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允元,字叔中,又字牧中,
常州市宜兴人。于
赵构建炎二年(1128年)登宋
进士,宫太常寺卿。
赵昚干道大年(1170),为人生性耿直的丁允元,看到朝庭因大兴土木建宫殿和履行和约赔偿金番的需要,而不顾广大人民的困苦不堪,强行加征盐、铁税等,人民怨声载道。丁允元深痛其事,凛然
陈谏。不料触怒皇帝,被贬
潮州市,任知军州事。
丁允元(1602~1671),字长仁,号右海,常州人。1631年(
崇祯四年)考中进士,留京任户科给事中,他痛恨沉重的劳役骚扰百姓,不满污吏肆虐乡里,上疏朝廷,主张改进“一条鞭法”
丁允元,字叔中,又字牧中,
常州市宜兴人。丁允元来潮后,没有唉声叹气,一蹶不振,而是四处察访民情,了解潮州社会、历史、地理环境,当看到
韩江江阔舟少,每有争渡现象,若遇恶劣天气,过江之险如履薄冰。丁允元看在眼里,急在心头,遂于
赵昚干道六年(1170年),倡仪筹建“
广济桥”。《
潮州府志》载,丁允元慷慨认建西段五座
桥墩,并在桥上建亭阁,又发动地言人士捐款,终于建成九座桥墩,缩短了江面水路,方便了舟渡,潮人感其功德,特称该桥西四段为“丁公桥”以作纪念。
又据《潮州府志》载,丁允元一向重视教育,敬重贤能。
南宋淳熙十六年(1189年),他认为位于城南的“韩文公庙”低矮破陋,不足以表达潮人对圣贤的崇敬之情,遂将“韩文公庙”迁至桥东笔架山,并以
赵德陈尧配祀,题匾为“忠佑庙”。“忠佑庙”即是现在的“
韩文公祠”。该祠是我国现存的历史最久远、保存最完整的纪念
唐朝大文学家
韩愈的专祠。丁允元为官清正,德高泽广,故后人逐级中奏朝庭,于是皇帝钦赐“崇祀名宦”、“配享韩庙”,按国家典礼享
春秋二祭。1989年,
潮州市人民政府主持韩祠重修工作,丁氏旅泰宗亲遂集资
港元25万元,建“丁允元亭”于韩祠右侧,此乃丁公迁祠800周年的又一盛事。
丁允元身为
进士,他深谐教育对于
潮州市的发展是何其重要,为了改变当时潮州落后而又不合理的教育体制,他创置六斋,资儒兴学,拨田租三百六十五石为教育专款。还在桥东涸溪创建一个“文祠书院”,后称“文昌祠”(现已被毁)。为潮州的教育事业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丁允元治潮功绩卓著,无论韩祠内的“建允元亭碑记”;还是当时
南宋高官刘坦之(刘按察)莅潮视察丁允元政绩时,所作的《游西湖山偕丁牧中而作》(该诗位于西湖葫芦山南麓南岩寺后石刻群);还是丁允元墓边的“德政碑文”;还是当时的《
潮州府志》;均有详尽记载。丁允元去世后,墓葬
潮安区磷溪镇西坑路口凤地,1989年,该墓被
潮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丁允元治潮期间,勤政爱民,后因元兵作乱,士庶攀留,遂立籍
澄海区(
潮州市市),创仙田乡,故潮州
丁姓,皆为丁允元后裔。丁氏子孙繁衍,代出英才。潮州闻名全国的名宦----
江苏省、
福建巡抚丁日昌,便是其中之佼佼者。丁氏后代素有尊祖敬宗的传统,
明朝万历壬午年(1582年),丁氏十三代孙塘边少峰公等倡建“丁代大宗祠”,以纪念丁允元。该祠位于
潮安区磷溪镇仙田凤地。坐东北向西南偏南15°(即坐艮向坤兼丑未,
丁丑丁未分金一线),祠宇面宽28.8米,进深43米,
建筑面积约1240平方米。祠貌峻伟主,气势轩昂。祠主体为三进格局,两走廊,曰兰、桂巷,门楼有三门四壁,
匾额面刻“丁宦大宗”四个镏金大字。大门左右有一对颇大的石鼓,石鼓底座有精美的
石雕,大门两边是两个偏门。大门石刻联“宫纪
太常、五马清风余凤水;绩崇名宦,千秋諲祀荐仙田。”为
明朝礼部尚书黄锦于1654年作并书。祠前马面门联“宋室忠卿第;
岭南世宦家。”充分显示了丁允元及其家族的显赫名声。门楼屋顶为八滴水结构,屋脊上面原有三亭、四楼阁,其中圣旨亭意思是“坐骑必下”。楼阁互亘
荷塘,塘上虹形左桥梁互相通串,甚为精致。祠内雕梁画栋,古色古香,花鸟虫鱼,惟妙惟肖、嵌瓷雕塑,栩栩如生,金漆
木雕,巧夺天工,红梁绿,气派大方。祠内悬挂
匾额16块:“谏草传芳”、“祖孙绳武”、“钦点状元”、“解元”、“大夫”、“父子济美”、“文材郎”、“拔元”、“庆衍
同源”、“文魁”……真是琳琅满目、举不胜举。祠内
对联“仙喜佛悲道本无外;田良池美乐在其中。”“德教留棠荫,
橡树祠边分豆;文明兆梦,仙田村里蔚衣冠。”等11对,对仗工整,语句甚佳。祠各进脊顶塑有“双凤朝牡丹”,“福禄寿全”等
塑像,祠前现有四对旗杆,颇为壮观。祠前还有两株百年
榕树,郁郁葱葱、根深叶茂、枝干粗壮、生机勃勃。祠前在一泓清水,每当
晚霞撒落水面,波光粼粼、鱼虾欢舞,一派盎然生机,真是“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早晨,水面静得象一位神秘的老者在轻轻地诉说着他400多年来的酸甜苦辣,没有半点杂声。站在对岸的广场上,回望整座祠宇,祠宇巍峨壮观,富丽堂皇。门前二棵
古榕,更象二位忠诚的卫士,日日夜夜守卫着为纪念这位在朝忠正直谏、莅潮仁德爱民的丁允元而建的“丁宦大宗祠”。
丁允元(1602~1671),字长仁,号右海,日照涛人。减轻民众负担,使百姓得以活命。他为官清廉,任
苏州市太守时,百姓称颂为“赔钱太守。”在主持科举考试时,严禁舞弊,所录取的人才后来都有一定成就。丁允元任职后期,正值清廷刚刚建立,他严格要求官吏熟习典章,遵纪守法,爱护百姓。任庐州道时,奉旨丈量土地,同僚多虚报地亩,他查清数目,据实呈报,不以增加土地而邀功请赏。当时冤狱迭起,株连甚多,他大胆纠查冤案,曾为两千余人保全了性命,但却受到
巡抚的诬陷,被就地免职。不久,真相大白,朝廷补他为榆林道台。这时,他已对官场厌倦,便以母亲年迈为由,回归故里。