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龙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白龙寺,位于天门市皂市镇境内,相传该寺始建于南梁,现存之建筑物为明朝重建、清代修者,白龙寺规模宏大,建筑雄伟,殿阁亭楼,重叠栉比。
白龙寺,后渐失修,现仅存殿宇两栋,院内存有明、清以来之石碑五座,碑文字体工整,碑额与龟,花纹精细;其中以明崇祯年间(1628~1644)所刻者为最珍贵。1981年12月30日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列入第二批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白龙寺,2013年被国家文物局明确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白龙寺是湖北省境内为数不多的明代寺院建筑,其建筑形制和构件反映了明代建筑风格与地方建筑结合的特征,是研究湖北明代地方建筑的重要实物例证。
历史沿革
相传始建于南梁,为南齐武帝萧赜次子竟陵王萧子良所建。
唐鄂国公尉迟敬德将寺院扩建重修,使其拥有前殿、大雄宝殿、后殿、大悲殿、五云堂,五华县清憩、官房、禅堂等建筑群体。
明正德八年(1513年),嘉靖十五年(1536年),白龙寺经几番装修,基本形成现貌。
清代增修殿阁。后屡遭战火,寺院毁损殆尽,仅存的前殿和大雄宝殿两座空宇。
1949年后,各级人民政府和文物部门对这座古刹白龙寺较为重视,多次拨款维修。
2016年3月,白龙寺修缮工程启动。
建筑特色
世纪初,戎马频仍,古刹屡遭战火,寺院千疮百孔,毁损尽,仅存的前殿和大雄宝殿也只是两座空宇。解放后,各级人民政府和文物部门对这座古刹白龙寺十分重视,多次拨款维修,使这座古刹又恢复了当年的风姿,龙脊兽瓦,红墙朱门,重檐拱斗,兽鸟嵌扉。历代建筑艺术风格怡然自存,大雄宝殿楹柱二十八根,中柱十字通风,两米合围,旁柱斜断落基,千年不动,炎夏不汗,丝尘不染。侵华日军为建堡妄图以两辆汽车系链拽而不动,世人称绝。寺内尚有明代碑碣三通,虽经多年风霜雨雪,文字仍清晰不漫,一九八二年被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一九九三年,根据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要求,皂市镇人民政府多方筹资,用两年的时间再行维修古刹白龙寺殿宇,复修佛像三十二尊。前殿供有弥勒佛、韦驮、四大天王;大雄宝殿供有如来佛祖接引佛、药师佛、观世音、善才、龙女文殊菩萨、普贤、十八罗汉。造形各异,弦金绘彩,形神兼备,栩栩如生。
价值意义
白龙寺是湖北省境内为数不多的明代寺院建筑,其建筑形制和构件反映了明代建筑风格与地方建筑结合的特征,是研究湖北明代地方建筑的重要实物例证。
参考资料
白龙寺.天门市人民政府.2023-11-06
白龙寺修缮工程.白龙寺修缮工程.2024-09-25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建筑特色
价值意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