功不辍,曾参加过一系列祝贺演出。九十岁时曾与
山西省京剧院主演李铁英、陈云超、李芝岗等合演《
古城会》《大溪皇庄》等剧。赵松樵91岁时,
天津广播电视台的孟祥友导演为他拍摄专题片《才长艺广赵松樵》。
1996年12月29日,赵松樵去世,享年95岁。
人物关系
赵松樵的父亲赵鹏飞,(原名赵青山,又作庆山),河北梆子(当时统称
秦腔)名演员,工武丑兼穷生。常演于
天津市、北京、
上海市、
山东省、东北各地。所演《
云罗山》《
回荆州》等剧目。
赵松樵的妻子是蔡素英,他的儿子
赵云鹤为文武老生和红生名家,久居江南。他的女儿赵云铭曾工文武花旦。他的孙子赵玉博工文武小生,三位孙女毕业于南京戏校。
赵松樵的姐姐明月英,(别名杨君波、杨月波),演
老生兼
武生,她于1912年搭北京喜连成班演出,开男女同台合演先河,轰动京都。1922年以后,去了
新加坡,是把
京剧推广到南洋的第一批女伶之一。
1922年在天津广和楼挑班,其间赵松樵与
梅兰芳等同台演堂会戏。梅兰芳(1894年—1961年),名澜,字华,艺名兰芳。京剧大师、“
四大名旦”之首。
1924年,李铁英带艺(即带一出戏《蜈蚣岭》)拜师,成为赵松樵第一位入室弟子,也是手把徒弟,山西京剧的奠基人。
个人作品
参演剧目
参考资料:
编导作品
参考资料:
艺术特色
赵松樵功底深厚、艺无专师、广采
保利博纳、独树一帜、文武俱佳、生净兼长,素有“活颜良”之美誉。他吸取了
汪笑侬、
王鸿寿、小孟七、苏廷奎等一些南方名伶之长,博采众长,自成一家。不仅文武昆乱不挡,而且擅演各种类型的人物,打破了
京剧行当的限制。他的文武老生戏、红生戏以及武净戏,犹如
石涛的泼墨山水,笔酣墨饱,遒劲有力,气势磅礴,挥酒自如。赵松樵继承前人的艺术传统,在多年的舞台实践中,又结合自己的条件开创发展。
文武老生戏
赵松樵的文武老生戏在他的全部舞台艺术中占首要地位。他这类戏功架稳练,精湛圆熟,韵味苍厚。在《
徐策跑城》剧目中,赵松樵按照本身条件,以简练、明快见;在《忠烈传》中,当演到
伍建章念及先王对他的恩泽时,赵松樵以多次伏地叩首、吹飘至额际的动作,把舞台气氛烘托得激越悲怆。
红生戏
赵松樵的红生戏也是出色当行的。据他谈,他演的
关羽戏,能从关羽出世演起,直到关羽
麦城之战止。赵松樵饰演的关羽,器宇轩昂,动作端庄大方,在身段、武打方面,沉着凝炼,予人以威严肃穆之感。在《
华容道》这一剧目中,赵松樵在戏里,运用一些激昂的唱腔及几个精炼的表演动作,充分显现出人物复杂的心理活动。
武净戏
赵松樵的武净戏更具个人独有的特色。他的身段功架巍然挺拔、翻跌扑打、气势猛勇 。 赵松樵早年在江南曾有 “ 活
颜良 ” 之称,指的是他在 《 白马坡》 中饰演的颜良。赵松樵此剧化妆颇富写实风格,他勾碎红脸、短红髯、着软靠。在《活捉潘璋》剧中,他扮演的潘璋,扮相依据传统,勾紫脸、戴黑髯,他站在高台上迎对
关羽魂,遂起“范儿摔“锞子”,“锞子”落地后甩掉盔头,接甩发,并用黑满髯口将脸整个盖住。在《拿谢虎》剧中,赵松樵使用了“抢背下高”的绝技,他站在两张半高的桌上,用“抢背”从高空翻下,中途先用手解开大带,再从背后拔出短刀,落地后,不仅罗帽、髯口齐整,而且大带不缠身。
社会任职
参考资料:
相关评价
赵松樵善于倾听意见,对不同阶层赏艺者谦逊知礼,敬业重道,几十年来,不断磨练自身代表剧目,深为知音者所钦敬。(今晚报 评)
赵松樵将《斩颜良》中“颜良”这一角色演得浑身煞气,威风凛凛,不可一世。动作干脆利落,嗓音洪亮有力。节奏爽朗明快,势如排山倒海。跌扑翻腾,难度极大。每次演出,必然满堂爆彩,掌声雷动。赵松樵以他精湛的表演艺术,重彩浓墨地刻画了一个极具个性的
颜良形象。从此,“活颜良”的称号传遍南北。(中新网-华文报摘 评)
相关轶事
赵松樵出演《黄天霸》,饰演“一枝桃”
谢虎,演至晚年探访时,他勾紫瓦块脸,戴青罗帽,着蓝箭衣背刀,绿色软底靴,带“掺三”。为表现人物武艺不减当年,在“越墙翻下”时,他樵创造了“两张半高桌”巡视后摔“抢背”下的高难动作。以背着地着装完整,因轻如飞燕,张弛自如,引起满场采声。内外界赞为“空前创举,精妙得当”。有一次,赵松樵演至此,观众席中武生宗师
盖叫天称赞道:功夫深、人物新、真艺超群。赵松樵在
天津市演出《红须客》时,也恰当地运用了这一特技,并用以启迪后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