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子杂说》是一部寓言故事集,共四十则,是我国最早的寓言专著。《艾子杂说》的作者问题是《艾子杂说》研究中最富有争议的问题,从宋代 《艾子杂说》开始流传起,参与讨论的文人学者众多,但是否为苏轼所作仍未有定论。《艾子杂说》以百家争鸣、思想齐放的战国时期为创作背景,以艾子为主人公,虚构了
齐宣王的臣下艾子,通过叙述艾子的所见所闻,对
北宋政治状况、社会生活等方面进行讽喻,作品文风诙谐幽默。
简介
苏轼(著)
《艾子杂说》,传宋苏轼撰。共三十九则,据明《顾氏文房小说》本全录。
《艾子杂说》与一般的笑话集或寓言集不同,集中既有寓言,也有幽默。不过,寓言也好,幽默也好,都属“借古讽今”之作。
永乐大典残卷道家部
【文献通考】
《艾子》一卷:陈氏曰:相传为东坡作,未必然也。
《艾子》:
公孙龙、
魏牟生于
列子之后,其事乃见于列子之书,说者谓列子弟子以其义无垂统而有所发问,故类而附之,无嫌也。艾子事
齐宣王,而书之所载亦多后世之事,岂为艾子之学者务广其道,凡论不诡于统叙者,皆存而不去耶?览之者以意逆志,则艾子之学可明,姑置其时之后先可也。
【李戴鼠璞】
《艾子》:世传艾子为坡仙所作,皆一时戏语。亦有所本。其说“一蟹不如一蟹”,出《圣宋掇遗》,
陶谷奉使
吴越,因食
锯缘青蟹,询其族类,忠懿命自蝤至蟹凡十余种以进。谷曰:真所谓一代不如一代也。
【北窗丛录】
世传《艾子》乃坡戏作,予亦以为然。比见吴思道云:是
襄阳市魏道辅所作。未知孰是。
作者
苏轼(1037-1101),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
汉族,眉州眉山(今属
四川省)人。与父
苏洵,弟
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
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
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
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
米芾、
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
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诗文有《
东坡七集》等,词有《
东坡乐府》。
具体内容
一
艾子事齐王,一日,朝而有忧色。
姬静怪而问之。对曰:“臣不幸,稚子属疾。欲告,念王无与图事者,所朝,然心实系焉。”王曰:“盍早言乎?寡人有良药,稚子顿服其愈矣。”遂索以赐。艾子拜受而归。饮其子,辰服,而巳卒。他日,艾子忧甚戚,王问之故,然曰:“卿丧子可伤,赐卿黄金以助葬。”艾子曰:“殇子不足以受君赐,然臣将有所求。”王曰:“何求?”曰:“只求前日小儿得效方。”
二
艾子行于海上,见一物圆而褊,且多足,问居人曰:“此何物也?”曰:“
锯缘青蟹也①。”既,又见一物圆褊多足,问居人曰:“此何物也?”曰:“螃蟹也。”又于后得一物,状貌皆若前所见,而极小,问居人曰:“此何物也?”曰:“
彭越也②。”艾子喟然叹曰:“何一蟹不如一蟹也!”
三
艾子使于魏,见安厘王,王问曰:“齐,大国也,比①年息兵,何以为乐?”艾子曰:“敝邑之君好乐,而群臣亦多效伎②。”安厘王曰:“何人有伎?”曰:“
淳于髡之笼养,
孙膑之踢球,东郭先生之吹竽,皆足以奉王欢也。”安厘王曰:“好乐不无横赐,奈侵国用何?”艾子曰:“近日却告得
田文处,借③得冯来,索得几文冷债,是以饶足也。”
注释 ①比:近。 ②伎:同“技”。 ③借:同“借”。
四
齐地多寒,春深未莩甲①。方立春,有村老挈苜一筐,以馈艾子,且曰:“此物初生,未敢尝,乃先以荐。”艾子喜曰:“烦汝致新。然我享之后,次及何人?”曰:“献公罢,即以喂驴也。”
注释 ①莩甲:萌芽。
五
艾子好饮,少醒日。门生相与谋曰:“此不可以谏止,唯以险事怵之,宜可诫。”一日,大饮而哕。门人密抽肠致哕中,持以示曰:“凡人具五脏方能活,今公因饮而出一脏,止四脏矣,何以生耶?”艾子熟视而笑曰:“
唐三藏犹可活,况有四耶?”
六
艾子行,出
邯郸市。道上,见二相与让路。一曰:“媪几岁?”曰:“七十。”问者曰:“我六十九。然则,明年当与尔同岁矣。”
七
艾子一夕疾呼一人钻火。久不至,艾子呼促之。门人曰:“夜暗,索钻具不得。”谓先生曰:“可持烛来,共索之矣。”艾子曰:“非我之门,无是客也。”
八
艾子见有人徒行,自吕梁托舟人以趋彭门者,持五十钱遗舟师,师曰:“凡无而独载者,人百金,汝尚少半。汝当自此为我挽牵至彭门,可折半直也。”
九
穰侯与纲寿接境,
魏冉将以广其封也,乃伐纲寿而取之。兵回,而
范雎代其相矣。艾子闻而笑曰:“真所谓‘外头赶兔,屋里失獐’也。”
十
齐王一日临朝,顾谓侍臣曰:“吾国介于数强国间,岁苦支备,今欲调丁壮,筑大城,自
东海起连。即日,经
太行山,接
黄帝,下
武关,逶迤四千里,与诸国隔绝,使秦不得窥吾西,楚不得窃吾南,韩、魏不得持吾之左右,岂不大利邪?今,百姓筑城,虽有少劳,而异日不复有征戍侵虞之患,可以永逸矣。闻吾下令,孰不欣跃而来耶?”艾子对曰:“今旦
大雪,臣趋朝,见路侧有民,裸露僵,望天而歌。臣怪之,问其故,答曰:‘大雪应候,且喜明年人食贱麦,我即今年冻死矣。’正如今日筑城,百姓不知享永逸者在何人也。”
十一
艾子使于秦,还,语宣王:“
秦昭襄王有吞噬之心,且其状貌又正虎形也。”宣王曰:“何质之①?”曰:“眉上五角耸,目光烂然,鼻直口哆②,丰颐壮臆;每临朝,以两手按膝,望之,宛然镇宅狮子也。”
注释 ①质:就正。 ②哆:张口的样子。
十二
艾子为莒守,一日,闻秦将以
白起为将伐莒,莒之民悉欲逃避。艾子呼父老而慰安之曰:“汝且弗逃,白起易与耳,且其性仁——前且伐赵,兵不血刃也。”
十三
艾子曰:“田巴居于
稷下学宫,是三皇而非五帝,一日屈千人,其辨无能穷之者。弟子禽滑厘出,逢媪,揖而问曰:‘子非田巴之徒乎?宜得巴之辨也。媪有大疑,愿质于子。’滑厘曰:‘媪姑言之,可能折其理。’媪曰:‘马鬃生向上而短,马尾生向下而长,其故何也?”滑厘笑曰:‘此易晓事,马鬃上抢,势逆而强,故天使之短;马尾下垂,势顺而逊,故天以之长。’媪曰:‘然则人之发上抢,逆也,何以长?须下垂,顺也,何以短?’滑厘茫然自失,乃曰:‘吾学未足以臻此,当归咨师,媪幸专留此,以须我还,其有以奉酬,’即入见田巴曰:‘适出,嬖媪问以鬃尾长短,弟子以逆顺之理答之,如何?’曰:‘甚善。’滑厘曰:‘然则媪申之以须顺为短,发逆而长,则弟子无以对,愿先生折之。媪方坐门以俟,期以余教诏之。’巴俛首久之,乃以行呼滑厘曰:‘禽大禽大,幸自无事也,省可出入。’”
十四
艾子曰:“尧治天下久而勤,呼
许由以禅焉。由入见之,所居土阶三尺,茅茨不剪,采掾不,虽逆旅之居,无以过其陋。命许由食,则饭土【饣刑】①,啜土器,食粗,羹藿②,虽厮监之养③,无以过其约。食毕,顾而言曰:‘吾都天下之富,享天下之贵,久而厌矣,今将举以授汝,汝其享吾之奉也。’许由顾而笑曰:‘似此富贵,我未甚爱也。’”
注释 ① 【饣刑】:吃饭用的器具。 ②藜藿:指粗劣的食物。 ③ 厮监之养:为人服役,地位较低的人。
十五
秦破赵于长平,坑众四十万,遂以兵围
邯郸市。诸侯救兵列壁①,而不敢前,邯郸垂亡。
平原君无以为策,家居愁坐,顾府吏而问曰:“相府有何未了公事?”吏未对,
新垣衍②在坐,应声曰:“唯城外一伙窃盗未获耳。”
注释 ①列壁:作壁上观……。壁,古时军营周围的防御性建筑物。② 辛垣衍:
战国时魏人。辛垣是复姓,衍是名。
十六
公孙龙见
赵惠文王,将以夸事眩之。因为王陈“大鹏九万里”、“钓连”之说。文王曰:“
南海之鳌,吾所未见也,徒以吾赵地所有之事报子。寡人之镇阳,有二小儿,曰东里,曰左伯,共戏于
渤海之上。须臾,有所谓鹏者,群翔于水上,东里入海以捕之,一攫而得。渤海之深,才及东里之胫。顾何以贮也?于是挽左伯之巾以囊焉。左伯怒,相与斗之,久不已。东里之母,乃拽东里回。左伯举
太行山掷之,误入东里之母,一目昧焉。母以爪剔出,向西北弹之,故太行中断;而所弹之石,今为
恒山也。子亦见之乎?”
公孙龙逡巡丧气,揖而退。弟子曰:“嘻,先生持大说以夸眩人,宜其困也。”
十七
营丘士,性不通慧。每多事,好折难而不中理。一日,造艾子问曰:“凡大车之下,与橐駞①之项,多缀铃铎,其故何也?”艾子曰:“车、駞之为物,甚大且多。夜行,忽狭路相逢,则难于回避。以藉鸣声相闻,使预得回避耳。”营丘士曰:“
佛塔之上,亦设铃铎,岂谓塔亦夜行,而使相避邪?”艾子曰:“君不通事理,乃至如此。凡鸟鹊多托高以巢,粪秽狼藉。故塔之有铃,所警鸟鹊也,岂以车驼比耶?”营丘士曰:“鹰鹞之尾,亦设小铃,安有鸟鹊巢于鹰鹞之尾乎?”艾子大笑曰:“怪哉,君之不通也!夫鹰击物,或入林中,而绊足②线,偶为木之所③,则振羽之际,铃声可寻而索也,岂谓防鸟鹊之巢乎?”营丘士曰:“吾尝见挽郎④秉铎而歌,虽不究其理,今乃知恐为木枝所绾,而便于寻索也。仰不知挽郎之足者,用皮乎?用线乎?”艾子愠而答曰:“挽郎乃死者之导也,为死人生前好诘难,故鼓铎以乐其尸耳。”
注释 ① 駞:古“驼”字。② 绦:同“绦”,丝带。③ 绾:牵,拉住,系结。④挽郎:出殡时牵引灵柩唱挽歌的人。
十八
赵以马服君之威名,其子括为将,以拒秦,而适当
白起白起,一战军破,掠
赵括,坑其众四十万,
邯郸市几败。艾子闻之曰:“昔人将猎而不识鹘,买一而去。原上兔起,掷之使击。凫不能飞,投于地;再掷,又投于地,至三四,凫忽蹒跚而人语曰:‘我鸭也,杀而食之,乃其分,奈何加我以掷之苦乎?’其人曰:‘我谓尔为鹘,可以猎兔耳,乃鸭耶?’凫举掌而示,笑以言曰:‘看我这脚手,可以得他兔否?’”
十九
范雎一见
秦昭襄王,而怵之以近祸,昭王遂幽太后,逐穰侯,废高陵
芈戎。于是,秦之公族与群臣侧目而惮睢,然以其宠,而未敢害之。一旦,
王稽及
郑安平叛,而睢当缘坐,秦王念未有以代之者,尚缓其罪,因下令:“敢有言郑安平叛者死。”然睢固已畏摄而不敢宁矣。艾子因使人告之曰:“《佛经》有云:‘若被恶人逐,堕落
金刚山,念彼观音力,如日虚空住。’空中非可久住之地,此一扑终在,但迟速之间耳。”睢闻,荐
蔡泽自代。
二○
艾子一日观人诵《佛经》者,有曰:“咒咀诸毒药,所欲害身者,念彼观音力,还着于本人。”艾子喟然叹曰:“佛,仁也,岂有免一人之难,而害一人之命乎?是亦去彼及此,与夫不爱者何异也?”因谓其人曰:“今为汝体佛之意而改正之,可者乎?曰:‘咒咀诸毒药,所欲害身者,念彼观音力,两家都没事。’”
二一
有人献木履于齐宣王者,无刻斫之迹,王曰:“此履岂非生乎?”艾子曰:“乃其核也。”
二二
齐宣王问艾子曰:“吾闻古有
獬豸,何物也?”艾子对曰:“尧之时,有神兽曰獬豸,处廷中,辨群臣之邪僻者,触而食之。”艾子对已,复进曰:“使今有此兽,料不乞食矣。”
二三
艾子浮于海,夜泊岛峙。中夜闻水下有人哭声,复若人言,遂听之。其言曰:“昨日龙王有令:‘应
水族有尾者斩。’吾也,故惧诛而哭;汝
无尾目无尾,何哭?”复闻有言曰:“吾今幸无尾,但恐更理会
蝌蚪时事也。”
译文:艾子乘船在大海中航行,晚上停泊在一个海岛上,半夜听见水底下有人哭,又好像有人在说话。就认真地听着。
其中一个人说:"昨天龙王下了一道命令,水族中凡是有尾巴的都要斩首。我有一条鼍呀,很害怕被杀头所以才哭。而你是只蛤蟆,又没有尾巴,为什么也哭个不停呢?"
又听见一个声音说:"我现在幸亏没有尾巴,但害怕龙王追究我当蝌蚪的事情啊!"
二四
艾子使于燕,燕王曰:“吾小国也,日为强秦所侵,征求无已,吾国无以供之,欲革兵一战,又力弱,不足以拒敌,如之何则可?先生为谋之。”艾子曰:“亦有分也。”王曰:“其有说乎?”艾子曰:“昔有龙王,逢一蛙于海滨,相问讯后,蛙问龙王曰:‘王之居处何如?’王曰:‘珠宫贝阙,翚飞璇题①。’龙复问:‘汝之居处何若?’蛙曰:‘绿苔碧草,清泉白石。’复问曰:‘王之喜怒如何?’龙曰:‘吾喜,则时降膏泽,使五谷丰;怒,则先之以暴风,次之以震霆,继之以飞电,使千里之内,寸草不留。’龙谓蛙曰:‘汝之喜怒何如?’曰:‘吾之喜,则清风明月,一部鼓吹;怒,则先之以努眼,次之以腹胀,然后至于胀过而休。’”于是,燕王有惭色。
注释 ① 翚:
锦鸡属。璇:
美玉。题:额也(《
说之解字》)。
二五
齐王于女,凡选婿必择美少年,颜长而白皙,虽中无所有,而外状稍优者必取之。
齐国之法,民为王婿,则禁与士人往还,唯奉朝请外①,享美服珍味,与优伶为伍,但能奉其王女,则为效矣。一日,诸婿退朝,相叙而行,傲然自得。艾子顾谓人曰:“齐国之安危重轻,岂不尽在此数公乎!”
注释 ①奉朝请:古官名。
二六
齐有富人,家累千金,其二子甚愚。其父又不教之。一日,艾子谓其父曰:“君之子虽美,而不通世务。他日曷能克其家?”父怒曰:“吾之子,敏而且恃多能,岂有不通世务耶?”艾子曰:“不须试之他,但问君之子,所食者米,从何来?若知之,吾当妄言之罪。”父遂呼其子问之。其子嘻然笑曰:“吾岂不知此也,每以布囊取来。”其父愀然改容曰:“子之愚甚也!彼米不是田中来?”艾子曰:“非其父不生其子。”
邹忌子说齐王,齐王说之,遂命为相。居数月,无善誉。艾子见淳于,问曰:“
邹衍为相之久,无誉何也?”髡曰:“吾闻
齐国有一毛手鬼,凡为相,必以手掴之,其人遂忘平生忠直,默默而已。岂其是?”艾子曰:“君之过矣,彼毛手只择有血性者掴之。”
二八
艾子一夕梦一丈夫,衣冠甚伟,谓艾子曰:“吾
东海龙王也,凡龙之产儿女,各与江海为婚姻,然龙性又暴,又以其类同,少相下者。吾有小女,甚爱之,又其性尤戾,若吾女更与龙为匹,必无安谐,欲求耐事而易制者,不可得,子多智,故来请问,姑为我谋之。”艾子曰:“王虽龙,亦
水族也,求婿,亦须水族。”王曰:“然。”艾子曰:“若取鱼,彼多贪饵,为钓者获之,又无手足;若取鼍,其状丑恶;唯虾可也。”王曰:“无乃太卑乎?”艾子曰:“虾有三德:一无肚肠,二割之无血,三头上带得不洁,是所以为王婿也。”王曰:“善。”
二九
艾子行水,途见一庙,
矮小症而装饰甚严。前有一小沟,有人行至,水不可涉。顾庙中,而辄取大王像横于沟上,履之而去。复有一人至,见之,再三叹之曰:“神像直有如此亵慢!”乃自扶起,以衣拂饰,捧至座上,再拜而去。须臾,艾子闻庙中小鬼曰:“大王居此以为神,享里人祭杞,反为愚民之辱,何不施祸以谴之?”王曰:“然则祸当行于后来者。”小鬼又曰:“前人以履大王,辱莫甚焉,而不行祸;后来之人,敬大王者,反祸之,何也?”王曰:“前人已不信矣,又安祸之!”艾子曰:“真是鬼怕恶人也!”
三十
艾子有从禽之僻,畜一猎犬,甚能搏兔。艾子每出,必牵犬以自随。凡获兔,必出其心肝以与之食,莫不足。故凡获一兔,犬必播尾以视艾子,自喜而待其饲也。一日出猎,偶兔少,而犬饥已甚,望草中二兔跃出,鹰翔而击之,兔狡,翻复之际,而犬已至,乃误中其鹰,毙焉,而兔已走矣。艾子匆遽将死鹰在手,叹恨之次,犬亦如前摇尾而自喜,顾艾子以待食。艾子乃顾犬而骂曰:“这神狗犹自道我是里。”
三一
艾子出游,见一妪,白发而衣衰粗之服,哭甚哀。艾子谓曰:“妪何哭而若此之哀也?”妪曰:“吾哭夫也。”艾子曰:“妪自高年,而始哭夫,不识夫谁也?”曰:“
篯铿也。”艾子曰:“
彭祖寿八百而死,固不为短,可以无恨。”妪曰:“吾夫寿八百,诚无恨;然又有寿九百而不死者,且不恨邪?”
三二
艾子之邻,皆齐之鄙人也。闻一人相谓曰:“吾与齐之公卿,皆人而禀三才之灵者,何彼有智,而我无智?”一曰:“彼日食肉,所以有智;我平日食粗粝,故少智也。”其问者曰:“吾适有粟钱数千,姑与汝日食肉试之。”数日,复又闻彼二人相谓曰:“吾自食肉后,心识明达,触事有智,不徒有智,又能穷理。”其一曰:“吾观人脚面,前出甚便。若后出,岂不为继来者所践?”其一曰:“吾亦见人鼻窍,向下甚利。若向上,岂不为天雨注之乎?”二人相称其智。艾子叹曰:“肉食者,其智若此。”
艾子病热,稍昏,梦中神游阴府,见
阎罗王升殿治事,有数鬼抬一人至,一吏前白之曰:“此人在世,唯务持人阴事,恐取财物,虽无过者,一巧造端,以诱陷之,然后摘使准法,合以五百亿万斤柴于汤中煮讫放。”王可之,令付狱。有一牛头捽执之而去,其人私谓牛头曰:“君何人也?”曰:“吾镬汤①狱主也,狱之事皆可主之。”其人又曰:“既为狱主,固首主也,而豹皮②若此之弊!”其鬼曰:“冥中无此皮,若阳人焚化方得,而吾名不显于人间,故无焚者。”其人又曰:“某之外氏,猎徒也,家常有此皮,若蒙狱主见悯,少减柴数,得还,则焚化十皮,为狱主作裩。”其鬼喜曰:“为汝去亿万二字,以欺其徒,则汝得速还,兼免沸煮之苦三之二也。”于是叉入镬煮之,其牛头者,时来相问,小鬼见如此,必欲庇之,亦不敢令火炽,遂报柴足。既出镬,束带将行,牛头曰:“勿忘皮也。”其人乃回顾曰:“有诗一首奉赠云:‘牛头狱主要知闻,权在阎王不在君;减刻官柴犹自可,更求枉法豹皮裩。’”牛头大怒,叉入镬汤,益薪煮之。艾子既寤,语于徒曰:“须信口是祸之门也。”
注释 ①镬汤:佛经所说“十八地狱”之一,用以烹罪人。 ②裩:有裆的裤子。
三四
艾子好为诗。一日,行齐魏间,宿逆旅,夜闻邻房人言曰:“一首也。”少间曰:“又一首也。”比晓六七首。艾子意其必诗人,清夜吟咏,兼爱其敏思,凌晨,冠带候谒。少顷,一人出,乃商贾也,危羸若有疾者。艾子深感之,岂有是人而能诗乎?仰又不可臆度。遂问曰:“闻足下篇甚多,敢乞一览。”其人曰:“某负贩也①,安知诗为何物?”再三拒之。艾子曰:“昨夜闻君房中自鸣曰一首也,须臾又曰一首也,岂非诗乎?”其人答言:“君误矣,昨日,每腹疾暴下,夜黑寻纸不及,因污其手,疾势不止,殆六七污手,其言曰非诗也。”艾子有惭色。门人因戏之曰:“先生求骚雅,乃是大儒。”
注释 ①负贩:商人。
三五
艾子一日晨出,见齐之相府门前有数十人,皆贫窭之甚,人相聚而立,因问之曰:“汝何者而集于此?”其人曰:“吾皆齐之贫民,以少业自营,亦终岁不乏,今有至冤,欲诉于
丞相辨之。”艾子曰:“相府非辨讼之所,当诣士师也。”其人曰:“事由丞相,非士师可辨。”艾子曰:“然则何事也?”其人曰:“吾所业乃印雨龙与指日蛮①也,今丞相为政数年,率春及夏旱,仆印卖求雨龙;才秋至冬,多雨潦,即卖指日蛮。吾获利以足衣食,皆前半年,取债印造,及期无不售者。却去年冬系
大雪,接春又阴晦,或雨泥泞牛马皮,下令人家求晴。吾数家但习常年先印下求雨龙,唯一人有秋时剩下指日蛮,遂专其利,岂不为至冤乎?”艾子曰:“汝印耆龙,当秋却售也。此乃
丞相恐人道理②手段年年一般,且要倒过耳。”
注释 ①指日蛮:古时祈晴用的神画像。 ②燮理:协和治理。
三六
秦既并灭六国,专有天下,罢侯置守。艾子当是时,与秦之相有旧,喜以趣之,欲求一佳郡守。秦相见艾子,甚笃故情,日延饮食,皆玉珍馔。数日,以情白之。相欣然谓曰:“细事,可,必副所欲。”又数日,乃曰:“欲以一寸原。”艾子曰:“吾见丞相望之,然又日享甘旨,必谓甚有筹画,原来只有生得
耀州区知白。”
三七
齐之士子相尚,裹乌纱帽,长其顶,短其檐,直其势,以其纱相粘,为之虚粘奇帽,设肆相接。其一家自榜其门曰当铺,每顶只卖八百文。以其廉,人日拥门,以是多期。一日,艾子方坐其肆,见一士子与其肆主语:“吾先数日约要帽,反失期五七日,尚未得,必是为他人皆卖九百文,尔独卑于价以欺吾也。”呶呶久之。艾子因曰:“秀才但勿喧,只管将八百文钱与他,须要九百底帽子。”
三八
齐有二老臣,皆累朝宿儒大老,社稷倚重。一曰冢相,凡国之大事,乃关预焉。一日,齐王下令迁都。有一宝钟,重五千斤,计人力须五百人可扛。时齐无人,有司计无所出,乃白亚相。久亦无语,徐曰:“嘻,此事亚相何不能了也?”于是令有司曰:“一钟之重,五百人可扛。人忽均凿作五百段,用一人五百日扛之。”有司欣然承命。艾子适见之,乃曰:“冢宰奇画,人固不及。只是搬到彼,莫却费①也无?”
注释 ① 锢鏴:熔铸。
三九
齐宣王时,人有死而生,能言阴府间言。乃云:“方在阴府,见
阎罗王诘责一贵人,曰:‘汝何得罪之多也?’因问曰:‘何人也?’‘鲁正卿季氏也。’其贵人再三不服,曰:‘无罪。’阎王曰,‘某年齐入侵境,汝只遣万人往应之,皆曰:多寡不敌,必无功,岂徒无功,必枉害人之命。汝复而不从,是以齐兵众,万人皆死。又某年某日饥,汝蔽君之聪明而不言,遂不发,因此死数万人。又汝为人相,职在燮理阴阳,汝为政乖戾,多致水旱,岁之民被其害,此皆汝之罪也。’其贵人叩头乃服。王曰:‘可付阿鼻狱。’乃有牛头人数辈执之而去。”艾子闻之,太息不已。门人问曰:“先生与季氏有旧邪?何叹也?”艾子曰:“我非叹季氏也,盖叹
阎罗王也。”门人曰:“何谓也?”曰:“自此安得狱空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