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牛山,位于
江苏省徐州市,为一东西呈弧形的山丘,山体向南弧出,山北为两侧前伸、中间内凹的簸箕凹形呈东西的弧形,主峰海拔约131.8米,因形似卧牛而得名。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卧牛山陆续发现多座古
汉墓,发掘出金缕玉衣、
王莽时期钱币等文物。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卧牛山坐落于徐州市区西南方向三环西路与淮海西路交界处。
历史遗迹
卧牛山西汉楚王墓地
截至2023年2月28日,卧牛山共发现5座规模较大的
西汉墓。
一号墓
1980年2月,附近村民在卧牛山东部向北凸出的山坡上取土建房时发现一座规模比较大的墓葬,由
徐州博物馆与
铜山区图书馆联合进行了发掘。由于当时卧牛山没有其他同时期墓葬发现,故将该墓定名为卧牛山
汉墓,后陆续发现其他墓葬后,遂将其编为一号墓。一号墓在山东侧外凸
山脊的北麓,亦为横穴崖洞墓,规模小于二、三号墓,北向,由墓道、甬道、前室、主室及侧室等组成,全长约40米,室内面积约100平方米,室顶均为两面坡顶。
一号墓内的出土遗物主要发现于主室和侧室,以主室居多。主室内原有的瓦顶木结构建筑已遭损毁和破坏,散乱堆放较多的板瓦、筒瓦,也见有残瓦当,出土陶猪圈1件,红陶盆1件,铁殳4件,铁兽1件,铜器饰件1件,玉觿1件及鸡骨、狗骨,等等,另有“大泉五十”钱币120枚、“大布黄千”钱币1枚等。侧室内发现
玉环市1件、无字玉印1件、石臼1件等。“大泉五十”钱币与“大布黄千”钱币均是
新朝时期发行的,但陶猪圈、红陶盆等也明显具有
西汉晚期陪葬品的特点,体现出这一时期墓葬的某些陪葬特征。
二、三号墓
二、三号墓因2010年3月群众举报盗墓而被发现,由
徐州博物馆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墓葬为“依山为藏”的横穴式岩洞结构,墓北向,两墓东西并列,中间有门道相通,属同茔异穴的夫妻合葬墓。两墓的形制类似,都是由墓道、甬道及墓室等部分组成。甬道总长度为50多米,分为前后两段,以上下两层塞石封堵,其中,二号墓甬道内的上层塞石被盗墓者拉出。
二号墓则基本上都是后期特点:喇叭形墓道,长隧道形甬道;墓室布局灵活,不对称;大部分墓室气势宏大,墓壁较为粗糙,墓内搭建瓦顶建筑;大的墓室有方形
擎天柱。但二号墓局部也残留有早期特征:前边2个耳室的形制规整细致,表面经过装饰,与三号墓相同;墓室基本上都是两面坡顶,没有弧形顶或穹隆顶。
三号墓墓内早期特点明显:墓室规整细致,墙面平整,经过细加工(使用剁斧),棱角分明;墓室进行了装饰,墙壁上多先涂抹一层细泥,有的还在细泥层上涂朱或绘以壁画,不少墓室还悬挂幔帐;墓顶结构有盝顶、四坡顶、四角攒尖顶及两面坡顶4种形式。但三号墓也有一些后期墓葬的特点:墓道因未进行发掘,结构不清。
在卧牛山墓地的墓葬中,以二号墓和三号墓的规模最大,结构完整,封闭严密,其位置属于卧牛山的主峰,主墓室(棺室)基本上是在主峰下山体的中心。因此,楚王的墓葬肯定是在这两座墓葬中,而两墓并列相通的形制也明显反映出二者属于夫妻关系。
四号墓
四号墓为典型的横穴式岩洞墓,墓室为狭长型长方形洞室,长11.6米、北端宽3.2、高2.26米,南端宽1.9、高1.4米。相较以往发掘的岩洞墓规格较小,且开凿粗糙,形制不规整,墓道与墓室连为一体,中间未设甬道,墓室前部用木质封门,种种迹象表明墓葬开凿并未最终完成。
该墓因盗扰严重,随葬器物多已无存,孑遗者其原始位置已不明确。随葬器物多为车马器、兵器类,以明器为主。车马器有盖弓帽、衔镳、车轙等,兵器主要有弩机、
箭镞、铁戟等(可能为盗墓者自墓室盗扰弃置此处)。
五号墓
卧牛山五号墓位于
徐州市西北卧牛山西北麓,2022年2月在荣盛城小学施工中发现。墓葬为竖穴石坑洞室结构,墓道长2.56、宽1、深3.45米,洞室长2.8、宽2.8、高1.5米。墓主葬具为一椁一棺,馆内葬有一人。外椁为素面,内棺外髹褐漆,内髹朱漆。该墓陶器、青瓷器、漆木器、铜铁器、玉石器等各类器物130余件(套)。
由于该墓位于近山脚处,及室顶裂隙因素,墓室内积满山岩渗水,墓葬棺椁、漆木器得以保存,这也是徐州地区首次发现较为完整的汉代漆木器。该墓出土有墓主名章,可知墓主名为“筥可思”,从保存完整人骨及随葬品种类判断墓主为女性。该墓西距卧牛山2号墓仅200米,应处于
两周王陵范围内,初步判断墓主为楚王的姬妾。该墓的发掘对为研究
西汉诸侯
王陵祔葬制度具有重要的意义,该墓出土数量丰富的漆木器对徐州地区漆木器工艺及相关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景点
卧牛山公园
卧牛山公园是2020年市政重点工程——第十三届中国(徐州)国际园林博览会分会场之一,总占地面积为795亩,周长约3630米,山体海拔131.73米,公园分为生态修复区、山林保护区、人文休闲区。
卧牛山公园定位山体生态修复性质公园,在设计上贯彻生态理念,景观建设重点突出山体自然景观。卧牛山公园一期工程以山的东面和南面为主,依托山势而建,采用园林自然式造景的方法,运用地形、植物、水体等元素,以人工修复自然恢复的“双复”模式,完善山体
生物多样性,发挥生态效应。在此基础上,着重体现文物保护、公众休闲、运动健身等功能,设计了相应的景观元素,如景观水体、滨水平台、林下活动场地、观景步道、登山道等。此外,还配套建设旱溪、园路、亭榭、游客中心、停车场等服务设施,营造生态、自然、休闲的城市山体空间。
卧牛山公园位于城西,紧挨西三环高架路,恰好处于
徐州市山水骨架核心,为
云龙湖西北片区制高点,与珠山、
云龙山都有直接景观联系,也是徐州西部的景观门户。
卧牛山人防坑道
卧牛山人防坑道始建于上世纪70年代,战时提供人员疏散掩蔽功能,平时作为物资储备和经济作物种植场所。2020年,坑道进行了内部改造提升工程:岩壁缝隙及渗漏点进行加固处理、地面平整硬化、更换出入口防护设施、新增照明及新风系统。通过改造提升,坑道战备功能全面恢复,生态环境也有所提升,得益于其独特的地质地貌条件,深地科学与工程
云龙湖实验室建设于其中。
与重大科研项目“联姻”,并不意味着卧牛山人防坑道失去原有功能。据了解,坑道在移交使用前同步进行了出入口环境改造:涂装迷彩色融入卧牛山公园整体建设,增设知识标语形成国防动员宣传载体。今年“9·18”前后,
徐州市国动办联合中小学开展“我身边的人防工程”互动活动,数千名小学生前往坑道出入口打卡,有效拓宽国防动员宣传途径。在应战应急前提下,卧牛山人防坑道仍然是守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坚固堡垒,目前云龙湖实验室开展的深地灾害预测预警理论与技术课题与国防动员应战应急职能一脉相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