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立军是中国近代
资产阶级维新派组织的武装,是
康有为“保皇派”与
孙中山革命派合作的产物。
1900年8月9日在安徽、
江西省、
湖南省、湖北各路同时大举,
唐才常自任督办,驻汉口。计划汉口自立军先夺取
汉阳兵工厂,解决武器装备后一举占领
武汉三镇,然后挥师
西安市,救回
光绪帝。21日唐才常等死难,全军瓦解。
概述
自立军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维新派组织的武装,是康有为“保皇派”与孙中山革命派合作的产物。
戊戌政变后,唐才常辗转到
日本,和康有为、
梁启超商讨,决定组织武装“勤王”,以实现君主立宪的目的,唐才常也得到
孙中山的支持,留日学生
林圭、
秦力山、
沈翔云等先后参与其事。1899年(光绪二十五年)冬,
唐才常、林圭等回国。次年在上海发起成立正气会,旋改名自立会,对外称“东文译社”,以教授
日语为掩护,而秘密筹组自立军。1900年
中原地区北方掀起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南方政局动荡。7月底或8月初,唐才常到汉口建立自立军总机关,在
长江沿岸联络会党,运动清军,组成自立军七军。秦力山统前军,驻
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
田邦璇(王睿)统后军,驻
安庆市;陈犹龙统左军,驻
常德市;
沈荩统右军,驻新堤;
林圭统中军,驻汉口;另置总会亲军及先锋军。唐才常任诸军督办。计划于8月9日在汉口、汉阳、安徽、
江西省、
湖南省同时起兵。但因
康有为、
梁启超未能按时接济款项,只好延期举事。大通的
秦力山未接到延期通知,如期起兵,失败。唐才常闻报,决定23日起兵。消息泄露,
湖广总督张之洞遂勾结
英国领事,于21日破获设在
汉口英租界的自立军总机关,
唐才常等死难,全军瓦解,
自立军起义失败。
详细经过
唐才常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唐才常领导自立军在
长江沿岸地区发动的反清武装起义。唐才常(1867―1900),字丞、佛尘,自号??子,湖南浏阳人。出身于封建士大夫家庭,光绪二十四年戊戌维新期间,在
湖南省参加变法运动,广泛宣传
资产阶级民权思想及君主立宪制度,是年八月应
谭嗣同之邀赴京,准备参与新政,行至汉口即得到
慈禧发动
政变、
光绪帝被囚、谭嗣同等六君子被杀的噩耗。他悲愤至极,决心推翻以慈禧为首的
清代封建顽固派政权,拥立光绪帝复辟,恢复变法新政。为此赶赴
上海市,后辗转至
香港特别行政区、
新加坡和
日本,在日本晤了
康有为、
梁启超等人,广泛联络流亡海外的志士,以图匡救祖国。二十五年初回国,在上海主编《
亚东时报》,以开拓民智、激发忠君爱国之志为己任。夏天再赴日本,与康有为、
孙中山取得联系。
矛盾
当时康有为正大力提倡保皇,鼓动起兵勤王。孙中山也密谋发动反清武装起义。保皇党和革命派都把
唐才常看作在国内组织武装起义的倚重人物。康有为给他3万元活动经费,并表示愿以募集到的30万元继续支持。同年四月(5月),康有为、梁启超、唐才常等人在日本横滨成立自立会,康有为任会长,梁启超为副会长,并在《
清议报》上发表《自立会序》,宣布维新保皇的政治宗旨。孙中山也主动与康、梁联络,倡议合作,在
长江地区发动起义,派
吴禄贞(1880―1911)、
傅慈祥、
毕永年、元丞等兴中会员直接参与其事。
康有为一心保皇,拒绝与革命派合作,
唐才常因受
孙中山革命思想的影响,欣然表示愿与革命派联合起事,决心回国发难,并与
梁启超、吴禄贞、
林圭、
秦力山等商讨起义的具体部署。唐才常回国后,支持
丁惠康、
汪康年等人在上海英租界新马路梅福里东文译社创办正气会。由于唐才常与保皇派和革命派都保持密切联系,受到双方的影响,思想上经常呈现自相矛盾的状态。他所领导的正气会既有反满倾向,却又主张保皇;既对
义和团运动持否定态度,又认为机不可失,试图利用义和团造成的动荡局面发动武装起义。
筹备与部署
唐才常依靠的
武装力量是
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会党组织和
新建陆军中下级军官及士兵。为便于联络各地会党和新军官兵,唐才常采取了秘密结社中传统的建山堂、发票布的办法。自立会会员称“会友”,每人发“富有票”一张,上书救国保民的政治宗旨,作为会员凭证。自立会建立富有山堂,设有正龙头、副龙头、内八堂、外 八堂等名目,体系庞大。许多省份会党头目均名列其中,唐才常也被列为副龙头。自立会的口号是:“万象阴霾打不开,红羊劫日运相催,顶天立地奇男子,要把乾坤扭转来。”在筹建勤王军队过程中,
唐才常一方面接受康、梁等人的指导,另一方面又遥戴
孙中山为“极峰”,在两派中左右逢源,“各方咸为之用”。经过上述努力,唐才常领导的
武装力量发展十分迅猛,至二十六年六、七月间,人数已达10万多人,遍布鄂、皖、赣、湘各省的会党组织及
新建陆军中。六月初五(7月1日),唐才常以保国保种为号召,邀集
容闳、
严复、
章太炎、
文廷式等社会名流与正气会员在上海张园召开会议,号称“国会”,后改为“中国议会”,容被推为议长,严复为副议长,唐才常任总干事,总会设在上海。国会宣布三项宗旨:一、保全
中原地区自立之权,创造新自立国;二、不认
清代政府有统治中国之权;三、请
光绪帝复辟。
唐才常召开国会,旨在借重社会名流的声望以资号召,并使武装勤王取得合法地位。但会上争吵激烈,在依靠哪一派政治力量保全中国的策略问题上分歧很大。有人主张借重
张之洞、
李鸿章等地方
督抚;有人主张依恃
日本和英、美等列强。
汪康年等人旨在发扬
清议,依靠张之洞等地方实力派保护中国东南,徐图振兴之策,没有与清廷决裂的勇气和决心;唐才常等人则十分痛恨后党顽固派,坚决主张勤王起事。几派意见始终无法统一,矛盾日益尖锐。在此情况下,
唐才常等人毅然决定在正气会内恢复自立会名目,不顾汪康年等人的反对,于七月初六(8月2日)以“总会理事员”名义宣布篆刻关防,组成自立军,任命自立军统带,并挟国会以自重,作为起事以后立国建制的雏形和统率自立军的最高机构。国会名义上是自立军的
领导机关,但实际上自立军领导权仍掌握在唐才常手中。
就在唐才常等人在上海活动之际,
林圭、
傅慈祥等人也在武汉加紧武装起事的准备,于
汉口英租界李慎德堂设立自立军机关总部,将各地自立军勤王武装分为中、前、后、左、右各军及总会亲军、先锋营,共7军,兵力约2万人。中军为自立军本部,设在
武汉市,由林圭、傅慈祥统领;前军在安徽大通,由
秦力山、
吴禄贞指挥;后军在安徽安庆,由田邦?负责;左军在湖南常德,陈犹龙统之;右军在湖北新堤(洪湖县城关),由
沈荩统率;总会亲军和先锋营在武汉,由
唐才常亲自指挥,唐并负责节制诸军。
兵退九华山
起义原定于七月十五日在汉口发动,湘、鄂、皖各地五路兵马同时响应,但因康、梁等人允诺的汇款迟迟未到,自立军粮饷无着,起义日期只得后延。然而安徽
大通区自立军前军未得通知,秦力山、吴禄贞等人于十五日准时起义,一举轰毁大通盐局,占领大通县城。
两江总督刘坤一、安徽巡抚
王之春急调湖北、安徽两省清军全力进剿,另派3艘兵轮驶入大通江面进行堵截。
秦力山、
吴禄贞兵少不敌,率众退往九华山。
最终失败
十五日当天,
唐才常从
上海市溯
江西省上,抵汉口指挥起义,但因饷械延误,起义时间一拖再拖。这时大通起义失利的消息传来,湖北清军又蠢蠢欲动。唐才常、
林圭等人默察形势,决定破釜沉舟,于二十八日在汉口起义,湘、鄂各地同时并举,计划汉口自立军先夺取
汉阳兵工厂,解决武器装备后一举占领
武汉三镇,然后挥师
西安市,救回
光绪帝(此时由于
八国联军攻陷
北京市,光绪随
慈禧逃往西安)。但却因对
湖广总督张之洞与英
帝国主义抱有幻想而最终失败。
张之洞对自立军的活动早有了解。义和团兴起后,
英国一面极力拉拢张之洞结成“
东南互保”,一面策动
康有为指使自立军拥立张之洞在长江流域宣布独立,建立“东南自立之国”。
唐才常、
林圭等奉康有为旨意,也曾劝说张之洞宣布独立,脱离清政府。在清廷、英国和自立军三者之间,张之洞反复权衡,态度暖昧。但到自立军起事前,慈禧与光绪已从
北京市安全逃往
西安市,清政府得以苟延残喘,于是张之洞决计回到清廷怀抱,剿灭自立军,并将这一决定通告英国驻汉口领事傅磊斯(1859―1922)。
英国此前也暗中支持唐才常,有意把自立军作为可资利用的肢解
中原地区的途径之一。但此刻
八国联军正与清政府洽谈和条件,对
慈禧采取“保全主义”;同时英国也惧怕
自立军起义动摇它在长江流域的统治秩序,故转变态度,支持
张之洞扑灭自立军。二十七日晚,张之洞下令清军包围
唐才常、
林圭在前
花楼街道宝顺里4号的住所和设在
汉口英租界内李慎德堂的自立军总部,并于次日清晨逮捕了唐才常、林圭等30多人,查获自立军大批军械、印章、书札及“富有票”等。二十九日清晨,唐才常、林圭、
傅慈祥等20余人在武昌紫阳湖畔被残酷杀害。退往
九华山的
秦力山、
吴禄贞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即解散部队,分别潜伏。新堤自立军右军一部及湖北蒲圻、
麻城市、
沙市区、
巴东县和湖南常德、
岳阳市等地的自立军及会党组织也曾举行起义或开展零星、分散的斗争,但在
张之洞严厉镇压下相继失利。
唐才常领导的
自立军起义最终失败。
评价
唐才常领导的自立军是
资产阶级革命派、保皇党及各地会党等诸多社会力量组成的联盟武装,其成立伊始,政治纲领就自相矛盾,宗旨模糊,兼之对英
帝国主义和
洋务派官僚张之洞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因而起义未给清政府造成沉重打击即迅速失败。但自立军起义是
戊戌变法后在长江流域掀起的有10多万人参加的武装斗争,锋芒直指掌握
清代实权的后党顽固派,在当时具有进步意义。这次起义还吸引了革命派参加,导致了保皇派的分化和革命派的发展,为推动两湖地区资产阶级
民主革命和
武昌起义的爆发创造了条件。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