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枞阳县浮山中学(Anhui Fushan Middle School),位于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级地质公园——安徽省枞阳县浮山南麓。学校始建于1924年,前身为浮山图书馆附属小学。1928年,学校增设初中,更名为安徽省浮山公学。1930年,学校更名为安徽省私立浮山中学。1946年,高中部开始招生,更名为安徽省桐城市私立浮山中学。1949年,学校由私立改为公立,先后成为皖北
安庆市行政公署公立浮山中学、皖北行政区浮山中学、安徽省浮山中学。1957年,学校更名为安徽省枞阳县浮山中学。
根据2016年12月学校官网显示,安徽省枞阳县浮山中学占地面积约180亩,在校学生约3400人,教职工200余人。2012年上半年,学校共有班级49个,教室59间。学校地理位置优越,校前有
白荡湖,校后有浮山,山水相依,地灵人杰。自建校以来,浮山中学为祖国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了杰出贡献。
历史沿革
民国时期
中华民国十三年(1924年)夏,
房秩五辞去芜湖道尹后,住浮山寺中,与旧友动议浮山兴学之事。8月,房秩五邀请发起人和浮山周围的寿龙山保、石山保、柳子寺保、白湖保有关人士在浮山华严寺召开会议,建立筹建班子,商讨办学事宜。同年,逐步建成四合院校舍,开办了图书馆。
中华民国十四年(1925年)1月,开始招生,校名定为浮山图书馆附属小学。2月,小学开始正式上课。
上海市“五·”惨案发生后,小学师生集会,声援上海工人,反对
日本。
中华民国十六年(1927年)4-6月,蒋汪合流,屠杀共产党人,上海、安庆等地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转移到浮山小学避难。同年,浮山小学第一届高小学生29人毕业;首座大楼竣工,并购置图书万余册。
中华民国十七年(1928年)1月,开办初级中学,成立校董会。2月,初中部开学上课,浮山图书馆附属小学易名为安徽省浮山公学。3月,学校秘密建立了中共党小组,属桐城直属支部领导。6月,浮山公学呈报省政府立案。同年,开办了农民夜校、建造了“双瞻阁”。
中华民国十八年(1929年)10月,成立中共浮中区委,下辖了3个支部,党员22人。
中华民国十九年(1930年)2月,省教育厅训令,改校名为安徽省私立浮山中学。
中华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由于白色恐怖,浮中地下党活动完全停止。
中华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浮中校舍用作国军营房,初中部下半年停办;小学部迁至方家享堂(今浮山镇双花村)教学。
中华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浮中驻军,停办,部分学生转入省立二临中(在桐城黄甲铺)就读。秋,学校复课。10月,重新建立了浮山支部。
中华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3月,应战区难童要求,浮中增招4个班。同年,浮中成立“
中国童子军二〇〇七团”,按《童子军章程》办事,实行军事化管理。
中华民国三十年(1941年),将学生迁至金谷岩洞中上课。5月,校舍被日机炸三分之一。
中华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浮中移到享堂冲开学上课。
中华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浮中被炸校舍完全修复,抗战接近胜利,学校从享堂冲迁回浮山。初夏,浮中向
桐城市县政府申报增设
高中班。7月,省教育厅以私立学校不能办高中为由,予以批驳;后经房秩五多方交涉,始得批准。秋,浮中开始筹办高中部工作。
中华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夏,浮中筹办高中工作基本结束,开始招考高一新生。秋,高中部开学上课,至此,浮中成为一所完全中学,校名改为安徽省桐城县私立浮山中学。
中华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2月,浮中迁入桐城城内,借用原省立女子师范学校校舍进行教学。
1949年正月,解放军进入桐城县城。2月,浮中遵县政府指示,按期在浮山开学上课。8月,皖北行署批准,浮山中学由私立改为公立,经费全部由政府负担。9月,浮中废除教师聘任制,改由县人民政府统一分配,学校取消训导制和“公民”、“童训”、“军训”等课程。
建国初期
1949年10-12月,根据
桐庐县人民政府指令,私立菁华中学、私立鹞石初中并入浮山中学,校名更改为“桐庐县浮山中学”。同年,学校开始建立青年团组织。
1950年2月,学校更名为皖北安庆行政区公立浮山中学。9月,县接办学校,学校更名为皖北区浮山中学。
1951年秋,浮中高中班停止招生。是年,浮中成立了教育工会。
1952年9月,学校更名为安徽省浮山中学。
1954年9月,上级调陈达任副校长,此为浮中调配中共党员校长之始。
1955年9月,浮中奉令撤销高中部,高一停止招生,原高二、高三学生移至
安徽省桐城中学就读。是年,浮中被定为安庆地区重点初中。
1958年9月,
大炼钢铁开始,浮中在操场建小高楼4座,师生全部投入土法炼铁之中,教学秩序被打乱。
1962年8月,安庆地区教育局确定浮中为安庆地区4所重点初中之一。
文革时期
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浮中校园贴满大字报。6月,县委工作组进驻浮中。
1967年上半年,浮中响应国务院“复课闹革命”的号召,学生陆续回校,成立各种名称的“造反”组织,开展“大批判”活动。
1968年5月,浮中成立“革命委员会”。时校名全称为枞阳县浮山中学革命委员会。8月,贫下中农宣传队进驻浮中。9-12月,浮中开展“清理阶级队伍”运动。
1969年1月,教师回原籍,浮中交浮山公社管理,校名改为枞阳县义津区浮山中学革命委员会。
1971年11月开始,浮中开展“批林批孔”整风运动。
1975年,浮中开展学习辽宁农学院朝阳分院的做法,大搞开门办学。
1978年7月,浮中重新定为安庆地区重点中学,时校名全称为安徽省枞阳县浮山中学;撤销学校革命委员会,领导成员恢复“文化大革命”前的名称;撤销“红卫兵”组织。
1979年,浮中教育工会组织恢复活动;根据上级规定,学校开始实行班主任津贴制;平反冤假错案;
高中毕业班实行文理分科,浮中成立毕业班工作办公室。
1988年9月,地市合并,浮中转为
安庆市重点中学。
1999年9月,浮中初中一年级停止招生。
2000年,学校重建明代“御碑亭”;落成“惜阴”雕塑。12月,被评为安庆市示范高中。
2005年4月,省教育厅批准浮中为安徽省示范高中。
2012年,学校被确立为“安庆市中小学班主任工作创新研究基地”。
教育教学
师资力量
据2016年12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共有教职工200余人,其中安徽省特级教师4人,高级职称教师76人,
中级职称教师53人,全国教育先进工作者1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安徽省优秀班主任1人、安徽省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安徽省劳动模范1人、安徽省优秀教师1人。
全国教育先进工作者:吴问潮
全国优秀教师:鲍启虎、方根明
全国模范教师:胡立新
安徽省优秀班主任:叶涤新
安徽省优秀教育工作者:唐晓发
安徽省劳动模范:吴问潮
安徽省优秀教师:陈相林
办学规模
据2016年12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占地面积180多亩,在校学生3400多人。2012年上半年,共有班级49个、教室59间。
硬件设施
在2010年、2011年的校安工程中,国家共投资2500万元资金,先后建成一座教学楼、5幢学生公寓楼和一座4层楼的食堂,总面积达21307平方米。截至2012年12月,学校共兴建男生公寓楼6幢,总面积13885平方米;女生公寓楼2幢,总面积2917平方米;新建教工宿舍楼4幢,153套,面积达16434平方米。
学校的仪器设备方面,据1980年统计,学校仪器设备总价值约5万元。1991年,上海
普陀区的师生,援助一套价值9万元的语音教学设备;
香港红十字会捐献一台价值
港元23万元的净化器;学校自购了数码一体化印刷机2部、
静电复印机1部、摄影机1部,还先后建立了语音室、实验室、微机室、
多媒体教室。语音设备可供56人同时使用;微机室配有微机80余台。1998年,班班配有彩电、投影仪、收录机、高频音箱等电教设备;学校拥有卫星电视接收系统,开通了闭路电视。2003年,学校先后购置理化生实验室设备和天文望远镜,共计价值60余万元。
2000年统计,学校拥有馆藏图书4万余册,报刊100种;截至2012年12月,馆藏图书超过8万册。
教育成果
学生成绩
• 高考成绩
1999年高考,学校学生夺得安徽省“文科状元”桂冠;2001年高考,本科一次达线为374人;2002年高考,本科一次达线520人,学校学生夺得
安庆市理科第一名;2003年高考,本科达线为258人(当年只有应届生),学校学生夺得
枞阳县文科第一名;2004年高考,本科达线307人(当年只有应届生)。
2006年高考,该校917人达本科线,600分以上的69人;2007年高考,达本科线1132人,600分以上的90人;2008年高考,达本科线的1170人,600分以上的137人;2009年高考,达本科线的1389人,600分以上的305人;2011年高考,达本科线的1854人,600分以上的有178人,学校学生获得安徽省理科应届生总分第一名、
安庆市“文科状元”。
2014年高考,该校获得高考文、理科县状元。文科最高分635分(2人),全省排名第32名。理科最高分653分,全省排名第44名。一本达线人数为771人,二本以上达线人数为1075人,三本以上达线人数1161人。其中有3人进入全省前50名。达600分以上61人,约占全省的1/40。理科一本达线率为63.5%,文科一本达线率56.1%。文科600分以上有12人。全校一本达线率为62.6%。
2015年高考,全校一本达线799人,二本以上达线1157人,三本以上达线1285人。其中600分以上392人,680分以上约占全省1/30。高二学生报考科大少年班和创新班的14人中,达600分以上6人,最高分为680分。学校学生获得
枞阳县理科状元,并列安徽省第十二名(
安庆市第二名)。
2016年高考,学校学生获安庆市理科高考状元(列安徽省理科第12名),获枞阳县文科高考状元(同时列安庆市文科第二名,安徽省文科第19名);学校报名人数1034人,约占全省1/500,文科达600分以上有5人;理科达600分以上有199人,约占全省1/50,其中670分以上有9人。本科一批达线744人,本科二批以上达线928人,本科一次达线988人。全校本一达线率为72%,本二达线率为89.7%,本科达线率为95.6%。其中文科本一达线率为77.4%,本二达线率为96.2%,本科达线率为98.1%;理科本一达线率为71.3%,本二达线率为89.0%,本科达线率为95.3%。
• 学科竞赛
1981-2011年学校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奖者共有210余人。
2013-2014学年度,学校学生在全国中学生
化学学科竞赛中8人获得省级
二等奖、15人获得省级
三等奖、8人获得安庆市
一等奖、17人获得安庆市二等奖、43人获得安庆市三等奖;学校在全国中学生物理学科竞赛中4人获得省级二等奖、7人获得省级三等奖、10人获得安庆市一等奖、42人获得安庆市二等奖、20人获得安庆市三等奖;在全国中学生数学学科竞赛中2人获得省级二等奖、1人获得安庆市一等奖、27人获得安庆市二等奖、6人获得安庆市三等奖;在全国中学生生物学科竞赛中1人获得全国二等奖、1人获得全国三等奖、5人获得省级
二等奖、5人获得省级三等奖、6人获得安庆市二等奖、13人获得安庆市三等奖。
2015年度,学校学生在全国高中数学高中数学联赛中2人获得省级二等奖、1人获得省级三等奖。
教师成绩
2000年,学校教师张辉勤获得安徽省
数学优质课评比三等奖、
枞阳县数学优质课评比一等奖;学校教师吴平获得枞阳县第一届数学优质课评比一等奖、第二届数学优质课评比二等奖。
2008年,学校教师王士银获得安庆市地理新课程教学大赛二等奖;学校教师陈相林获得安庆市地理新课程教学大赛三等奖、全国地理科技大赛“百名先进个人奖”。
2011年11月,学校申报的省级重点立项课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经过专家组综合审核,成功结题并获二等奖。
截至2013年8月,学校教职工有14人受到县以上表彰,有5人当选为省、市、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有1人在省优质竞赛中获奖,有16人在县以上优质课等竞赛中获奖;有近200篇论文在各级各类报刊杂志发表或在市级以上教研会上交流,拥有国家级课题(《多读多写,读写感悟,学会作文与做人》)1个,省级科研课题2个,市级科研课4个,校级科研课题10个。
截至2014年8月,学校科研课题已结题的有国家级的课题1个,省级课题3个,市级课题4个。在优质课竞赛中,获得省奖的2人,获县市奖励的44人。在有关报刊上发表、在市级以上教研会上交流的论文有300多篇。2010年5月,学校编辑出版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课题实验成果汇编》共3册,内收录80余篇研究论文,大约40万字。据统计1992-2011年,教师获奖论文共有150余篇。
获得荣誉
1965年,被评为“安徽省体育先进单位”。
1991年,被市教委评为“德育工作先进集体”。
1994年底,被
安庆市人民政府评为“花园式单位”称号。
1995年,
枞阳县委、县政府授予浮山中学为“1994年度国防教育先进单位”称号。
1996年,被评为“枞阳县文明单位”。
1997年,被评为省电化教育设备一类达标学校、省电化教育设备先进单位。
1999年12月,被省文明委授予“省级花园式单位”牌匾。
2000年,被评为安庆市文明单位,学校“逸夫楼"获教育部优秀工程奖。
2002年,被省教育厅评为“全省电化教育(现代教育技术)工作先进集体”称号;被省教育厅、省环保局评为“安徽省绿色学校”称号。
2003年,被县教育局授予“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先进单位”荣誉获得安徽省首届中学校报校刊评比二等奖。
2006年,被安庆市委、市政府评为“安庆市法制宣传教育先进集体”。
2009年,被安庆市教育局、
人事局评为“安庆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2013年11月,被中国科技大学授予优秀生源基地称号。
学校文化
形象标识
• 校徽
校徽是以白色的图案和绿色的底色构成的圆形标识。
• 校歌
《浮山中学校歌》
曲:史佩慧
嶈的名山,汤汤的湖水,我们日处其间,怎样感觉不易,感觉不易。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在这竟存的潮流,还要具备勇毅,勇毅,德的修养,知地获取。
• 名人题词
文化精神
• 校训
敬业、进德、见智、健体
敬业:爱岗敬业,从事业出发,以事业为重,为事业奉献
进德:师以德为重,生以德为先,品德素质,日进月长
见智:教学相长,见仁见智,勤于思考,敏而好学
健体:培养健体意识,健全心理素质,锻炼健壮体魄
• 教风
言教、身教、勤教、善教
• 学风
求勤、求诚、求精、求真
校园环境
• 御碑亭
原为康熙年间无可禅师(即方以智)的大徒弟、华严寺
住持山足和尚 所建,亭在华严寺山门内(今浮山中学逸夫楼西头),亭中立有明神宗圣旨刻碑,该亭早毁,2000年10月重建。
御碑亭坐落在教学大楼前广场上,亭为钢混结构、仿古园林建筑。截至2014年8月,御碑亭占地面积8.64平方米。亭周有6柱上顶,顶为单层6角,檐悬挂落;底座呈6边形,周边有凳相连,南北方向有出口,与石级路相通;亭中立“圣旨碑”,碑高2.45米,宽1米,厚0.18米;石料为花岗岩,碑帽及碑周刻有龙纹图案,碑文为楷书。
该墓建于1984年5月,坐落在浮山中学校园内,背倚飞来、回龙二峰。截至2014年8月,该墓占地64平方米;墓冢为圆锥形,高1.8米,直径3.1米,墓冢周围为水泥栏板;墓前有拜台和台阶,墓栏外环有竹木;冢前立有一
大理石墓碑,碑高1.58米,宽0.75米;碑正面中间刻“房秩五先生之墓”七个大字,字为原安徽省
政协主席、书法家
张恺帆所书;背面为房秩五生平简介,字体为隶书。
该室设在中大楼二楼东室,展品以照片为主,另有黄镇部分遗物。
截至2014年8月,该室照片共93幅,其中最早的照片是民国14年(1925年)黄镇在上海求学时拍摄的,其余照片均为黄镇参加革命后拍摄的。照片内容主要是反映各个历史时期黄镇的革命活动和外交生涯;另一部分是黄镇逝世后,党和国家领导人参加其遗体告别仪式、举行吊唁活动等有关方面的照片。
截至2014年8月,该室实物有黄镇著作:《
长征画集》2本,《黄镇书画选集》1本。黄镇遗物:皮鞋1双、半筒胶靴1双、布鞋1双、牡丹牌微型收音机1部、热水杯1只、皮带1根、有檐单帽2顶、无檐纱线帽1顶、公文包1只。
• 中大楼
中大楼建成于民国16年(1927年),罗马式建筑风格。截至2014年8月,中大楼共上下两层,面积858平方米。小青瓦屋面,青砖墙体,为“洋灰”
水磨石地坪。南边走廊外侧有水泥预制栏杆,中堂左右有通道,架有木质楼梯。东西楼梯外侧上下两层为旧时教室,楼上中堂为旧时图书馆,楼下中堂为旧时教务处,已改作他用。该楼于1941年曾遭日机轰炸,东西两角可见修补痕迹。
2012年12月26日,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中大楼为第七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截至2014年8月,房秩五全身立式铜像坐落在中大楼前,像高2.2米,基脚高0.6米,由中国雕塑院青年创作中心雕塑家、南京大学雕塑艺术研究所理论部主任、教授——尚荣博士设计。
铜像2012年10月8日落成,由浮山中学82届校友捐助。
• 院士半身铜像
坐落在文化墙前。为校友、工程院士汪旭光和科学院士陆大道胸像塑雕。2013年初铸成。
• 师恩亭
坐落在景观大道西北侧。2011年8月动工,11月竣工。系80届校友捐建。
坐落在景观大道东侧。2010年10月8日动工,12月8日竣工。
参考资料
安徽省浮山中学.2013-2014学年度我校全国中学生数学学科竞赛获奖情况一览表.2016-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