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兆楹
中国著名历史学家
房兆楹先生(Fang Chaoying,1908年4月18日—1985年4月26日),籍贯泰安市,出生于天津市,是国际知名的中国史专家,研究领域侧重于明清史和中国近代史。他早年毕业于燕京大学数学系,与该校历史系杜联女士(1902-1994)结为伉俪。二人自19世纪30年代即参加哈佛燕京学社引得编处的工作。房兆楹夫妇在中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地的大学和图书馆工作。1941年,引得编纂处又出版了他们合编的《增校清朝进士题名碑录附引得》,列为特刊第十九号。
人物生平
求学经历
1929年秋,房兆楹入武昌的华中大学文华图书科学习。由于招生简章规定“大学毕业生在一年内能将图书科课程习毕者经考试委员会核准得于一年内毕业给予图书科证书”,而房兆楹是北平燕京大学格致学士,故在1930年毕业,为文华图书科庚午级学生。
三十年代
三十年代初,房兆楹夫妇应邀赴美,参加清人传记写作计划。1943-1944年由恒慕义(Arthur W.Hummel)主编,房、杜夫妇参与编纂的两卷本《清代名人传略》(Eminent Chinese of the Ch ‘ing Period, 1644-1912)在华盛顿出版。这部著作得到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的资助,是美国汉学界关于清史研究的重要集体成果。撰稿人除了50多名特别研究生外,还包括费正清(John King Fairbank)等众多知名学者。不过,费正清指出,所有美国学者的贡献都远远逊于恒慕义博士请来的两位高级助理——房兆楹、杜联喆夫妇。无论培训美国学生,还是编辑审定工作,房姓夫妇都获得了成功。他们“按照恒慕义博士的编辑宗旨编纂出版了关于中国的最重要的外文著作”。费正清的这段话是对两人学术工作的充分肯定。
二战期间
二战期间,房兆楹受美国陆军部之聘,教美国军人学习汉语。他和美国学者合作,编写了两册汉语口语教材,列入美国“陆军部教育手册”(War Department Education Manual),于1944-1945年在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出版(Charles F. Hockett \u0026 Chaoying Fang, Spoken Chinese,2 Books)。这个汉语口语课本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1976、1980年再次印行。
解放前后著作
1948年,房兆楹在美国撰写《清初满洲家庭里的分家子和未分家子》一文,收入《国立北京大学五十周年纪念论文集》“文学院”部分(北京大学出版部1948年刊行)。1950年,他在《哈佛亚洲学报》上发表论文,讨论满族早期的军事问题。他曾一度在美国国会图书馆中文部工作,参加美国华盛顿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共同主持的“中国历史计划”(Chinese History Project)。该计划的一个重要内容是编写《中国社会史:清(1644-1912)》(History of Chinese Society: Ch’ing, 1644-1912。该书后因故未能出版)。1954年由邓嗣禹(Teng Ssu-yu)、费正清、孙任以都(E-Tu Zen Su)、房兆楹等人共同撰写的《中国对西方的反应:文献通论,1839—1923年》(China’s Response to the West : a Documentary Survey, 1839-1923)由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1956年房兆楹与杜联喆合写的书评发表在《远东季刊》上。 1960年代,房、杜夫妇曾在澳大利亚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但并未久留,60年代中期即返回美国
《清末民初洋学学生题名录初辑》
1962年房兆楹编辑的《清末民初洋学学生题名录初辑》做为“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史料丛刊”的一种由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出版。1965年房兆楹参加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明代传记历史计划”(Ming Biographical History Project)。这个计划由美国亚洲研究会(Association for Asian Studies)组织。与此同时,他还参与了其他有关中国的研究项目,在《美国东方学会学报》上发表论文。杜联喆女士在这一时期也研究明史,1966年,她在美国学术团体理事会组织的“明代思想讨论会”上发表了题为“明朝之梦”的报告。
1967-1971年间,由包华德(Howard L. Boorman)主编的四卷本《中华民国人物传记辞典》(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Republican China)由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出版,房兆楹为该书撰写了条目。1969年房兆楹为美国伯克利加利福尼亚大学阿萨密朝鲜文献图书馆编写的注记目录由加州大学出版社出版(The Asami Library, A Descriptive Catalogue)。这个图书馆收集了大约1000卷16—20世纪的朝鲜文献。房兆楹编写的这部注记目录不只是一般意义上的图书目录,他用丰富而准确的语文学历史学知识对各种书籍进行了详细的评述。因此,这部注记目录被视为优秀的朝鲜史学史著作。
1976年由富路特(L.C. Goodrich)和房兆楹主编的两卷本《明代名人录》(Dictionary of Ming Biography, 1368-1644)由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出版。1987年美国夏威夷大学出版社出版了《明儒学案选译》(The Records of Ming Scholars by Huang Tsung-Hsi)。这部译著是Julia Ching(秦家懿)与房兆楹合作完成的。这是房兆楹最后的遗著。
晚年贡献
房兆楹、杜联喆夫妇曾在美国澳大利亚等国的大型图书馆工作,精通语文学。在晚年,他们把收藏多年的大量图书陆续捐赠给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图书馆和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在从事研究工作的同时,房兆楹夫妇还指导美国学生进行明清史研究。国际知名的明清史学者芮玛丽(Mary Wright)、史景迁(Jonathan D. Spence)、倪德卫(David S. Nivison)等出其门下,“皆北面称弟子”。房兆楹长期治中国史,尤精于明清史及近代人物的研究。他先后参与撰写《清代名人传略》《中华民国人物传记辞典》《明朝人名录》。这三部巨著是明清以降中国著名人物的大汇编,均用英文编写,在国际汉学界有很大影响。哥伦比亚大学授予房兆楹夫妇名誉文学博士学位。
人物评价
杨联陞教授也对他们的研究工作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论明清史料史事,今日当推房兆楹、杜联喆夫妇。”
主要著作
《清代名人传略》
《清初满洲家庭里的分家子和未分家子》
《中国对西方的反应:文献通论,1839—1923年》
《清末民初洋学学生题名录初辑》
《明代名人录》
《明儒学案选译》
《中华民国人物传记辞典》
《三十三种清代传记综合引得》(1932年与杜联喆合编)
《哥伦比亚大学明代名人传》六册(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5年)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求学经历
三十年代
二战期间
解放前后著作
晚年贡献
人物评价
主要著作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