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拉昌,男,1963年生,陕西凤翔人,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现任职于
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
广州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教授,兼任
广州大学广州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广州市十届、十一届、十二届政协委员,广州市民建常委。学术兼职有全国注册城市规划师,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理事,
中国地理学会城市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地理学会常务理事、省经济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广州城市规划委员会委员,
广州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专家,任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地域开发与研究》等多种杂志编委,美国
威斯康星大学访问学者,曾多次赴美国、
德国、
英国、
日本、
韩国、
香港特别行政区等地进行学术交流与考察。主要从事城市与区域经济、区域创新与管理方面的教学和研究。
治学成就
学术研究方面,吕拉昌教授已在《Journal of Economic and social Geography》、《
地理学报》、《地理科学》、《Chinese Geography Science》、《经济地理》等国内外权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30多篇,20多篇被SSCI、SCI、
美国工程索引(EI)收录和国内著名杂志转载,3篇获省级奖励。2007年,他在SSCI来源期刊发表论文,成为能够在这一国际权威杂志发表论文的为数不多的一个中国学者,产生了重要的学术影响。
吕拉昌教授在科学出版社等权威出版单位出版专著《中国大都市的空间创新》(独著,2009)、《区域整合与发展》(独著,2003)、《整合、超越与发展:民族地区文化、经济、生态系统研究》(独著,1995)、《区域开发导论》(独著,1992)、《新经济地理学》(第三作者,2011)等5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5项以及10多项省部级项目,主研
美国国家基金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
广东省省自然科学基金,还主持完成广东区域规划和
城市规划、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等政府和企业委托项目10多项。2005年,他担纲的《全球化与新经济背景下我国大都市空间重构研究》、《中国特大城市二元空间结构模式研究》两个课题,分别获得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立项。一年内同时有课题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这在国内研究领域是极其罕见的。 5项研究成果获省、市级奖励。主持30多项城市规划、区域规划、旅游规划等社会服务项目,多年承担国家自然基金管理学部、地学部、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评审工作。
教学方面,吕拉昌教授主持完成多项教学研究项目,是省级优秀教师,教学成果优秀。1993 年获
云南省“优秀教师”称号,2000 年度
广州大学优秀教学成果
一等奖。2000-2001 获广州大学教学优秀一等奖。其中,面向21世纪的课程建设-中国经济地理课程的改革与创新获
广东省优秀教学成果
二等奖(排名第 2 名),
广州市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003年获广州大学首届十佳教师
提名奖。
个人履历
1982.9 - 1986.7
陕西师范大学地理系,获理学学士
1986.9 - 1989.6 陕西师范大学地理系,区域地理专业研究生,获硕士学位
1989.6 - 1995.6
云南师范大学(原教院)地理系,任讲师、破格晋升副教授
1997.9 - 2000.6 中山大学人文地理专业城市地理方向攻读博士学位,获博士学位
1995.6 - 2000
广州大学地理系,任副教授
2003年~ 民建广州大学支部主任
2004.2-2005.2 美国
威斯康星大学访问学者
2000~2012
广州大学地理科学学院,任教授、硕士生导师,广州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2012至今
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发表的主要论文
2007年以前
1. 吕拉昌,关于地理系统的边界问题,青年地理学家, 1987.11:84
2. 吕拉昌,浅谈“因地制宜”,地理知识, 1987.12
3. 吕拉昌,我国
西北内陆流域生态系统的特点,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1988.3:43-51
4. 吕拉昌,水荒 —21 世纪西部面临的严峻问题,中国西部开发报, 1988.4.27, 第三版
5. 吕拉昌,论区域的主观性和客观性,青年地理学家, 1988.6:38-39
6. 吕拉昌,西北地区 2000 年科学技术发展战略与对策(自然资源对策),甘肃科技出版社 ,1988.11
7. 吕拉昌,宁夏水资源利用中的生态经济问题,生态学杂志, 1989.6:44-47
8. 吕拉昌,生态平衡与人造基,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1989.5:17-19
9. 吕拉昌,论贫因地区的“匹配开发”,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1990.2:20-23 ( 被人大资料中心《中国地理》 1990.8 全文转载 )( 中国地理科学文摘 1990. 4 卷 4 期 F323 90042083 摘录 )
10. 吕拉昌,贫因地区开发的新思路,经济地理, 1990.10 卷 :3-7
11. 吕拉昌,论立体旅游业,旅游学刊, 1990.2:63
12. 吕拉昌,关于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国土开发的问题探讨,云南教育学院学报, 1990.1:63-67
13. 吕拉昌,一个“
园艺化盆地”的构想,生态经济, 1991.6:31-33
14. 吕拉昌,
酉水流域综合开发的战略研究,云南教育学院学报, 1991.3:97-103
15. 吕拉昌,园艺型产业与安康经济开发 , 安康经济, 1991.7:7-9
16. 黄茹,吕拉昌,略论人口全方位控制系统,
云南省人口, 1991.3:29-30
17. 吕拉昌 . 西部开发中的产业求新 , 区域开发研究 ,1991.10:1-8
18. 吕拉昌,自然地理结构系统分析 , 云南教育学院学报, 1992.3:72-77
19. 吕拉昌,
丽江市经济开发的战略构想,区域开发研究, 1992.6:41-46
20. 黄茹,吕拉昌,试论中国的区际开发,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1992.1:57-6 1
21. 吕拉昌,试论邓小平的区域发展思想 , 云南教育学院学报, 1993.2:12-16
22. 吕拉昌,
云南省民族人口生态问题及对策,云南教育学院学报, 1993.3:68-70
23. 黄茹 , 吕拉昌 , 再论人口全方位控制系统,云南人口, 1993.1-2:2-5
24. 黄茹,吕拉昌,
园艺型产业与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开发,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1993.2:50-56
25. 吕拉昌,云南民族人口生态问题及对策,云南人口, 1994.1:43-45
26. 黄茹,吕拉昌,云南
双柏县育龄妇女的婚育状况分析,人口调查与研究 ,1994.1-2:19-21
27. 吕拉昌,高科技革命与人地系统,云南教育学院学报, 1994.2:47-50
28. 吕拉昌,地理学人地关系的新探讨,云南教育学院学报, 1994.2:51-57
29. 吕拉昌 , 西部开发中的产业求新,开发研究, 1994.1.:24-25
30. 吕拉昌 , 生态文明与持续发展,未来与发展, 1995.1:52-54
31. 吕拉昌 , 文化生态学与民族区域开发,地理学与国土研究, 1995.4:56-59( 被人大资料中心《中国地理》 1996.2 全文转载 ) (中国地理科学文摘 1996.10 卷 2 期 96021094 摘录)
32. 吕拉昌 , 文化板块与丽江纳西族地区的文化特征,人文地理, 1996.2:28-32
33. 吕拉昌 , 持续发展的产业系统,自然辨证法研究, 1996.7:56-58( 被人大资料中心《科学技术哲学》 1996.9 全文转载 )
34. 吕拉昌 ,\u003c 以质取胜 \u003e ─中国西部发展的再生点,广州师院学报, 1996.1:6-12
35. 吕拉昌 , 现代民俗旅游与广东民俗旅游开发,广东人谈旅游文化,
广东旅游出版社, 1996
36. 余国扬 , 吕拉昌 , 中国经济地理课程建设的改革与创新,广州师院学报, 1996.3:69-74
37. 吕拉昌 , 环
南海经济圈与我国的亚太经济战略,地理学与国土研究, 1997.1:4-9( 被人大资料中心《世界地理》 1997.2 全文转载 )
38. 吕拉昌 ,
长江上游地区协调发展的文化生态学思考,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1997.1:90-94(
美国工程检索 EI 收录 )
39. 吕拉昌 , 关于环南海经济圈的区域整合研究,地域研究与开发 ,1997.1:62-65
40. 吕拉昌 , 人地关系与我国西部民族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地理, 1997.3:100-104
41. 吕拉昌 ,
西江流域地域开发模式探讨,两广西江流域开发研究,
广东经济出版社, 1997
42. 吕拉昌 , 大广州亚太营运中心的构建,珠江经济, 1997.12:8-11
43. 吕拉昌 , 中国大流域生态恶性传递与对策研究,广州师院学报, 1997.1:100-105 (自然科学版)
44. 吕拉昌 , 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城乡区际联系,
广州大学学报, 1998.5:14-17( 被人大资料中心《中国地理》 1998.11 全文转载 )
45. 吕拉昌 , “两栖”发展战略与珠江三角洲的可持续发展,热带地理, 1998.2:147-150( 被人大资料中心《中国地理》 1998.11 全文转载 )
46. 吕拉昌 , 人地关系的操作
范式探讨,人文地理, 1998.2:14-17
47. 吕拉昌 , 全息地域分工初步研究,经济地理, 1998.2:17-20
48 吕拉昌 , 对中国经济地理教材体系改革的设想,广州师院学报, 1998.9 期
49. 吕拉昌 , 对高师“中国经济地理”教学现代化的思考,广州师院学报, 1998.4:42-45
50. 吕拉昌 , 非均衡发展战略中的区域整合,经济地理, 1999.4:31-35
51. 吕拉昌,
许学强 , 中国华南地域结构的形成、演变与优化研究,
地理科学, 1999.2:152-157( 被人大资料中心《中国地理》 1999.8 全文转载 )
52. 吕拉昌 , 论纳西民族文化生态,人文地理, 1999.2:22-26
53. 吕拉昌 , 中国人地关系协调与可持续发展方法选择,地理学与国土研究, 1999.2:14-14-17
54. 吕拉昌 , 流域开发-
广东省可持续发展的地域战略,热带地理, 1999.3:264-267
55. 吕拉昌 , 我国房地产市场主要问题及对策,香港
珠海学院, 1999
56. Lu la–chang, The formation. Evolution and optimization of territory in south china, chinese geography science,2000.1:44-51
57. 吕拉昌 , 世界城市体系与中国的国际城市化,世界地理研究, 2000.1:57-61 ( 被人大资料中心《世界地理》 2000.3 全文转载 )
58. 吕拉昌 ,
广东省走向可持续发展的十大问题,
广州大学学报, 2000.2:1-6
59. 吕拉昌 ,
肇庆市的旅游吸引与旅游形象建设,广州师院学报, 2000.11:97-100
60. 吕拉昌 , 以区域整合促珠江三角洲外围地区发展,南方日报 ( 新论丛 ) , 2001.4.9.B2 版
61. Lu la – chang, The regional development in a muti-culture background,Chinese geography science,2001.2 : 168-173 (国际知名的地理情报检索刊物 Current Geographical publications.Elservier 的 Geographical Abstracts 收录)
62. 吕拉昌 , 区域开发与
广州市旅游形象建设 , 广州大学学报 ,2002.1:75-77
63. 吕拉昌 ,
广东省发展新平台,区域创新环境,南方日报(新论丛), 2002.1.28
64. 吕拉昌 , 珠江三角洲与外围地区的互补性研究,热带地理, 2002.2 : 161-165
65. 吕拉昌 , 实施区域整合,促进珠江三角洲外围地区发展,广东发展导刊, 2002.5 : 15-16 ( 10 )
66. 吕拉昌等 , 略论广东旅游业的深层次开发,广州大学学报, 2002.8:1-4
67. 吕拉昌 , 知识经济下
广东省区域发展的新趋势,经济地理, 2002.6:671-674
68. Lu la – chang, The regional development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 in new term, Chinese geography science,2002.4:309-314 (国际知名的地理情报检索刊物 Current Geographical publications.Elservier 的 Geographical Abstracts 收录)
69. 吕拉昌等 , 物流经济与经济地理学,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3.2:5-7
70. 吕拉昌 , 多元文化下的区域发展,广州大学学报, 2003.1:53-56
71. 吕拉昌,中国西部清洁能源的开发,广州大学学报, 2003.5 : 455-457 ( 466 )
72. 吕拉昌,
中山市产业发展的创新与重构,广州大学学报, 2004.1 : 54-57
73. 吕拉昌,新世纪中山市产业发展战略研究,热带地理, 2004.1 : 50-54
74. 吕拉昌,新经济时代我国特大城市发展与空间组织,人文地理, 2004.2:17-21
75. 吕拉昌,关于产业整合的若干问题研究,广州大学学报, 2004.8 : 27-30
76. 吕拉昌,珠江三角洲与外围地区的整合模式研究,地理科学 .2004.5:522-527
77. 吕拉昌,新时期
广东省城市化的新特点,规划师, 2004.12 : 84-86
78. 吕拉昌 , 在“做”中学 —
美国人文地理学的改革,广州大学学报, 2004.12 : 121-123
79 . 吕拉昌等 , 服务业地理学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经济地理, 2005.1:117-120
80 . 吕拉昌,快速轨道交通与我国特大城市的郊区化—以
广州市为例,广州大学学报, 2005.4 :
81 . 吕拉昌等,广佛产业发展比较及互补开发研究,热带地理, 2005.2 : 138-141
82. 吕拉昌等,新经济地理学的制度转向与区域发展,经济地理, 2005.25 ( 4 ): 437 - 441
83.
魏也华、吕拉昌等,国际城市区域中的二级城市的功能 — 以
波士顿为例,世界地理研究, 2005.14 ( 2 ): 32 - 37 (被人大资料中心 《地理》 2005.6 全文转载)
84. 吕拉昌等,中国城市地理研究的若干问题—海外学者的观点,人文地理, 2006.2 : 67-71 (被人大资料中心 《地理》 2006 . 5 全文转载)
85. 吕拉昌等,新产业区的形成、特征及高级化途径,经济地理, 2006.3 : 359-368
86. 成蓬蓬,吕拉昌,试析珠江三角洲与外围地区的经济差异,广州大学学报, 2006.3 : 66-69
87. 吕拉昌,王建军,
魏也华,全球化与新经济背景下的
广州市空间结构分析,
地理学报, 2006.8 : 798-808
88. 王建军,吕拉昌,广州利用外资的时空特征及其地区差异分析,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6. 2: 131-134
89 . 王建军,吕拉昌,外资影响下的县域经济模式研究 — 以广州
增城区为例,绥化学院学报, 2006
90. 王建军,吕拉昌, FDI 对产业优化的机理分析,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3 : 97-101
91. 吕拉昌 ,
闫小培 , 论生产服务业的若干理论问题 ,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06 . 2(6):54-57
92. 吕拉昌 , 新经济时代中国大都市的郊区化机制探讨—兼与
美国郊区化的比较 ,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6.4:6-10
93. LU Lachang,
Denis Wei. Domesticating globalization, New economic spaces, and regional polarization in Guangdong province, China , Journal of Economic and Social Geogrpahy, 2007, 98(2):225-244( SSCI )
94. 吕拉昌,全球城市理论与中国的国际城市建设,
地理科学, 2007.27 ( 4 ): 449-456
95. 吕拉昌、
魏也华,产业集群理论的争论、困惑与评论,人文地理, 2007.22 ( 4 ): 21-26
96 .吕拉昌、
林彰平、赵克禹、
周春山,提高广州城市竞争力的战略研究,
广州市大学学报, 2007.9 ( 11 ): 3-8
97. 刘秋华、吕拉昌,广州旧城改造与 RBD 建设,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4 : 85-88
人物事迹
吕拉昌渴望把自己学到的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自己的学生,帮助国家多培育一些人才。他以这种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他从我国学生的特点出发,把从国外学到的教学理论运用到自己的日常教学当中,以新的教育思想指导推动教学内容的改革与教学方法的创新,他把所讲授的课程打造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课程之一,多次获得教学质量评比的优秀等级,期间,还先后荣获
广州市优秀教学成果
一等奖、
广东省教学成果
二等奖,摘取了省优秀教师的桂冠。在大力推动教学改革的同时,他还倾心科研的创新,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先后出版专著四部,在《Journalof SocialandEconomic Geography》、《地理学报》、《地理科学》、《Chinese
Geography Science》等国内外权威杂志发表研究论文100多篇。其中,有20多篇论文被SSCI、EI、
中国人民大学资料中心转载或收录,有5项研究成果获省级奖励,研究成果在学术界产生了重要影响,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咨询,取得了很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他着力通过与国外同行的合作与交流,拓展学术前沿。先后到
美国、
英国、
日本、
新加坡、
韩国等地进行学术交流,2004—2005年还在美国
威斯康星大学进行合作研究。2005年,由他参与申报,并作为项目主要成员的研究项目,获美国国家科学基金资助。2007年,他在SSCI源期刊发表论文,成为能够在这一国际权威杂志发表论文的为数不多的一个中国学者,产生了重要的学术影响。作为城市与区域发展和规划的学科前沿专家,吕拉昌主动请缨,挑起了多项国家级项目科研工作的重担。1992—1995年,作为年仅29岁的青年学者,他就成功主持了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5年,他担纲的《全球化与新经济背景下我国大都市空间重构研究》、《中国特大城市二元空间结构模式研究》两个课题,分别获得了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立项。一年内同时有课题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这在国内研究领域是极其罕见的。而这两个项目的研究,对探索新经济下我国大都市空间规律及战略,极具创新意义和重大实践的价值。此外,吕拉昌还主持了由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子课题、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子课题的研究,以及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研究项目。
吕拉昌特别重视研究成果的实践价值,对应用研究情有独钟。近年来,他先后承担了
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的重大决策咨询招标项目《广东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与广东发展新格局》、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员会的《经济带与城市群研究》以及广东省建设厅的《广东省城市体系规划——产业发展与布局》、
广州市规划局的《提升广州城市竞争力的战略研究》等决策咨询项目,其研究成果成为广东省区域发展的重要决策参考,
广州市城市发展与规划的重要依据,受到同行及有关领导的好评。
吕拉昌积极投身学科建设。他参与了所在学校广州发展研究院的筹建,并为其日后发展成为省人文社科基地,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目前,他还是这一研究院三个重点研究方向之“新经济与城市空间”方向的负责人。他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促进所在学校与国内外有关学者的交流,为设立人文地理硕士点,做出了突出贡献。2004年,吕拉昌身在国外,仍不忘建言献策。这一年他主持了民建
广东省省委的研究课题,撰写了“走新城市化道路,提升广东的城市化水平的建议”。该建议,后来被作为省政协九届二次会议集体提案和大会发言材料,送省建设厅后,引起了该厅的高度重视,并得到了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