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时期的中华民国国徽是
中原地区首面国徽,名曰“十二章国徽”或“嘉禾国徽”,图案基于中国古代
礼服的十二章花纹。
袁世凯所建立的
中华帝国亦沿袭作为国徽。。1912年8月,时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袁世凯指定
鲁迅(鲁迅)、
许寿裳、
钱稻孙三位教育部荐任科长负责研拟国徽图案,8月28日完成。三人合作设计图样,钱稻孙画出
图例,说明书由鲁迅执笔。1913年2月中华民国教育部发表,该国徽正式启用(1915年,
袁世凯复辟,成立了中华帝国,该政权亦沿用了
十二章国徽)。
• 1912年(民国元年)8月,时在中华民国教育部就任的
鲁迅、
钱稻孙、
许寿裳三人受命绘制国徽图案,并于8月28日完成。钱稻孙绘图,由鲁迅执笔说明,于1913年2月发表。
• 1913年(民国二年)2月《教育部编处月刊》第一卷第一册载有《致国务院国徽拟图说明书》,文中说明国徽采用了十二章,并附有国徽图。还在附注中说,原图经国务院提意见,已经修改过。文章未署名,但与《
鲁迅日记》记载相符,应认定为鲁迅等人之作。《鲁迅博物馆保管目录》今发现有“
袁世凯时期国徽图案铅模一件”,是
十二章国徽图案,铅质,
明文。
国徽的设计中结合了西方
纹章的布局及传统的十二章图案。图案中含有日、月、星辰、山、龙、凤、总彝、藻、火、粉米、、等十二种吉祥物,象征国运之长久美好。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青天白日国徽是以陆皓东设计的
青天白日旗为蓝本制作的。1928年,国民政府制定《中华民国国徽国旗法》,青天白日国徽被确定为中华民国国徽。
青天大于白日光芒,象征天上的青天广阔无边,青天中的太阳(白日)高远,远有先人、历史意涵,代表中华民国全体,勿忘历史之先贤先烈为民主牺牲奉献。白日的十二条曙光表示一年的十二个月份,一日的十二个时辰。
国民政府时期的中华民国国徽与
中国国民党党徽样式如出一辙,易被混淆。中华民国国徽中的白日为小白日(不触及外围),中国国民党党徽则为大白日(与外环边缘相触);且中华民国国徽的背景为深青天,而中国国民党党徽的背景为浅青天。
1946年曾短暂出现在国徽外圈添加国旗色彩的红圈版本,但并未广泛使用,后被废除。依中华奥林匹克委员会与
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所签协议,中华奥林匹克委员会会旗中青天白日徽非“国徽”,其白日与青天比例,应介于“国徽”与国民党党徽之间。早在1981年3月23日,中华台北奥委会主席沈家铭与国际奥委会主席
胡安·萨马兰奇签订了《国际奥委会与中华台北奥委会协议书》,规定了中华台北奥委会提送会旗与会徽样式,并经国际奥委会核定在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