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皇山
河北省邯郸市涉县中皇山
中皇山位于在清漳河左岸,赵都西南部涉县10余公里的索堡镇。坐落在中皇山上的娲皇宫是我国建筑规模最大、肇建时间最早的奉祀女娲的古建筑群,被誉为华夏祖庙。2005年,古中皇山娲皇宫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2006年,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涉县为中国女娲文化之乡,并在涉县挂牌成立中国女娲文化研究中心;涉县女娲祭典被列为首批国家级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发展历史
据传上古时代的三皇之一的女娲氏,发祥于此,故名。女娲氏的故事,散见于《山海经》、《列子》、《春秋世谱》、《世本姓氏篇》、《史记·补三皇本纪》、《太平御览》、《淮南子》、《舆地纪胜》等多种典籍。这些典籍说女娲氏是抟土作人的人类始祖;远古时代一位以至德治天下的女皇;炼石补天,杀水怪,止洪水的英雄;开创圣业的治所就在平利县
黎民百姓敬仰女娲,很早的时候就在中皇山修建了庙宇,供奉香火,顶礼膜拜。五代十国杜光庭录异记》载:“房州上庸界(西晋时,平属上庸郡),有伏羲女娲庙,云是抟土为人民之所,古迹在焉。”女娲庙后来多有破损,至清代乾隆元年,平利知县古主持重修,扩大其规模,乃有禅房百楹,僧人数十,长松巨柏与雕梁画栋气宇轩昂的翊坤宫相映成趣。女娲庙一时香火鼎沸,盛况空前。
中皇山
从文物考察来看,在中皇山发现的有石器时代的多种石制刀斧,以及周边的水田河、汝河等地的古人类聚落遗址,这可以肯定这块土地,曾有远古人类留下的足迹,有像女娲氏这样一们很有能耐级有声望的部落首领,率领其族众生息繁衍于中皇山,这也是可以肯定的。
内容简介
中皇山位于河北省西南部,2006年,中国民协命名涉县为中国女娲文化之乡,并在涉县挂牌成立中国女娲文化研究中心;涉县女娲祭典被列为首批国家级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皇山的来历,按当地人给出的一种说法,是因了女娲居“三皇”之中,但此种说法细想有些牵强,不能让人信服。山上有一凿于崖壁上的石碑,碑上字迹可辨:古中皇山。石碑凿制时间据说为北齐,与相邻的摩崖刻经同时。
在茫茫太行山的崇山峻岭之中,有一奇绝山峰唤作“凤凰山”,此峰孤立于群山之间,形似屏风,色如蕴黛,古称“中皇山”。中皇山上有娲皇宫。娲皇宫是我国最大、最早的奉祀上古天神女娲氏的古代建筑,是北齐高洋高洋往返邺城至太原市所建的又一离宫,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景区看点
漳河,东面是刘邓大军司令部旧址,将军岭,正是三省交界地。山顶娲皇阁到山脚需要往返3公里。
娲皇宫设在山势陡峭、地势险峻的山腰上,宽广的平台上建有娲皇阁、梳妆楼、迎爽楼、钟鼓楼、六角亭、木牌坊、皮疡王庙、水池房及山门等大小12座建筑。现有建筑房屋135间,占地面积76万平方米,分为山上、山下两个翊坤宫,山下有朝元宫、停宫、广生宫。。山下有朝元官、停骖宫、广生宫和碑坊等。娲皇宫修建在山势陡峭、地势险峻的山腰上,在一处平台上面修建有娲皇阁、梳妆楼、迎爽楼、钟鼓楼、六角亭、木牌坊、水池房及山门等座建筑。
这里有女娲文化广场,山顶建筑两部分组成,主体建筑娲皇宫依山就势,结构奇特,独具匠心,有吊庙、活楼之称,娲皇阁、梳妆楼、迎爽楼、钟楼等最具风采,娲皇阁紧傍悬崖,通高23米,以9根铁索系于崖壁,游客多时,楼体晃动,铁索朗朗作响。
博物馆
河北省涉县将在中皇山下规划建设"中国女娲文化博物馆",高起点设计,高标准建设,全方位展示,使博 物馆与娲皇宫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娲皇宫
当地用9个数字形象地概括了娲皇宫特点:1座吊楼,2种宗教,3个四大石窟,4组古建,5种刻经,6部经文,7尊塑像,8大功绩,9根铁索。其中所指的宗教,指的是佛教与道教,9根铁索是说建在险峻山崖上的娲皇阁采 用9根铁索与山体相连。庙是明代建筑,清代咸丰年间重修。
娲皇宫是最后最高的一组主要建筑,于凤凰山崖险峻陡峭之处就势筑台而建,娲皇阁(三阁楼)居中,梳妆楼、迎爽楼分立左右,钟鼓二楼南北对峙,还有六角亭、灵官阁和题有“娲皇古迹”的牌坊等,各选其位,呈点缀之态,全部建筑布局合理,既和谐对称,又不拘一格,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风格。
绕山登上十八盘,便到达最高处的娲皇阁。娲皇宫的建筑布局,充分利用了原有地形,依山就势,匠心独运。
它由四组建筑组成,每一组都各具神韵,自成一体,又和整体格局和谐统一。山脚三处建筑,自下而上,依次为朝元、停骖、广生三宫。朝元宫(十方院),因其为山前首庙,遂名朝元(1938年被日寇焚烧),停骖宫(歇马殿)是一行宫,为圣驾及香客休憩处,每年农历三月十八娲皇诞辰之日,民间在此宫举行众神庆寿之仪。
这个宫(歇马殿)的山墙上,画有娲皇宫全景和一幅壁画:“伺图”。一 辆华贵的车辇上坐着女娲神龙牵车,仙女陪伴,天兵护卫,腾云驾雾,驰骋万里长空,是一幅珍贵的艺术品。广生宫(子孙殿),为一座神庙,乃神话传说中求子之场所。停骖、广生二宫,各有正殿、配殿,分别为悬山、硬山式建筑。由山脚向上绕行十八盘后,过广生宫便是“奶奶顶”即娲皇宫所在。
娲皇宫共有四组建筑群组成。建在山崖峭壁上一组,主建筑是三层楼阁——娲皇阁。山下有三组建筑,是朝元宫,停骖,广生宫。娲皇宫,是上的古建筑群。有娲皇搁、梳妆台、迎爽楼、钟楼、鼓楼、山门、牌坊、皮疡庙、功德祠、水池房等建筑群组成。还有磨崖刻经等古迹。娲皇阁坐北朝南,背靠断壁,是娲皇宫的主体建筑,它高达23米,是四层楼式结构,有琉璃瓦顶,依山势而建,结构非常奇妙。二至四层的三面有走廊。背靠山崖处有8根铁索,将楼阁缚在绝壁峭崖之上。阁外的山崖上,还有过去的摩崖石刻法华经》、《神密解脱经》、《妙法莲花经》、《盂兰盆经》、《十地经》等十部佛教经典。
娲皇宫山门,坐东朝西,有三孔砖砌拱门组成。两边儿对联写着:凤山名隆仙岛;神仙势压十洲。横批是:蓬壶仙境。进了门是木牌坊,上额书写“娲皇古迹”。牌坊西是皮疡庙,塑着皮疡王和鲁班的神像。牌坊东树一通古牌,上写《古中皇山》。走过牌坊,东面峭壁上有北齐时的磨崖刻经。再往前走是石券门,顶上建鼓楼。券额上刻着“中州胜景”四个大字。
娲皇阁
娲皇阁是娲皇官建筑群的主体建筑,它依着山崖峭壁修建,共分为四层。第一层是拜殿,拜殿之上又建了三层楼阁,总高23米。娲皇阁背靠悬崖,用八条铁索将楼体系在悬崖峭壁之上。素有“吊庙”、“活动楼”之称。娲皇阁底层为四大石窟,始建于北齐天保年间(公元550~559年)是娲皇宫最早的建筑之一。
娲皇阁建在山势险峻的绝壁上,巧妙地利用了山崖间的半圆形石坎,梳妆楼、迎爽楼、钟鼓楼、六角亭等建筑群也建在依山就势的石砌台上。
这座阁楼,传说每年三月十八日庙会时,原彰德府所辖七县的社首到齐时,楼阁就会整体晃动,拴在悬崖上的八条铁索会哗哗作响。因此人们把娲皇阁看作建筑史上的奇观。
娲皇阁(三阁楼),坐东面西,为娲皇宫主体建筑,古有“倚崖凿险,杰构凌虚”之称,它悬空而立,高达23米,为歇山斗拱硫璃瓦顶。该阁建在北齐大石窟的洞顶上,以条石拱券为基,上建三层楼阁,分别名之为“清虚”、“造化”与“补天”。各层均三面设廊,背倚悬崖,用铁索将阁与崖壁所凿八个“拴马鼻”相系,若游客盈楼,铁索即伸展,绷如弓弦,楼体前倾,因而又被称作“吊庙”、“活楼”,构思奇巧,为建筑史上动静结合的杰作。纵观娲皇阁,嵌于绝壁,雕梁画栋,登楼远眺,太行山群山涌翠,漳水如带,堪称“天造地设之境”。
娲皇宫楼阁共为三层:一层名为“清虚阁”,二层名为“造化阁”,三层名为“补天阁”。通高23佘米,由九根铁索将楼体系在崖壁的八个“栓马鼻上”。因三阁搂紧依悬崖,脚下没有浑厚的根基楼上站满族后,楼身就会前倾,给人颠悠的感觉,因而被人们誉为“活楼”,“吊庙”。总之,娲皇楼阁是一个“倚岩凿险,结构凌虚,地势独特,巧夺天工,妙不可言的好去处。为此,国家文物古建筑专定罗哲文教授对娲皇宫楼阁建筑有这样的评价:“上世纪80年代,我曾写了一篇《河北古建筑十大奇观》的文章,”把娲皇宫与长城,赵州桥定县开元寺塔等建筑称为中国古建筑之精华,中华文明的形象化标志。娲皇宫作为道教宫观,又与民俗佛教等其它东西结合在一起,这在古建筑的楼阁中完全是一个杰作。作为国家4A级景区之后,声名已远传海内外。因此,每至春暖花开,四方游人,络绎不绝,日流量有时达到近万人。
摩崖刻经
山顶娲皇阁外山崖上有北齐时期的摩崖刻经6部,多达13万字,被誉为“天下第一壁经群”,在我国佛教文化中享有盛名。
在娲皇古迹之文物中,当首推摩崖刻经最为珍贵,为此处古迹之精髓。摩崖刻经,共分五处镂于崖壁,总面积为165平方米,共刻经文13.74万余字,最大的一处,面积54.18平方米,字数也多达4.1万有余。字体全为魏碑书法,“银钩铁画,天下绝奇”,堪称艺术珍品。所刻经文内容,均属大乘佛教之经典,这对研究佛教和北齐文化,提供了十分珍贵的历史标本和资料,在国内也属罕见。从国内现存的北齐石刻看,内容多与佛法有关,在当时雕佛刻像之风较盛,但以巨大的工程来摩崖石刻藏经,还很少见,可以说,无论在石刻建筑、艺术价值和藏经内容上,娲皇宫的摩崖刻经均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它也是北齐文化的一个缩影。同时也可看出,娲皇古迹始于崇佛刻经,而后才立庙拜神,这也体现了汉族文化心理的特点,即崇佛与崇神并举的多种崇拜的宗教观念,所以,从摩崖刻经到娲皇古建也是中国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相结合的一个形象的见证。
刻经共六部:有《思益梵天所问经》、《十地经》、《佛垂般涅盘略说教 诚经》、《佛说孟兰盆经》、《深密解脱经》、《妙法莲花经》。总刻经面积为165平方米,1187行,137400余字。是我国现存摩崖刻经朝代最早,字数最多的一处,极为珍贵,有极高的研究价值,被誉为“天下第一佛经群”,为历史学家和书法家所珍视。
北齐摩崖刻经群是娲皇古迹之精髓,共有六部:《思益梵天所问经》、《十地经》、《佛垂般涅?略说教诫经》、《佛说盂兰盆经》、《深密解脱经》、《妙法莲花经》。刻经面积 165 平方米,分 5 处刻于崖壁之上,共刻经文 13.7 万多字,字体有隶、楷、魏碑体, “银钩铁画,天下绝奇” ,堪称艺术珍品,是我国现有摩崖刻经中时代最早、字数最多的一处,也是我国佛教发展史上、特别是佛教早期典籍中弥足珍贵的资料,对于研究我国早期佛教地域、流派及书法镌刻演变历史有着重大意义和价值,经考证为“天下第一壁经群”。主体建筑娲皇阁共分四层,通高 23 米,拥群峰以渲势,依悬崖以据险,夺天工以称奇,临清漳以蕴秀,涵摄了山川之钟秀,汇集了古建之精华,玉宇悬空,琼楼耸翠,上临危岩,下瞰深壑,为河北省古建筑十大奇观之一,素有“活楼” 、 “吊庙”之美称。
摩崖刻经是我国乃至全世界佛教典籍中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也是娲皇古迹之精髓,它是北齐文化的一个历史缩影,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被誉为"天下第一壁经群"。摩崖石刻法华经》和《深密解脱经》。字体工整,挺拔秀丽,为北齐时所刻。在奶奶顶门内石壁上,有北齐碑一通,正面刻有“古中皇山”四个大字。在山崖上,有明万历年间“天造地设之境”的大字石刻。此外,还有北齐时期开凿的四大石窟娲皇宫古朴清幽,历史悠久,对研究历史、书法、石刻艺术及佛教渊源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补天谷
补天谷观光区位于娲皇宫景区内,总面积1.96平方公里,与娲皇宫所在的中皇山遥相呼应、相得益彰。谷内突出女娲补天的文化精髓,设有补天台、补天峰、酌觞池、龙吟涧等景观节点,让游客充分领略女娲文化的博大精深。并以娲皇宫刻于崖壁上的北齐刻经为依托,将涉县最为珍贵的石刻文物收集展示,建成了独具文化特色的北齐石刻陈列馆。在打造手法上,将太行山独有的梯田文化、石板文化、中药材文化充分体现在景观节点建设中,涉县符号更加凸显。
在景区建设上,补天谷借势中皇山谷繁茂的次生林带,先后建成5000米的特色景观游步道,多处观景、赏林、俯瞰的景观平台,并配套建设了消防管线、电子监控、高低压线路铺设等基础设施,以及wifi网络覆盖、电子语音导游等智慧旅游工程,让广大游客充分感受数字化景区的独特魅力。它的建成将延长游客在景区的游览时间达三小时以上,是娲皇宫景区的体量明显扩大,也是核心区的重要补充。
女娲祭典
另外,涉县将努力进一步提升涉县女娲文化节和女娲公祭大典的规格,把女娲文化节打造成国际一流的文化盛会,从而使女娲文化在当今经济文化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更大作用,成为东方文明的杰出代表走向世界。
女娲博物馆
涉县将是联络国内各女娲遗迹地和专家学者,成立"中国女娲文化联谊会",加强沟通交流,联手互动举办学术研讨活动,深入发掘和研究女娲文化,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2005年,涉县娲皇宫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06年,涉县中国文艺网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女娲文化之乡",并挂牌成立了"中国女娲文化研究中心","女娲祭典"被列入首批国家级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太行山,古称中皇山。据传上古时代的三皇之一的女娲氏,发祥于此,故名。女娲氏的故事,散见于《山海经》、《列子》、《春秋世谱》、《世本姓氏篇》、《史记·补三皇本纪》、《太平御览》、《淮南子》、《舆地纪胜》等多种典籍。这些典籍说女娲氏是抟土作人的人类始祖;说她是远古时代一位以至德治天下的女皇;说她是炼石补天,杀水怪,止洪水的英雄;说她开创圣业的治所就在平利县
人民敬仰女娲,很早的时候就在中皇山修建了庙宇,供奉香火,顶礼膜拜。五代十国杜光庭录异记》载:“房州上庸界(西晋时,平属上庸郡),有伏羲女娲庙,云是抟土为人民之所,古迹在焉。”
清代王惠民《登女娲山》诗云:“径曲盘青蹬,峰高耸碧天;云深樵指路,涧落鸟窥泉,古寺筠捎雪;疏林树烟,因思炼补事,延伫万山巅。”中皇山胜景由此可见一斑。据传,每年冬天,中皇山开始下雪的日子总比其他地方更早一些,下雪的时候天空依然晴朗,因而形成了独具盛名的中皇山晴雪之景。
遗憾的是,历经战乱和风雨剥蚀,今日只能见到女娲庙的遗迹。
女娲的事迹,不过传说而已。然而,这块土地,曾有远古人类留下的足迹,这是可以肯定的;有像女娲氏这样一们很有能耐级有声望的部落首领,率领其族众生息繁衍于中皇山,这也是可以肯定的。这一点,可以从文物普查,在太行山发现的有石器时代的多种石制刀斧,以及周边的水田河、汝河等地的古人类聚落遗址,得到证实。
文献记载
山海经》:中皇山再向西三百里的地方,叫做中皇山。山上遍布黄金,山下生长着很多蕙、棠。
〔棠,乔木名,有赤、白两种。赤棠木理坚韧,果实涩而无味,白棠就是甘棠,果实与梨相似,但比较小,可以吃,味甜酸。〕
旅游信息
传说农历三月十八日是女娲的生日,因此,每年农历三月初一至十八日,来自晋、冀、鲁、豫四省的人们都要前来朝拜女娲,由此形成影响深远的娲皇宫庙会,距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祭拜活动以颂扬人类始祖女娲抟土造人、炼石补天、断足、立四极、治洪水、通婚姻、作笙簧等功德为主,主要内容包括民祭、公祭、朝拜等。女娲传说及与其有关的婚嫁、生育、人生礼仪、岁时节庆等民俗事象构成了奇特的民间文化现象。涉县的许多村名、地名都与女娲文化有关,如弹音村与女娲造笙管有关,磨盘村与女娲造人有关等。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发展历史
内容简介
景区看点
博物馆
娲皇宫
娲皇阁
摩崖刻经
补天谷
女娲祭典
女娲博物馆
文献记载
旅游信息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